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声呐研究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声呐研究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英吉利,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迪斯雷利一脸阴郁的站在窗户边透过窗帘的缝隙望向下面的街道,宽阔的街道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抗议的人群,《上海条约》内容被公开披露之后,他的官邸前不时会出现抗议示威的人群,高傲到骨子里的民众无法接受割让南非贝专纳和纳塔尔殖民地以及高额战争赔款的现实。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快步进来,见的这情形,放轻了脚步缓缓踱了过去,轻声道:“应该是自由党在背后鼓动。”

“我倒是希望自由党能早些接手。”迪斯雷利情绪显的有些低沉,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严重的财政赤字,他不得不提高了所得税,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些天来他每天都要应对随时随地各种各样的攻讦,几乎就没有安宁过。

“为了帝国,阁下必须坚持到明年才大选。”索尔兹伯里说着递过一份电报,“德意志在南非的战俘,已随同清军舰队尽数前往清国。”

看过电报,迪斯累利缓缓走回沙发上坐下,其他各国的战俘都还滞留在南非服苦役等待着赎回,一万多德国海陆军战俘却随同清军返回清国,这意味着什么?清国不可能将那些德军战俘押送回清国另行处置,这没有道理!

“我想——。”索尔兹伯里缓声道:“清国与德意志已经达成秘密协议,那些德军战俘应该是赴清国进行军事交流。”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迪斯累利习惯性的两手交叉紧握,俄国首相戈尔恰科夫才访问柏林,对于他的邀请却不做任何回应,这已经令他感到不安,如今清德两国又出现更进一步密切合作的动向,之前的担忧正逐步变成事实。

没有来自北方俄国的威胁,又得到清国的大力支持,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必然会迈出称霸欧洲大陆的脚步,成为第二个拿破仑帝国,而欧洲大陆也势必陷入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乱,英吉利该如何自处?

与拿破仑时代不同的是,如今东方的清帝国已经强势崛起,如果欧洲陷入长时间的战乱,英吉利不仅再无机会夺回昔日的辉煌,甚至有可能从一等帝国沦落为中等强国的地位。

默然半晌,他才开口道:“这是清国人的阴谋,或许我们应该与德意志开诚布公的详谈一次。”

“统一的德意志不仅有庞大的人口和自然资源,还有着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地处欧洲大陆的心脏,绝大部分陆路商路都经过德意志境内,另外,继承自古希腊的古典哲学思想在德意志找到了理想的聚居地,让德意志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优势。”

索尔兹伯里面无表情语气平静的道:“不过,德意志的优势也是劣势,德意志地处欧洲中心,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民族单一,宗教统一,有着巨大的国防动员能力和巨大的战争潜力,对着周边各国都构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就导致了德意志四面皆敌!

对于这一点,德意志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所以在打败法兰西完成统一之后,便积极开展外交,充当诚实的经纪人,目的是积蓄实力等待机会。

清国人既然将机会送到了德意志面前,德意志又怎么可能会放任机会从眼前溜走?不说德皇威廉,就是推行温和大陆政策的俾斯麦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迪斯累利皱起眉头,“你的意思,跟清国谈?”

“欧洲战乱,清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索尔兹伯里缓缓的摇了摇头,“清国工业起步晚,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甚至是超越了我国,但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一旦清国丧失了武器优势,清国不是我国的对手。

对于这一点,清国也很清楚,因此清国才会支持德意志,挑起欧洲战乱,为清国的工业发展争取时间,即便我们跟清国谈,也不可能会有结果。”

“那就只能跟俄国谈了。”迪斯累利看着他道:“俄皇和首相不来伦敦,咱们去彼得堡?”

索尔兹伯里道:“去之前,最好是在巴尔干制造些机会,否则有可能会遭受冷遇。”

确实有必要。迪斯累利缓缓点了点头,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目前的舆论对我们很不利,让报纸公开马普托湾海战的真相吧。”

对于南非战败,欧洲五国都十分默契的保持沉默,五国联合出兵,纠集庞大的兵力奔赴南非,却是在马普托湾一战之后便谈判休战,而关键的那一场海战,清国还是以少胜多,若是公开报道,不仅会引起民众的恐慌,更会严重打击民众的信心,不利于以后的战争动员。

迪斯累利眼下却是顾不上那么多了,公开马普托湾海战的真相,至少能缓解一下他目前的窘迫处境,另外,他相信这事也不可能长期隐瞒,德意志就有可能会公开报道。

随着几大报纸公开报道马普托湾海战的过程,英吉利上下都弥漫着一股悲观和担忧的情绪,八年前,清国海军在莫桑比克海峡凭借着鱼雷第一次堂堂皇皇的击败英吉利皇家海军。

这一次,清国海军又凭借着鱼雷、潜艇、新式水雷击败了包括英吉利在内的欧洲五国联合舰队。

对于拥有一百多年海上霸主地位的英吉利民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对于自信心的沉重打击,这种打击不啻于当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大清,被英吉利用舰炮轰开国门逼迫大清割地赔款。

迪斯累利当然不会任由这种悲观情绪蔓延,而是在一个公开场合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科技是国防的重要力量。呼吁重视科技,集中人力财力发展军事科技。

这篇演讲迅速被整理成文刊登在各大报纸,并且很快被世界各国报纸转载,当然,同时报道的还有南非的那场海战,在各国舆论的宣扬中,清国也正式奠定了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地位。

大清帝国,青岛,青岛造船厂。

巨大的船坞里一片忙碌,无数的机器和工人正在一艘已具备雏形的庞大战舰上忙碌着,戴着安全帽的易知足在一众军官和工程师的陪同下远远的观望着,头一次来青岛造船厂的黄殿元则是满心震撼。

青岛作为大清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从投建开始就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根本不对外开放,随着青岛的不断发展,虽然逐步的对外开放,但也不是一般人能顺便进来的,黄殿元虽说是南华会会长,也还是第一次踏入青岛。

“这艘在建的战舰,虽然不算最大的战舰,但绝对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战舰,日后必然会引领世界海军战舰的潮流。”易知足满怀信心的给黄殿元介绍道。

看着庞大的舰身,黄殿元问道:“超过了一百米吧?”

“全长125米,舰宽23米,排水量一万四千吨,吃水8.5米。”易知足脸上带着微笑,“这是我国目前建造的最大的战舰,全钢舰体,预备装备4门同一口径统一倍径比的305MM主炮.......。”

对于战舰,黄殿元完全是个门外汉,不过在葛罗巴他也见过不少战舰,但如此庞大的战舰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哪怕只是一个雏形,他也能看出这艘战舰的巨大,让他震撼的是元奇能够建造如此庞大的战舰。

遥想年轻的时候在南洋,四五千吨的风帆战舰都已是庞然大物,这才短短四十年时间,元奇居然已经能够建造如此庞大的铁甲舰,难怪易知足当初要拼命的发展工业。

从造船厂出来,易知足随后乘船回到青岛城区,中午休息之后,便乘车前往地处比较偏僻的研究所区。

研究所区濒临海湾,虽然偏僻但占地广阔,风景优美,有一条高标准的柏油路连通城区,附近还有一个不大的军营,整片区域都被划为军事禁区,等闲人不允许靠近。

易知足视察的第一个研究所就是专门研究声呐的二四六研究所,自打开始研制潜艇,他就着手成立声呐研究所,为的就是侦查水面下的潜艇。

声呐技术就是利用声波探测水面下的人造物体,这是后世的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既可以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也可以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

毫无疑问的,声呐技术的研究完全是易知足指点的,在潜艇还没有出现或者是普及的这个时代,除了他之外,也没人会想到去研究声呐。

可以说,声呐技术,大清绝对是远远走在世界各国前面的,当然,走在前面,也就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尽管声呐研究所成立的时间已经超过十年之久,而且也倍受重视,但在这一新领域取得的成绩却不咋地,目前为止,能够研制出来的声呐仪,还是一种被动式的聆听装置,被称为‘水听器’。

“潜艇研究所对于声呐技术的导航和侦查功能十分重视,希望能潜艇安装声呐进行导航和进行海面舰艇的侦查......。”见的易知足皱眉,所长汤盛和不由的谨慎起来,解释道:“对于潜艇研究所的要求,我们也没法拒绝。

不过,对于水听器的研究,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如今虽然还没能研制出大掌柜所要求的主动式声呐设备,但水听器已经可以满足对港口的水下监视.......。”

将声呐技术用于潜艇的导航和侦查,这确实算不得不务正业,不过,易知足眼下急需的是利用声呐技术对潜艇进行侦查。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事有轻急缓重,南非马普托湾一战,潜艇大放异彩,必然引起各国海军的重视,可以肯定的说,十年之后,潜艇必然成为各国海军必不可少的新艇种,侦探隐藏在海面下的潜艇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主动式声呐设备,可以安装在战舰上对海面下潜艇进行侦查的主动式声呐设备,必须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人手,资金,我都可以尽量满足。”

“大掌柜放心。”汤盛和讪讪的道:“我们马上调整研究重心。”

易知足心知不能急,当即话头一转,“声呐技术不仅是重要的军事技术,也能广泛的用于民事,水下作业,水下通讯,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地貌勘测等都能派上作用,可以考虑再增加些科研技术人员。”

能增加科研技术人员,这自然是好事,不过,对方主动提出这点,也说明了对声呐技术的迫切需要,汤盛和并不是只知道埋头研究的书呆子,当即便道:“谢大掌柜体谅,我们会重点攻关主动式声呐设备。”

易知足点了点头,正打算去下面实地转转,却突然想到利用声呐技术给潜艇导航的事情,他沉吟了一阵,才问道:“声呐技术可以用于潜艇导航,能不能为鱼雷导航?”

鱼雷还能导航?主动追踪目标?汤盛和对于鱼雷并不太了解,迟疑着道:“这怕是得与鱼雷研究所的人商讨。”

鱼雷能够自动追踪攻击目标,对于这一点,易知足是十分肯定的,但他不知道鱼雷的制导是不是依靠声呐,仔细想想,好像应该可以!如果能现在就研制出依靠声呐制导的具有主动追踪攻击目标的鱼雷,那会是什么情景?

那是绝对一打一个准!逃都逃不掉!

易知足很快就回过神来,想法很好,但要实现绝对不可能是短时间的事,不说其他的,主动式声呐设备都还没能研究出来,况且就算研究出来,那些个设备也难以装进不大的鱼雷中去,如今毕竟不是电子时代。

“可以将这个想法提出来,商讨一下有无可能性。”易知足缓声道:“另外,青岛各个研究所之间本身就有很大关联性,不应该区分的那么严格,相互之间多交流,不定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