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打压股市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打压股市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易知足很清楚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也经历过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时代,更清楚人口对于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但不论是肃顺还解修元,对于人口问题都是茫然不觉,而且从来没意识到人口问题会是一个严峻的棘手的问题。

不过,易知足的这个提问,却是让两人悚然而惊,现在不过五亿人口,若是增长到十五亿人口,会是什么光景?最显而易见的是,哪来那么多土地和粮食供养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口?

沉默了片刻,肃顺才道:“四十年间,人口翻两番,会不会有些危言耸听?

“看来,肃相没有读过马尔萨斯写的《人口原理》。”易知足缓声道:“马尔萨斯很明确的指出,在对人口增长不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增长是呈现几何级数,其增长力是无限的。

我朝立国之初才多少人口?如今又是多少人口?我国现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生存环境,可以说比任何时代都更适宜增长人口。如果不加以限制,突破十五亿人口根本用不了四十年!”

犹豫了下,解修元谨慎的开口道:“在下记得大掌柜曾说过,我国对外扩张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口,而我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也正是因为拥有庞大的人口......。”

“凡事都必须有个度,过犹不及。”易知足缓声道:“人口快速增长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发展甚至是安危。

人口增长很容易,但要控制却是极难,朝廷制定的很多政策,只要意识到错误,都可以主动及时更改,而一旦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则需要花费庞大的精力财力和漫长的时间才能改正。

所以,我在明知现在不是推广社会福利保障的最好时机的情况下,依然愿意竭力配合肃相全面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目的就是尽早的开始改变百姓多子多福的思想,及早采取遏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尽可能的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人口问题和教育问题都是我国的根本问题。”

这算不算是歪打正着?肃顺心里暗自窃喜,他没想到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居然会牵扯出一个涉及到国家根本的人口问题,而且易知足还如此重视,将之与教育并列。

在乍暖还寒的晨风中,报童清脆响亮的童音飘才老远,“卖报卖报,‘东北王’醇亲王奕?被弹劾,二十一条大罪!”

醇亲王奕?真正被朝野上下关注的时间并不长,始于数五年前那场轰动朝野的‘太后东巡’,但凡是关注时政的人们都清楚的记得,在北方发生严重干旱的那一年,皇太后和小皇帝匆忙东巡,随后被奕?扣留盛京,之后,皇太后携小皇帝回京,奕?摇身一变成为盛京军区司令,上马管军,下马治民,成为炙手可热的东北王。

如今北方旱情才刚刚缓解,醇亲王奕?就被弹劾,即便是再迟钝,朝野上下也都意识到,这是元奇秋后算账,醇亲王在劫难逃!

果然,第二天,就有谕旨昭告天下,历数醇亲王奕?二十一条罪状,着令即刻押解进京问罪。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放下报纸,易知足呷了口茶,看向赵烈文道:“惠甫对此是何看法?”

“朝廷抢在元奇动手之前,主动解决了醇亲王奕譞,避免了东北的一场战乱,这是好事。”赵烈文不慌不忙的道:“不过,也不全然是好事,朝廷此举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一来,等于是失去了一次一统军权的机会。

再则,朝廷如此敏感,也说明了对东北的重视,说明朝廷依然抱有幻想,幻想着将东北作为最后的退路。”

顿了顿,他接着道:“肃相迟迟不回京师,想来应是为了打探大掌柜的反应......。”

放下茶杯,易知足缓声道:“二十一条大罪,奕譞必然难逃一死,恭王微服前往盛京,怎会是这个结果?”

赵烈文一愣,“难不成还能留醇亲王一条活路?”

话才落音,秘书在门口禀报道:“大掌柜,肃相前来拜访。”

“请他进来罢。”易知足吩咐道。

肃顺脸上神情带着几分凝重,进来拱手见礼后,便径直递上一份电报,道:“这是恭王一早发来的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就一句话,“奕譞已逃离盛京。”

看过电报,易知足没吭声,明摆着的,这是奕?奕譞两兄弟事先合计好演的一出双簧,让肃顺前来则是试探他的反应。

见他不吭声,肃顺心里颇有几分忐忑,迟疑着道:“是否需要下海捕文书?”

易知足沉声道:“东北如此之大,下海捕文书就能抓住醇亲王?”

“恭王绝对不会允许醇亲王潜藏在东北。”肃顺谨慎的道:“恭王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会卸任,不敢冒此风险。”

易知足没心思跟他兜圈子,直接问道:“盛京军区司令谁接任?”

沉默了一阵,肃顺才道:“恭王属意的是荣禄。”

北洋水师提督荣禄,易知足脸色稍稍有些和缓,荣禄他见过,奕增遇害后,就是荣禄接掌北洋水师提督,在京津风雨飘摇时,北洋水师严守中立,也算是一个聪明人,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年一直没挪窝。

恭王这次举荐荣禄为盛京军区司令,应该也是出于权衡的考虑,安排元奇的人或者是宗室勋贵接任盛京军区司令都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对,荣禄虽说是满人,但这些年与元奇走的较近,可以说是最不会招致反对的人选,自然也就是最适合的人选。

易知足也清楚,盛京军区基本是以八旗新军为主,仅是委派一个军区司令,也是被架空的结果,除非是大规模调防,但现在明显不是好时机,由荣禄接任盛京军区司令,也不是不能接受。

略微沉吟,他径直问道:“恭王究竟打算如何安排奕譞?”

肃顺心知这事终究隐瞒不过去,如果让对方误会奕譞隐藏在东北,反而是适得其反,当即便轻声道:“恭王的意思,是让其出洋。”

奕增就是死于奕譞之手,此事,易知足一直是耿耿于怀,略微沉吟,他才道:“才洋也好,不过,永远不允其回国。”

见他同意,肃顺暗松了口气,连忙道:“恭王也是这个意思。”

目送肃顺背影出了院门,赵烈文才轻声道:“兵权不得一统,终究是一大隐患,东北操于满人之手,同样是一大隐患。”

“不能操之过急。”易知足缓声道:“待的肃六组阁,提议东北建省,一步步瓦解。”

见他早有打算,赵烈文不再多言,话题一转,道:“与各国谈判已经结束,各大报纸这几日都在催问何时能公开报道与各国签订的《上海条约》。”

易知足道:“不急,再等两日,等抛完手中的股票再公开。”

证券交易大厅。

大厅里依然是人头攒动,一片火爆景象,不过,相比起前几日的疯狂,大厅里的气氛明显有些低落,随着元奇不断大量的抛售,一些比较谨慎的股民也开始跟风,纷纷抛出手里的股票落袋为安。

一直不断向上攀升的股指终于开始掉头向下,不少股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接连几天的阴跌,给股市蒙上了一曾阴影,仿佛这一波牛市终于触顶结束。

不过,有着丰富经验的股民都注意到了,虽然是接连阴跌,但交易量却是持续放大,很显然,元奇依然在抛售,获利离场的人也不少,但依然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在入场接盘,这种情况,一般都意味着还有一波涨幅。

办公室里,霍启正摇东电话,沉声道:“接长乐书屋。”听的话筒里传来易知足的声音,他连忙禀报道:“大掌柜,抛售任务已经完成,但跌幅依然不大,还不到十五个点。”

“暂停吧。”易知足轻声道,很明显,股民对于后世普遍看好,这个时候继续抛售打压,得不偿失,还不如留些筹码在手到时候顺势而为。

第二天,各大报纸同时报道了与五国签订的《上海条约》,依照条约规定,大清并没有获得在南非的殖民地,但五国总计战争赔款高达一亿一千五百万英镑,折合四亿六千万华元。

对于大清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巨额战争赔款,朝野上下顿时一片沸腾,股市的反应最为强烈,再次出现千股涨停的疯狂局面。

镇南王府,荷园,听雨楼,露台。

霍启正穿过厅堂就瞥见易知足、赵烈文、胡光墉坐在露台上的一顶太阳伞下谈话,连忙加快了脚步,走的近边,就听的易知足正在发问,“这段时间,要求紧缩银根,没有股票质押的情况吧?”

“没有。”胡光墉恭谨的回道:“遵照大掌柜指示,已经最大限度的削减贷款额度,甭说是股票质押贷款,地产房产抵押都已取消,就连不少厂矿企业已审批的贷款都已冻结。不过,如今股市行情好,其他银行股票质押放贷的情况比较严重......。”

霍启正拱手行礼,易知足点了点头伸手示意他落座,这才道:“对于各银行发放的货币量难道没有削减?”

“同样是大幅削减。”胡光墉道:“不过,以现在的股市行情,股票质押利率高,周期短,自然是颇受欢迎。”

听的这话,霍启正开口道:“目前普遍对后市看好,巨额的战争赔款无疑是坚定了这一看法,只要不刻意打压,股指创新高,已是必然。”

“爬的越高,跌的越惨。”易知足缓声道:“方才你们也听见了,在紧缩银根的情况下,各银行依然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股票质押放贷,一旦股市大跌,必然会引发金融动荡。

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什么美利坚率先爆发,而英吉利却在四五年之后才爆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美利坚的金融投机之风太盛。

再则,金融投机之风太盛,会严重影响实业投资,资金都用于金融投机,各大小厂矿企业必然缺乏资金,一旦金融动荡,实业最先遭殃。”

“大掌柜。”赵烈文插话道:“眼下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货币回笼,能否将元奇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售套现?”

胡光墉接着道:“各厂矿企业资金短缺,是不是也可以适当的放开他们掌握的限售股和非流通股?”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这个提议好,不过这是权宜之策,必须规定,他们日后必须将抛售所得全部资金用于回购股票,重新锁定。”

听的这话,霍启正不由的暗暗心惊,这是铁了心要不择手段的打压股市,他缓声道:“大掌柜,即便是要打压,也不可操之过急,骤起骤落,不利于股市的后期持续稳定发展。”

“定个额度吧。”易知足点了点头,“先放开百分之十,温和打压。”

南非,马普托湾。

风和日丽的海面上,密密麻麻大大小小式样不一的铁甲战舰冒着浓烟缓缓的驶向海湾口,身后还跟着庞大的运输补给船队,一眼望去,十分壮观。

旗舰‘英弗来息白’号甲板上,德意志海军司令本德曼望着海面上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由的踌躇满志,他已经知道国内已经与清国谈妥,购买下清军缴获的所有铁甲舰,并且还订购了大量的鱼雷和潜艇。

他这次率领部下前往清国并不是以俘虏的身份,而是去与清国海军进行交流,尽快掌握鱼雷的发射和潜艇的潜航等技术以及新的海战战术。

旗舰‘经远’号甲板上,易知足环顾着四周不无感慨的道:“可惜了,如此多的战舰居然都要卖掉。”

站在他身旁的肖明亮笑道:“没什么可惜的,都是些即将淘汰的货色。校长说了,新式的至少四五十年之内不会淘汰的无畏舰已经开始建造,真正的巨舰大炮时代正在拉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