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增设衙门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增设衙门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北院行宫。

随着慈安皇太后和光绪的銮驾进入辕门,迎接圣驾的一众官员和士绅也很快散开,整个行宫内外则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一溜三顶官轿缓缓从右门进了行宫。

居中的轿子里,易知足掀开轿帘一角瞥了一眼,见的一路都是军姿笔挺目不斜视的卫兵,不由的笑了笑,从这些官兵的袖套上他一眼就可分辨出,这些兵是西安军区的警卫部队,看样子,这是要等他见陛见之后才会接防,不得不说,肃顺考虑的还算周到。

东院花厅里,身着藩王福晋霞帔的载通端坐在下首陪着慈安皇太后闲聊,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光绪坐在慈安的身旁,一双乌溜溜的眼珠不时的瞟向载通,他看的出来,一向很严厉的皇祖母对待这女人的态度很客气。

“禀皇太后,皇上。”总管太监躬身进来禀报道:“镇南王及其长子易正德觐见。”

听的镇南王来了,光绪明显有些紧张,偏头看了慈安一眼,他虽然年纪小,但却是知道,这个镇南王是皇太后和恭王都不敢得罪的权臣,跟当年的平西王吴三桂差不多。

慈安心里实则也有些紧张,不过表面上却十分镇定,微笑着道:“坐上前去。”随即才道:“请他们进来。”

见他这模样,载通笑道:“别怕,王爷很和善。”

镇南王和善吗?光绪心里有些不信,不过还是听话的坐回自己的座位,载通自是不好再不坐着,站起身来望向门口。

留着短发,穿着一袭浅灰色长衫的易知足步态十分随意的走了进来,瞥了一眼端坐在上首穿着朝服的慈安皇太后,又看向坐在她身前穿着朝服的小皇帝,这才踱上前几步,从容躬身揖礼,“臣,易知足恭请皇太后圣安,恭请皇上圣安。”

易正德有样学样的躬身道:“臣易正德恭请皇太后圣安,恭请皇上圣安。”

见两人只是躬身揖礼,光绪不由的握了握小手,从来没有大臣请安敢如此无礼的,果然是飞扬跋扈,狂妄不可一世。

慈安却是一脸的微笑,“免礼,赐坐,赏茶。”说着,又伸手示意载通落座。

“谢皇太后恩典。”易知足躬身道。

落座之后,易正德有些好奇的打量了光绪两眼,便收回目光,易知足却是看向光绪,道:“皇上正是求学的年纪,巡视西北,不会耽搁学业吧?”

这是要主导话语权?果然是强势!慈安挂着淡淡的笑容,“镇南王放心,皇帝的几位老师也都随驾西巡。”

易知足宛如拉家常似的问道:“皇上接受的可是新学?”

“大清举国上下推崇新学,皇上自然当为表率。”慈安缓声道:“为了日后便于进行外事活动,皇上还选学了两门外语,一门英语,一门俄语。”

居然还学了两门外语,这还真是有些出乎易知足的意料,他接着问道:“皇上可还练习骑射?”

练习骑射?慈安不由的一愣,大清是以骑射立国,以前不论是皇子还是宗室勋贵子弟都是练习骑射的,但如今还有练习骑射的必要?对方这是什么意思?她斟酌了下,才道:“现在已经没人练习骑射了。”

易知足道:“若是不练习骑射,就必须进行适当的锻炼。”

这是担心皇帝的身体?慈安微笑道:“皇上在练习布库。”

见的两人一问一答,虽是君臣对奏的格局,但却完全是反了过来,肃顺不由的暗自叫苦,眼见的太监进来奉茶,他轻声道:”皇上一路舟车劳顿,想来是乏了......。”

慈安点了点头,“你送皇上去歇息罢。”

见这情形,载通也连忙起身告退,顺带给易正德使了个眼色,待的众人都退下,慈安看了一眼啜茶不语的易知足,缓声道:“大清能有镇南王,能有元奇,是大清之福,是大清臣民之福。”

易知足放下茶盅,谦逊道:“大清能有今日之局面,亦是仰仗成皇帝,显皇帝励精图治,锐意革新,皇太后顾全大局,事事以天下苍生为念。”

慈安顺着话头径直道:“镇南王既能顾念旧情,可保大清国祚长盛不衰?”

听的这话,易知足轻叹了一声,才道:“皇太后何必执于一念,俗话说百家的王朝,千年的世家,纵观三千年来王朝更迭,可有长盛不衰之王朝?”

慈安缓声道:“英吉利施行君主立宪,迄今已将近二百年。”

“皇太后难道不觉的这个世界正变化的越来越快?”易知足说着掏出烟盒来,随手点了支香烟,缓缓说道:“皇太后希望通过君主立宪绵延大清国祚,这我很理解,但这世上没有长生不死的人,也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

我国有着长达三千年的君主**制度,君主立宪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而且我国正迎两亿个百年难遇的黄金发展时期。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正在开创一个超越康乾盛世的大盛世,别的我不敢保证,只要这个盛世延续下去一天,大清国祚就能绵延一天。”

听的这话,慈安暗松了口气,康乾盛世即便是从平三藩之后算起,止于乾隆中期,也是绵延百年,大清能再绵延百年国祚,她也知足了!略微沉吟,她才问道:“镇南王说这个世界正变化的越来越快,是何意思?”

“随着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会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国的交流也会越发的频繁,文化思想的交融碰撞也会越来越激烈,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新设想会层出不穷......。”

说到这里,易知足笑了笑,“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责任,我们只能努力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至于下一代,我们看不到,也想不到会是什么情形。”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建议皇太后和皇上明天前往蓝田去看看,去看看人类驾驶飞机在天空飞行,或许不要十年,西安到京师,只要一两个时辰就能抵达。”

院子里,易正德和光绪一脸严肃的坐在椅子上,两人跟前,一个摄影师正摆弄着一架笨拙的照相机。

肃顺有些无语的看着两人,易正行他接触过,很是规矩受礼,没想到这个易正德一点正形也没有,居然非拉着小皇帝合影。

不过,对于易正德的胡闹,他并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慈安和易知足的谈话,生怕两人闹的不欢而散,皇太后和皇上与易知足一同巡视西北的消息早就已经放出去了,两人若是谈的不愉快,生出变故来,那就成了笑话了。

时间不长,就见易知足缓步走了出来,见其一脸轻松的神情,他登时放下心来,迎了上去问道:“还好?”

“能有什么不好的?”易知足道:“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发,我们打前站。”说着,他招手叫易正德过来,吩咐道:“明天上午派车接皇太后和皇上去机场视察,就他们两人。”

“呜——。”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西巡的专列缓缓的驶离了西安。

列车出站不久,肃顺就离开自己的专用车厢前往易知足所在的车厢,这次陪同易知足西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与对方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浪费,明年就要接任总理大臣,他相信对方也有许多事要与他谈。

进的车厢,见的易知足正与赵烈文两人一人一张报纸,肃顺不由的笑道:“这两日不是山西旱情解除的报道,就是西巡的报道.......。”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示意秘书移了一张沙发到对面,待其落座,这才道:“现在的报纸嗅觉很敏锐,已经有人嗅到发开西北的信号了。”

肃顺听的一愣,“国城兄真打算开发西北?如今北方和南非各省的工业刚起步......。”

“铁路都已经开通了,不发展工业岂不是浪费?”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况且西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早一日发展早一日受益。”

赵烈文接着道:“与俄国的铁路再有两年时间就全线通车了,及时的开发西北,也利于促进西北各省的经济发展。另外,西北发展起来,也利于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

肃顺看了两人一眼,担心的道:“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洋各国经济大多都还没开始复苏,我国这个时候大力发展工业,而且规模如此之大,会不会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赵烈文听的一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是生产力过剩,通俗的讲,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我国不存在这个问题,至少现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黄金就是购买力!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金矿!另外,还拥有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危机专家。”

易知足笑了笑,道:“经济危机的担忧在我国确实是不必要,至少三五十年内不要担心,只管可着劲的发展工业。

我国与西洋各国都不同,西洋各国是以自由竞争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是国家垄断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肃顺疑惑的道:“我国这种经济体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突然冒出那么多工厂,怎么会不过剩?”

易知足道:“不说国外市场,就说国内市场,我国五亿人口,只要老百姓手里有钱,哪怕是快速发展三五十年,也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

我国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手里有钱,有消费力和购买力,但商品不够,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我国若不快速发展工业,就会导致西洋各国的商品大量流入我国,即便我们大量征收关税,也是得不偿失。”

肃顺道:“北方各省五年大旱,百姓手里怎会有钱?”

“五年大旱,百姓们是因祸得福。”易知足道:“移民边疆的,无偿获得土地和无息借贷,进入工厂的工人,进入各个工程队的临时工,即便是拿最低薪水,也比务农强远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一场大旱,真正遭灾的是大户人家,是朝廷,是元奇!”

这倒也是,肃顺点了点头,这场大旱对于原本就贫困的百姓来说,还真是因祸得福,沉吟了下,他犹豫着道:“农民还是没钱吧?”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确实,现在的农民依然穷,不过,工厂多了之后,农民可以进工厂打工,进城市务工,另外,朝廷也会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如此一来,农民富裕起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次巡视西北,移民区也是重点视察的目标。”说到这里,他话头一转,“另外,西北的这些个封疆大吏也该挪挪了。”

肃顺附和着道:“西北苦寒之地,左季高、冯有容主政西北多年,也确实该挪挪了。”说着,他试探着道:“可有了具体的安排?”

点了支烟,易知足才道:“明年组阁,我想增设一些部门。”

内阁十三国务大臣,扣除一名总理大臣,两名协理大臣,尚且有十名国务大臣分别主理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还要增设部门?

肃顺心里一紧,元奇这是想进一步扩张在内阁的势力?他试探着道:“不知道需要增设那些部门?”

“监察、宣传、警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国家发展和改革。”易知足缓缓说道:“一共增添八个部门。”

一口气增添八个部门?二十一个国务大臣?肃顺忍不住道:“增加那么多部门?”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怎么,害怕你这个总理大臣被架空?”

肃顺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接,连忙摆了摆手,笑道:“我本身就出身元奇,何来架空一说?”

“不是八个,是十个,还要增加两个协理大臣。”易知足道:“这十个国务大臣名额,我要五个,左季高、冯有容在西北主政多年,不仅有功劳也有苦劳,都直接进入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