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六八章 爱惜元奇

大清巨鳄 第三六八章 爱惜元奇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西暖阁里一片安静,一众大臣都仿佛老僧入定一般眼观鼻,鼻观心,人人心里都明白,除了元奇这个怪胎,没有哪家票号钱庄银行有胆子承接朝廷发行的巨额国债,动辄上千万两的白银,别说没这分实力,就算是有实力,也没人敢冒险。

原因很简单,民间私人之间借贷发生纠纷,还可以讨债,讨债不成,还可以将官司打到官府衙门,可是,把钱借贷给朝廷,朝廷不还债,跟谁讨要去?连官司都没地方打,况且,国债不仅利息低于市面上的利息,期限又长,谁吃饱了撑的,愿意做这风险奇高且还亏本的生意。

虽说众人心里都明白,但谁也没想到卓秉恬会当着道光的面如此问,一个个心里都有些忐忑,暗怨卓秉恬冒失,穆章阿也是低眉垂眼,不敢接这话茬。

见众人都不吭声,道光缓声问道:“为什么元奇敢于承接朝廷发行的大额国债?”

听的道光如此问,众人心里都是一紧,卓秉恬却不慌不忙的躬身道:“回皇上。元奇承接国债是为效仿西洋,在大清建立金融市场。”

这一点,户部左侍郎吴其浚在国债顺利推行的折子中提及过,道光也记得,但吴其浚在折子中语焉不详,道光也不明白元奇为何要建立金融市场,正自沉吟,穆章阿却是开口道:“元奇以亏损数百万的代价建立金融市场,目的何在?”

见他有意将众人往沟里带,王鼎沉声道:“元奇建立金融市场,自然是为了顺利推行国债,亏损一两百万元,总比将所有国债都在攥在手里强,将国债投放市场,自由流通,有利于国债的持续发行,有利于国债发行正常化,规范化,穆大人莫非不看报?”

“《西关日报》对于西洋的国债发行,西洋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等有着详尽的介绍。”卓秉恬接过话头道:“元奇银行从创建之初,便是仿效西洋——低息放贷,建言发行国债,创建金融市场,这一步步都是有迹可循,目的就是在大清建立成熟完善的金融体系。

英吉利之所以强盛,之所以能够建立强大的海军舰队,之所以能够支撑与法兰西国长达百年的战争,就是因为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有活跃的金融市场。”

王鼎故意问道:“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很重要?”

“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卓秉恬缓声道:“完善的金融体系,活跃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吸纳民间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不仅是利于朝廷发行国债,也有利于商业繁荣,有利于手工作坊——也就是工厂的兴盛发展。

元奇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手头掌控了巨额的资金,机器制造厂、造船厂、弹药局、机器缫丝厂、机器榨糖厂,铁路修建,昌化铁矿,哪一样不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

元奇在快速壮大的同时,也为朝廷带来了大额的税银,仅是广州府的机器缫丝厂一年就缴纳税银六十万元,元奇如今一年上缴的税银已经将近二百万元,在过一两年,随着机器榨糖厂的推广和昌化铁矿的大量开采,元奇一年的税银将轻松突破三百万元。

英吉利为什么富庶?为什么能够有钱打造庞大的海军舰队,就是因为英吉利有着不少象元奇一样庞大的商业集团公司。数年前解体,以前一直垄断广州贸易的英吉利东印度公司,就是一家比元奇还要庞大无数倍的大公司。

大清若是多有几家象元奇一样庞大的公司,也能有充裕的财力打造庞大的海上舰队,何至于被英吉利威胁!”

“如此说来——。”穆章阿似乎是自言自语一般的说道:“元奇敢于承接朝廷发行的巨额国债,是因为每年要交纳大额税银......。”

“此言大谬。”王鼎毫不客气的道:“元奇敢于承接国债,是因为元有能力筹建金融市场,有把握将国债在金融市场流通,两淮盐商,江西铜商,山西票号,每年缴纳的税银亦不少,可敢承接朝廷国债?”

穆章阿沉声道:“元奇一家独大,非朝廷之福,亦非元奇之福!”

暖阁里再次安静下来,穆章阿这话不无道理,元奇本就垄断广东钱业,若是再垄断两江的钱业,对朝廷而言,对元奇自身而言,确实都不是什么好事。

默然半晌,道光才开口道:“英吉利东印度公司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卓秉恬躬身道:“《西关日报》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介绍并不详细,微臣仅知道东印度公司是英吉利最大的公司,垄断英吉利与大清贸易一百余年,英吉利在海外众多殖民地,皆是该公司开辟的,印度的棉花贸易,鸦.片贸易,广州的茶叶贸易,皆是该公司掌控,为何会倒闭,微臣也不甚清楚。”

略微沉吟,道光才道:“着吴其浚在广州打探一下东印度公司的情况。”

“微臣遵旨。”卓秉恬连忙躬身道。

道光为什么要了解东印度公司的情况?穆章阿心念一转,随即躬身道:“皇上,地方商团相互制衡,方合中庸之道,元奇若是一统江浙钱业,必然是一家独大之局面,日后难以制衡,奴才窃以为,朝廷在江浙发行国债,不必急于一时,可缓缓图之,元奇一统广东钱业,也不过只用了两年时间.......。”

听的这话,道光心里一动,元奇要想一统江浙钱业,也非是一蹴而就之事,至少也需要两三年时间甚至更长,有这时间,为何不能扶持其他钱庄银号?任由元奇发展,日后必然会有尾大不掉之患。

稍稍沉吟,他才缓声道:“此事稍后再议。”说着,他拿起林则徐的折子道:“林则徐建言,大张旗鼓调集重兵防守天津,以绝英夷攻击天津之念,转而吸引英夷攻击江宁.......。”

见道光将话题转到兵事,卓秉恬心里不由的一沉,很显然,穆章阿的话打动了道光,若是朝廷决意在江浙另外扶持一家钱庄银号垄断江浙钱业,又或是在江浙各省扶持钱庄银号各自垄断一省之钱业,会是什么情形?元奇又将是什么反应?

道光话一落音,江苏吴县人,熟悉大江航道情况的大学生潘世恩就开口道:“皇上,江宁至海口航道水文复杂,英夷舰队多大舰,岂敢冒险进入内河,逆水而上攻击江宁?”

“这折子你们看看。”道光说着拿起折子看了一眼兵部尚书祁寯藻,道:“实甫,你来念念,最后一段。”

林则徐在折子里说英夷舰队可以乘着涨潮之机进入海口,并有蒸汽轮船可以拉拽战舰逆水而上,且有熟悉内河航道之汉奸领航。祁寯藻一念完,王鼎就开口道:“英夷舰队进入内河攻击江宁,能否把握机会一举全歼?”

这话可没人敢接,英夷舰队在东南沿海肆意劫掠,沿海府县对于英夷舰队战力都有详细的禀报,而且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一句话——不可力敌。就算是英夷舰队进入内河,那大江也甚是宽阔,甭说是一举全歼,能取得一场大捷,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见的没人吭声,潘世恩迟疑着道:“江宁是江南都会,亦是兵家必争之地,毁于战火,或是陷落,必然导致两江糜烂,损失之大,不堪设想......。”

祁寯藻缓声说道:“林则徐、易知足预判英夷大举增兵,必然不会再满足于沿海骚扰,而是会攻击重要目标,以逼迫朝廷接受割地赔款等丧权辱国之条件,攻击目标不外乎三个,广州、江宁、天津,这三地皆便于英夷舰队攻击,而广州因为防备森严,遭受英夷攻击的可能性最小......。”

听的这话,潘世恩赶紧闭嘴,天津乃京师门户,英夷一旦攻占天津,必然会乘势兵临京师,两相比较,自然是天津为重,江宁为轻。

“潘大人说的是——。”穆章阿缓声道:“两江是财赋重地,若是英夷攻陷江宁,糜烂两江,没有十数年,怕是难以恢复元气,还望皇上三思。”

潘世恩不由的暗骂了一声“无耻。”他是坚决主张禁烟和抗击英夷的,哪能甘心被穆章阿当枪使,当即躬身道:“皇上,不坚决抗击英夷,禁烟便难以贯彻,微臣虽不忍江宁毁于战火,但更不愿鸦.片流毒天下。”

道光面无表情的看了两人一眼,没有吭声,兵部满尚书裕诚揣摩了下道光的心思,才缓声道:“引诱英夷舰队进入内河攻击江宁,虽无十足胜算,却有放手一搏之机会。”略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英夷既有汉奸领航,应该也不乏汉奸打探军情,不可轻忽,如何向江宁增兵,须的妥善布置。”

道光当即顺着话头道:“说的好,只要英夷舰队进入内河,就是机会。至于如何调集兵力防守天津,如何向江宁增调兵力,军机处和兵部商议一下,限两日内递个条陈上来。”

“微臣等尊旨。”一众大臣连忙躬身道。

略一沉吟,道光才道:“王鼎、卓秉恬留下,其他人跪安。”

待的其他人行礼退出暖阁,道光看了王鼎、卓秉恬一眼,道:“元奇低息放贷,积极缴纳税银,承接国债发行,主动大额捐输以增强广州防务,组建团练协助绿营水师抗击英夷,修建铁路以供朝廷考察.....堪称商团之楷模。”说着,他轻叹了一声,道:“朕何尝不希望大清能多有几个元奇这样的商团.......。”

多有几个元奇这样的商团?卓秉恬咂摸了下,躬身道:“皇上,微臣窃以为,元奇模式,难以仿效......。”

“嗯?”道光略微有些意外的道:“为什么?静安且说说。”

“回皇上。”卓秉恬从容说道:“元奇是通过茶叶崩盘,挤兑的广州钱庄银号纷纷面临倒闭,这才能一统广州钱业,随后又通过顺德的生丝霸盘,将广东丝商一网打尽,积累了巨额的本金,确立了钱行霸主的地位,随后,元奇银行采取低息放贷,高息存款的方式,挤压得其他府县钱庄无利可图,最终才得以一统广东钱业。

元奇银行规模虽大,本金也雄厚,但因为是低息放贷,高息存款,实则利润微薄,支撑元奇获取高额利润的,是机器制造厂、机器缫丝厂,后继还有机器榨糖厂和昌化铁矿。

微臣斗胆揣测,就算两江钱庄能够勉强捏合在一起,垄断两江钱业,筹建起证券交易所,却也没有胆量敢承接朝廷发行的巨额国债。”

道光皱着眉头道:“发行国债,广州不是有例可循?”

王鼎直言不讳的道:“发行国债,纯属吃力不讨好,而且还是亏本生意,最主要的是,他们担心朝廷赖账。”

道光一阵无语,半晌才道:“国债乃是朝廷的信用所在,朝廷岂有赖账之理?”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朕是爱惜元奇,才不让元奇一统江浙之钱业......。”

卓秉恬迟疑着道:“能否提高国债利息?让钱庄有利可图?”

这是什么馊主意?国债发行动辄上千万,一借三五年,甚至是更长,利息高了,如何负担得起,元奇还言之凿凿的表示要逐步降低利息,这里却让提高利息!道光瞥了他一眼,道:“江浙的国债利息提高,广东的国债也必然要提高,不说多,一分的息发行二千万国债,朝廷一年要还多少利息?贰佰肆拾万!朝廷背负的起?”

王鼎、卓秉恬登时都不吭声了,道光沉吟了一阵,才道:“元奇不是想在江浙推广机器缫丝厂.......?”

什么意思?卓秉恬一转念就反应过来,这是想让江浙的钱庄仿效元奇,垄断江浙的机器缫丝厂,如此公然挖元奇的墙角,元奇肯干?而且缫丝机、蒸汽机都掌控在元奇的手中,元奇还不卖出天价来!除非是夺了元奇的机器制造厂!(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