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六九章 户部银行

大清巨鳄 第三六九章 户部银行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卓秉恬心里正自忐忑,王鼎微微躬身道:“回皇上,元奇确实有意在江浙推广机器缫丝厂,一旦江浙普及机器缫丝厂,对于朝廷来说,意味着每年增加一百万的税银。”

见他有意回避,道光转而看向卓秉恬,缓声道:“易知足首倡发行国债,元奇也为朝廷发行国债打开了局面,创立了模式,功不可没,但朝廷发行国债却不能长期假手元奇,长此以往.......必生弊端。”

道光这话等于是挑明了,卓秉恬心里不由的暗急,朝廷要拥有自己的发行国债的渠道,这事哪有如此简单,别看元奇在广州成立证券交易所,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千万国债推入市场上市流通,实则元奇可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吴其浚在给他的私信中,详细的谈及了元奇为推行国债所做的种种安排以及应对的手段,一统广东钱业,有着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元奇尚且如此艰难,何况是朝廷?

略微沉吟,他就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发行国债确实不能长期假手元奇,不过,如今发行国债尚在尝试之中,士绅商贾百姓对于国债还较为陌生,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了解接受熟悉,此番首次发行千万国债,元奇亦是备尝艰难,半数以上债券实则乃是元奇购买。”

半数以上债券是元奇购买的?道光略微有些意外,道:“不是说国债全数上市自由流通?”

“吴其浚在给微臣的私信中说的很清楚,千万国债至少有四百万是元奇的股东和职员购买的,另外.....。”卓秉恬斟酌着道:“元奇手中至少还能留存有近二百万债券,这是为了预防国债出现大幅波动,也就是大幅下跌之时,以稳定国债价位准备的......。”

道光疑惑的道:“国债价格为何会下跌?”

“正常情况,债券在不同时间段,价格都会有小幅的波动。”卓秉恬缓声道:“临近分红付息的时间,价格会涨,之后会落......另外,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发生大的灾荒,战事,又或是未能按期支付利息本金等情况,都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再有就是,防止有财力雄厚的商团恶意打压拉抬,操纵债券价格以谋取厚利。”

道光微微点了点头,看来,证券交易所远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略微沉吟,他才问道:“既是自由流通,自由交易,元奇为何还要稳定国债价格?”

“既为维护国债信誉,也为培养和呵护金融市场。”卓秉恬道:“金融市场初建,元奇要保证投资国债的士绅商贾百姓有利可图,如此才能集聚人气,活跃市场,也唯有如此方才有可能逐步扩大金融市场,吸纳更多的民间闲散资金。”

呵护培养金融市场,元奇还真是用心良苦,道光心里暗叹了一声,平心而论,元奇还是利大于弊的,但元奇掌控江浙的钱业,还是让他心里隐隐感到不安,江浙毕竟不是广东,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既说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是富国强兵之本,朝廷就不能听之任之,朝廷应该派员去广州交易所去学习去积累经验,另外,户部亦要开办银行。

再则,江浙自古东南膏腴之地,天下赋税,尽出其半,垄断江浙钱业者,只能是朝廷,定九给易知足去封信,元奇不允垄断江浙钱业。”

“微臣遵旨。”王鼎说着抬起身,道:“还请皇上明示,元奇能否在江浙开设分号?”

道光看了他一眼,道:“定九直言无妨。”

“皇上。”王鼎缓声道:“元奇银行乃是高额吸纳存款,低息放贷,获利微薄,若是允许元奇开设分号,江浙钱庄怕是竞争不过元奇,但元奇有功无过,朝廷也不宜严禁元奇在江浙开设分号,否则易招致非议,况且,朝廷也从无禁止钱庄开设分号之先例。”

略微沉吟,道光才道:“允许元奇开设分号,府县一城一号,规模不得超过当地最大钱庄银号,省城允许开设五家分号。”略微一顿,他接着道:“元奇在上海县城已成垄断之势,些许颜面还是要留存的,由得他罢。”

“微臣遵旨。”王鼎连忙躬身道。

道光随即看向卓秉恬,道:“江宁一场战乱在所难免,着吴其浚赶往江宁,户部调拨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本金,令其在江宁尝试开办银行。”

“微臣遵旨。”卓秉恬说着又请示道:“微臣愚钝,是否以户部名义?”

道光颌首道:“就叫大清户部银行江宁分行。”

上海,黄浦江。

一艘方头方尾的大号载客沙船缓缓的靠上大东门外的老白渡码头,船一停稳,李旺便跳下船来,扬手叫了一顶青布小轿,易知足在一众长随打扮的团勇护卫下缓步上岸,径直上了轿子,吩咐道:“去道台衙门。”

其实从码头可以换乘小船沿河浜入城,不过,易知足近几日来一直是在船上,实在是不愿意再坐船,况且从码头沿河浜入城,河道上也是拥堵不堪,还不如坐轿子快,这段时日,他从江宁到太平府,安置妥当元奇团练的驻地之后,又匆匆乘船赶回上海,虽说内河风浪小,但却远不如海上航行令人心旷神怡。

太平府距离江宁不远,不过百五十里,走陆路骑马,一路不耽搁,快马加鞭,大半日就能到,徒步行军,两日也妥妥有余,从采石镇沿江顺流而下,可朝发而夕至。

在太平府停留了两日,易知足便乘船返回上海,他可不敢在太平府长时间耽搁,他这个迟迟到任的上海道台,一到任又不见了人影,可不利于稳定上海人心,对于他来说,上海才是最重要的。

轿子在道衙大门口落轿,门口值守的衙役连忙赶了过来,上海道在上海县城最大,一般是轿子,即便是县太爷的官轿也不会不懂规矩在大门口落轿,两衙役赶上前来正欲呵斥,李旺已是抢先道:“道宪大人回衙,不得无礼。”

听的这话,两衙役一楞,待见的易知足从轿子出来,年纪样貌都与平日议论的相符合,当即不敢怠慢,连忙大礼拜见。

“付钱。”易知足指了指有些发愣的轿夫,随即又对两衙役道:“非是公堂,无须大礼,起来罢。”说着,缓步拾阶而上。

进的大门,道衙一众衙役书吏闻讯之后纷纷赶了出来迎接,待的易知足走到大堂院,有那几个见过易知足的书吏,见的确实是道台大人,连忙就地跪下,道:“恭迎大人回衙。”刹那间,院子里就跪了一地。

易知足停下脚步,扫了众人一眼,道:“都各司其职,明日一早再行参拜之礼。”说着,径直往后而去,才到二堂宅门,包世臣就迎了出来,躬身道:“恭迎东翁回衙。”

“包先生无须多礼。”易知足含笑还了一礼,道:“本想赶在开印之前回来的,却耽搁了几日,有劳包先生。”

“份内之事,东翁何须客气。”包世臣说着伸手道:“东翁请。”

易知足边走边问道:“这几日可有要紧之事?”

“事情不少。”包世臣含笑道:“墨生举荐了几位幕僚,人已经来了,目前暂且安置在三堂西厢的院子里,须的东翁定夺,另外,县尊来过,再有.....。”略微一顿,他才道:“京师有封私信,看戳记,应是五百里加急送来的。”

五百里加急?易知足脚步一缓,京师有反应了?若是肃顺来信,不可能是五百里加急,他虽是急于回后院洗浴,却更急于知道京师的反应,当即便道:“去签押房。”

查看了下火漆,易知足才拆开大牛皮信封,取出小信封一看是王鼎的来信,他登时就有种不好的预感,实则听闻是五百里加急,他就已经预感不妙了。

逐字逐句将信看完,他将信递给包世臣道:“包先生也看看。”说着,他摸出支雪茄点上,还好,他没有鲁莽,没有急于在苏松两府铺开,否则,怕是连上海县城的地盘都守不住。

不允垄断江浙钱业,府县只允许一城一号,万幸的是,道光毕竟还是给他留存了点颜面,让元奇垄断上海县城钱业,当然,对于他来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他甚至可以不要江宁,但不能不要上海。

包世臣缓缓放下书信,难掩心头的震撼,“元奇真有一统江浙钱业之打算?”

“一统江浙之钱业,便可一统大清之钱业,元奇确有这个长期打算。”易知足直言不讳的道:“不过,朝廷明显是不会给元奇这个机会。”说着,他笑了笑,道:“允许府县一城一号,元奇也知足了。”

包世臣狐疑的看了他一眼,道:“元奇所要的也无非是一城一号罢?江浙商帮之多,财力之雄厚,可不是元奇一口能够吞下的。”

“当然没打算独吞。”易知足道:“元奇从来就不吃独食,朝廷若是不反对,三五年时间,元奇就能把江浙钱业整合成铁板一块,如今,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

退而求其次是指的什么?包世臣想问,话到嘴边却生生忍住,转而道:“户部左侍郎吴其浚在江宁开办大清户部银行江宁分行,这是什么意思?没听说户部开办有银行?”

“朝廷这是想创办国家中央银行。”易知足嘴角一翘,略带讥讽的道:“就目前朝廷的财政情况而言,没有二十年持续不断的大额投入,户部银行难成气候,不过,不得不说,当今很有气魄,也有远见,这么快就迈出这一步,着实有些令人意外,当然,也可喜可贺。”

“东翁慎言。”包世臣轻声道:“哪有臣子如此说皇上的,须防隔墙有耳。”

“这可都是称颂。”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

“敬畏。”包世臣道:“提及皇上,须的有敬畏之心,东翁在官场切忌慎言,颂圣之词,气吞天下,圣虑深远,哪能以居高临下之口吻,应景之时,就是一个大不敬之罪。”

易知足连忙敛了笑容,正色道:“在下受教。”

见他如此,包世臣转移话题道:“朝廷成立银行,对于元奇来说,并非好事,东翁何以说可喜可贺?”

“朝廷必须有属于自己的银行,首期就投入一百万两白银,足见朝廷之决心,当然是可喜可贺。”易知足缓声道:“对于元奇来说,户部银行影响并不大.......。”

他打住了话头,没有接着往下说,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就进入了多灾多难的时期,户部银行的成长必然会被打断,即使不被打断,也会被元奇远远的甩在身后,他根本就不担心。

见他欲言又止,包世臣笑道:“东翁离衙日久,且先回后院,否则老朽定会被人念叨。”

易知足一笑,起身拱手离开签押房,回到后院,一进垂花门,转过抄手游廊,就见严小妹、白雪、凌璇、春梅、夏荷等女笑盈盈的恭候着,见他过来,众女齐齐见礼道:“见过老爷。”

“这才出去几日,没必要那么大的阵仗。”易知足笑着打趣了一句,才吩咐道:“春梅、夏荷,赶紧的烧水,这些天都在船上,身上都有股子味道了。”说着,他扫了严小妹、白雪、凌璇三女一眼,笑道:“欣儿去拿换洗衣裳。”

待的三女离开,他才轻声问道:“这些日子如何?相处的还好?”

白雪一笑,“老爷放心,欣儿姐大方得体,善解人意,极好相处。”

“如今后院规矩了许多。”凌璇说着试探着道:“欣儿姐是大户人家的罢?”

白雪瞧了他身后一眼,问道:“英丫头呢?没跟着回来?”

“那丫头要迟些日子回来。”易知足说着一笑,“旷了这些个日子,今儿得好好放纵一回,晚上都去璇儿房里。”

听的这话,凌璇略微有些羞涩,白雪却掩嘴笑道:“那可得让欣儿姐侍浴,要不那俩丫头不定先劫了皇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