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六十六章 五年计划

大清巨鳄 第四百六十六章 五年计划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圆明园、慎德堂。

道光皱着眉头将一小碗汤药一饮而尽,随即又用茶水漱了漱口,而后接过毛巾擦了擦嘴角,近侍总管太监曹进喜瞥了一眼书桌上堆放的折子,躬身道:“皇上龙体欠安,不宜太过操劳......。”

道光摆了摆手,“都下去罢。”说着,他起身走到书桌边坐下,提笔在纸上缓缓写下——立储、安南、夷务、兵制、财政。

一场小病,让道光生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他察觉到自己的身子越发的孱弱,卧病在床期间,他考虑的很多,写下的这五条都是他目前急需处理的。

立储,虽说一众皇子尚且年幼,可他如今已是六十有二,而且这身子骨也不争气,不得不未雨绸缪。

安南,征讨安南,事关他身前身后名,更直接关系到他身后能不能立圣德神功碑,元奇团练在鸿基一举击溃安南二十万大军,让他看到了侵吞安南的希望。

夷务,随着《江宁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四个通商口岸,允许英夷在通商口岸自由经商、居住、传教、开办学校、工厂、银行等,大清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越来越多的夷务。

兵制,筹建海军,将元奇团练纳入经制之师,这实际上已经触及大清兵制革新,这事虽然棘手,但他不想留给他的儿子来处理,兵制革新触及八旗根本,不是新君能够轻易碰触的。

财政,这是他当前最为急迫需要解决的,却也是他最感棘手的,如今朝廷已经举债三千万两白银,他不知道该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也不想将这个烂摊子留给他儿子来处理。

除了立储一条,其他四条都跟易知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他为什么突然召易知足进京的原因,甚至是立储,他也想听听易知足的看法,易知足不仅眼光长远,而且见人说事,往往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听听倒是不妨。

“皇上。”曹进喜轻手轻脚的走进来,躬身呈上一份折子,道:“南洋提督易知足已抵达京师,住进了皇华驿......。”

这海路来的就是快,道光颇觉欣慰,吩咐道:“着他明日递牌子觐见。”

皇华驿,天下驿站之首,隶属于兵部会同馆,进京述职之官员一般皆住宿于此——按朝律,官员进京,在面圣之前,都只能住在驿站,纵使在京师有家,亦不得回。

不过,这一朝律执行的并不算严格,但易知足却是规规矩矩的住进了皇华驿,此番进京,他不清楚是福是祸,自然不会授人以柄,他是地方大吏官秩是从一品,加上这个季节人住皇华驿的官员并不多,因此独占了一个独院。

安置下来时间不长,肃顺就匆匆赶了过来,易知足一进城就打发人去通知了肃顺,以便从他口中探听京师的消息,说实在的,这次进京他心里有些不踏实,主要是太突兀了,不过,他认为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即便道光有过河拆桥的想法,现在也不是时候,不客气的说,如今的朝廷根本离不开元奇,而元奇如今也离不开他这个大掌柜。

对于易知足的突然进京,肃顺也是大觉意外,一见面他就径直问道:“知足兄此番奉旨进京是为何事?”

“进京述职。”易知足说着将他让进房间。

进京述职?肃顺一脸的狐疑,进屋落座后,才道:“有可能是为安南之事,京师最近可没听闻有什么事,皇上最近龙体欠安,休养了将近一月,不过听闻已经大好了。”

易知足拿起雪茄烟盒让了让,随即抽出一支点燃,道光病了一场?休养了将近一个月?看来病的不轻,算算日子,应该就是道光在病重的时候下旨召他进京的,两者之间肯定是有联系,应该是为了安南,道光应该是为了催促元奇尽快的吞并安南。

可如果只是如此,直接下旨不就结了,何必巴巴的让他跑来京师一趟,这一个往返最快也要一个月时间,岂不是更耽搁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不过,圣心难测,他一时间也琢磨不透。

次日一早,易知足便乘轿赶往圆明园,圆明园在京师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广阔,风景优美,据说有一百余景,号称“万园之园”,自雍正开始。每代皇帝在盛夏时节都会来这里理政,故也称“夏宫”。

易知足这还是头一次来圆明园,心里很是有些激动,毕竟这座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名园实在是太有名了,在大宫门外递了牌子,他正准备好好打量一下这座名园的外景,一个小太监一溜小跑着过来,躬身道:“易大人请随小的来,皇上已经催问过一次了。”

易知足不动声色的塞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过去,也不多问,闷声跟着前行,那小太监觑了一眼银票,随手扎进袖子里,也不谢赏也不吭声,径直在前面领路,这让易知足心里一阵纳闷,娘的,这是嫌少还是怎么的?给个笑脸也行啊!

两人一路进了大宫门,穿过出入贤良门,就见领侍卫内大臣睿亲王仁寿一脸微笑的迎了上来,易知足连忙拱手见礼,“下官易知足见过睿亲王。”

“易大人无须多礼。”仁寿含笑伸手道:“本王领易大人进去。”

进门是一个大院子,穿过院子就是光明正大殿,仁寿领着他直接走了进去,到的西暖阁门口这才站住脚,易知足瞥了里面一眼,见道光正在看折子,连忙低头入内见礼,一直到他在白毡毯上跪下,道光才开口道:“赐坐。”

“谢皇上恩典。”易知足连忙叩谢,心里既是轻松又是纳闷,他不是头一次面圣,知道赐坐是难得的殊荣,而且能够得到赐坐这个待遇,也足见道光对他没有恶意,不过,道光为什么对他如此礼遇?

不容他多想,道光轻描淡写的问了一句,“元奇团练打算在安南扩军多少?”

听的这话,刚刚站起身的易知足赶紧又重新跪下,强忍住心头的慌乱,沉稳的道:“回皇上,元奇团练并非在安南扩军,鸿基煤矿占地甚广,矿工亦不少,且在不断的增加,为维护煤矿安全,组建了一支护矿队。”

道光看着他,语气平静的道:“护矿队多大的规模?”

易知足不敢多报,也不敢迟疑,不假思索的道:“一千。”

一千?道光有些狐疑的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坐吧。”

易知足心里暗自警惕,谨慎的在小杌子上坐了半个屁股,他着实没料到,道光一开口就问这事,不过这语气似乎并不严厉,也并无追究之意。

略微沉吟,道光又问道:“耆英曾上折子,建言征讨安南,徐徐图之,你对此是何看法?”

耆英徐图安南的建言,本就是出自易知足的提点,毕竟他是打算通过征讨安南,缓缓壮大元奇团练的实力,而且用安南兵来磨砺和提高元奇团练的战力和积累实战经验,这话自然是不能说。

稍稍沉吟,他才开口道:“禀皇上,安南兵乃是法兰西人协助训练,这些年来一直采用的是西式练兵法,火器也不逊色西洋,战力并不弱,再则,打仗需要耗费不菲的财力物力,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元奇资金也是难以为继,一举荡平安南,几不可能,徐徐图之,实乃上策。”

安南兵也是采用西式练兵之法?道光颇觉意外,道:“元奇团练鸿基大捷,一举击溃安南二十万大军,朕未见捷报,可是传言不实?”

“二十万大军乃是安南虚张声势。”易知足从容道:“实则不过十万之众,而经制之师不过五万,鸿基大捷倒是不假,歼敌四万有余,多非经制之师,实未伤及安南根本。”

默然半晌,道光才道:“征伐安南,需要多长时间?”

“元奇团练虽战力强横,但兵力有限,与英夷侵犯我大清情形大同小异。”易知足缓声道:“安南虽纵深不深,但元奇团练亦不敢孤军深入,微臣计划,先清扫安南水师,然后沿内河深入,稳步推进,计划用五至十年时间,逐步蚕食。”

五至十年?道光一阵无语,以他如今的身体状况,他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吞并安南那一天,良久,他才道:“沿海水师不足用?”

“如今的广东水师或有与安南一战之力。”易知足道:“微臣进京之前,已从驻守广州的元奇团练中抽调两个团三千人,并抽调广东水师的二十艘西洋战船,增援安南,意欲一举摧毁安南水师。”

“元奇团练从组建到出兵定海,也不过一年光景。”道光盯着他道:“新建之海军,也应在一年之内形成战力......。”

听到这里,易知足已是彻底明白了道光的心思,明摆着,道光这是希望能够迅速的吞并安南,看来道光很明白他自个的身体状况,怕是活不了几年,所以这才迫不及待的希望在有生之年吞并安南。

“五年。”易知足沉声道:“还请皇上能给微臣五年时间,五年之内,微臣必定能扫平安南,将安南整个纳入大清版图!”

听的这话,道光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五年踏平安南,朕不吝侯爵之赏!”

大清爵位——公侯伯子男,汉臣封候,大清立国以来,都不多见,而且大多都是开国从龙的几个汉臣,乾隆以后可说是少之又少,易知足现在是一等子爵,与候爵还隔着一个伯爵,道光这个许诺,可说是实实在在的重赏。

易知足虽说不稀罕这什么候爵,但也不得不装出一副欣喜激动兴奋的样子,起身跪下道:“微臣定不负皇上厚望,必定五年之内踏平安南!”

道光满意的点了点头,和煦的道:“平身,赐坐。”他之所以赐坐,是希望易知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很清楚跪奏的情形下,君臣对奏都十分简洁,他此番刻意召易知足进京觐见,就是想深入细致的了解对方的想法,自然不吝对其优渥礼遇。

略微斟酌,道光才开口道:“与英夷一战,八旗绿营屡战屡败,元奇团练却是连战连捷,以你之见,八旗绿营,弊端何在?”

易知足听的一楞,这话题可有些大,他如今虽是南洋提督,但其实并不统辖地方绿营,道光为何会问他?况且,八旗绿营的弊端,道光会看的不透彻?又何必来问他?是试探?还是另有意图?

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实话实说?”

可从来没有臣子跟他如此说话,道光不由的一笑,“难不成你还想欺君?”

“微臣不敢。”易知足微微欠身道:“不过,微臣斗胆直言,还望皇上先行恕罪。”

嗯?道光登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这小子难道真有不同寻常的见解?他当即微微颌首道:“尽管坦言无妨,朕赦你不罪。”

“以微臣之见,八旗绿营当分开来看。”易知足从容说道:“立国之初,八旗铁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乃是世界一流强军,但鼎定天下之后,八旗战力便急剧下滑,到平三藩、征葛尔丹时,八旗战力已远不如绿营。是什么原因,让天下无敌的八旗兵战力下降如此之快?微臣窃以为,根本原因是惜战!”

“惜战?”道光一楞,这完全是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易知足缓缓点了点头,道:“国朝立国之初,八旗连年征战,八旗兵丁尽皆百战老兵,入关之初,连番大战,八旗兵丁损耗严重,老兵伤亡新兵替补,战力自然有所下降。

在对阵南明之时,投降汉军已是主力,八旗基本只是掠阵和监军,作为威慑的存在,而非主力,精兵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当初估计谁也没有料想到,为保存八旗实力,会生生毁掉八旗的战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