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六十七章 道光赐字

大清巨鳄 第四百六十七章 道光赐字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惜战!确实是惜战!入关之时,八旗总兵力包括满州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在内也不过十余万,要入主华夏九州,统领百万大军,亿兆百姓,岂能不保存八旗军实力以为威慑和依仗?岂能不惜战?

道光心里暗叹了一声,即便当初世祖圣祖意识到保存八旗实力会令八旗战力快速下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小子倒是一针见血,直指根本!

略微沉吟,他才道:“接着说。”

“八旗子弟生则入档,壮则当兵,待遇优厚,乃为保证八旗常备兵有足够的兵额以及八旗兵的战力。”易知足缓声道:“制度本身无可挑剔,但再好的制度和再好的练兵之法,也无法练出精兵。至于绿营......。”

见他犹豫,道光鼓励道:“如实说,不要担心,朕想听实话。”

“相较于八旗,绿营就象是小娘养的,脏活累活苦活都是绿营的,但地位、待遇却无法与八旗相提并论。”易知足沉声道:“以微臣之见,绿营是一支缺乏灵魂的军队,与英夷一战,绿营一触即溃,望风而逃,连八旗亦不如,徒耗钱粮,百无一用。”

小娘养的,这话粗鄙,但却贴切,绿营的情况也确实如此,道光皱着眉头道:“缺乏灵魂,什么意思?”

“国有国魂,军有军魂,一支军队的灵魂包含了很多方面,荣誉、意识、精神、信念、觉悟、作风等等。”易知足道:“绿营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这一番话,道光听的是皱眉不已,估摸这些东西都应该是易知足照搬西式练兵之法的思想和观念,略微沉吟,他才道:“武器,难道武器不是最关键的?”

“武器是关键,但不是最关键的。”易知足从容说道:“英夷舰队纵横东南沿海如无人之境,所依仗者便是船坚炮利,但依微臣所见,即便我大清水师拥有同样的坚船利炮,或许应该换过来说,即便英军使用的武器与八旗绿营一样,结局也是一样。

英军虽会投降,但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力战不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增加无畏的伤亡,才会选择投降,八旗绿营却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斗意识。

与英吉利一战,咱们不仅是败在武器装备方面,也是败在军队的素质、纪律、组织、结构等方面,双方军队的综合战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这话对道光的打击有些大,他阴沉着脸道:“元奇团练连战连捷,与英军想比又如何?”

“不如英军甚远。”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元奇团练之所以对阵英军能够连战连捷,完全是因为双方火枪威力差距太大,占据绝对性压倒性的优势,但是武器优势很难长期维持,经此一战,英吉利必然会向美利坚采购新式的米尼枪加以仿制,下次再对阵英军,元奇团练未必能赢。”

听的这话,道光脸色有些阴晴不定,半晌才道:“也就是说,即便仿效西式练兵之法,编练新军,配置米尼枪,也未必是英军的对手?”

“那倒也未必。”易知足斟酌着道:“英军战力是通过一系列战争提高的,朝廷编练新军若能通过实战,不断的提高战力,在本土作战,也能与英军打个旗鼓相当,至少足以抵御西洋入侵。”

经过与英军一战,道光已将西洋视为心头之患,能够抵御西洋入侵,他已是极为满足,略微想了想,他才道:“朝廷若是有意革新兵制,当从那些方面入手?”

革新兵制?道光有那么大的魄力?易知足有些将信将疑,这个问题太大,事关大清根本,他可不敢信口开河,当即苦笑着道:“皇上,微臣可没想过这个问题。”

“那在京这些天就仔细想想。”道光说着微微抬手,本想叫跪安的,转念又道:“听闻你一直未曾有表字,这是为何?”

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有身份有地位尤其是官员和士子来说,字是断然不可少的,易知足却是不习惯,他年少高位,与他交际的,年老的往往称呼他知足,显的亲近亲切,一般同辈的称呼他为大掌柜或是爵爷、大人,他压根就没想取个字什么的,虽然有人提醒,他也没当回事。

听的道光问起,他讪讪的道:“微臣觉的知足这个名字很好,知足者富,知足常乐,知足安命,知足不辱,知足少祸.....。”

道光听的一笑,“知足者富,倒是名副其实,不过,你如今已贵为一等子爵,朝廷一品大员,没有字终究是欠妥,朕赐你一字,国城,国之干城!”

国之干城!易知足压根没想到道光会亲自赐字,而且对他期望如此之高,别说他没字,就是有字,也的赶紧改了,这可是皇上亲赐,他赶紧起身跪下,道:“微臣谢皇上恩赐,必定以字自勉,奋发图强,为国干城。”

道光笑道:“好,今日且到这里,跪安罢。”

出的光明正大殿,易知足长松了一口气,道光不仅没有深究元奇团练在安南扩军之事,反而还亲口赐字,看来,这趟进京,应该是没有风险的,不过,这次谈话,道光的话题都围绕着安南和兵制,难不成道光真是下决心要革新兵制?

他正打算梳理回想一下方才与道光的奏对,肃顺已是快步迎了上来,拱手轻笑道:“知足兄此番觐见可得了彩头?”

彩头?易知足一笑,“雨亭兄以后可的改口,称呼在下国城了。”

国城?肃顺一楞,随即惊诧的道:“皇上赐的?”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雨亭兄如何来了?”

肃顺原本还有些担心,听闻道光赐字,顿时就放心下来,笑道:“知足兄.....不,国城兄还真是圣眷优渥,走,今儿为兄为你接风洗尘。”

出的大宫门,随即有下人为肃顺牵过马来,易知足却是张眼寻找自己的驮轿,见这情形,肃顺讶然道:“国城兄坐轿来的?”

“坐的驮轿。”易知足随口应到,见的李旺过来,他正待吩咐,肃顺已是笑着将缰绳交到他手中,笑道:“武将骑马,文官乘轿,国城兄是一品武将,如何能坐轿,让那不开眼的御史撞见,少不了要被弹劾,这满大街的骡车,马车,国城兄怎的会选择驮轿?”

听他这么一说,易知足一楞,他以前是上海道,是文官,后来改为南洋提督是武官,平日里在地方坐轿骑马是随意惯了,不想京师还有这么多规矩。

“在地方散漫惯了。”易知足说着翻身上马,道:“还真是有些饿了,咱们去哪吃?”

“就去海淀。”肃顺垮上随从的马,道:“国城兄这几日是否还要觐见?”

易知足会想了下道光的语气,道:“皇上应该还会召见。”

“那国城兄就住在海淀吧,省的来回奔波。”肃顺笑道:“我家在这附近有座别院,倒也清净。”说着,他转头对随从吩咐道:“自得斋,你们随后跟来。”

海淀镇是京师通往圆明园的门户,也是为圆明园服务的中心集镇,自康熙以后,随着三山五园的兴建,这里就一年比一年的繁华起来,因为夏秋之际清帝经常在园子里举行早朝,一众京官要从京师赶过来,不为不苦,为免奔波之苦,不少官员都在这里私置公馆别业,使的海淀畸形的繁荣起来。

海淀的酒肆不仅多,而且档次高,因为来海淀消费的,不是大员就是富贾,自得斋临河而建,占地颇广,仿佛是一座别院,大大小小的院子错落有致,却又各自隔开,里面绿树成荫,各种花草随处可见。

肃顺包下的院子居然还有荷塘,易知足一路打量着笑道:“就咱们俩人,何必如此破费?”

“听闻国城兄进京,争着抢着要为国城兄接风洗尘的不知道有多少,岂会只有咱们俩人?”两人说笑着穿过院子进了厅堂,肃顺随意的吩咐道:“将你们自得斋的拿手好菜随意的整治几样送来,要快,略、另外,送一壶莲花白酒。”

落座后,肃顺轻笑道:“国城兄如今可是咱大清有名的财神爷,江南一战,你又结下善缘无数,为给你接风洗尘,他们差点可是没打起来,这院子是僧王为今儿晚宴订下的,估摸着再有一个多时辰,他就该来了。”

一听僧格林沁请晚宴,易知足笑道:“那咱俩就别喝酒了,僧王那酒量......。”

“放心。”肃顺笑道:“莲花白酒以陈酿高粱酒辅以当归、何首乌、肉豆蔻等中药材,取西峡名泉——五莲池泉水酿制而成,酒质柔和、酒味纯厚,有滋阴补肾、和胃健脾之功效,喝几两正好小憩一番。”

易知足也正想小憩一下,一大早天就起身赶路,在路上也没敢合眼,天气又热,他还真是有些乏,当即颌首道:“成,咱们小酌两杯。”

“江宁一别,不过一年,国城兄却是没有消停过......。”肃顺含笑道:“京杭铁路筹资募股,元奇团练擅自出兵安南,元奇扩股分红.....鸿基煤矿真价值二十亿两白银?”

易知足掏出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燃,“二十亿两白银只是保守的估计,怎么,对煤矿感兴趣?”

“国城兄上奏,建言先在直隶和山西推广元奇模式。”肃顺试探着道:“家父对山西有点意思......。”

对山西有意思?易知足缓缓吸了一口雪茄,让烟雾在舌间流转,细细品味一番后才缓缓的吐了出来,“山西老抠,富甲天下,山西煤矿储量之大犹在鸿基之上,而且山西煤矿直接关系到北方以及西北各省的工业发展,长远来说,插手山西的,怕是最终都难以讨好。”

略微迟疑,肃顺才道:“国城兄认为,哪个省合适?”

易知足笑了笑,道:“江西、湖北、湖南、河南、陕西以及沿海各省都合适,要看贵府吃得下哪个省。”

“浙江、江苏如何?”

浙江、江苏可是元奇的地盘,易知足笑道:“若是只为求财,不失为上上之选。”

肃顺含笑道:“不管家父如何选择,都先得谢谢国城兄。”

“咱们之间,何须客气。”易知足说着问道:“元奇团练擅自出兵安南,京师反响应该不小吧?”

肃顺摇了摇头道:“京师反响并不大,与英吉利一战,元奇团练声威大振,名扬天下,打区区一个安南,根本就没引起多大的议论,倒是朝中满臣非议不小,但听鸿基煤矿价值二十亿两白银,都乖乖的闭上嘴,无人再议。

前些日子,传来元奇团练在鸿基大败安南二十万大军,京师倒是热闹了几日,将元奇团练都快夸上天了,不过,皇上龙体欠安,朝中对此反应并不大。”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鸿基大捷,朝廷已昭告天下兴兵征讨安南,没什么反响倒也正常,元奇团练毕竟不是朝廷经制之师。

肃顺却是笑道:“不过,鸿基大捷,京师有一人最高兴,征南大将军,惠亲王绵愉。”

“惠亲王还在京师?”易知足大为意外。

“不错。”肃顺笑着点头道。

这是什么意思?征讨安南的谕旨都下了一个多月了,惠亲王绵愉这个征南大将军居然还留在京师没有启程?难不成道光在下旨之时,就已经有意召他进京了?否则惠亲王没理由一直滞留在京师。

几个丫鬟这时提着食盒进来布置酒菜,易知足虽说有些饿了,考虑到接着还有晚宴,吃的甚是矜持,两人小酌了几杯正打算停杯,却听的有人进来,肃顺起身看了一眼,连忙道:“僧王陪着四爷来了。”

僧王自然是僧格林沁,四爷又是哪个四爷?一个陪字,很明显这位四爷的身份在僧王之上,一转念,易知足就意识到这位四爷是谁了,他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僧格林沁和一个十三四岁眉目清秀的少年一道走了进来,肃顺抢先几步迎了上前,打千见礼道:“小的肃顺给四阿哥请安,给僧王爷请安。”(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