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七十五章 以点带面

大清巨鳄 第四百七十五章 以点带面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易知足没料到王鼎会提出这个要求,与两年前那次见面相比,王鼎似乎苍老了不少,精神也差了不少,想到对方已是七十四五的高龄,他不由的暗叹了一声,或许此番离京,便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略微沉吟,他才道:“江南一战,虎头蛇尾,匆匆与英夷签订《江宁条约》,听闻中堂对此颇为不满?”

听他如此问,王鼎慢条斯理的擦脚穿鞋,又披了一件外套走到门口吩咐下人退出院子,这才在易知足对面坐了下来,开口道:“几日不来,可是怕老夫不待见?”

易知足一笑,“在下是怕让中堂失望。”

“林则徐上过一份折子——《师夷长技以制夷》,老夫看过,也赞成。”王鼎缓声道:“不过,对于《江宁条约》老夫确实不满。”

点了一支雪茄,易知足才道:“早在元奇创建之时,在下就曾说过,眼下大清是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个大变局,不仅是指东西方格局和世界格局,也是指整个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

与英吉利一战,我们不要只仅仅看到英吉利的军事实力——船坚炮利,更应该看到英吉利船坚炮利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

说到这里,他一顿,“与英吉利一战已经过去一年,中堂对这场战争以及《江宁条约》的签订是何看法?”

王鼎还在琢磨那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听的发问,他不假思索的道:“屈辱!”

“朝野上下的看法估计都差不多。”易知足轻叹道:“不过,在下却是觉的庆幸!”

“庆幸?”王鼎讶然道:“庆幸英吉利为大清带来这一数百年罕见的奇耻大辱?”

“知耻而后勇。”易知足沉声道:“没有这一场战争,朝野上下,官绅士民依然沉浸在泱泱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这一场战争若是再推迟十年二十年,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堪称理想的结果!”

王鼎一阵无语,“这个结果还堪称理想?”

“确实是堪称理想!”易知足点了点头,道:“如今西洋各国诸如英美法德意俄等国都在加快推行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发展军事工业、船舶制造,这场战争若是推迟十余年,将会吸引西洋所有强国参战。

东西方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利润,而且大清富裕辽阔,拥有四万万人口,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商品倾销市场,所有西洋强国对于军事力量薄弱的大清都垂涎欲滴,只要有机会,谁都不会放过。”

王鼎听的一阵无语,只是一个英吉利就能打的大清焦头烂额,若是有五六个强国联手来打,那后果简直是不敢想象。

缓缓的喷出一团烟雾,易知足接着道:“《江宁条约》的签订,结束了这场战争,制止了战争无限扩大升级的可能,四个通商口岸的开放,为大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西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的平台,也为大清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工业的机会。

这一场战争,为大清赢得了二十年时间的黄金发展机会,让大清有了与西洋各国公平竞争的机会,以大清的富饶和充裕的资金,大清完全有机会赶超其他西洋各国,及时赶上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最后一次浪潮。”

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还浪潮?最后一次浪潮?王鼎彻底的无语,愣愣的望着他出神,早知道这小子野心大,却没料到竟然如此之大,居然要跟西洋各国争抢殖民地,瓜分世界,这小子难道真有不臣之心?半晌,他才闷声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易知足一楞,随即反应过来,轻笑道:“抢占殖民地是为了进行经济掠夺和打开市场,在下身为元奇大掌柜,自然不甘心错失这难得的良机。”

听的这话,王鼎暗松了口气,道:“说说你的大致设想吧。”

呷了口茶,易知足才道:“总的来说,是以点带面,先集中元奇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广州、上海两地大规模发展工业、金融和军工,督促、支持朝廷在天津,山西票号在太原发展工业,同时尽快壮大海军,以保证大清拥有足够自保的军事实力,然后,再以这四地为中心逐步带动本省以及周边各省工业。

当然,这期间还需不断的进行铁路修建,海军也会向周边藩属国进行扩张掠夺,如此十年,能初见成效,二十年能有小成,届时,朝廷的财政危机也能完全解除,工业以及铁路的发展和商贸的繁荣,会为朝廷带来巨额的收入,甚至能够超过农业的赋税收入。”

听的这番话,王鼎不由的微微颌首,京师本就是财富集中之地,山西票号亦是财力雄厚,先发展广州、上海、天津、太原四地,然后以点带面,可谓是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十年,二十年,他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了。

默然半晌,他才道:“工商业赋税能够超过农业的赋税收入?”

“肯定能!”易知足语气笃定的道:“超过是一定的,在下说过,如今咱们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时代,咱们正在从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从植物时代转向矿物时代!一切都才是开始!”

王鼎听的一头雾水,沉吟片刻才道:“这个时代,那个时代,老夫总之是看不到了,时辰也不早了,先回去吧。”

这就下逐客令了?易知足觉的有些怪怪的,还只道王鼎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也没多想,便起身告辞。

待的易知足出了院子,王鼎才轻声道:“出来吧。”

话音一落,从屏风后转出来两个人来,王鼎稍稍沉吟了一下,才道:“赶紧整理出来。”

半个时辰后,王鼎仔细的反复的将整理出来的谈话记录看了两遍,几次提起笔来又放下,几番犹豫,他还是提笔将有关抢占殖民地、瓜分世界的那一段话涂抹了,随即吩咐道:“重新誊写一遍。”

次日早朝之后,这篇谈话记录就出现在道光的手里,细细的看了一遍,又默神思忖良久,道光才看向王鼎,问道:“定九是何看法?”

王鼎沉声道:“考虑长远、细致,可行。”

“他昨日下午与山西票号的蔚字号东家侯荫昌详谈了一下午。”道光放下手中的折子道:“是他真实的想法。”

王鼎闷声道:“易知足乃难得的人才,微臣恳祈将其留在京师,户部、工部、兵部、礼部,他皆能胜任。”

道光盯着他看了半晌,才轻叹了一声,道:“朕何尝不想将他留在京师,可筹建南洋海军,却是非他不成,缓两年罢。”说着,他摆了摆手,“跪安罢。”

待的王鼎躬身退出,道光再次拿起折子细看了一遍,随后拿过一个密折匣子,将折子放了进去锁好,这才起身踱到窗边,推开窗子眺望窗外的景色,脑子里却翻来覆去的想着,二十年黄金发展时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工商业赋税超过农业赋税,工业时代,矿物时代。

半晌,他才长叹了一声,十年初见成效,二十年能有小成,他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不过,不得不说,那小子确实是难得的人才,满朝文武没人有他那样长远的眼光,也没人象他那样对西洋各国有着全面和透彻的认识,在经济方面,更是无人更及,或许,是该考虑将他留在京师......。

“皇上。”总管太监曹进喜躬身进来禀报道:“穆章阿在外递牌子求见。”

“让他进来。”道光头也不回的道。

穆章阿快步进来,见礼后便急切的道:“皇上,广州、上海八百里加急,美利坚、法兰西两国联合舰队自广州、上海北上,目标是天津。”

道光一楞,急忙接过折子,两份折子分别是两广总督琦善、上海南洋大臣耆英呈报的,美利坚、法兰西两国各自派遣了使节团和一支舰队,在广州组成了联合舰队总计三十二艘战舰北上天津。

放下折子,他沉声吩咐道:“马上召易知足觐见。”待的曹进喜躬身退下,他才看向穆章阿,道:“美利坚不是一向与元奇往来密切,怎会与法兰西舰队一同前来天津?”

穆章阿也是摸不着头脑,略微犹豫,他才道:“去年英吉利侵犯吴淞,两国皆派了战舰前到吴淞观战,听说.....易知足前后数次接见了两国战舰的将领。”

道光没吭声,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几日与易知足的谈话,心里隐隐已是猜到着两国联合舰队前来天津的意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事经易知足开导,他已不在乎,但动不动就派舰队前来天津,威胁意味十足,这令他极为恼怒!

京师确实是离海太近了,得尽快加强天津的防务!得尽快让南洋海军形成建制,组建舰队!道光心里暗下决心,不能任由西洋战舰在大清海疆来去自由,动不动就派舰队前来天津,大清颜面何存?

易知足急匆匆赶了过来,见的穆章阿跪在一旁,心里暗自诧异,连忙见礼,道光也不废话,径直将折子递了过去,看完折子,易知足心里暗松了口气,美利坚、法兰西两国联合舰队前来天津,这是去年他刻意要求的,以为两国争取与英吉利一样取得平等的通商权利。

将折子呈返回去,他才开口道:“禀皇上,微臣去年在上海见过美利坚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少将劳伦斯·加尼,以及法兰西‘爱里贡’号舰长则济勒。

两人对于《江宁条约》都极为眼热,极其希望能够仿效英吉利与大清签订同样的条约,他们认为,以条约确定两国的政治关系和商贸关系是最为妥善的,此番派遣使节团前来,应该就是为了缔结条约而来。”

听的这话,穆章阿连忙道:“美利坚、法兰西欺人太甚!《江宁条约》岂可轻签?”

易知足连忙道:“美、法两国所求签订条约,只是希望能够与大清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和通商权利,在通商口岸享有与英吉利一样的权利,并不会要求割地赔款等过分要求,而且双方签订的条约亦是对等条约,大清商贾在两国港口亦享受同样的条件。”

听的不会有割地赔款等过分要求,穆章阿立马闭嘴,他很清楚,与西洋使节团谈判是易知足的长项,他没必要多嘴。

略微沉吟,道光才看向易知足道:“朕不希望法美两国舰队在天津逗留时间太长,也不允准两国使节团进京,委任你为钦差大臣,前往天津与两国交涉。”

“微臣遵旨。”易知足连忙道,心里却是暗骂着两国舰队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着个时候前来,希图两国舰队前来天津炫耀武力是没指望了。

见的易知足要跪安,道光开口道:“你留下,穆章阿跪安罢。”

待的穆章阿离开,道光才道:“你当初上折子建言在山西和直隶试行元奇模式,理由是山西生产优质煤,晋商资金雄厚,可还有其他原因?”

怎么突然问起着事?易知足心里一紧,道光难道知道了他昨日与侯荫昌和王鼎的谈话?心念一转,他连忙道:“回皇上,微臣是考虑借用晋商的雄厚资金修建铁路。”

这小子是打的着个算盘?道光颇有些意外,催促道:“接着说。”

“晋道之难不亚于蜀道和闽道,修建铁路造价极高,而山西地理位置又极为重要。”易知足斟酌着道:“一旦山西修建铁路与京杭铁路连接起来,日后修建西安兰州要修建铁路则要容易的多,如此就能轻易的将西北与京师连接起来。”

他说的有些乱,道光却是听明白了,这是打算用铁路将西北与中原连接起来,他微微皱了皱眉头,“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

“主要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易知足连忙顺着话头道:“西北若能与中原铁路连通,将极大的利于朝廷巩固西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