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步到位

大清巨鳄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步到位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从皇华驿出来,载道一路上轻声嘀嘀咕咕的埋怨,这才与易知足没聊几句姐姐就起身告辞出来,她还有很多问题没来得及问呢,难道不知道这机会有多难得?载通却是不理会她,一路不吭声。

直到两人上了马车,载通才终于忍不住道:“妹妹还想问什么?”

“想问的多了。”载道扬脸道:“诸如,他未成亲先纳妾,还有西关浪荡子的名声是怎么来的?还有......。”

载通白了她一眼,道:“这些问题你敢当着他的面问吗?能问吗?”

“有什么......不敢的.....。”载道心虚,说到后面声音已是小了下来,“这些事情不问清楚,姐姐到时候难道还能反悔不成?”

“富有而又有权势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载通轻声道:“咱们宗室女子嫁的那些个蒙古王公,八旗勋贵,谁个不是如此?又岂能强求于他?”

“就算不问这茬,也应该问问其他的,了解下他的性情嘛。”载道嘟着嘴低声道:“这机会多好,以后可不成了。”

载通浅笑道:“该问的已经问了,何必多做逗留,万一有客来拜访,撞见了咱们,传出去就是笑话,别忘了,他可是南洋提督,京师宗室觉罗哪家没有子弟在南洋海军?”

载道还真是没想到这层,连忙奉承了一句,“还是姐姐思虑的周全。”说着,她又好奇的问道:“什么叫该问的,从头到尾,姐姐就说了两句话。”

“姐姐想知道的就是两点。”载通柔声道:“一是他迟迟未成亲的原委,一是他对皇上指婚的态度。”

略微一想,载道才道:“姐姐可是愿意了?”

“胳膊岂能拗的过大腿,姐姐纵不愿意,还能拗的过大哥?”载通缓声道:“京师不知多少人家巴巴的盼着能与那人联姻呢。”

“姐姐又来骗我。”载道鼻子一皱,“所有兄弟姐妹中,母亲最是疼爱您,姐姐要是不愿意,大哥还能拗得过母亲?”

载通柔和的一笑,“他能为元奇着想,我为什么不能为咱家着想?”

却说李旺在外面溜了一圈回到驿站,将打探来的有关满汉不通婚的情况详细的禀报了一通,易知足这才清楚,所谓满汉不通婚,实则是旗民不通婚,而且并无明文规定,只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且屡屡破例,乾隆就曾经将女儿嫁与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这事当时颇为轰动,下面一众宗室勋贵也不乏纳民女为妾,娶为嫡妻的也不在少数,不过,往往都是用顶名的办法。

一般来说,旗民通婚,有两种形式,旗男娶民女为妻或是纳为妾,通常是将民女抬籍入旗。旗女嫁给民男,通常是旗女脱旗籍,后代也不在旗。

也就是说,民人娶宗室之女,未必就一定要抬籍入旗,而是让女方脱离旗籍,这让易知足有些振奋,不过,冷静下来,他就发觉,他的情况特殊,道光怕是不会错过这个给他抬籍入旗的机会的,这年头抬籍入旗,毕竟是一种荣耀,道光既然有心笼络他,岂会错过这个机会?

他突然觉得,这旗民的身份跟党员有些相似,这入旗就跟入党差不多,这大清就是通过旗民来巩固和维护皇权的,不过,旗民的待遇优厚,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不说旗女要经过选秀才能出嫁,旗民本身的种种限制也是不少,不得经商不得另谋职业,实则就是兵户。

次日上午,载铨脚步轻快的走进乾清宫西暖阁,待见礼后,道光便问道:“易知足是何反应?”

“欣然同意。”载铨回道,易知足有抵触情绪,追求什么自由婚姻,嫌弃旗女大脚之类的他一概不提,毕竟易知足与宗室联姻,对他来说是大有好处的,而且这桩联姻他是功不可没,没理由说易知足的坏话。

道光也不是那么好蒙混的,略微沉吟才道:“他之前迟迟未婚,是何原委?”

载铨早料到道光会如此问,连忙沉稳的道:“易家孚泰行在十三行中排名靠后,那些年小行商处境艰难,孚泰行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风险,易知足的婚事也就拖了下来,待的他筹办元奇银行之后,一则事务繁杂,再则窜起太快,眼界也高,寻常人家看不上眼,他晋封爵位之后,求婚的倒是不少,不过难寻门当户对的,因此就拖了下来。”

易知足年纪轻轻就晋封为一等子爵,南洋提督,在地方上要寻找门当户对的,确实是不容易,这个理由倒也说的过去,道光微微颌首道:“荣贝勒府呢?”

“荣贝勒府也是极为满意。”载铨说着一笑,“回皇上,昨日载通女扮男装去了皇华驿,两人见过面,微臣事后点破,易知足固然是极为满意,荣贝勒上下也是欢喜。”

还有这事?道光听的也是一笑,既是为了笼络易知足而赐婚,他自然是希望能够传为一段佳话,双方满意,他也就放下心来,略微沉吟,便道:“来人,宣易知足觐见。”

待的太监离开,载铨才试探着道:“按例,旗女下嫁,通常是旗女脱旗籍,后代也不在旗,当年高宗皇帝......。”

“那是特例。”道光打断他的话头道,当年乾隆将女儿下嫁衍圣公孔宪培,是先让其认协办大学时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姓于,然后出嫁的,而他让易知足与宗室联姻,不仅是笼络那么简单。

略微沉吟,他才道:“易知足有功于社稷,理当抬籍入旗,朕欲将其抬入镶黄旗满洲。”

抬入镶黄旗满洲?这根本就是一步到位!载铨暗自咋舌,八旗分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是皇帝亲领,下五旗由王公数人共掌,上三旗下五旗制度,事实上造成了正身旗人社会地位的差别。

上三旗守卫皇城,挑取侍卫,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依重的亲军。下五旗除守卫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在参政方面,上三旗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实则,旗民之间存在着抬籍入旗,旗人之间也存在在抬旗——就是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就是上三旗中,也有从汉军旗抬入同一旗分的满洲旗的。

道光欲直接将易知足抬入镶黄旗满洲旗,真正是一步到位,足见易知足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载铨心里既是欢喜又是担忧,易知足圣眷如此深隆,怕是不消几年,就有可能出将入相的可能。

传旨太监到皇华驿却是扑了个空,易知足不在驿站,早餐后就出去了,他以为这事要耽搁两三日,事情未定之前道光不会召见,因担心有人前来拜访,因此上午便带着几个警卫出门逛街散心去了,这段时间接连赶路不说,心里也一直是悬着的,得知道光召他进京的目的后,他登时就松懈下来。

皇上宣召却找不到人,传旨太监自然是着急,连忙就着驿站以及易知足的随从出去寻找,直到午后,易知足才匆匆赶进了宫,递了牌子等候的当口,载铨缓步踱了过来,叮嘱了一番,他自然是担心对方在道光面前说漏嘴,欺君之罪可不是开玩笑。

对于载铨的掩饰,易知足颇为领情,当即拱手道:“王爷恩情,在下铭记在心。”

载铨一笑,道:“这是一桩美事,自然不能有什么疏漏......。”说着,抬眼见传旨太监快步而来,他便赶紧离开。

进的西暖阁,恭谨见礼之后,等他在白毡毯上跪下后,道光才和煦的道:“平身,赐坐。”

道光赐坐,意味着又是一番长谈,易知足倒也习惯了,谢恩之后就在小杌子上坐下,道光象是拉家常一般的道:“你是从山东莱州府即墨县金口港登岸,可是因为那里是山东豆石集散地,与上海贸易往来频繁之故?”

易知足没料到他从这里说起,略微沉吟,才道:“微臣确有顺道考察山东豆石贸易之意,不过,微臣觉得胶州湾是个不错的港口,终年不冻,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港口地形都适宜做军港,而且朝廷也确实有必要加强山东的海防。”

道光想问的是豆石贸易,不想他却扯出了军事,不由微觉意外,默然片刻才道:“加强山东海防,并非急务,朝廷若是财力充裕,倒也无妨......。”

易知足虽然对胶州湾有兴趣,却也知道手不能伸那么长,他南洋海军在胶州湾建一个海军基地,想不让道光不多心都不成,况且,朝廷没银子,元奇如今现银周转也紧张,当即便道:“皇上日后若是要筹建北洋海军,胶州湾是个不错的海军基地,朝廷不妨未雨绸缪。”

这倒是可以,道光心里暗忖,创建北洋海军,他早有这个想法,毕竟拱卫京师的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这几年,西洋的舰队直接开到了天津海面耀武扬威,他这个至高无上的天子也觉的有些颜面无存,若能有一支北洋海军,不论是外环内乱,都不足为惧。

不过,如今也只能是想想,南洋海军才起步呢,奢望什么北洋海军,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朝廷的财力实在是差强人意。

随即,他眼将心思转到豆石贸易上来,他之所以关心豆石贸易,实则还是指望开源,辽东、山东大豆的产量这些年是逐年增加,如今已高达二百万石,豆石贸易极为兴盛,但大豆、豆饼的税率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变化,还是沿袭乾隆时定下的税额,大豆一石征税银才二分二厘,他想提高税率,毕竟如今的银子已不能和六七十年前相比。

略微沉吟,他才道:“对于豆石贸易,你是何看法?”

“豆石开禁,实是英明无比。”易知足不清楚他的意图,只能是奉承了一句。

道光也不绕圈子,径直道:“豆石商税已有六七十年未予调整,朕欲适当提高豆税。”

豆石贸易是南北最大宗的贸易,也是上海与山东辽东海贸兴盛的关键,易知足自然清楚,大豆价格与米麦相近,接近二两白银一石,一石征商税二分二厘,确实是有些低了,不过,大豆商税率一调整,接下来,是不是所有的商税都要大幅调整?

更何况,豆石贸易还直接关系到上海的海贸兴衰,如今上海才起步,他可不想横生波折,略微沉吟,他才道:“皇上,豆石贸易关系到北洋海贸的兴衰,也关系到辽东的开发与经济发展,况且,豆石贸易一年不过二百万石,每石加征商税一分,能有多少?即便是翻倍,又能有多少?左右不过是四五万两银子,却有可能遏制北洋海贸,微臣恳祈皇上慎思。”

道光却道:“朕在意的不只是大豆商税。”

大范围的调整商税?易知足心里一沉,连忙道:“朝廷所定商税确实不高,且数十年不变,确实不合理,但地方关卡林立,层层征收,本就不利于商品流通,若是加税,不利于商贸。能否缓上数年,待铁路修建之后,再重新厘定商税。”

听的关卡林立,道光心里也有些虚,朝廷设的税关确实不少,这要是调整,涉及的可就广了,原本他就是试探一下,听的这一说,登时就打消了念头,如今他可没精力去鼓捣这事,当即他便顺着话头道:“京杭铁路事宜,可有进展?”

见道光没坚持,易知足暗松了口气,回道:“英人已派遣线路勘测人员进行线路勘测,预计勘测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

道光有些意外的道:“要那么长时间勘测?”

“主要是人手不足。”易知足解释道:“不过,不会影响进度,没必要等全线勘测完才施工修建,可以边修建边勘测。”

对于京杭铁路,道光心里颇为矛盾,既渴望看到通车是什么景象,又有些担心,铁路火车对他来说不仅是未知的,也超出了他的认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