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五百六十八章 道光遗诏

大清巨鳄 第五百六十八章 道光遗诏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会党假扮官兵?易知足一阵无语,还真是没他们不敢说的,广州的治安得要乱到什么程度,才会有胆子如此之大的会党?不过,话说回来,不如此说,还真是无法掩盖此事,略微沉吟,他才道:“昆臣兄身为广东巡抚,应该知道这事对西关证券交易所的影响有多大罢,仅是如此说辞,明日一开盘,元奇银股必然大跌。”

叶名琛清楚他说的是实情,今晚这事传出去,必然会让人误以为朝廷欲着手铲除元奇,元奇银股大跌亦是必然,他当即试探道:“国城兄有何要求,但说无妨。”

“攻打磊园的声势如此之大,昨日又是元宵,仅是一句匪徒假扮官兵,怕是没人会相信。”易知足缓声道:“正好,咱们也打死百余匪徒,还抓获了数十个受伤的,死的枭首,活的明日午时开斩,如此,方能让人信服。”

叶名琛听的倒吸一口冷气,且不说奕湘是否会同意,仅是易知足这态度,压根就是不打算放过此事,这明摆是要与驻防八旗死磕的架势,他连忙苦笑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他们也是奉旨行事,如此一来,这仇怨可就结大了。”

“哼!”易知足冷哼了一声,道:“奕湘公然带兵破门而入,昆臣兄莫非认为这梁子没结下?”顿了顿,他沉声道:“以明日黄昏为限,西关、花地、河南、洛溪、长州、黄埔等元奇的地盘上,不允许出现任何八旗绿营兵丁,一旦发现,不问情由,格杀勿论!”

听的这话,叶名琛脸色顿时变的异常难看,包世臣赶紧斡旋道:“这也是为了避免双方发生摩擦,侯爷在元奇是什么地位,昆臣兄应该也清楚,方才得知事情真相,河南大营花地大营的军官都叫嚷着要杀进城去,屠了满城,若非侯爷顾全大局,怕是广州城早就血流成河了。

至于明日午时开斩,不过是门内撒土迷外人眼罢了,昆臣兄久历地方,不会不清楚斩白鸭吧?”

所谓斩白鸭,就是买人抵罪受死,叶名琛在地方为官多年,这些弊端岂能不清楚,这事倒也不难,问题是八旗绿营以后不得进入元奇地盘,这等若是元奇划界自治,这事他一个人可不敢做主。

正自沉吟,包世臣却是笑道:“今日侯爷遭此一劫,岂能不加防范?再则,八旗绿营也是极少出现在元奇的地盘.......。”

叶名琛连忙道:“此事干系太大,在下不过广东巡抚,委实不敢做主。”

“抚台大人怕是误会了。”易知足冷声道:“我并非跟你商量,不过是知会你一声,另外,还烦请大人上折子,元奇家大业大,身为元奇大掌柜,在下不敢轻身涉险,不敢赴京上任,皇上于元奇有恩,于在下有恩,在下铭记在心。

元奇是商帮,是商团,不是会党,元奇也不希望大清陷入内乱,为西洋各国所乘,不过,有一句话,得先说到明处,新君即位,君不君,则臣不臣!”

说着,他端起茶杯,道:“再转告奕湘一句,磊园的损失,十倍赔偿,明日见不到,后日我登门索要!”

从磊园出来,夜已深,叶名琛步出大门,回头看了一眼依旧灯火通明的磊园,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奕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今可不是捅了个马蜂窝那么简单,这简直是将天捅了个窟窿,易知足如今的态度已是再明白不过,看在道光这些年的恩情上,元奇不会为患作乱,新君即位,却与元奇没有半分恩情,新君若是不识趣,元奇必反无疑!

君不君,则臣不臣!他暗暗念叨了一句,若是四阿哥继位,只怕是难以善了,但愿四阿哥能够清醒一点,真要逼反元奇,那必然是天下大乱,元奇可不是那些个会党可以相提并论的。

他一路走一路寻思着,得想法子尽快调离广州这个是非之地,易知足不是善与之辈,既将话说明白了,就绝对不会妥协忍让,新君不论是四阿哥还是六阿哥,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或许六过阿哥会好些,若是四阿哥,怕是也咽不下这口气。

长乐书屋,包世臣似笑非笑的道:“大掌柜守制期满,若是新君原职起复,又该当如何?”

原职起复,也就是重新着他任南洋大臣,南洋提督,这个可能不是没有,但得看是谁继位,易知足略微沉吟才道:“南洋海军实则已然在我掌控之中,南洋提督一职,担任与否,并无多大意义,但若对外征伐,有这个职位,则可以名正言顺打朝廷的名号。

再则,广州上海乃元奇根基所在,能担任南洋大臣,很多事情处理起来要方便不少,例如移民南洋,与西洋各国贸易外交,调整海关税率,与倭国、南洋各国打交道也方便不少。

再有,身为元奇大掌柜,接受朝廷官职,能够极大的稳定元奇的人心,能够稳定广州上海,稳定东南各省,稳定南洋移民的民心,利于元奇的发展壮大。”

包世臣微微颌首道:“如此说来,大掌柜是打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易知足听的一笑,“不瞒先生,在下还真没有争天下的野心,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在下自问没有治理天下之才。”

“时候未到而已。”包世臣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当元奇的实力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即便大掌柜不争,朝廷也容不下元奇,元奇人马也会逼着大掌柜去争,属下强推平常事,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典范。”

属下强推平常事?宋太祖赵匡胤是典范?易知足有些好奇,他一直以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自演自导的,当即便道:“陈桥兵变,不是宋太祖的授意?”

“当然不是。”包世臣不假思索的道:“自安禄山造反之后,部属强推上官上位就已蔚然成风,陈桥兵变之时,宋太祖一家老小皆在开封城,毫无防范,而且,当时宋太祖兵权在握,整个开封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要篡位自立或者逼迫后周小皇帝禅位可说是轻而易举,何必演一出陈桥兵变?”

说着,他话头一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掌柜如今与朝廷不说是决裂,也可说是摊牌,对于朝廷来说,元奇危害之大更甚于藩镇割据,即便元奇不再发展,安于现状,朝廷也断然难以容忍,大掌柜若不愿元奇夭折,须的及早做长远计。”

最后终究是要被逼的造反吗?易知足点了支香烟沉吟不语,反正也不着急,就算要造反,也不是短时间内的事,元奇如今虽然瞧着财雄势大,手下又有数万精锐,但真要竖起反旗,天知道是什么情形?

曾国藩当年挟剿灭太平天国之威,手下何尝不是雄兵数万,却也没敢造反,他并不迂腐,但却不希望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将国内打的稀烂,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先不急,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当然,包世臣说的也在理,须的有长远的计划,他断然是不会让元奇夭折在他手中的。

广州,满城,将军署。

叶名琛入城之后没有回巡抚衙门而是径直来到景军署,如今两广总督黄恩彤不在,遭遇如此大的事情,他能够与之商量的,也就广州将军奕湘。

书房里,听的叶名琛将见易知足的情况详细的说完,奕湘又惊又怒,半晌说不出话来,易知足这是打算做什么?割据?他眼里还有没有朝廷?还要将数十个伤兵俘虏斩首示众,就算是斩白鸭,那也不啻于给他给驻防八旗脸上狠狠的扇了一耳光,尤其可恨的,居然还要他赔偿磊园的损失,十倍赔偿!否则就登门索要!

奕湘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叶名琛在烛光下瞧的分明,却是佯装不见,老神在在的喝茶,他一点都不担心奕湘暴怒,元奇造反,奕湘担不起这个责任,他相信,作为一个老练的官油子,这其中的轻重,对方还是掂的清的。

果然,奕湘慢慢的平静下来,闷声道:“磊园损失多大,总的有个数目罢。”

“没说。”叶名琛干脆的道:“下官想来,易知足所要的不过是颜面,国公爷估摸着补偿就成,不过,易知足眼大,三五千两怕是入不了他的眼。”

也就是说,至少的上万两白银?奕湘一阵肉痛,却也只得忍气吞声,真要激怒的元奇造反,他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当即缓缓的点了点头,道:“本帅顾全大局,明日就让人送去。”

见他犹自嘴头硬,叶名琛心里暗笑,却是一本正经的道:“易知足那番话,下官与国公爷联名拜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罢。”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奕湘下意识就想推诿,不过,一想,这本就是他的差事,总的有个交代罢,当即便点了点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八旗绿营不的入元奇地盘之事还是不提为好,再则,易知足语气生硬,不妨婉转些。”

叶名琛也不愿意多事,当即点头道:“依国公爷所言,事不宜迟,还的借国公爷文房四宝一用。”

京师,圆明园、道光寝殿——慎德堂。

殿外,一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各部院尚书侍郎全部都心情沉重的静立在殿外,一个个神情凝重,皆因道光的病情日益加重,如今连喘气都有几分困难,而且是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任谁都清楚,道光已处于弥留之际,自古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皇权交替,也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众重臣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寝殿内,道光再次睁开了眼,转首看了一眼显的空旷的寝殿,随后示意太监将他扶起身半躺着,这才开口道:“宣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林则徐......。”

眼的太监匆匆躬身退下,他喘了几口粗气,无力的靠在软枕上,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很糟糕,怕是等不到广州的消息了,他必须乘着自己还清醒,将身后事情交代清楚,如今,他最为挂怀的,就是易知足,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大清要想中兴,必须借助元奇,能否掌控易知足,则是关键。

殿外,听的太监宣旨,着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林则徐四人觐见,一众大臣心里都是一紧,难道已到了最后时刻不成?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林则徐四人是朝中四大派系的领军人物,道光此时召见四人,显然是有重要事情嘱托。

载铨四人放轻脚步鱼贯而入,在门口跪安之后,便一溜在炕前依次跪下,一个个都一脸忧心的望着憔悴不堪的道光,听的动静,道光缓缓的睁开眼,转过头,目光在四人脸上一一扫过,口齿清楚的道:“朕数次秘密立储,却数次因为元奇而更改,是因为朕十分明白,大清兴衰,系于元奇,元奇兴衰,系于易知足一身。”

稍稍喘了几口粗气,他强撑着道:“朕怕是等不到广州的消息了,但朕能预感到,强请易知足进京,只怕未必能顺利......众卿听旨......。”

听的这话,载铨等四人连忙齐齐磕头,一个个都竖起耳朵,生怕少听漏听一个字,“朕驾崩之后,秘不发丧,待广州消息.......,易知足若进京,着皇六子奕訢继承大统,皇四子奕詝着封亲王。易知足若不进京,着皇四子奕詝继承大统,皇六子奕訢着封亲王。

听的这话,载铨四人都觉的有些匪夷所思,大清册立储君,居然由易知足是否进京来决定!但见道光目光清明,显然一点也不糊涂,想想也不无道理,对于大清来说,元奇如今确实是举足轻重,当下里四人连忙叩首,齐声道:“微臣等尊旨。”

“拟旨,三道。”道光费力的吩咐道。

所谓三道谕旨,穆章阿自然清楚该如何拟,因是四人承旨,他也不敢做丝毫手脚,老老实实地尊道光的意思拟了三道谕旨,道光看过之后又着其他三人一一看过,这才吩咐道:“用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