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五百六十九章 咸丰继位

大清巨鳄 第五百六十九章 咸丰继位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道光这道遗诏看似不合情理,但载铨、穆章阿等四人哪个不是人尖,转念都回过味来,四阿哥、六阿哥本就不相伯仲,两人对元奇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元奇对朝廷而言,又是至关重要,元奇大掌柜易知足是否进京,直接关系到朝廷对元奇的态度,当然也就直接决定了大清储君人选。

六阿哥奕訢与易知足颇为亲近,素来也是极力支持元奇,若是易知足进京入值军机,立奕訢为储君,不仅可以令易知足安心,亦可令君臣合璧,相得益彰,齐心协力开创一个中兴盛世。

易知足若是不进京,往轻了说是与朝廷离心离德,往重了说,就是有不臣之心,那自然就该立素来反对元奇的四阿哥奕詝。

四人心里都是颇为的感慨,谁也没想到,易知足的态度居然能够直接左右大清的储位,只怕易知足本人也是万万想不到的,从这点来看,道光对元奇的重视也是到了极点。

道光半躺在炕上,仿佛是不放心似的直愣愣的看着穆章阿在三道谕旨上用印,待的穆章阿一一呈上来验看之后,他费劲的将三道谕旨分递给三人穆章阿、载铨、潘世恩三人,穆章阿瞟了一眼,他手中的这道谕旨是着六阿哥奕訢继承大统的,想来,潘世恩手中的才是四阿哥奕詝继承大统的,而载铨应该是拿的那道最为完整的谕旨,看来,道光还果真是清醒的很。

做完这一切,道光似乎轻松不少,缓缓的合上眼,穆章阿四人大气也不敢出,静静的跪在炕前等着,四人心里都清楚,道光没叫跪安,显然是还有事情交代。

果然,略微休息了一阵,道光睁开眼缓声道:“宣奕詝、奕訢觐见。”

待的奕詝奕訢快步进来跪下,道光才缓声道:“元奇财雄势大,然股东遍及东南,名下职员工人数十万,这些年频频赈灾没少邀买人心,新征之南洋,朝廷亦鞭长莫及,这些年年景不好,灾害连连,国库空虚,地方不靖,江南尤其不宜动兵。

对于元奇,要善加安抚,多加笼络,除非其公然作乱为患,否则不宜铲除,朝廷亦须继续推行兵制革新,训练新军,以防不测。”

道光这道谕旨是特意针对易知足不进京,四阿哥奕詝继承大统的,他担心奕詝继位,迫不及待的欲铲除元奇,之前召见两兄弟他将元奇的情况已分析的十分详细,却尤自不放心,当着一众重臣的面再次叮嘱,有这道谕旨,即便奕詝继位亦不至于在短期内动念铲除元奇。

听的这话,奕詝心里窃喜不已,连忙率先叩首道:“儿臣等遵旨。”奕訢亦跟着磕头。

载铨、潘世恩、林则徐等原本还担心易知足不进京,奕詝继位就会针对易知足,逼反元奇,听的这道谕旨,一个个都暗松了口气,这个疏漏总算是补上了,看来道光考虑是十分周全,当下连忙磕头齐声道:“微臣等遵旨。”

停歇了一阵,道光再次开口道:“广西会党作乱,皆因灾害连连,民不聊生,湖广是大清粮仓,江浙是财赋重地,连年遭灾,须的安抚以显朝廷恩德,着蠲免六省灾区赋税一年。”

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下的处理的最后一件政务,他希望籍此稳定江南,争取江南的民心,伺候几日,他持续的高热不退,陷入昏迷,病情迅速恶化,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八,道光终究没能等到广州的消息,带着无限的遗憾撒手西去。

距离孝和睿皇太后逮崩不过月余,道光驾崩,遵照道光遗诏,圆明园内外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一直等到二月初一,广州将军奕湘、广东巡抚叶名琛联名的折子抵达京师,才正式对外公告天下,皇四子奕詝继承大统,定年号为咸丰。

广州,磊园,长乐书屋。

易知足放下信,一声不吭的起身走到窗户边点燃了一支香烟,包世臣味觉诧异,拿那封信快速的扫了几眼,信是林则徐写来的,原原本本的记述了道光临终立储的情况以及道光的遗诏。

略微沉吟,包世臣才开口道:“大掌柜该不是后悔失去了出将入相的机会罢?”

易知足轻叹了一声,缓缓摇了摇头,他心里有些自责,觉的有些错怪了道光,如果林则徐所言不虚,道光还是诚心诚意的希望他进京入值军机,因为他多疑,白白错失了一次影响甚至是改变大清的机会,若是由支持元奇,支持洋务的鬼子六奕訢继承大统,或许比他现在走的这条路要轻松的多。

默然半晌,他才对外唤道:“美莲。”

林美莲连忙快步进来,道:“大掌柜有何吩咐?”

“去趟总号,吩咐孔建安。”易知足斟酌着道:“先帝龙驭上宾,着元奇所有大小分号,加挂白幡白灯笼,元奇名下各大小厂子,也照此办理。”

待的林美莲应声退下,易知足才道:“奕詝定年号咸丰,先生可知咸丰是何意思?”

包世臣缓声道:“咸,是普遍,丰,是富足,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

天下丰衣足食?咸丰帝这个愿望只怕是要落空了,易知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依着窗边默默的抽烟,包世臣看了他一眼,缓声道:“且不说林相所言是否属实,只看最终是皇四子继承大统,就足见先帝对大掌柜对元奇的戒备之心。”

易知足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光对元奇的戒备之心也不是才有的,早已有之,面对一个掌控着雄厚财力和兵力的商团,任是谁也会戒备,这完全是正常的反应,道光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既是皇四子继承大统,朝廷与元奇便不可能恢复到以前那样的关系。”包世臣斟酌着道:“当今不过二十,既是风华正茂,亦是血气方刚,行事不会如先帝那般瞻前顾后,思虑周全。

即便林相所言不虚,先帝确有遗诏,着善加安抚、多加笼络元奇,其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争取时间,让朝廷恢复元气,当今迟早会出手对付元奇。”

顿了顿,他接着道:“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年轻,众辅臣皆老,估计京师会有一番不小的动静,潘相本就垂垂老矣,必然会提请荣休,林相能否留在京师,亦未可知,眼下太平军似乎已是穷途末路,未必能吸引朝廷的注意力。

待的当今整合了班底,巩固了皇位,剿灭了太平军,就极有可能就会针对元奇,眼下这段时间,极为难得,大掌柜可的抓住机会。”

“先生言之有理。”易知足颌首道:“这段时间确实是难得,咱们是的好好部署一番,不过,太平军眼下虽是陷入困境,但朝廷大军想要剿灭,却也不是易事。”

见他对太平军依然信心十足,包世臣不由的一笑,“大掌柜该不会是在暗中资助太平军罢?”

“我倒是想资助来着。”易知足道:“不过,眼下广东水陆两路关卡林立,稽查的厉害,就是想资助,也资助不了。”

包世臣看了他一眼,幽幽的道:“广西与安南交界。”

“由安南进广西,道路难行,况且,朝廷既已疑心,必然也会有所防范。”易知足说着一笑,“与其说我是对太平军有信心,不如说我对绿营没信心,先生尽管放心,太平军不能被剿灭在紫荆山区,预计再有月余,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转移进紫荆山区的太平军依仗有利地势与紧追不放的清军连番激战,接任广西提督的向荣在四省绿营的积极配合下攻势连连,越打越顺手,也逐步熟悉摸透杨秀清的作战风格,在新圩一带连连获胜,打的太平军节节败退。

眼见的向荣连战连捷,大有将太平军剿灭一尽的架势,清军将领中被塞尚阿强行压下的互相倾轧势头住抬头,随同塞尚阿前来广西的镶白旗蒙古都统巴清德不想向荣竞全功,开始一味的掣肘。

洪秀全、杨秀清抓住机会率领队伍再次进行转移,转移到平南县思旺,向荣率部在后苦苦追赶,追至官村,虽然天色尚早,但向荣见阴云聚合,恐有大雨,当即下令扎营,谁知大雨说下就下,一应辎重尽皆淋湿,尤其的火药。

杨秀清也清楚,肉搏战是清军弱项,眼见如此良机,哪肯错过,候雨势稍停就率部发起反冲锋,一场惨烈肉搏战,歼敌四千余,几乎尽歼向荣所部,向荣在一众亲兵拼死抢救下,只带着数百人逃脱,所有辎重军械尽为太平军缴获。

官村一战,乃是太平军起事以来最为辉煌的一战,意义也非同小可,经此一役,太平军冲出了贫瘠的紫荆山区,粉碎了清军围困堵击,断绝接济,就地全歼的战略,而且声势大振,前来投奔的武装力量和入会的百姓与日俱增,不过短短大半个月,教众就增至八万,太平军兵力达到三万,而且拥有了大量火器——来自官村一战的缴获。

太平军实力大增,洪秀全、杨秀清也是信心倍增,野心膨胀,不在满足于在乡下,而是瞄上了永安州城。

永安群山环保,易守难攻,而且守军不多,最为重要的是,罗大纲以前打过永安,熟悉永安的地形以及守军情况,而且在永安还有一些旧部。

清军此时却是陷入了内乱,官村一役,向荣几乎全军覆灭,自身也差点阵亡,一肚子怨气都撒到近在咫尺却见死不救的乌兰泰部身上,心灰意冷之下,他开始消极避战,转而报复巴清德、乌兰泰,大批幕僚、武将卷入这场内乱,坐看太平军迅速壮大。

太平军分水陆两路北上,罗大纲与旧部取得联系,里应外合,击溃守军阿尔精阿,轻松占领永安屏障水窦,势迫永安。随即,韦昌辉率太平军主力很快赶到,支援罗大纲强攻永安。

永安守军不足千人,面对上万太平军围攻,连一天都没坚守下来就被破城,三月初八,太平军攻占永安,知州吴江、副将阿尔精阿投水自杀。

三月十五,洪秀全在永安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列一等,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列二等,石达开为翼王,列三等,西王以下皆受东王节制。凡事有功将士都一一得到晋封大小不等的官职。

同时,正式颁行天历,废清朝纪年,颁布“太平礼制“,规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尊卑等级和烦琐的礼仪制度。

塞尚阿此时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极力协调一众前线将领,督促二万余清军追至永安,将永安城团团围住,不过,围是围了,但一众将领却依旧是出工不出力,一个个消极怠战,围而不攻。

消息传到广州,易知足轻轻念叨了一句,“永安建制。”包世臣没听清楚,看了他一眼,撇了撇嘴,一脸不屑的道:“永安不过区区一个州城,而且如今还被朝廷大军团团围困,居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分封诸王,真要打了天下,得封多少王?”

说着,他抖了抖手中的情报,道:“还颁布‘太平礼制’,规定尊卑等级和礼仪制度,这是迫不及待的过一过皇帝的瘾。”

易知足笑了笑,还真是被包世臣说中了,太平天国封王确实是封滥了,前前后后据说封了七八千个王,不过,那都是后期,前期中期,太平天国的王还是不多的,至于说洪秀全迫不及待的想过皇帝的瘾,倒也不算冤枉。

不过是打下一个小小的州城,而且还是处于大军包围之中,随时都有被剿灭的危险,封王也就罢了,还可说是为了提振军心,颁布‘太平礼制’算怎么回事?

略微沉吟,他才道:“永安是太平军打下的第一座城池,总算是有进步,分封诸王、颁行天历,废除纪年,颁布礼制......这算是正式建立政权,如此一来,朝廷就不得不全力围剿,这对咱们来说,是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