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章 战备区

大清巨鳄 第八百章 战备区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上海的冬天阴冷潮湿,与西北的干冷截然不同,在西北呆了十余年的左宗棠颇有些不适应,不过,他依然兴致勃勃的带着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前往沿江大道观赏上海的夜景。

沿江大道的煤气路灯已然成为上海最负盛名的一大景色,左宗棠虽是远在西北,却也通过书信往来闻名已久,这次既到了上海,哪有不亲自去观望一番的道理。

左宗棠本就有些肥胖又是一身缙绅装扮看起来活脱脱一个外地来的富商,同样打扮的杨昌浚陪着一路沿着沿江大道漫步而行,冬夜寒冷,沿江大道却依旧热闹,宽阔平直的马路上,各种四轮马车两轮马车驮轿穿梭往来,最令人瞩目的是自行车道上的自行车流,人行道上也同样是人来人往,宛如闹市。

杨昌浚的第一次来上海,瞧着处处都觉的新奇,各具特色的中外建筑,柏油马路,煤气路灯,道路绿化带,滚滚的自行车流,井然有序的摊贩,一色切割规整铺砌的严丝合缝的青石路面......一切的一切在他眼里都甚是新奇,令他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好半晌,他才感慨的道:“迪化在西北也算是顶尖繁华的,与这里一比,简直就是穷乡僻壤。”

“上海已经超越广州号称大清第一港口,繁华不足为奇。”左宗棠说着指了指滚滚流动的自行车流,“那两轮车可不便宜,听闻要三十银元一辆,不想上海居然有如此多......仅此一点,就足见上海之富裕。”

杨昌浚缓声道:“东翁不曾听闻么,上海普通工人一月工钱都是六块银元,有一技在身的工钱高达十多银元,甚至还有高达数十元的,另外还有各种福利,还有顶身股,据在下所知,湖南都有不少农民前来上海务工。”

这工钱确实是给的高,农民种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都挣几块银元?怕是只抵得上这些工人一个月的工钱,新疆的牧民跟农民也是相差无几,左宗棠沉吟着没吭声,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农民、牧民一年苦到头,最终银子却是被商贾和工人赚走了。

转念他又想到,新疆若是也兴办工厂,对于新疆的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不过,这事得好好跟易知足谈谈,新疆兴办工厂,元奇不能赚的太过分,不过,这事还真有些不好开口,元奇虽然赚钱厉害,但对新疆的无偿投入也大,他身为新疆总督,还真是张不了这口。

见他不吭声,杨昌浚接着道:“东翁,这工厂如此发展下去,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以后会不会导致田地荒芜?”

“石泉过虑了。”左宗棠漫声道:“大清这些年不断扩张,大规模移民,既是为了移民实边,也是为了缓和土地高度集中之隐患,发展工业,吸收农民,至少在目前来说,有利于缓解人稠地狭之患,咱大清四亿人口,永远不会缺少耕种之民。”

“东翁说的是,咱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口。”杨昌浚抚须笑道,顿了顿,他接着道:“从报纸上的介绍来看,英吉利的圈地运动,美利坚的南北战争,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都是为了获得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元奇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给工人如此高的工钱,却又是为何?”

这一问,还真是将左宗棠给问住了,他也琢磨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略微沉吟,他才以不确定的语气道:“有可能是为了让上海尽快繁盛起来。”

杨昌浚微微点了点头,“上海能在短短而是余年一跃成为大清最大的港口,与百姓富裕应该不无关系。”说着,他话头一转,“都说西洋之物,奇技淫巧,这煤气灯还是颇为实用......。”

“石泉还打算将迪化变成不夜城?”左宗棠笑道:“新疆不缺煤,引进这煤气灯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更为实用的还是那些工厂,难得来一趟,这几日咱们抽空子去宝山看看。”

易知足似乎知道左宗棠的心思,并未急着见他,而是安排人带领他们将上海以及宝山各大工厂都参观了一番,第四日上午才在书房召见了他。

两人是旧识,也是故交,彼此熟稔,左宗棠也不是拘谨的性子,没有外人在场他也不讲究官场的礼数,寒暄见礼之后,他便感慨道:“京师我也去过,论及繁华富裕,远不及上海,宝山那连成一片的工厂烟囱林立的景象着实是令人震撼。”

易知足微笑着道:“季高若是去过英吉利的伦敦,就不会觉的宝山的工厂规模大了。”顿了顿,他接着道:“上海引以为傲,或者说闻名西洋各国的不是工业,而是金融,上海有四百多家大大小小的中外银行。”

上海银行多,尤其是外滩那一块,可以说是银行扎堆,左宗棠自然是注意到了,对于金融他知之甚少,也无甚兴趣,不过,他还是顺着话头问道:“金融难道比工业还重要?”

“都重要,而且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易知足道:“美利坚南北战争,实际上比拼的就是金融实力,英法百年战争,英吉利能胜出,也是金融占据优势,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也与金融业欠发达不无关系。

再则,发展工业必须依赖于金融业,反过来说,工业发展起来又能促进金融业的兴盛,可以说,金融是一国之根本。”

听的这话,左宗棠顺势说道:“新疆人才匮缺,更却金融人才,王爷可否调拨一些金融人才给新疆?”

“当然可以。”易知足满口答应,“不仅是金融人才,各方面的人才我都会给新疆遣派一批,西北持续扩张,新疆的地位也就日益重要,我打算奏请朝廷在西北新建一省,而新疆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战备区以及粮食战略储备区.......。”

粮食战略储备区?左宗棠轴头一皱,“王爷不是要在西北大力推广棉花?”

“棉花和粮食并不冲突。”易知足缓声道:“重要的产粮区以粮食为主,伊犁、喀什、昌吉、塔城、阿克苏、和田等地以种植粮食为主,其他地方则鼓励棉花种植,另外,新归附的费尔干纳也要大力鼓励种植棉花,让他们形成粮食依赖,更容易稳定。”

左宗棠微微点了点头,确实,一旦让新归附的大小汗国对粮食形成依赖,也就等于是掐住了他们的喉咙,而且种植棉花也比种植粮食更有利可图,这等于是一举两得,既能提高新归附之地百姓的收入,又能牢牢的掌控他们。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种植棉花,获利高于种植粮食,强行勒令种植粮食......。”

不等他话说完,易知足已是笑道:“对于种植粮食的,可以进行补贴,至少让他们的收入与种植棉花平齐,这花不了多少银子。”

“如此甚好。”左宗棠含笑道,随后他语气一转,“既要将新疆作为粮食战略储备区,产粮区就还得继续开垦,继续兴修水利。”

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季高回疆后就移民、垦荒、水利等方面仔细拟一份计划呈上来,优先给新疆划拨资金。”

“谢王爷!”左宗棠大喜过望,连忙拱手道:“下官保证,三年之内,新疆的粮食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大幅盈余,至少保证西北无须从内地调运粮食。”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左宗棠这些年治理新疆,整饬吏治,肃清匪患,安抚各族,恩威并重,卓有成效,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兴修水利,移民开荒,使得新疆粮食年年大幅增产,也算是为西北持续扩张奠定了基础。

随手点了支烟,他才缓声道:“新疆民族众多,因为历史的缘故,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在推行各族平等的同时也要尊重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另外,要适当的擢拔地方各族官员,朝廷已经宣布预备立宪,施行宪政已是大势所趋,须的未雨绸缪。”

左宗棠有些费解,迟疑着问道:“推行宪政要擢拔各族官员?”

易知足听的一笑,“季高的各族平等不会只是停留在嘴上罢?”顿了顿,他才接着道:“各族都应该有官员在地方或是中央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让各族真正的融入大中华民族。大清的边疆都是外族,必须真正的融合他们,才能确保边疆的稳定。”

略微沉吟,左宗棠才道:“西北各族,屡降屡反,即便要提拔各族官员,也不能让他们成为主流,同时还要保持必要的军事威慑。”

“这是自然。”易知足颌首道:“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美利坚南北战争可谓是前车之鉴,咱们必须要吸取这个教训,坚决杜绝割据以及分裂的可能。

我计划在新疆设立一个大军区,从内地增派军队轮番驻镇,既是支持西北扩张,也为镇守西北之须。”

“如此甚好。”左宗棠颌首道:“西北募兵过多,终究是一大隐患。”

“无须担心。”易知足含笑道:“设立军区的不只是新疆,我计划在暹罗、马尼拉、广州、江宁相继设立军区,部队也实行回避制度,不得驻扎本省。”

左宗棠听的暗自心惊,这是要设立五大军区?西北军目前的规模已经是十万,还要扩招五万,还要从内地抽调部队,一个军区将是多大的规模?沉吟了片刻,他贸然问道:“朝廷推行宪政,可是王爷摄政监国?”

这话问的突兀,易知足沉吟了下才明白他的担心,不由的笑道:“季高无须担心,我即便不摄政监国,也不会搞分裂,否则也不会花费诺大的代价向西北持续扩张。

当然,必须有前提,朝廷若是不能彻底推行宪政,我也不惜发动战争!**皇权必须推翻,立宪和共和是这个时代的潮流,无可阻挡的潮流!不论是谁,只要是阻碍民族和国家的前进的,都必须推翻。”

左宗棠、冯仁轩在上海足足呆了十日才离开回籍过年,送走两人,易知足也是长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与两人商议西北扩张的事情他也是累的够呛,左宗棠本身就是个倔脾气,冯仁轩看着好说话,却也是个固执的主,说是商议,倒不如说是扯皮。

赵烈文草拟了一份奏请建立安西行省的折子走进书屋,一边将折子递过去让其过目,一边道:“新疆已是遥远,安西更为遥远,只怕没有多人愿意去安西为官.......。”

“安西建省,主要是为西北扩张之需,暂以军事管制为主,无须多少文官。”易知足接过折子缓声道:“随着铁路开通,新疆也算不得遥远,而且安西行省后继也会修建铁路,但凡是铁路延伸到的地方都不算遥远,想想以前从伊犁来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如今又需要多长时间?”

“这倒也是,铁路开通之前,走运河京师到上海也需要一个月时间。”赵烈文笑道:“学生的意思,安西建省,官员不妨从海军或者军校生中挑选.......。”

易知足摇了摇头,道:“用人不疑,用人不疑,西北扩张正是倚重西北军的时候,不宜掣肘,安西行省官员着冯仁轩举荐。”

赵烈文担心的就是这点,所以才委婉的提出来,不想易知足却丝毫不放在心里,他也不好再劝,而是旁敲侧击道:“新疆建军区,大掌柜属意派谁前往坐镇?”

“陈洪明。”易知足道:“如何?”

原来是早有安排,赵烈文暗自松了口气,陈洪明出身元奇义学,在元奇新军中资历老声望也高,素以治军严谨出名,他去新疆坐镇,可谓是再合适不过。

见他不吭声,易知足瞥了他一眼,随即低头看折子,仔细审核了一番,他放下折子道:“安西行省是不是添设个巡抚?”

设个巡抚?赵烈文一楞,随即问道:“大掌柜有合适的人选?”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合适的人选倒还真有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