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零一章 看的透彻

大清巨鳄 第八百零一章 看的透彻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

随着有线电报的开通,铁路线的不断延伸,军机处也变的越来越繁忙,军机值房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加,即便如此,所有的军机大臣依然还是忙碌不堪,见不完的人说不完的事看不完的折子。

肃顺写完一份折子的节略,搁笔端起茶杯才发现茶早就凉了,他也没让人换茶直接端杯就喝,一个章京快步走到他桌前躬身呈上一份折子,道:“上海,镇南王急件。”

一听是易知足的折子,肃顺差点给呛着,易知足一般不上折子,上了折子就准没小事,放下茶杯接过折子,他心里还寻思着,与英法等国在上海的关税协定已经签了,虽谈不上皆大欢喜,但双方也都还能勉强接受,元奇不会是变卦了罢?

翻开折子一看,见是奏请西北建省之事,他心里不由的暗松了口气,新疆本就地域辽阔,元奇在西北又不断扩张,新建行省这是意料中事,易知足拖到这个时候才奏请建省,已经是很沉得住气了。

安西行省?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很快就联想到了安西都护府,看来,易知足取这个名字应该是寓意恢复唐朝在西域的辉煌!而且安西这个名字本身也甚是吉利。

看到举荐的安西行省总督人选,他倒没觉的意外,冯仁轩在西北带兵多年,在西北威望极高,又是易知足的得力干将,总督安西乃是情理中事,领他意外的是安西居然还设了巡抚,而且举荐的巡抚是李鸿章。

新疆建省,只设总督不置巡抚,这安西不仅设了巡抚,而且这举荐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这李鸿章是谁?似乎元奇一系三四品大员中没有这么一号人物。

肃顺沉吟了一阵才叫人将折子转给文祥,看过折子,文祥缓步踱了过来,道:“西北筹建新省,东南亚何以迟迟不见建省?安南、暹罗、缅甸都已征占多年......。”

经他一提醒,肃顺也是觉的颇为奇怪,确实,易知足为何迟迟不奏请东南亚建省?略微沉吟,他才道:“想来镇南王另有考虑。”顿了顿,他才道:“这安西巡抚人选,文中堂可熟识?”

文祥点了点头,道:“李鸿章,字渐甫,安徽庐州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后留馆任翰林院编修之职,如今乃政务督办处章京,五品衔,曾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是恭王的人?这个念头一闪,肃顺很快就否定了,不可能,易知足不可能如此擢拔恭王的人,想来应该是曾国藩的举荐或者是这李鸿章有过人之处,安西行省新建,元奇又要在西北持续扩张,易知足对安西巡抚人选不可能轻率。

他也没多问,转念又想到若是慈安皇太后问及东南亚建省之事,当如何回复?略微沉吟,他才写了道电文交给一边侍候的小章京道:“马上去电问问。”

不多时,上海的回电便送到肃顺手中,“东南亚目前不适宜建省,暂且乱上几年。”稍一琢磨,他已是隐隐猜到易知足的意思,这是要让东南亚先乱上几年,再建省图治,以利于长期巩固。

京师官员消息素来最为灵通,关于官员升降的消息尤其灵通,易知足奏请西北建省,并举荐李鸿章为安西行省巡抚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虽说这事还没有旨意,但易知足是什么人,这些年来可是奏一本准一本,朝廷鲜见有驳回的,更何况,西北本就是属于‘南选’。

接二连三的有官员前来道贺荐人,身为五品章京的李鸿章这才确信这消息是真的,对他来说,这真可谓是喜从天降,从五品直接擢升二品,直接跨升三品五级,晋升封疆之列,他就是做梦也不敢如此想。

不过,即便是再三的确证了这个消息,他心里还是有几分不敢相信,毕竟他与元奇没有交集,与易知足更是没有半点交情,这种好事怎的就突然落到他头上?很快,他就想到了恩师曾国藩,恩师与易知**情不浅,定然是曾国藩向易知足举荐了他,想到这里,他心里登时莫名的感动。

好不容易等到散衙,李鸿章婉拒了一众同僚好友的庆贺宴请,径直赶往曾府。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之事曾国藩也有所耳闻,心里同样觉的奇怪,他是向易知足举荐了不少人,但对于这个年家子他却没举荐,毕竟督办政务处也相当不错,既利于历练,也易于迁升,闻报李鸿章求见,他当即吩咐请他进来。

待的李鸿章进来见礼,不等他开口,曾国藩就径直道:“渐甫是为安西巡抚之事而来罢,此事老夫也是今日方知,不曾向镇南王举荐过。”

没举荐过?李鸿章不由的一呆,回过神来他才道:“学生虽则赞成变法革新,赞成兴办工厂,推行新学,可与元奇没半分交集......?”

曾国藩径直道:“去趟上海罢。”

去上海?李鸿章不由的迟疑了下,道:“安西建省,朝廷还未有旨意......。”

“西北增建安西行省,余朝廷而言,乃是好事,况且,镇南王奏请,朝廷又岂会驳回?”曾国藩说着两眼盯着他道:“渐甫可是觉的元奇名声不好?”

朝廷选官,分为北选和南选,对于北方官员来说,多多少少都有点轻视‘南选官’,在他们看来,毕竟朝廷才是正统,李鸿章倒是不拘南选北选,从五品骤升二品,这种机会在朝廷可说是极为鲜见,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放过这个机会。

他担心的是元奇,虽说元奇一直没有举兵造反,但元奇与朝廷的隐然对立之势,朝野上下但凡是有点眼力劲的都能看的出,朝廷对于元奇是一再忍让,他担心朝廷总有忍让不下去的那天,他一旦出任安西巡抚,几乎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略微沉吟,他才道:“学生并非是觉的元奇名声不佳,这是学生仕途重大的选择,难免犹豫。”

对于这个年家子,曾国藩还是颇为了解的,瞥了他一眼,道:“不要有顾虑,实话实说。”

“学生这点小心思就知瞒不过恩师。”李鸿章缓声道:“恩师应该也清楚,如今帝后正培植势力以抗衡恭王和肃相,不少王公勋贵、满蒙大臣也都纷纷依附,学生窃以为,帝后所针对的,并非是恭王和肃相,而是立宪,朝廷与元奇之间,怕是难免一战。”

略微沉吟,曾国藩才道:“若是朝廷与元奇开战,渐甫属意何方?”

“学生勘不透。”李鸿章如实说道:“如今朝廷与英法关系密切,恭王和肃象虽则赞成立宪,但却是为了绵延大清国祚,若与元奇开战,必然会义无反顾的站在朝廷一边。”

“确实看的不透彻。”曾国藩轻叹道:“元奇若有心造反,何须等到现在?元奇与朝廷都在尽量避免爆发战争,推行宪政则是消除双方对立的唯一法子,恭王和肃相都明白这一点。

帝后培植势力,恭王、肃相、镇南王尚能容忍,但若帝后要阻碍推行宪政,三人必然不会坐视,定会联手!

推行宪政,已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拦,而一旦推行宪政,元奇势力必然凌驾于朝廷势力之上,安西巡抚,乃是渐甫难得的机遇。”

李鸿章本就心动不已,听的这番话当即便果断的道:“那学生明日一早就动身前往上海。”

曾国藩微微点了点头,朝廷旨意下来之前动身前往上海和朝廷旨意下来之后动身,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既然是决意出任安西巡抚,那就是元奇的官,没必要再顾忌朝廷的看法,而是要尽力取得易知足的信任和好感。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镇南王才召见了新疆总督左宗棠和安西总督冯仁轩,据悉,元奇要在西北继续扩张,增设安西新省,应就是为了西北持续扩张,渐甫对西北情况并不了解,此去上海要思虑周全,虚心请教。

镇南王虽是行商子弟出身,却是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才识渊博,军事经济之才,大清无人能出其右,更兼雄才大略,眼光独到,知人善任,渐甫前往拜见,须的心存敬畏。”

李鸿章连忙欠身道:“恩师金玉良言,学生必定谨记于心。”

“渐甫出任安西巡抚,免不了与新疆左制台往来,左季高虽是举人出身,却是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目无余子,渐甫须的放下身段,否则难以与之相处。”曾国藩说到左宗棠心里不免有几分感慨,他是兵部侍郎之时,左宗棠不过一举人,却得易知足提携,前往西北,就此平步青云,如今已是一省之总督,他却依然一侍郎。

西北新增行省,朝廷并未拖延,不过三日,就明发谕旨,宣布增设安西行省,迁新疆提督冯仁轩为安西总督,擢政务督办处李鸿章为安西巡抚。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看过电报,易知足随手交还给曹根生存档,西北新增安西行省,朝廷完全没有反对的必要,不过,如此快就明发谕旨昭告天下,这办事效率还算是蛮高的,这让他颇为满意。

曹根生前脚出门,解修元后脚就走了进来,拱手行礼后便道:“大掌柜,今年欧洲棉花一直维持高位,南北战争,北方联邦已经全面反攻,如今南方已成战场,种植园遭遇严重破坏......,明年的棉花是否扩大种植规模?”

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除了新疆,其他各省全部大幅缩减棉花种植规模,放开对棉花的收购垄断。”

大幅缩减?解修元一脸的纳闷,“大掌柜,就算明年南北战争结束,欧洲的棉花供应也是供不应求,价格即便有所回落,幅度也不会太大,为何要大幅缩减棉花种植规模?即便不扩大,也应该维持现有的规模。”

“目前的情况,美利坚内战随时都有结束的可能。”易知足边说边伸手示意他坐下,“就算是战争在棉花播种季节之后才结束,影响了棉花的种植,战争的结束也会对欧洲的棉花价格造成巨大的打击,绝对不会是小幅度的回跌!”

“这是为什么?”解修元有些费解,“美利坚内战结束,英吉利的纺织厂难道不产生了?”

“不是不生产,而是会减产,大幅减产。”易知足道:“美利坚内战,对于美利坚的纺织业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英吉利纺织业最大的客户就是美利坚,战争结束,订单自然会大幅削减。

另外,如此高的纺织品价格,根本无法向殖民地倾销,在其他各国也无法竞争,就比如在咱们大清,这几年英吉利的机制布几乎在市场上看不到。

随着战争的结束,纺织品价格会迅速恢复到原来的价位,这个时候,英吉利的纺织厂宁愿大幅减产,也不会高价购买棉花!

还有,印度、埃及、希腊、意大利、巴西等地的棉花明年铁定会是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咱们没必要凑这热闹,这几年棉花贸易咱们已经是大赚特赚,没必要冒这最后的风险。”

解修元沉吟了一阵,才道:“可如此一来,咱们就会丢掉欧洲的棉花市场......。”

“欧洲的棉花市场本来就不属于为我们,那是属于美利坚的。”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印度、埃及、希腊等地的棉花都比咱们占据地理优势,没必要舍不得,本来就是一锤子买卖!”

解修元接着道:“那新疆为何不缩减规模?”

“因为咱们自己也需要发展纺织业!西北的棉花质量是最好的。”易知足翻了他一眼,“另外,西北的棉花可以销往俄国,在俄国的棉花市场,咱们占据地理优势,一旦铁路开通,优势将更为明显。”

话才落音,林美莲在门口探了一头,禀报道:“大掌柜,李鸿章求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