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一十四章 冲击不小

大清巨鳄 第八百一十四章 冲击不小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将元奇采取补贴的方式降价以抵制英法低价倾销的实情告诉英法?奕訢猛的抬起头来看看了一眼珠帘后的慈安,元奇此举可不仅仅是为了元奇的私利,而是为大清着想,朝廷无力协助也就罢了,居然还想着在背后捅刀子?难怪说牝鸡司晨,非国家之福!

意识到失态,随即又低下头来,沉声道:“回皇太后,此事断然不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英法意欲在东南承揽铁路修建工程,未必会守口如瓶。

一旦消息走漏,轻则,元奇大小报纸口诛笔伐,让朝廷尽失民心,重则,元奇可能一怒举兵讨伐!

再则,易知足敢开诚布公的跟咱们说,也就不担心咱们泄露消息,保护本国的实业,这本就无可厚非,英法即便知道是元奇刻意为之,又能如何?况且英法欲在东南承揽铁路修建工程,是英法有求于元奇。”

珠帘后的慈安沉默了半晌才缓缓开口道:“东南财力雄厚,又热衷于修建铁路,英法有意,双方必然是一拍即合,合作日久,难免关系密切,日后英法在朝廷与元奇之间必然是不偏不倚.......。”

“朝廷能倚重英法的只能是发展实业,筹办军工体系,不能有其他任何指望。”奕訢沉声道:“若是朝廷与元奇爆发冲突,英法必然是保持中立,美利坚南方联盟的棉花对于英吉利而言乃不可或缺之物,南北战争,英吉利不照样保持中立?”

顿了顿,他接着道:“朝廷财政窘迫,要发展工业,不仅需要倚重英法,也需要倚重元奇,东南有着成熟的金融市场,利于募集资金.......。”

慈安轻叹了一声,幽幽的道:“九年预备之期,已经不足一半,发展工业,又岂是一蹴而就之事?”

“皇太后无须过虑。”奕訢连忙道:“即便朝廷推行宪政,初期也必然是宗室组阁,朝廷有充裕的时间自强。”

听的这话,慈安一阵默然,一旦立宪,皇权旁落,即便宗室组阁又如何?奕訢与肃顺明争暗斗,可不就都是为的朝廷推行宪政之后组阁?易知足这一招可真够毒辣的,轻易就拉拢了朝中两大势力,如今他们都盼着立宪,别说他一个弱女子,就是先帝尚在,也无法挽回这个局面。

暗叹了一声,她才轻声道:“元奇取消了所有对朝廷的补贴,以皇叔看,是暂时的?还是以此为由头,从此不再恢复?”

“回皇太后,是暂时的。”奕訢笃定的道:“元奇对朝廷的各项补贴,诸如东北蒙古移民补贴、治河补贴、推行新学补贴、港口建设补贴、赈灾补贴等等皆是元奇极力赞成和支持的举措。

以臣之浅见,此番取消补贴,既是因为补贴降价所耗资金巨大,需要以此争取元奇上下对补贴降价的赞同,也有敲打朝廷之意,朝廷擅自降低天津海关关税,元奇很是不满。

以臣对易知足的了解,他断然不至于虎头蛇尾,对治理黄河和推广新学的补贴,他表态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贴,就足以说明这只是暂时的,以臣揣度,最多一两年,元奇就会恢复补贴,不过,此举警告的意味很重。”

警告的意味很重!慈安脸色有些不自然,她当然清楚,元奇既然敢断一两年,也就敢从此取消,看来,最好还是不要得罪元奇的好,略微沉吟,她才道:“既是如此,对于元奇,还是加恩笼络为宜。跪安罢。”

大清这一波降价风潮又猛又烈,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得利的自然是消费者,损失惨重的则是洋货商,面对国货两至三成的降价,所有的洋货都遭遇沉重的打击,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经营洋货的商贾可谓是急得直跳脚。

除了经营洋货的商贾之外,其他一些小工厂小作坊也蒙受巨大的打击,诸如江浙闽粤的土布作坊,织机房,各省自建的纺织厂,五金厂,卷烟厂,玻璃厂,矿场等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关门歇业的不少,出现大量的工人失业。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神态平静的拿着一叠电报一张张的翻看,都是从各省府县发来的诉苦的电报,这些年在元奇的鼓励指导之下,不少府县都开办实业,一波降价风潮,各府县基本都受到冲击,地方官员纷纷发来电报,名为禀报,实为诉苦。

见的易知足放下手中的电报,赵烈文才开口道:“大掌柜对于各府县的实业,打算如何补偿?”

“不补偿。”易知足毫不迟疑的道:“这些年他们也都赚了不少钱,没必要进行补偿,再则,俗话说不患贫,患不均,各府县遭受的冲击大小不一,损失程度也轻重不一,一旦补偿,反而是件麻烦事。”

赵烈文斟酌了一下,才道:“可各府县的实业主大多都是元奇的股东,大厂都给予补贴......。”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不给予补偿。”易知足道:“得让他们知道,元奇能让他们赚钱,也能让他们赔钱,否则一个个腰包鼓了起来连基本的敬畏心都没有了,补贴大厂,那是必须。”

赵烈文听的一笑,“他们日后若是知道了真相,怕是会有怨言,有碍大掌柜声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抵制西洋的经济侵略,元奇上下人人责无旁贷,作为元奇的股东亏点银子理所应当,做生意办实业,哪有包赚不赔的。”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欧洲各国经济危机,倒闭的工厂不知凡几,他们亏点银子算什么。”

赵烈文谨慎的道:“据悉,各省有不少商号以及土布作坊、织机厂和矿场关门歇业,大量工人失业......。”

易知足摸出一个精致的打火机来,“铿”的一声点了支烟,这才道:“俗话说慈不掌兵,经商又何尝不是如此,相比起欧洲经济危机的情况而言,这压根就不算什么,如果被西洋各国大肆低价倾销,情况会比现在严重数倍。”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一波的降价风潮刺激了市场的购买欲,接下来必然会有一个销售低谷,这个时候减少生产,也是一件好事,否则咱们也会出现严重的过剩。”

话未落音,孔建安、解修元两人快步进来,拱手见礼后,孔建安便道:“大掌柜,股市大跌,不少投机金融的银行钱庄遭遇挤兑,之前遭遇棉花贸易冲击的更是不堪,不少银行钱庄向元奇求援........。”

“这还要请示?当然是援手。”易知足道:“经过之前的清理整顿,已经淘汰了一批经营不善,业绩不佳的,如今这一批,咱们必须援手,必须尽量防止引发金融动荡。”

元奇银行是大清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分号遍及各省府县的巨无霸,一旦出现金融动荡,受到的冲击自然也是最大的,这个道理孔建安自然是明白,当即就拱手笑道:“总号如今聚集了二十多位东家掌柜,一个个都急的六神无主......。”

见他要告辞,解修元连忙开口道:“等等。”说着看向易知足道:“大掌柜,这些银行钱庄能经过之前的清理整顿,说明还有些价值,能否借助这个机会吞并一些?”

易知足轻轻磕了磕烟灰,道:“孔掌柜是何看法?”

沉吟了下,孔建安才道:“属下窃以为,元奇已经是大清规模最大的银行,没有必要再继续吞并。”

“确实没有必要继续吞并。”易知足颌首道:“咱们之前要垄断,是因为要迅速壮大规模,如今元奇已经是首屈一指,就必须适当的放开,一个自由竞争的金融市场比一个垄断的金融市场更具有活力。”说着,他一摆手,“去忙吧。”

待的孔建安告退,解修元才道:“大掌柜,对倭贸易,南洋贸易,东南亚贸易的所有货物是否也全部降价?”

“先纠正一点。”易知足肃然道:“东南亚虽然还没建省,但早已纳入大清的疆域,南洋两省则是早已建省,两者都属于国内贸易,与对倭贸易不一样,倭国虽是藩属国,但并未真正纳入大清疆域,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内贸易,自然是一视同仁,对倭贸易,则按照之前的物价。”

“大掌柜——。”赵烈文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惠甫还有什么不敢说的?”

“学生是想......。”赵烈文组织了下语言,很快说道:“这次降价风潮,对于倭国的冲击也不会小罢?”

易知足听的一笑,“目前在倭国是要协助幕府稳定统治,不宜扰乱和破坏倭国的经济。”

几人正说着,林美莲在门口探了下头,见的易知足看过来,她才禀报道:“大掌柜,英吉利公使,华尔森前来拜访。”

听的华尔森前来拜访,易知足颇觉意外,这家伙前来上海做什么?总不会是朝廷将元奇补贴抵制英吉利低价倾销的事情透露给了英国人,想想也不对,就算如此,对方也不至于赶来上海登门拜访。对方应该是个明白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有半点让步的。

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礼请他去春晖园。”

见这情形,解修元连忙识趣的告退,赵烈文这几年英语大有长进,径直跟着迎了出去,心里也是暗自琢磨着对方的来意。

对于华尔森,易知足并不陌生,其在前往京师上任时专程前来上海拜会过,实则不只是英吉利公使,欧洲各国驻华公使前来上任,都会先来拜访易知足这位掌控东南数省军政和金融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的东南王,这已然是形成了惯例。

在春晖园门口迎上华尔森、英驻沪领事麦特赫斯特,一番礼貌的寒暄之后,几人才礼让着进了客厅落座,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待的奉上茶水咖啡之后,华尔森才试探着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贵国股市大跌,物价普降?”

易知足道:“贵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贵国打个喷嚏,全世界都得下雨。”

“殿下说的太夸张了。”华尔森笑道:“我国对世界经济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远远没有如此夸张,倒是殿下,打个喷嚏,整个清国都得下雨。”

易知足一笑,“我打喷嚏,也就只东南数省下雨而已。”

见的气氛轻松起来,华尔森不失时机的道:“我国很可能即将面临一场规模不小的经济危机,国内的铁路建设缩减了一半以上,造成严重的积压,听闻元奇有新的铁路工程招标......?”

元奇今年压根就没有什么铁路工程招标,易知足对此岂能不清楚,略微沉吟,他才道:“听闻贵国与我国朝廷已经达成初步协议,由贵国承建京张铁路.......。”

“殿下消息灵通,应该清楚,那是一条全额贷款的铁路。”华尔森连忙道:“我们更希望从元奇手中获得铁路工程。”

“在元奇的计划中有几条铁路亟待建设,不过,我们更急迫需要解决的是桥梁建设。”易知足缓声道:“阁下从京师乘坐火车而来,在江宁是坐的火车轮渡罢。”

华尔森微微摇了摇头,“据说我所知,目前世界上还无法修建跨度如此大的桥梁。”

“我相信能够攻克这一难关。”易知足道:“元奇愿意高薪聘请欧洲所有知名桥梁工程师前来江宁,与我国的桥梁工程师一起尝试修建跨越长江的大桥。”

华尔森不假思索的道:“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桥梁工程,相信欧洲会有很多桥梁工程师愿意远渡重洋前来贵国参与这一堪称伟大的工程。”

见他满口答应,易知足微笑着道:“建设跨度如此大的桥梁,需要能够在水下凝固的水泥,贵国可有研制出来?”

能够在水下凝固的水泥,这事奕訢跟他提及过,不过华尔森觉的这简直是异想天开,浑没当回事,如今听的易知足提及,才知道是为建桥梁所需,他缓缓摇了摇头,道:“我没听闻国内有这种水泥?果真有这种水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