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一十八章 南洋试点

大清巨鳄 第八百一十八章 南洋试点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吕宋省,省城,马尼拉。

经过十余年不间断的建设发展,马尼拉如今完全是一座具有近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水泥铺砌的码头,宽阔笔直铺着柏油路面的街道,郁郁葱葱的绿化树,鳞次栉比的建筑,西北郊外则是一片代表着近代工业的高耸烟囱。

易知足站在甲板上将视线从西北郊外那一片高耸的烟囱转移到港口码头,见的挂着风帆的海船和冒着黑烟的蒸汽船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不由的笑道:“两年没来,马尼拉已是大变样。”

站在他身后的马仪清微笑着道:“马尼拉能发展如此迅速,完全是大掌柜的功劳。”

回头看了他一眼,易知足才道:“君湖兄在官场厮混了这些年,也学会溜须拍马了。”

“大掌柜这话可真是冤枉在下了。”马仪清叫屈道:“在下这话可是大实话,没有半点溜须拍马。”

顿了顿,他才接着道:“平定吕宋之后,大掌柜就号召在吕宋大力发展橡胶种植园,当初推广之时,抱怨的声音着实不少,不过随着元奇对橡胶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橡胶的价格逐步上涨,所有人如今都对大掌柜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除了橡胶之外,元奇在马尼拉建办的一系列的工厂,诸如橡胶厂、轮胎厂、烟厂、船厂、鞋厂、缆绳厂、果干厂、罐头厂、肥皂厂......,也都是出自大掌柜的建议罢,这些个厂子每一个都效益良好,规模稍大点的厂子一年所纳的税银就能堪比一府之赋税。”

说到这里,他抬手指了指马尼拉城,不无感慨的道:“如今的马尼拉人口超过二十万,城市面积扩大了五倍不止,港口建设,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哪一样不要银子,没有这些银子,马尼拉也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发展起来。”

“如此说来,那还这功劳还真的算在我头上。”易知足笑道,顿了顿,他接着道:“橡胶的广泛应用还没真正开始,橡胶的价格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橡胶的对外贸易可能会超过茶叶和生丝,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这一优势必须要长期保持下去。”

橡胶的价格还有极大的上升空间?马仪清不由的大为欣喜,如今的橡胶给南洋两省已经带来了滚滚财源,如果价格再大幅上升,会是什么光景?他连忙追问道:“橡胶除了制作自行车轮胎和橡胶鞋之外,还能有其他用途?”

“橡胶用途之广,超出你的想象。”易知足缓声道:“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民用军用以后都会广泛的用到橡胶,南洋两省的橡胶已经基本形成产业,必须巩固并持续发展,橡胶真正的黄金时期还没到来,到时候不只是价格节节攀升,也会供不应求。”

听的这话,马仪清不由的心花怒放,南洋两省最多的就是橡胶,在元奇的鼓励和带动下,大大小小的橡胶种植园遍布南洋大大小小的岛屿,若是橡胶价格持续上涨,并供不应求,南洋两省必然会富得流油。

见他一脸的欣喜兴奋之色,易知足含笑道:“犯不着沾沾自喜,咱们不能满足于售卖橡胶,南洋必须加强加快对橡胶的研究,提升对橡胶的加工能力,尽量出售橡胶产品。”

“下官遵命。”马仪清笑吟吟的道。

“一会儿船队靠岸,咱们微服入城,随意走走看看。”易知足随口吩咐道,这些天一直在海上,他想走动走动,另外,平日里在上海他也没有机会随心所欲的闲逛,毕竟上海认识他的人不少,林肯被刺,倭国也频频发生幕府高官被刺的情况,出门闲逛对他来说已经是一这种奢望,在马尼拉就不同了,基本没人认识他。

马尼拉的街道跟上海一样干净,街上行人众多,剪短发的不少,留着辫子的也同样不少,衣着服饰也是五花八门,不过,语言却基本都是汉语,以粤语和普通话居多。

易知足一身长衫,一脸悠闲的漫步在街头东瞧瞧西看看,不时还跟一些商贩闲侃几句,转了两条街,两人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歇息,他才看向马仪清问道:“在学校推广的是普通话吧?”

听他如此问,马仪清不由的一笑,“是的,从小学开始就强制推行普通话,在马尼拉说地方方言是受歧视的,不过,说粤语的实在是太多了,前来马尼拉经商的大多都是广东人,围着制作生意方便不少人刻意的学说粤语。”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道:“这里留辫子的人比上海多。”

略微沉吟,马仪清才道:“南洋提倡自由,宗教信仰、民俗、服饰、发式等都崇尚自由,强制推行的也就语言和文字,不过,学生和工人都是剪短发的......。”

“也就是随口一说。”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满清入关二百年,已被视为正统,留辫子也已成为民俗习惯,若是强行剪辫子,那和当年满清强制推行‘剃头令’也就没区别了。”

马仪清看了他一眼,谨慎的道:“可如今老百姓对辫子是惜如性命,甚至有为了留辫子不让孩子入学的。”

“不能只看到现在百姓惜辫如命,而忘了之前百姓惜发如命。”易知足缓声道:“咱们走的不是暴力路线,而且现在时代也不一样了,没必要采取强制手段,一切都顺其自然。”

易知足说着顿了顿,语气一转,“不过,同化融合却是必须的,虽然已经与西班牙和荷兰正式签订条约割占南洋,但还须防范地方的民族觉醒,唯有完全同化融合,南洋才算是真正纳入我国。

你身居南洋总督之职,应该很清楚南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何况南洋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对于大清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个宝库,断不能有丝毫差池。”

“大掌柜放心。”马仪清肃顺道:“南洋的士绅地主阶层已被连根铲除,断无民族觉醒之可能.......。”

“不要掉以轻心。”易知足叮嘱道:“随着民智的开发,西学的传入,民族解放独立思想也会不可避免的萌芽,必须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在苗头就必须以雷霆手段镇压。”

“下官明白。”马仪清连忙颌首道。

回到马拉卡南宫,易知足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出来,林美莲就迎上来递上一份电报道:“大掌柜,马尼拉才转来的急电。”

“倭王孝明病危。”接过电报一看,易知足的眉头随即就皱了起来,这么快,明治要登基了?略微沉吟,他才吩咐道:“回电,密切关注,及时禀报。”顿了顿,他接着吩咐道:“给肖明亮发电,配合幕府,必须于今年之内铲除长州、萨摩等西南四藩的武装。”

林美莲记下电文,才道:“大掌柜,马上就是年关了。”

“我说的是西历,目前才是1867年1月。”易知足说着接过电报签上名字,吩咐道:“加密。”

次日一早准八点,马仪清就带着马尼拉一帮文武官员前来拜见,易知足大致询问了一番,照例闻言勉慰了众官员一番便将他们打发走,他在上海每日里都是见不完的人说不完的事,到的马尼拉自然是想好好清闲几日。

马仪清倒也识趣,没事不来烦他,自顾忙自己的公务,同时将易知足已经同意在吕宋修建贯通南北铁路的消息放了出去,消息一传开,马尼拉上上下下一片欢腾,铁路的便利已是众所周知,一旦贯通南北的铁路修建完工马尼拉必然会更为繁华。

易知足实则并未闲着,在休息了两日后他就开始微服私访,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走访了马尼拉附近的几个府县。

在吕宋爪哇建省之后,他就有心将南洋作为试点,试行三权分立的体制,只是限于人才匮乏,一直拖到五年前才开始试行,所谓的三权分立,便是行政、司法和督查分立,在省府县三级地方除了原有的行政衙门之外增设司法局和督查局,司法局主官品级略低行政主官一级,而督查局主官则与行政主官平级,且司法局和督查局皆是垂直领导,主官任免由上级决定。

如此一来,知府知县的权力被大幅削弱,审案断案,人犯收押,地方监狱等尽归司法局,司法独立不受地方官员左右,但受督查局监督,督察局不仅监督司法还监督所有的地方官员,但也只有监督权,不能插手行政和司法。

这个体制好处在于权力分摊,易于制衡易于监督,且更为专业,坏处在于,体制臃肿,三权分立增加了不少官吏,吃皇粮的官吏增加了一倍,增加了财政压力。

易知足在附近府县转了一圈,一番打听下来,却是有些苦笑不得,这三权分立好是好,但地方官员却基本都没什么事做,司法局一年到头也审不上几个案子,而且审的多是鸡毛蒜皮的小案,督查局也是无所事事,压根就没什么好督查的,地方官员多是从新学毕业生中选拨出来的,极少有贪赃枉法的事情。

转了一圈下来,易知足有种多此一举的感觉,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吏治清明,地方士绅商贾百姓对于地方官员极少有抱怨的。

待的易知足回到马尼拉,已经临近封衙放假,听闻易知足回来,马仪清连忙赶了过来,见礼之后,他便含笑道:“大掌柜这趟微服私访可有收获?”

易知足答非所问的道:“年后我打算去偏远一点的府县看看。”

“大掌柜好闲情。”马仪清含笑道:“这个三权分立,极大的杜绝了地方官员贪赃枉法的情形,而且督察局的官员大多都是出身新学的年轻士子,别的不敢保证,吏治清明这是绝对敢保证的。”

顿了顿,他才道:“这个制度确实是值得推广,不过,朝廷怕是难以接受,官员俸禄至少要增加四倍不止。”

朝廷财政困难,确实是难以接受,易知足沉吟了一阵才道:“在下面转了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浮于事,大多官员一天到晚都无所事事。”

马仪清点了点头,道:“南洋两省大多百姓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移民,没有形成宗族,元奇对移民的政策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事情自然少,况且百姓本就有轻易不进衙门的传统,没有试行三权分立的时候,地方官员也是无所事事,清闲不已。”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下才试探着道:“要不大掌柜抽调些官员在上海以及附近的府县尝试一下?”

“还不到时候。”易知足道:“待的朝廷推行宪政之时再尝试不迟。”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能让他们太清闲,三年考核,不仅要考核政绩,还要增加专业知识考核,不合格者,降级使用。”

“这法子不错。”马仪清点了点头,略微沉吟,他才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道:“如今南洋两省移民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土著,可说是已经巩固了吕宋爪哇的统治,马尼拉和葛罗巴能否开放为通商口岸?”

易知足本来就有逐步开放的想法,之前封闭南洋两省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十多年下来,元奇可以说已经牢牢的掌控了南洋两省,这种情况下倒也没有继续封闭的必要,他当即颌首道:“可以,暂且先开放马尼拉和葛罗巴,其他地方以后也可以陆续开放,先从广州上海海关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手将海关建起来。”

马仪清压根就没有想到易知足会如此轻易的同意,不由的大喜过望,“大掌柜可是早有开放南洋两省的想法?”

易知足道:“不只是南洋两省,整个大清都会逐步的放开......。”

话未说完,林美莲快步进了递上一份电报道:“大掌柜,倭国急电。”

“孝明驾崩,睦仁继位,年号明治。”扫了一眼电文,易知足沉吟了一阵,才将电报递还,道:“回电,查明孝明死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