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七十二章 尘埃落定

大清巨鳄 第八百七十二章 尘埃落定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如何会忘?”奕訢缓声道:“我确实回电拒绝坐镇天津,但易国城回电却是强调天津是水陆枢纽,是工业中心,坐镇天津,远比回京师好。”说到这里,他略微顿了顿,“再对比下这封电报的口吻,冷谈之意,十分明显!”

“六爷该不会是又改了主意罢?”僧格林看了福恒一眼,冷声道:“元奇一直极力避免打内战,是担心战争造成巨大的伤亡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如果爆发内战,元奇考虑的不是支持哪边,而是如何尽快结束战争!说直接一点,元奇只会支持强者!唯有如此,才能尽快结束战争!”

听的这话,奕訢不由一愣,这个说法倒是新鲜,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迟疑着道:“元奇真是这个态度?”

“这不是明摆着的?”僧格林沁道:“元奇为什么选择支持太后也不选择支持六爷?目的就是尽快结束战争!”

福恒犹豫着道:“元奇不担心如此做会影响朝廷推行宪政?”

“一个预备立宪就是九年,你觉的元奇对于推行宪政有多急迫?”僧格林沁瞥了两人一眼,心里颇有些不屑,怎的还没他看的透彻?“对于元奇而言,立宪固然重要,但维护国内和平更重要,元奇始终会将他自身的利益摆在首位!”

这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奕訢脸上的神情登时有些阴晴不定,见他不开口,福恒斟酌着道:“元奇三番五次提醒,王爷依然策动水师哗变,这事元奇必然十分不满,即便此时偃旗息鼓,元奇也必然对王爷抱有成见,不说会断绝支持,但支持的力度必然大幅降低。

王爷眼下与朝廷虽未反目,却也与反目没什么区别,若是再失去元奇的支持,必然是举步维艰,不如索性破釜沉舟,一旦顺利攻占天津,或许元奇会转而支持王爷......。”

果然是这家伙挑唆的!僧格林沁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们难道还没收到朝廷增兵天津的消息?等咱们抵达天津城下,天津城内至少有三四万兵力,而且京师还能源源不断的增兵。

退一万步说,就算咱们能打下天津,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别忘了,四国的援兵抵达天津也就不过几天的功夫!再说了,咱们的弹药储备最多也就够打一两场硬仗!”

没有元奇的支持,这仗没法打!对于这一点,奕訢心里十分清楚,他摆了摆手,道:“元奇若是想平稳的推行宪政,就必须倚重咱们牵制和制衡朝廷的新军,不可能大幅削减对咱们的支持,这方面无须担心!元奇既然是这个态度和立场,咱们就没必要冒险,犯不着两面不讨好!”

说到这里,他看向福恒道:“你去倭国,一切都听从元奇的安排,本王估摸着,最多半年就能回天津!”

“下官遵命!”福恒连忙敬礼应道。

僧格林沁却是问道:“如何回复太后?”

“易国城既是希望咱们坐镇天津,咱们就暂且驻扎军粮城。”奕訢缓声道:“给易国城回电便是,至于太后那里,自然有元奇去交涉。”

从大营出来,天色已经有些麻黑,福恒没有回营而是径直打马赶往新港,他必须去见郭仲牟,追随他哗变的上万水师官兵如何安排,这事他必须请示元奇,他现在与其说是恭王的人,还不如说是元奇的人。

闻报福恒在营外求见,郭仲牟彻底的放松下来,他很清楚,福恒前来就足以表明恭王的态度,当即就快步迎了出去,一见面,福恒就利落的敬了个军礼,干脆的道:“在下前来回复郭参谋长,愿意前往倭国!”

“好!”郭仲牟笑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院子里灯火通明却是一片安静,‘啪啪’的棋子落子声清晰可闻,便携式家用煤气灯明亮的灯光将书房里照的宛如白昼,灯下,易知足、赵烈文两人全神贯注的盯着棋盘,棋到中盘厮杀正烈,两人都是全力以赴。

燕扬天快步走进房间,见的两人浑然没有察觉,不由的一笑,轻轻的敲了敲房门,见的易知足抬起头来,他才含笑道:“校长,郭仲牟来电,福恒归附!”说着快步上前呈上电报。

易知足没有回后院休息就是在等天津的消息,听的福恒归附四字,他丢下手中的棋子接过电报看了看,道:“终于不折腾了。”

燕扬天试探着道:“水师大营哗变的官兵,校长是何打算?”

“不急,让朝廷帮着养两年。”易知足说着站起身来,问道:“奕增可有消息?”

燕扬天连忙回道:“尚处于昏迷状态,高烧未退。”

“让福恒暂且领兵回驻水师大营。”易知足缓声道,福恒是不能留在北洋水师的了,让鄂安泰接管也有些不妥,哗变的那些个官兵怕是心里会不安,水师官兵可经不起再折腾了。

“眼下最适合接掌北洋水师的只有载钊。”赵烈文站起身来缓声道:“不论是奕增还是鄂安泰接管,哗变的官兵都会忐忑不安,担心秋后算账,要想稳定军心,载钊最为适合。”

燕扬天道:“太后之前就坚决反对载钊接掌水师提督......。”

“此一时,彼一时。”赵烈文不紧不慢的道:“经过恭王这一番折腾,太后也明白了大掌柜的心思,况且,朝廷如今也是急于稳定军心,大掌柜可上奏,着载钊暂时接管,待的奕增康复再交由奕增。”

顿了顿,他接着道:“水师哗变,福恒是首恶,可奏请就地革职,流放倭国。还是得给朝廷保存几分颜面.....。”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就照这意思拟份电奏。”说着,他话头一转,“恭王驻扎军粮城,这是打算坐镇天津?”

听的这语气不对,燕扬天有些纳闷,之前不就是建议恭王坐镇天津?这是改主意了?

赵烈文心里却是暗笑,恭王这次可真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北洋水师没捞着,还在易知足这里坏了印象,略微斟酌,他才道:“大掌柜即便要敲打恭王,也不必急于一时。”

“恭王一日不离天津,天津的局势一日就缓和不下来,况且,太后的颜面也要顾及,让他暂且遵旨,改道北上回京。”易知足缓声道:“或者,建议太后下旨,着他驻扎通州也行。”

顿了顿,他接着道:“估摸着紫禁城里也在巴巴的盼着回音,连夜发报。”

京师,紫禁城,军机值房。

紫禁城里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值房灯火通明,军机处的特点就是三字——勤、速、密,不管有多少公文,都必须在当天处理完,不允许拖延,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天津局势紧张,军机处也就显的格外的忙碌,当值军机大臣和章京皆是一片忙碌。

看完一份折子,肃顺端起茶杯呷了几口浓茶,随即瞟了一眼座钟,见的已过了九点,心里估摸着应该不会再有电报来了,天津局势一触即发,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情形,他心里很是矛盾,既希望恭王一条道走到黑,又担心战端一起,一发不可收拾。

刚放下茶杯,他一眼就瞥见一个章京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不觉的有些意外,这个时候还有电报?天津的还是上海的?

快步走到跟前,章京轻声禀报道:“肃相,上海镇南王急电。”

接过电报一看,肃顺不由的又喜又忧,吩咐道:“转给几位相爷看看,让大家都松口气。”

电报在几位军机大臣和章京手中转了一圈,军机值房里的气氛明显轻松了不少,文祥起身离座缓步踱到肃顺跟前,缓声道:“时间不算太晚,是否连夜奏报?”

“这是好消息,该当的随到随奏。”肃顺说着叫过一个章京,吩咐道:“去打探一下。”待的章京离开,他才缓声道:“载钊这事,太后怕是不会允准......。”

文祥听的一笑,“倒也未必。”

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并未睡下,同样也在批阅折子,听的太监奏报有喜讯,便吩咐道:“让他们进来。”不多时,肃顺、文祥、宝鋆三人就鱼贯而入,见礼之后,肃顺便朗声道:“恭贺太后——。”

慈安打断他话头,道:“把电报呈上来。”

看过电报,慈安沉吟了半晌才开口道:“奕訢与易国城不会是联手唱了一出双簧罢?”

唱双簧?肃顺不由的一楞,他怎么也没想到慈安会如此想,一转念,他就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对奏请由载钊暂时接掌北洋水师不满,他连忙谨慎的回道:“回皇太后,此事关键在于水师哗变......。”

经他这一提醒,慈安也察觉自己想左了,如果易知足能够轻易的指挥福恒哗变,也无须跟朝廷争夺北洋水师提督的人选了,略微沉吟,他才道:“易国城再次奏请由载钊暂时接掌北洋水师,你们是何看法?”

“回皇太后。”肃顺不假思索的道:“当务之急是稳定水师军心,奕增依然昏迷不醒,鄂安泰系被哗变官兵驱逐出营,皆不适宜。”

文祥接着道:“水师一日不稳,则天津一日不稳。暂且由载钊稳定军心,稍后再行调整,似无不可。”

“回皇太后。”宝鋆开口道:“元奇一贯顾全大局,事前事后一直坚持水师保持中立,载钊暂时接管,有利于迅速稳定天津局势,况且,眼下也没有比载钊更为适合的人选。”

见的宝鋆也附和,慈安略微有些意外,细细琢磨,也确实找不到一个比载钊更为适合的,常保倒是可以,但元奇肯定不会同意,毕竟这次平定哗变可以说完全是元奇的功劳,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哗变的水师官兵掌控在元奇的手里!

若是不顺水推舟,说不定还会另生波折!若是真的再起波折,面对的就不是恭王奕訢,而是元奇与奕訢了,以朝廷目前的情况,压根就没法与元奇抗衡。

见她半晌没吭声,宝鋆斟酌着道:“水师万余官兵哗变,鄂安泰难辞其咎......。”

只听的这一句,慈安心里顿时就明亮起来,道:“传旨,福恒犯上作乱,就地革职,流放倭国,鄂安泰玩忽职守,就地革职,着载钊、常保分别接替,迅速就任,安抚军心。”

生生将常保塞进去,就不怕搅乱北洋水师?肃顺、文祥都是一楞,却是不敢多嘴,连忙叩首道:“臣等遵旨。”

略微沉吟,慈安才开口道:“易国城奏请让奕訢驻扎通州,是何缘故?”

“回皇太后。”肃顺连忙道:“奕訢驻扎通州,利于朝局稳定。”

文祥却道:“回皇太后,奕訢乃钦命伐倭大将军,得胜班师回京,驻扎通州,于礼不合。”

慈安瞥了两人一眼,对于两人的心思她是再清楚不过,她估摸着奕訢这次将易知足也是得罪狠了,所以易知足才有此提议,想想这法子也确实不错,通州虽然距离京师不远,但却是将奕訢排除在了京师之外,而且没有了元奇的支持,谅他也不敢不遵旨。

她压根就懒的理会文祥的话,径直道:“拟旨罢。”

次日上午,八点刚过,驻扎在塘沽的奕訢就收到了慈安的电旨,“改道北上,暂驻通州!”

将电报递给僧格林沁,他闷声道:“驻扎通州?什么意思?这是太后的意思?还是易国城的意思?”

僧格林沁轻叹了一声,道:“谁的意思都不重要,六爷遵旨而行便是,只要兵权在手,驻扎通州与京师,又有何区别?”

“说的是。”奕訢微微颌首道:“让他们出出胸中的闷气也是应该的!”

僧格林沁听的一笑,“策动水师哗变,易国城和太后心里确实是憋了一肚子闷气。”顿了顿,他接着道:“六爷安排一下,尽快去上海拜访下易国城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