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八十四章 两份章程

大清巨鳄 第八百八十四章 两份章程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对于父亲易知足相信鬼神,易正行并不觉的奇怪,毕竟儒学是相信鬼神存在的,不过,令他奇怪的是,他们自幼出洋求学居然还跟鬼神有关,他的好奇心一下就被勾了起来,两颗黑漆漆的宛如黑水晶一般的瞳仁一瞬不瞬的盯着他。

“子不语怪力乱神。”易知足缓声道:“对于鬼神,当心存敬畏,敬而远之,将你们兄妹自小就送往西洋,主要是为了你们能够顺利的健康的成长。”

见他含糊其辞,易正行连忙追问道:“孩儿等自幼出洋与鬼神有关?”

易知足点了点,缓声道::“你们还小的时候,为父遇上一个龙虎山道士,说你们若不出洋,十不存一......必须成人之后才能回国.。”

这种鬼话也能信?易正行一阵无语,半晌才道:“我国夭折率向来颇高罢?”

“为父岂能不知道这点?那道士道行高深,令为父不能不信!”说到这里,易知足一笑,“事实也证明,让你们自幼出洋,你们尽皆得以顺利成长。”

话才落音,就听的林美莲在门外禀报道:“大掌柜,任安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易知足说着轻声介绍道:“任安是元奇情报部负责人,情报部是独立机构,直接向我负责,负责国内外的情报收集。”

元奇居然还拥有情报部?易正行惊讶之余脱口而出,“锦衣卫?”

易知足笑道:“没有锦衣卫的权势,只是负责情报收集。”

很快,任安快步进来,见的易正行也在,他略微迟疑了下,才向两人见礼,禀报道:“大掌柜,埃及送来情报,苏伊士运河今年可能会完工通航,截止目前为止,苏伊士运河公司已经花费一千八百万英镑,超出预算两倍有余,估计应该欠了下大量的债务。”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密切关注,试探一下,他们有无出售股份的意愿。”

“属下明白。”任安顿了顿接着道:”沙俄的化学家——彼得堡大学教授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另外,英吉利运送军火的船队抵达科伦坡港。”

易正行听的暗暗心惊,元奇的情报部门有多大?难不成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待的任安告退,他才轻声道:“父亲,元奇的情报机构很庞大?”

易知足笑了笑,不无自豪的道:“世界各国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大事,我都能及时了解。”说着,他站起身来踱了几步,道:“你先跟着赵先生罢,熟悉一下元奇的情况。”

“是。”易正行连忙起身道:“孩儿告退。”

“等等。”易知足缓声道:“转告你大哥,对倭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

一出书房,易正行脸上就流露出压抑不住的兴奋,脚步欢快的出了院子,出的院门不远,老大易正德就从一片花树后绕了出来,笑吟吟的道:“怎么样?我演的还不错吧?”

“非常好!”易正行说着利索的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就一个条件,飞艇建造好了,我要乘坐一次。”

易正德一把抽走银票,笑道“只要你敢坐,别说一次,十次也行。”

“这话可是你自个说的。”易正行笑道:“父亲还让我转告你,对倭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

易正德咂摸了一下才轻声道:“这话倒是有几分哲理。”

上海只是阴冷,京师却是雪花飘飘,恭亲王奕?抱着暖炉坐在四轮马车里观赏着车窗外的雪景,去年返回京师之后,慈安晾了他足足一个月才令其复职,平素里也极少召见他,显然对他还有些怨恨,今天却突然召见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马车在东华门外的石狮子前停下,奕?下的车来跺了跺脚,快步进了宫,对于慈安的冷淡他并不在意,随着推行宪政的步伐越来越快,双方的关系很快就会恢复到以前,让他回京复职就足以说明问题。

到的养心殿外递了牌子,很快就有太监一溜小跑着迎上前来,朗声道:“宣恭亲王觐见。”待的奕?起身,那太监麻利的扎了一个千儿,“奴才请恭亲王安。”奕?一笑随手打赏了一张十元面额的钞票,低声道:“太后心情还好罢?”

那太监眉开眼笑的低声提醒道:“不太好。”

养心殿,东暖阁,慈安脸色阴沉的盘坐在炕上,炕上小几上放着一封电报,电报是僧格林沁从倭国发来的,详细奏报了倭国的情况。

易知足之前恳请朝廷协同出兵伐倭时承诺,平定了倭国,仿效朝鲜例,交由朝廷治理,如今倭国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人口伤亡更是触目惊心,只剩十之一二,却仍然没有收兵的意思,这样的倭国,要来还有什么用?

听的脚步声,她拿起电报下炕在珠帘后坐好,待的奕?进来请安见礼之后,她才缓声道:“六叔在倭国时间不断,与易知足关系也甚是亲密,可知元奇伐倭,为何如此肆无忌惮的杀戮破坏?据哀家所知,元奇垄断对倭贸易每年皆有不菲的收益,为何要自断财路?”

听的是问这事,奕?暗忖还真是问对了人,当即不假思索的道:”回皇太后,元奇不惜自断财路,灭绝倭国,为的是永久的将倭国纳入我大清版图。”

顿了顿,他接着道:“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且初等教育十分普及,倭民识字率高达四五成,不适宜进行同化融合,唯有赶尽杀绝。”

这可真够狠的!慈安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本她还以为元奇如此做是不愿意便宜朝廷,现在看来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

赶尽杀绝!如果朝廷与元奇反目,元奇对满族会不会也会赶尽杀绝?慈安不由的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及时的转变了态度,否则满洲可能跟倭国一个下场。

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朝廷促进推行宪政,京师有不少抱怨之声.......。”

一听这话,奕?就知道她的意图,连忙道:“灭绝倭国之事不宜宣扬.......。”

慈安不解的道:“为何?”

“灭绝倭国之事若是传扬开去,所有被元奇征伐归附之地皆有可能恐慌。”奕?不急不缓的道:“另则,此举亦有可能备受西洋各国诟病,徒惹非议。元奇对外皆是宣称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灾荒......,还有,伐倭之战,八旗新军和北洋水师功绩也是不小。”

难怪当初要朝廷协同出兵!慈安脸色有些难看,默然半晌,她才轻声道:“跪安罢。”

听的叫跪安,奕?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当即行礼告退,出的养心殿迎面遇上快步而来的肃顺,他立时放慢了脚步,肃顺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奕?,连忙躬身见礼,奕?摆了摆手,道:“元奇仍然咬着一院制不松口?”

肃顺点了点头,道:“如今舆论偏向一院制,此事很是棘手。”

奕?缓声道:“易国城不是呼吁制定符合大清国情,具有大清特色的宪政制度?既然双方僵持不下,不如变通一下,一院制议员分钦定和民选两种.......。”

如此变通易知足会同意?肃顺不由的暗自腹诽,略微沉吟,他才道:“如此折中倒也是个法子,恭王不如去电试探一下。”

奕?一笑,“太后应允了再试探不迟,这么僵持着也不是个事。”

恭送奕?离开,肃顺才哂笑着进了养心殿,进的东暖阁见礼之后,他呈上两份折子道:“这是军机处草拟的《咨议局章程》和《资政院章程》,恭请皇太后过目。”

接过折子,慈安和颜悦色的道:“平身,赐坐。”

究竟是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元奇和朝廷僵持不下,慈安索性不予理会,径直着军机处筹划在各省设立咨议局在京师设立资政院,为实行两院制奠定基础,这《咨议局章程》和《资政院章程》就是为此坐准备。

细细看完两份折子,慈安颇觉满意,沉吟了一阵,她才道:“八百里加急送往上海。”

这是直接叫板,不管元奇同意还是不同意,用实际行动告诉元奇,朝廷决意实行两院制!肃顺心里有些忐忑,连忙起身跪下叩首道:“事关重大,微臣恳请亲往上海......。”

慈安瞥了他一眼,沉声道:“元奇一日不同意两院制,你一日不允回京。”

肃顺听的暗暗叫苦,却又不敢多说,只得叩首道:“微臣遵旨。”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细细看完《咨议局章程》、《资政院章程》之后直接丢给赵烈文和易正行两人,瞥了肃顺一眼,起身踱到窗户边点了支烟,肃顺腆着脸起身凑到他跟前道:“距离预备立宪之期已经不远,太后心意已决,国城兄何不退让一步.......。”

易知足翻了他一眼,道:“皇帝钦定资政院议员——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王公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官、硕学通儒与纳税多额者,足足一百名罢,这还是虚君立宪?这是换汤不换药。”

轻叹了一声,肃顺才道:“除了钦定的百名议员之外,不是还有一百二十名民选的议员,纵然算不得真正的宪政,却也打破了皇权**不是,这难道不是进步?又怎能说是换汤不换药?凡事都的循序渐进不是。”

易知足没好气的道:“如此宪政,总理大臣与首席军妓大臣有何区别?内阁与军机处又有何区别?”

“自然是有区别。”肃顺分辨道:“国之大事诸如财政收支、法典朝章等均是经议员议决后,经国务大臣奏报总理大臣决定,皇帝不再过问国事。”

“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而已。”易知足冷声道:“皇帝有钦定议员之权,钦定议员谁敢忤逆皇帝的意思?”

肃顺轻声道:“不是还有民选的议员嘛......。”

“大掌柜——。”赵烈文扬了扬手中的《咨议局章程》,道:“错漏百出,且存在极大的缺陷,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条件的种种规定,处处透漏着对学绅、士绅、商绅和新学绅的照顾和拉拢。

直白的说,咨议局的议员只能是‘绅’!如此一来,选民比例与总人口之比将极为悬殊,千中无一!”

“并非是要刻意照顾和拉拢‘绅’。”肃顺连忙解释道:“寻常百姓大字不识一个,让他如何参与选举或者是被选举?给予他们机会,也是滥竽充数,日后随着教育的推广和普及,选民比例自然也就逐步的上升。”

这话不无道理,易知足很清楚,盲目扩大选民规模,只会让选举成为一场闹剧,实则在他看来,大清目前压根就不具备推行宪政的基础,别说那些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寻常百姓,就是不少士绅也不能正确对待选举。

“能识文断字的不止是‘绅’,”赵烈文沉声道:“工厂里不少技术工人也都识文断字,而且有很强的选举意识,另外还有军队,肃相不会不知道,元奇新军的所有基层军官全部都必须识字罢.......。”

易正行接着道:“农民数量最大,不能因为他们不识字就全部摒除在选举之外,应该给予一定的选举与被选举名额。

肃顺掏出一块手帕擦了下额头上的汗,讪笑着道:“赵先生和世子提醒的是,时间仓促,确实还有不少遗漏。”

易知足伸手礼让了下,随即丢了手中的香烟踱回座位呷了口茶,待的肃顺落座后,他才开口道:“《咨议局章程》、《资政院章程》仓促而成,粗糙不堪,朝廷这是逼迫我同意实行两院制罢?”

见他主动捅破,肃顺暗松了口气,道:苦笑着道:“还是国城兄看的透彻。”

“行。”易知足说着看向赵烈文,吩咐道:“将这两个章程送给各大报馆,头版刊载。”

一听这话,肃顺登时急了,连忙道:“国城兄不可,一旦见报,就没有斡旋的余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