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八十五章 总理人选

大清巨鳄 第八百八十五章 总理人选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肃顺压根就没想到易知足会来这一手,这两份章程完全是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草草拟定的,有重大缺陷不说,表明了朝廷决意实行两院制问题也不大,有问题的是皇帝钦定资政院议员名额,这等于是皇帝变相的掌控资政院。

这与英吉利虚君立宪差别太大,一旦在报纸上公开刊载,朝野上下必然一片哗然,会将朝廷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推行宪政的功绩完全抹杀,对于他这个首席军机大臣而言更是致命的打击,他如何能不急?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语气淡淡的道:“雨亭兄觉的现在还有斡旋的余地吗?”

“有。”肃顺连忙道:“这两份章程只是草案,此番前来就是征求国城兄的意见。”

“选举法草案已经完善的差不多了,你们却又另起炉灶抛出两份不知所谓的章程。”易知足看着他道:“朝廷这是什么意思?撇开元奇自个推行宪政?”

“哪能呐。”肃顺陪着笑脸道:“没有元奇,朝廷这宪政也推行不下去不是。”顿了顿,他索性如实说道:“太后此举就是向国城兄表明态度,两院制是朝廷推行宪政的底线,即便一院制比两院制更符合大清的国情,朝廷也不同意,在下也不瞒您,太后说了,国城兄一日不同意两院制,就一日不允在下回京.......。”

易知足满不在意的道:“那雨亭兄就安心的在上海呆着罢。”

他在上海能呆的安心吗?肃顺一阵无语,默然半晌他才开口道:“总不能就这么一直僵持下去罢.......能否折中一下?。”

“折中?”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如何折中?”

肃顺是想到了奕?的提议,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国城兄一再呼吁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宪政制度,如今元奇和朝廷就一院制和两院制相持不下,折中是唯一的办法,能不能将一院制和两院制综合一下,比如这资政院,就汇集了一院制和两院制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正式的议会制度。”

易知足哂笑道:“就你们粗制滥造出来的这个资政院作为正式的议会制度?”

“可以完善嘛。”肃顺笑道。

易知足心里一动,这个建议还真是值得考虑,略微沉吟,他才道:“雨亭兄难得闲暇,不妨在上海多逗留些日子,机会难得嘛。”

听的这话,肃顺心里暗喜,起身笑道:“能否安排一下去宝山实地考察那些个工厂。”

“当然可以。”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随即看向易正行道:“行之,代为父送送肃相。

目送肃顺离开,赵烈文转过身抖了抖手里的资政院章程,道:“这资政院确实有点特色,若能去掉皇帝钦定议员名额,再将王公勋贵名额削减一些,也不是不能考虑,至少比让实行两院制要强些,日后也省却了来回改动的麻烦。”

“这么僵持下去也确实不是个事。”易知足缓声道:“就这么得吧,把那些个钦定的名额压缩一下,尤其是那些个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王公世爵、宗室觉罗的名额压缩一下,钦定改为竞选,先拿个章程出来,再与朝廷慢慢谈。”

大半个月之后,慈安才收到肃顺从上海送来的折子,说是折子,实际就是《资政院章程》——肃顺与易知足等人商讨了大半个月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章程。

新章程剥夺了皇帝钦定议员的资格,但保留了王公勋贵的议员名额,不过这个名额也被大幅削减,原本钦定议员名额——宗室王公世爵十六人,满汉世爵十二人、外藩王公世爵六人、宗室觉罗十四人,如今被削减了一半有余。

王公勋贵的议员定额被削减,资政院的议员总额却大幅增加,增加到三百个名额,这一消一长,极大的削弱了王公勋贵在资政院中的势力。

细细看完新章程,慈安蹙起了眉头,很显然,易知足这是要将资政院作为正式的议会,否则也不至于花费精力大幅修改资政院章程,对于这一折中方案,她并不抵触,但剥夺皇帝钦定议员资格,大幅削减王公勋贵的议员定额,她无法接受,思忖半晌,她提笔给肃顺写了一封回电。

上海,镇南王府。

肃顺脚步匆匆的走进长乐书屋,拱手见礼之后,他便径直道:“太后回电,不同意剥夺皇帝钦定议员资格,不同意大幅削减王公勋贵的议员定额。”

“不同意就没的谈。”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皇帝钦定议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他话没说完,肃顺就赶紧道:“大幅削减王公勋贵议员定额是不是可以变通一下。”

“如何变通?”

肃顺缓声道:“保皇派势力不小,如此大幅削减,保皇派必然极力反对宪政,不如暂不削减,以后再逐步削减,循序渐进,一步步打压。”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道:“不要再试探,这已经是底线。”

“一成。”肃顺连忙道:“王公勋贵的议员名额占议员总额一成如何?不能再拖延了,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筹建也需要时间。”

沉吟了一阵,易知足才道:“行,一成。”

见他松口,肃顺暗松了口气,道:“那在下明日就返回京师,尽快促成太后同意并明谕天下。”

易知足含笑道:“倒是忘了,雨亭兄可以回京师了。”见的对方没有起身告辞的意思,他径直问道:“还有事?”

肃顺一笑,“其实皇帝钦定议员也不是不可以.....。”

什么意思?这是打算杀回马枪?易知足脸上的笑容登时有些僵,“接着说。”

“宗室王公世爵的名额其实可以让皇帝钦定的。”肃顺缓声道:“这个名额既不适合竞选,也不适合内部推选,由皇帝钦定,反倒是最适合的,这是世袭的议员名额,可以说是一锤子买卖。”

易知足沉吟了一阵,才道:“可以,不过,必须给奕增家的长子一个名额。”

听他提起奕增,肃顺不由的一阵唏嘘,微微点了点头道:“难为国城兄没有忘记他。”

三月二十五,祺祥明发谕旨,公布《咨议局章程》、《资政院章程》,着令在京师成立资政院以作为议院基础,在各省成立咨议局以训练议员参政议政之能力。

南北各省大小报纸纷纷发布号外及时刊载这道谕旨,一时间,朝野上下一片沸腾,虽说咨议局和资政院不是真正的议会,但毕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随着咨议局和资政院的成立,大清的立宪终于从纸上谈兵演变成了实战演练!

在各省忙着成立咨议局,忙着竞选咨议局议员的同时,京师里一众宗室王公勋贵也忙着四处活动以争取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宗室觉罗的议员名额,其中宗室王公世爵的十二个名额最为引人注目。

原因很简单,这十二个议员名额是世袭的,跟****一样,可以世代承袭,所有有资格竞争的宗室王公都急红了眼。

满汉世爵的名额同样令人眼红,虽说不是世袭的比不上宗室王公世爵尊贵,但毕竟是终身议员资格,最差的要数宗室觉罗的名额了,只有十五年任期,但一众宗室觉罗依然是趋之若鹜,一则名额有限,僧多粥少,再则,人人都清楚议员虽然不是官职,但议员的身份比官身还尊贵。

原本有些受冷落的恭王奕?登时成了香饽饽,冷清了一年多时间的恭王府再次变的热闹起来,一众宗室觉罗,王公勋贵不论是是立宪派的还是保皇派的为了议员名额都纷纷登门拜访,希望得到奕?的支持,毕竟奕?依然是最有希望成为组阁摄政的总理大臣。

作为奕?最有力的竞争者,肃顺的府邸同样是车水马龙,门外各式马车大小轿子都排成了长队,随着局势的明朗,不论是立宪派还是保皇派,人人心里都明镜似的,立宪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这日黄昏,肃顺以身子不适为由早早的闭门谢客,然后乘坐马车赶往钊公府去见载钊,钊公府一如之前的冷清,倒不是没人来走动,以载钊的身份前来走动的人并不少,但载钊却一概不见,消息传开也就没人前来。

闻报肃顺前来,载钊亲自迎了出来,一见面他就不客气的道:“不在府里见客,巴巴的来我这里做甚?”

肃顺一笑,“早就要来的,却一直没能抽开身。”

“有事?”载钊试探着道,他心里有些纳闷,想不出对方来见他会有什么事,心里估摸着是不是易知足有书信着他转交,可这未免也耽搁的太久了。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你?”肃顺说着一笑,“不请我进去坐坐?”

“请——。”

两人进的书房,落座奉茶之后,肃顺才缓声道:“宗室王公世爵的十二个可以世袭的议员名额,你该知道罢。”

载钊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道:“这种好事怎么也不会落在我头上罢?”

“怎么不可能?”肃顺道:“你若想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不想要。”载钊干脆的道:“我准备去南洋海军。”

肃顺认真的看了他一眼,道:“就算不为自个着想,也该为子孙着想罢?”

“儿孙自有儿孙福。”载钊不以为意的道。

“你可真够看的开。”肃顺轻叹了一声,才道:“易国城点名给奕增长子一个世袭的议员名额。”

“应该的。”载钊闷声道,顿了顿,他才问道:“要不要将这个消息透露给北洋水师?”

“不用。”肃顺摇了摇头,“实行宪政已是不可逆转之势,没有必要了,这个人情让给太后,这也是钦定奕增长子为世袭议员的条件。”

沉吟了一阵,载钊还是忍不住问道:“醇亲王奕譞呢?”

肃顺道:“奕增长子的名额就是占用他的。”

“好!”载钊朗声道:“总算是出了口闷气。”

从钊公府出来,肃顺心里有些失望,原本他是打算竭尽所能的帮载钊争取一个世袭议员的名额,不想载钊压根就没将那世袭议员看在眼里,坐进马车里,他不由的长叹了一声,随着咨议局、资政院的成立,内阁的成立也将提上日程,这总理大臣究竟会落在谁头上?

养心殿,东暖阁。

慈安在院子里缓步的踱着,她也在为总理大臣人选烦恼,她很清楚,总理大臣必须得到易知足的认可,因此,这总理大臣只能在奕?和肃顺两人之间挑选,这一点毋庸置疑。

按说奕?身为皇叔,必然会竭尽所能的争取和维护皇帝以及宗室权益,不过,她有些担心,奕?野心勃勃,不甘心受制于人,一旦成为总理大臣,极有可能与易知足爆发冲突。

对于易知足操纵朝局的能力和手段,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内阁将近半数国务大臣都是元奇的人,操纵新内阁的不可能是总理大臣,而是易知足!奕?如果不甘心被操纵,爆发冲突就在所难免,

她之所以同意虚君立宪,就是害怕与元奇冲突,易知足能灭绝倭国,也能灭绝满族!她可不希望在失去所有的权力之后又面临这样的危险处境。

肃顺的野心要小的多,不可能与易知足发生大的冲突,但肃顺在争取和维护皇帝以及宗室权益方面肯定不如奕?,说起来,她倒是更倾向于肃顺,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走到了虚君立宪这一步,她只希望能太太平平的将大清国祚延续下去。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捏着一封电报快步走进书屋,笑道:“大掌柜,养心殿来电,询问属意谁做总理大臣。”

“慈安太后态度转变的够快的。”易知足笑着接过电报,瞥了一眼,才道:“直接回电,恭王!”

赵烈文沉吟着道:“学生觉的,太后这不是客气,也不是尊重,应该是不放心恭王,所以才会来电询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