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九百七十一章 五年计划

大清巨鳄 第九百七十一章 五年计划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一场席卷全世界的,大规模,长时间的经济危机正在爆发的边缘?奕?心里一沉,大清刚效仿西洋各国推行宪政,积极发展工业,这节骨眼上却来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不要命吗?

尽管大清从来没爆发过经济危机,但因为一直对西洋各强国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他对于经济危机还是有所了解的,大量银行破产,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产能锐减,市场萧条,经济衰退,社会动荡.......。

如果大清真的向西洋各国一样爆发大规模,长时间,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于刚推行宪政的大清来说,绝对是当头一棒!

默然半晌,他才道:“这些年,西洋各国也陆续爆发经济危机,可大清不是一直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以前没爆发,那是因为咱们还不具备爆发经济危机的资格。”易知足边说边点了支香烟,“上一次经济危机是1867至68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规模不算大,遭受波及的主要是欧洲各工业国和美利坚。

咱们那个时候,咱们的工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咱们通过在欧洲的棉花贸易和美洲的军火贸易狠赚了一笔,转而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港口建设、城市建设以及基础科技投资,因此并未遭受太大的冲击。

这一次的经济危机规模要远远超过上次,而且持续时间也可能会长达五六年甚至是十年之久,咱们如果不采取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必然会遭受巨大的冲击,我国一直没有遭遇过经济危机,很容易引起恐慌,去年的挤兑,你也看到了.......。”

持续一两年的经济危机危害之大就已经让人触目心惊,持续五六年甚或是十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会是什么光景?其危害又会大到什么程度?奕?还真有些不敢想象。

对于易知足的判断,他并不怀疑,或者说是不敢怀疑,太多的事情证明对方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尤其是在经济和战争方面,对方的判断和预见从来就没出现过失误,一次都没有!

略微沉吟,他才有些不确定的道:“这法子果真能缓解或者是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易知足听的一笑,“不管是否有效,大规模的进行基础建设都不是什么坏事。”

“对百姓来说是不是坏事,但对朝廷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奕?闷声道:“国库并不富足,如此大规模的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招惹非议,其他且不说,资政院审核那一关就过不了。”

轻轻磕磕烟灰,易知足好整以暇的道:“拟定的这次基建投资计划遍及各省,规模之大,可谓是绝无仅有,而且是朝廷与元奇联手推动的一个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尽管放出话去,哪个省的议员反对,就取消哪个省的基建项目,我倒要看看谁敢反对。”

“这话放出去,怕是真没议员敢反对。”奕?笑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架桥修路,还包括水利建设,城市建设,资政院的议员真要因为反对这个计划而被取消了所在行省的基建计划,消息一传出去,必然会被该省官绅士商唾骂。

顿了顿,他接着道:“既是朝廷与元奇联手,元奇出资多少?”

“鉴于这次的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长,我们的经济刺激计划自然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长达七八年甚至是上十年的一揽子计划。”易知足缓声道:“初期投资四亿元,元奇与朝廷各自一半。”

四亿银元?这还是初期投资!奕?尽管早已历练的处变不惊,但还是被这个数目吓了一跳,失声道:“多少?四亿?元奇哪里来如此多的银子?”顿了顿,他沉声道:“该不会滥印纸钞罢?”

“什么叫滥印纸钞?”易知足不满的道:“元奇印发纸钞是有严格规定的,没有足够的储备金,岂敢增发?元奇银行的信誉是数十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又岂会让它一朝崩溃?”

奕?盯着他道:“元奇去年才被挤兑的狼狈不堪.......。”言下之意,元奇从哪里筹集如此巨额的一大笔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再大的银行遭遇如此大规模大范围的挤兑,都会狼狈不堪。”易知足毫不在意的道:“去年的挤兑,元奇只是不愿意损害大清的利益,如果元奇在挤兑的最厉害的时候,推行金本位,受损失的是谁?反正元奇不仅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抛掉数亿两白银的包袱。”

这倒是实话,奕?微微点了点头,易知足当时都已经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论金本位》,推行金本位的意图已是十分明显。

“尽管遭遇罕见的挤兑,元奇也没有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大清的利益。”易知足接着道:“因为什么?因为元奇有充足的储备金,不过不是白银,而是黄金!元奇对于市面上流通的每一张纸钞,都有兑换能力!

南非一战,我为什么不乘机勒索英吉利,就是为了避免横生枝节,元奇现在急于迅速的大规模的开采德兰士瓦的金矿,以便尽快推行金本位,今年定下的任务是一百吨的产量,以后会逐年提高。

就凭南非的黄金产量,一年值多少?以最保守的年产百吨,一年就是七千万元,够不够应对这个经济刺激计划?够不够兑换增发的纸钞?”

奕?听的可谓是心花怒放,朝廷拥有德兰士瓦金矿的两成股份,这意味着保守的估计,朝廷一年也能坐收一千四百万元,对于朝廷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收入!

“够,足够!”奕?讪笑着连连点头,虽说是初期投资四亿,但并不意味着一年就能花出去四亿,以元奇的实力,一年增发上亿元的纸钞,也绝对能够保证兑换的了!

不过,他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显的有些僵,“即便是年息三分,二亿元的借贷,一年的利息是多少?六百万?若是再加上中期和后期的投资,一年利息不得上千万?”

易知足笑道:“就拿德兰士瓦金矿的分成支付利息便是,反正也是白来的。”

听的这话,奕?不由的一呆,“合着德兰士瓦金矿,朝廷就是空担个名?实际上一个大子也得不到?”

易知足两眼一翻,“没有德兰士瓦金矿的分成,朝廷就不用支付这笔巨额借贷的息钱了?”

奕?有些心虚的道:“那倒不是,不过,这刺激经济,本身也不是朝廷的责任......。”

“不是朝廷的责任?”易知足冷声道:“经济危机爆发,朝廷的岁入要减少多少?不只是收入减少,还的赈济!这一进一出,差距有多大?”

这个道理,奕?岂能不明白,他无非是想减少利息,“二亿元的巨额贷款,这利息能否再降点,如此,也便于说服一众内阁大臣和资政院议员。”

“恭王不会是忘了,元奇还出了两亿元!”易知足沉声道:“如果概由朝廷出资,我可以做主,无息借贷。”

“别介。”奕?连连摆手,这什子刺激经济计划大的吓人,让朝廷独自承担,他还真没那么大的胆子,不能再降息,他也不强求,反正年息三分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低息了。

“这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虽说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爆发经济危机,但实则也是罕见的利国利民举措。”易知足放缓语气道:“新君登基尚且要推恩于民,推行宪政远甚于新君登基,又岂能施惠于民?”

顿了顿,他接着道:“就以‘推行宪政,施惠于民。’的名义,推动这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提出将各省府城纳入铁路交通网的计划,可以以五年为期,推出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三五计划......,先放出风声,制造舆论,并且争取舆论的支持。”

将各省府城纳入铁路交通网?这个计划得有多大!怕是三五、四五计划都难以做到,奕?在震惊于这个计划的庞大之时又是满心欢欣,这等于是元奇出钱为朝廷收买民心,树立朝廷威信,他身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能在任上退出并实施如此庞大的计划,绝对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上海只呆了两天,奕?就匆匆返回京师,回到京师的当天就召开内阁会议,抛出了‘五年计划’,当然,即将爆发经济危机的事他是绝口不提,这事要捅出去,绝对会引发大的恐慌。

因为有意放出风声,内阁会议一结束,朝廷准备耗费巨额资金推行‘五年计划’以施惠于民的消息就散播开来,所谓‘五年计划’并不是只是五年,而是一个以五年为一期的长期计划,重点是将各省府城逐步纳入铁路交通网,也就是所有府城都要通铁路。除此之外,还有治理河道,兴修水利,京师以及各省省城改建等等一系列的计划,这一系列计划投入资金将高达惊人的四亿银元,而且这还只是初期的投入!

消息一传开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资政院登时就炸开了锅,资政院有对朝廷收支进行监督和审核的权力,如此大的事情,满京师都传的沸沸扬扬,而资政院居然还蒙在鼓里,这将资政院置于何地?

义愤填膺的议员多是北方各省的,东南各省以及南洋、西北、东南亚各省议员基本都是保持沉默,事情明摆着的,朝廷不可能有那么多资金实施‘五年计划’,毫无疑问的,是元奇在背后积极推动这个‘五年计划’,奕?从上海一回来就传出这消息,转转脑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去反对易知足提出来的如此庞大的计划,除非是这议员不想干了。

果然,很快就有风声传来,说是奕?在内阁会议上撂下狠话,哪省议员反对,就将哪省排挤在‘五年计划’之外。

这风声一传开,北方各省议员登时也没了脾气,这什捞子‘五年计划’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真要因为自己反对的原因而导致所在省份被排挤出‘五年计划’,会是什么后果?光是想想都觉心寒,初期投入就是四个亿,即便是分摊到各省也至少是上千万元,如此大的工程得有多少府县多少官绅士商和百姓受益?届时,千夫所指都是轻的,这是断人财路,断一省之前程。

嗅觉灵敏的记者自然能认识到这一重磅消息的重要性,立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办法追问采访所有的内阁大臣,在得到证实之后,第二天,大清南北各省大小报纸纷纷在头版刊载这条消息。

不只是朝野轰动,所有的驻华使馆都被这条消息所震惊,清国疆域之大,纵然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将所有海外殖民地加在一块也怕是比不上,堪称是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如此一个大国,居然提出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而且初期投入资金之巨大,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清国铁路市场占据不小份额的英吉利和美利坚两国第一时间就向国内发电报禀报这一重大消息,法兰西自然也不甘落后,被德意志严重削弱经济实力之后,法兰西急于开拓海外市场,清国是最主要的目标。

与清国新建交,而且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的德意志比英美法三国更在意,因为对于德意志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进入清国铁路市场的机会!

反倒是俄国最为淡然,清俄铁路没有开通之前,再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们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况且俄国本身也在积极修建铁路以争取早日与清国西北铁路接轨,压根就是有心无力。

消息一见报,易知足就乘船离开上海前往南洋,他很清楚,消息一传开,各国驻华公使和驻沪领事都会登门,索性出外躲一下,这次大手笔的刺激经济,目的是避免国内爆发经济危机,各国想要分一杯羹也不是不行,不过得投资进来,他出门躲一躲,也是为了抻一抻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