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章 示范区

大清巨鳄 第一千章 示范区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元奇给钱给股份供朝廷逐年买地?这话是什么意思?是包含在之前说到的三成股份?还是另外再给?如果是前者,朝廷如何会同意?如果是后者,元奇股东又如何会同意?这可不是小钱,而且是需要长期投入的!

这事牵扯甚大,就连素来爱追问的赵烈文也识趣的没有继续追问,易知足也不愿意顺着这话题继续谈下去,呷了口茶,他看向看孙长龄,缓声道:“《农业革命》一文并非是虚言,自五十年代以来,欧洲各工业强国以及美利坚都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农业机械。

如今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危机,势必会更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世界农业发展必然是由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耕作模式逐步向大规模集约式的大农业模式过渡。

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有四个很明显的优点,一是利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如今的水利建设都是依靠国家,尤其是大型跨区域,投资大,周期长的水利基础建设只能是由国家来投资建设和维护。

一旦形成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会由一个个大农庄接手,既能能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又能为国家节省大笔的开销。”

说到这里,他伸出两根手指,“二是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相比于使用畜力、人力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原始农业,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不论是在生产成本还是生产效率和产量方面都有债巨大的优势,不仅是因为大量使用农业机械,还有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三,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根本不存在抗风险能力,遭遇稍稍大一点的灾害就会导致大量的个体农业陷入困境甚至是破产,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因为成本低产量高,利润大,自然抗风险能力也大。

最后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足以保障我国的粮食自给自足,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以及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仅凭现有的这种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根本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唯有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需求!”

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毕竟机器的生产效率远远不是人力所能比的,这一点这座几人都清楚,但是大幅提高产量,几人都有些将信将疑,毕竟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赵烈文率先问道:“大掌柜,土地一年的产出不说是固定的,但上下浮动应该不大,况且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不可能比人力精耕细作的产量还高罢?”

易知足笑了笑,道:“你们的思维还依然停留在原始的农业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农业也必然会迎来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农业革命指的不只是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也不只是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的发展模式,真正促使农业飞跃发展的是自然科学,是对所有农作物种子的改良,元奇在东北、华北、江南、南洋各省相继建立的农学院可不是摆设,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

现在水稻的平均亩产是多少?东南各省的平均亩产也就两石罢,如果我告诉你们,水稻的平均亩产能够达到八石、十石甚至更高,小麦的亩产也是一样,你们敢不敢相信?”

这座几人都被这话吓了一跳,水稻和小麦的平均亩产达到八石、十石!甚至还更高!这可能吗?别说那么高,平均亩产只要能提高一石,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更别说是翻几倍!

如果这话是出自其他人之口,几人少不了都是一笑,认为是痴人说梦,但这话却偏偏是出自易知足之口,一番面面相觑之后,李鸿章才迟疑着道:“王爷这莫不是在说笑?”

易知足点了支烟,这才悠然说道:“四十年前,若是有人说可以用钢铁建造艟朦巨舰,无帆而自行,你们敢相信吗?四十年前,有人说汽车能跑一百公里每小时,你们会不会认为是在说笑?四十年前,有人向你们描述有线电报、电灯电话,你们会不会认为那是痴人说梦?”

几人顿时都不吭声了,大清这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赵烈文、李鸿章都是亲身经历的,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发明让人应接不暇,屡屡让他们生出跟不上时代节奏的感慨,四十年前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真实的发生了,那么粮食产量翻几倍,是不是也有可能?更何况这话还是出自易知足之口。

见的几人都不吭声,易知足缓声道:“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利润的追求永无止境!自然科学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这一不懈的追求提供了条件,这是一个糟糕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机会的时代,只要敢于想象,一切皆有可能!不定哪一天我们还真能飞上月亮去看看有没有广寒宫,有没有嫦娥。”

飞上月亮这话还真没人敢信以为真,不过粮食产量翻几倍,却让几人有些将信将疑,毕竟种子的好坏足以影响产量,这是个常识问题,如果真能改良种子,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这座几人中,赵烈文对易知足可谓最为了解,他试探着道:“元奇在改良稻种麦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我说的还很远,不过至少说明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易知足缓声道:“这方面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研究,既需要大量的时间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需要耗费巨额的研究资金。

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不可能也没有能力进行农业改良研究,唯有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在利润的驱动下才会不惜耗费巨额的资金进行相关的研究,而且也更乐于尝试和推广新技术新种子。

例如,只能增产一成或者是二成的麦种,因为种子需要购买,对于只有数亩地的农户而言,怕是没有尝试的兴趣,因为增产不明显,但对于动辄十万亩,数十万亩甚至是上百万亩的集约式大农庄来说,增产一成的效果就十分明显了。”

说到这里,他看向孙长龄,缓声道:“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则是形成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的必要条件,这次北方数省大旱,是推广普及农业机械的良机,必须尽快扩大生产规模,保证市场的需求。”

孙长龄四十出头,戴着一副黑色宽边眼镜,他是湖南人,出身于元奇义学,毕业于德意志哥廷根大学,从1862年负责筹建上海农业机械厂起就一直担任农机厂厂长一职,他有些为难的道:“这些日子农机厂门庭若市,但打探了解农机的多,买的却很少。”

易知足道:“什么原因?”

“以学生总结,不外乎是几方面原因。”孙长龄斟酌着道:“一则是农机性能不尽如人意,内燃机虽好,但容易出现故障,维护保养麻烦,需要专业的驾驶人员和维修人员,还有汽油也不易购买和储存。

再则是农机不能包揽从犁地耕田到收割的所有环节,诸如灌溉、除草、施肥、灭虫等环节,农机无法胜任,依然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北方各省田地阡陌纵横并不适宜农机作业.......,现在的情况实际是较好不叫座。”

听的这话,易知足半晌没吭声,农业机械通常都是用的采油机,象拖拉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柴油机,相比起汽油机,柴油机更皮实耐用,而且机构更简单更易于维休,柴油也比汽油更安全更易于储存,问题是柴油机到现在还没问世,元奇对于内燃机的改良方向一直都是以汽车的应用为主,看来,还的自己出面点拨。

良久,他才开口道:“术业有专攻,内燃机性能的改良是内燃机研究所的事,你将农业机械对内燃机的要求写一份报告交上来,我让他们为农业机械量身定做内燃机。

至于说不能包揽所有的环节,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灌溉可以仿效自来水厂,施肥可以采用南洋鸟粪,除草、灭虫这两个环节可以交给化学研究部门。

另外,挑选一个适合的地方和一个较为开明勇于尝试的士绅,咱们建一个大规模集约式大农庄示范区,真要效果好,不怕没人仿效。”

这番话虽则说的轻描淡写,但其不遗余力,不惜代价扶持农业机械,促进大规模集约式大农业的决心却是表露无遗,孙长龄自然是大为振奋,有易知足这态度,农业机械必然会得以快速的发展,他连忙道:“相关报告,学生明日就呈送上来,示范区的事情,学生马上着手考察安排。”

易知足微微点了点头,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人口大国,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必须保证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由分散的零星的原始农业向大规模集约式的大农业过渡,是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保障,目前才是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生产、运输、加工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机械,必须让科研人员深入到基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研制各种实用的农业机械,下乡补贴,发明专利以及奖励措施都要落到实处。”

农业机械化!而且还不是仅仅局限于农业,而是囊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孙长龄既感到振奋又感到责任重大,连忙欠身道:“校长放心,学生一定不辜负校长厚望。”

山东、泰安府,肥城。

腊月二十二,县城元奇银行的大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无一例外都是前来取钱的,外出务工无法赶回家过年的民工或是厂矿企业的工人,即便手头再拮据,都会拿出大部分工薪并赶在腊月二十三之前寄回家。

腊月二十三,小年,山东习俗,过小年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要蒸粘糕吃粘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即便是再困难,只要手里能有几个余钱,家家户户都会祭灶神,蒸粘糕,为的是祈求来年吉庆,也是得益于元奇大规模的招工和以工代赈,否则绝大部分人家连果腹都成问题,更别说过小年蒸粘糕了。

县城里,除了银行门口排着的长队之外,一些县城士绅设置的免费发放黄米和红枣赈济棚前也排着长队,前来领取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或是家中没有精壮劳力外出做工的。

作为肥城的大户,宋家赈放的黄米和红枣的规模是最大的,身为县咨议局议长的宋鹤年更是亲自到赈棚里施赈,这不仅是行善积德,也能博取善名,积攒声望,自然是要亲力亲为了。

望着井然有序的两列长队,陪同放赈的王管家不无感慨的道:“得亏是元奇大规模招工,否则今年绝大多数人怕是没法过小年了。”

宋鹤年将一个包好的黄米和红枣递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温言宽慰了两句,这才退下来道:“还过小年?能喝上粥就不错了。”

王管家提起热壶殷勤的为他斟了杯热茶,嘴里说道:“前些日子,北方各省指责攻讦元奇的阵势着实不小,万幸的是朝廷最终还是力挺元奇......。”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宋鹤年不屑的道:“若是在报纸上指责攻讦就能扳倒元奇,那元奇早就关门倒闭了,都是一群鼠目寸光,给几分颜色就敢开染坊的货色。”

边说他边用茶碗盖轻轻的拨着,“元奇是什么,元奇是咱大清的天!朝廷不敢不力挺元奇!”

王管家被这话吓了一跳,放在以前这话传出去就是泼天大祸,他连忙转移了话头,“整整一冬都没下场像样的雨雪,开年春旱怕是会异常严重......。”

呷了口茶,宋鹤年才道:“如此反常,怕是不只是春旱......。”

话未说完,一个小厮一溜小跑着来到跟前,递上一份电报,道:“少爷——,上海来的电报。”

接过电报扫了两眼,宋鹤年随即吩咐道:“回府!”

回到府里,宋鹤年径直赶到正房,见的老爷子宋有坤,他行礼之后便递上电报道:“父亲,上海农机厂欲在北方建一个示范区以推广农业机械,指明要挂千倾牌的,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看过电报,宋有坤慢条斯理的道:“发来电报的这个子筠是谁?”

“是儿子济南大学的同窗好友,如今在上海农业机械厂负责文案。”宋鹤年道:“当年一众同窗中,挂千倾牌的有四个,咱们必须尽快回复,这消息一散播开,怕是会争的头破血流.......。”

略微沉吟,宋有坤才斟酌着道:“咱们宋家一旦成为这什么示范区,怕是就烙上了元奇的烙印。”

松鹤年笑道:“现在有多少豪门望族巴巴的想攀上元奇都苦于找不到机会.......。”

“你知道什么?”宋有坤沉声道:“奴大欺主,祸不旋踵。”

“现如今已是宪政时代,没主子也没奴才。”松鹤年哂笑道:“再说了元奇从创办到现在多少年了?元奇要造反也用不着等到现在,朝廷也根本不可能灭元奇。”

顿了顿,他放缓了语气道:“如今的世道早已变了,皇上已是虚君,掌控朝廷的,明面上是内阁,是各省推选出来的议员代表,但实际上却是元奇.......。”

宋有坤摆了摆手,“不用多说,为父老了,越来越看不透这世道,这事情你做主便是。”

宋鹤年却是清楚这事阻扰的人不少,必须争取老爷子全力支持,略微沉吟,他才道:“这是为推广农业机械所建的示范区,不仅能借此机会密切与元奇的关系,更有着咱们难以想象的巨大好处,其他的不说,哪怕是能多打十几口深水井,咱们也收益不小,今年气候如此反常,不定明年也会持续干旱一整年......。”

对于明年的气候,宋有坤同样也十分担忧,对于挂千倾牌的宋家而言,旱上一年的损失可不是小数,轻叹了一声,他才道:“放心,为父会尽力支持你。”

上海,火车站。

相比于去年,今年滞留在火车站的人群明显少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要运送移民南下,调运粮食北上,但凡是北上的列车基本都停开,其他方向的列车也大量减少,即便很多人想回家过年也买不到车票。

三辆小汽车缓缓的驶出车站,坐在车里的奕?透过车窗望着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人群,颇为感慨的道:“此番北方各省旱灾影响着实不小......。”

座在前排,前来迎接的严世宽闻言轻声道:“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北方数省大旱,整个大清都被牵动起来了。”

奕?笑了笑,道:“不能回家过年,滞留在上海宝山的工人不会怨声载道罢?”

“不会。”严世宽道:“很多工厂今年的年假只放五天,再说了调运粮食北上赈济,工人们也能理解。”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工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还是很强的,不少工厂都办有扫盲班。”

奕?微微点了点头,不再吭声,工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强,对于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工人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略微沉吟,他转移了话题,“听闻这汽车的最高速度达到了一百码?”

“六爷的消息还真是灵通。”严世宽笑道:“今年内燃机又做了一次改良,效率有所提高,最高时速达到了一百二十码,不过,其他方面却是有所欠缺,无法长时间以这个速度行驶,咱们大掌柜说,现阶段能保证均速六十码就可以了,眼下咱们这个速度才是四十码。”

一百二十码?奕?无法想象那得有多快,即便是奔马也不过就是六十码,汽车如果能够保证均速六十码,那可比马强多了,虽说马儿能跑六十码但毕竟不能持久,汽车却是可以不眠不休的跑,难怪易知足要积极修建公路网。

三辆小轿车缓缓的滑进镇南王府,在长乐书屋院子门外停下,奕?、肃顺、伍长青三人分从车里下来快步迎向站在门口迎接的易知足。

易知足虚迎了几步笑道:“内阁三巨头齐至,这阵仗未免也太大了罢。”

奕?拱手笑道:“咱们哪及得上国城兄折腾出来的动静大。”

“还好动静大,否则明年的赈济难度就大了。”易知足一边还礼一边笑道:“今冬北方气候一场反常,开年旱情必然异常严重。”

肃顺接着道:“旱情范围扩大,能否继续扩大招工规模?”

“元奇哪有那么多银子继续扩大招工规模?”易知足一边伸手礼让一边道:“各省拟建的工厂就那么多,再多,我们过几年就该考虑经济危机了。”

进的院门,伍长青才道:“机器钻井应该能够缓解一部分州县的旱情罢?”

“机器钻井无异于杯水车薪。”易知足道:“就就冬反常的情况来看,一开春,遭灾的范围就会迅速扩大,只能是先赈济,先移民!”

尽管是早有预料,几人心里还是沉甸甸的,奕?关切的问道:“粮食没有问题吧?”

易知足缓声道:“粮食不用担心,俄国的五十吨粮食三月之前就会运抵天津和青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