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没你就不行 > 明月清风(126)一更(明月清风(126)京报重...)

没你就不行 明月清风(126)一更(明月清风(126)京报重...)

作者:林木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32:15 来源:泡书吧

明月清风(126)京报重开之后的第一期,天青会听从了那位元山平元先生的话,没有人来试着投稿,得看看!看看这朝廷想通过这京报,说些什么。

这一天一早上,周围的茶馆饭店,人都坐满了。几个人,十几个人拼成一桌!真的,读书人现在在京城的挺多的!毕竟嘛,皇上用人很有些不拘一格的意思。便是科举没上去,这不是还有书院呢吗?书院年年招生,要是家里没甚要紧的事,要是这些读书人在京城还凑活的能活下去,那基本来了就不想走了!要是日子宽裕,租住个屋子,或是几个同乡租合租个屋子,都行的!要是连租房子的钱都没有,去收容所也能住的,只要不嫌弃条件苦就行!那里再不济,还有大通铺的炕可以睡,屋里柴火烧着,不会冻着。当然了,读书人嘛,很少有人厚着脸皮在那里吃的,可要是实在没法子,那里也能吃一碗粥的。就是各种菜干粥,最多放点红薯,味道一言难尽,糊里糊涂的啥都往里放,但肯定饿不死谁。

不过大部分读书人都要脸呀,不会这么干的!便是去抄书,也还换一日三餐不是?

再加上最近兴起的天青会,陆陆续续的,也有读书人兴起其他会。这些读书人可踊跃了,为啥呢?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这地方能混饭!

真的!这些人有资金来源,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处民宅,里面收拾出来,外面挂个匾额,写上某某读书会,就自有人来参加。早起过来,晚上找地方睡觉,一混迹就是一天。

这兴起的读书会,很多都是从天青会分出来的!他们内部存在分歧,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然后说着说着,就说的不愉快了,彼此不想见面,一见面就吵吵。那就分开吧!

这里面许多人,都是在江南颇有家资的!家里有房有铺子的,弄一群人也不是胡吃海塞,反正就是饿不着就行吧!一天花不了二三两银子,这对于领头的一个或者几个,就不叫事!于是,读书会好似一下子之间就冒出来那么些。

有人还担心说,天青会有朝上的途径,可这两天却又听说,天青会之所以能有朝上递稿件的渠道,是因为找了林家。

于是,找林家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凡是找上门的,林家特别好脾气的接待,也说了,不拘是什么人,都可以递稿件!京报有专门的征集稿件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登记,就能送稿件进去!

不过迄今为止还没人送去,大家持有一样的态度,那就是看看,看看朝廷想说的是什么。

大家早早的聚在这里,等的就是个消息。

好些做生意的人家,都去订购了一年的,早早的打发了伙计,去等着了!一出来就赶紧领了回来!大部分都是订了十份往上。提前做好了悬挂京报的架子,以供大家阅看和抄录。

但说实话,在这里混迹的看和抄所花费的钱财,比订阅一份京报所花费的价值大多了。

等这京报出来,这才发现,当天买也行的!一份京报也就三个大钱,真不贵!

那有些行商可不就动脑子了吗?这玩意现在只有京城有,咱多买点,带回去,哪里没读书人呢?他们想不想知道京城的动向呢?别说再卖的时候三十文了,就是三百文也卖的出去。

所以,京报一出来,门口就是乌泱泱的人群,好一阵子喧嚷。

一看这阵仗,还别说,一篇文章十两银子,人家真支付的起,朝廷不会亏钱的。

在茶楼等着的那位元先生喝着茶,跟边上的几个朋友说说笑笑的,正说着呢,小二哥抱着油纸包回来了,“出来了——出来了……”

掌柜的赶紧接了,拿了一份亲自递给元先生,其他的各处张贴好,大家都可以去看。

元山平客气的接过来,身后立马站了不少一起看的。

谁知道最醒目的是六个字——天可测,地可量!

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就喊:“这不是最近那个戏上的戏词吗?就半句!我记得后半句是人心不可防!这篇文章怕是说人心的。”

是啊!想到这个的都是这么想的!还寻思着,这怎么就说起人心了呢?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可看下去就觉得不对,这意思分明就是说,天象是可预测的!

我的天呀!说的这是什么呀!这自来观星看天相,都是道家的东西!比如祈雨,道家开坛做法,然后就来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诸葛亮借东风,这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

可这篇文章却说了,东风是长江上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自然现象,哪里来的借东风?东风本就在,只是诸葛亮博学,他有着极为丰富的气象学知识,这才‘借’来了东风。文中只陈述了这事的事实,但却没有攻击诸葛孔明,而是通过这件事反衬孔明的神机妙算。说孔明设七星坛借东风,故意故弄玄虚不过是为了震慑江东。

这个……怎么说呢?

长江上那个时节确实多东风,别人不知道,但是走南闯北的商人是知道的。

那么这个话是对的?!

若是对的,那岂不是早前都错了!这错的可不仅仅是道家呀,这错的太离谱了!

首先,历史错了!

正史上,《春秋》上有记载,说是:春旱求雨,暴巫聚尪。

《左传》上僖公二十一年,也有记载,说是: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这说明什么,说明自来大旱,都是求雨的!而求雨的方式就是:暴巫焚巫,以人祈雨。

除了正史,别的也有相应的记载。

《山海经》上有记载说,‘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女丑说的就是当时有大神通的女巫,把女巫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十天,以她的死向上天祈雨。

而在西晋一位着名的史学家干宝所着作的《搜神记》也一段记载,说是: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剪其发,自以为牺牲。祈福于上帝。于是,大雨总至,恰于四海。

正史野史,自来就是如此的!然后这篇文章说历史错了。

其次,它还说圣人错了。

《论语》中有那么一句话,‘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雩是什么?雩就是求雨的祭礼。

在《礼》中,有相呼应的话,说: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礼。

这岂不是说圣人都错了。再次,古来帝王都错了。

从殷商开始,帝王求雨就没间断过。远的不说了,皇爷就祈雨过呀!那时候是万历十三年,皇爷还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的帝王还不算荒诞,祈雨一个月,天降甘霖。那现在什么意思,古来帝王都看不上就算了,皇爷这祈雨当时大书特书的,现在说这都不作数了,之所以一个月之后会天降大雨,那不是皇爷求来的,那是本就该下雨了。

有这三个被否定的,最后一点,否了道家,好像就变的微不足道了!

可真的微不足道吗?嘉靖皇帝痴迷于道术,宫里还有一个万事不管的道爷,所以,这里面有没有别的意思呢?

道家那话是怎么说的?仙术由来能致雨,诚心所感可回天。

记载中,像是元朝的道士张守清,还有宋朝的道士林灵素。

当然了,这个林灵素不是什么好例子,很多人说宋徽宗失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溺信虚无。而这个溺信的人里最受恩宠的便是林灵素。

好似这么一比对,道家是不成!

可这么一比对,这嘉靖皇帝是不是跟失国的宋徽宗有的一比呀!这不还是说嘉靖皇帝不好吗?

疯了吧!这谁写的文章呀,刊登出来不是擎等着挨骂呢吗?

结果看到最后,人家关于文章的作者有说的。

还是连职务带姓名,附带简介的那种。

作者是:皇后林雨桐。

林雨桐父母是谁,哪一年生的,哪一年做的简王妃,哪一年成了皇后,在皇后任上都干过什么事等等。甚至把林家都扒拉了一遍,像是李贽,这个人很多平头百姓其实知道的不大详细,现在呢,全篇幅作为皇后的一部分,都介绍了一遍。

看完的人:“………………”

皇后莫不是疯了!

只对嘉靖皇帝、皇爷、还有宫里那位道爷的含沙射影,都够你喝一壶的了,完了你是从上到下,上到两千年之前的古人圣人,下到他们这些读书人,都得得罪了。

不是!想干嘛呀!

跟李贽一样,是个疯子?!在皇陵里守陵的陈距想起当年皇爷问的话吗?他问说,“疯吗?”

简王说:疯……吧?!

皇爷又问:疯的厉害吗?

简王沉默了一下,才说,得您叫人去看。

现在有答案了:疯!疯的不是一般的厉害,是非常的厉害!

陈距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外面再冷也挡不住他给皇爷亲手供奉的心。他一边拾掇,一边就道:“您可以放心了,皇后疯的厉害的一般人弄不住!您说的对,敢疯的人,要么有疯一把的勇气,要么有疯一把的底气!老奴瞧着,皇后不仅是有勇气,且还有底气呢!”

那是一个走一步,谋数步的人,所以,那么做必然是有那么做的缘由的,对吧?

“皇爷,您安心的歇着!您也说过,后代里没个大逆不道的,大明就得完了!瞧,出大逆不道的了,老奴给您道喜了!”

喜的人何止是陈距?!

陈仁锡都快喜疯了,只是这种喜跟陈距的喜不一样而已!他这会子感叹的是:真是天助我也!皇后轻狂若此,不是妖后妖行是什么?

必须动起来,写文章,马上送京报,倒是看它京报敢不敢刊登。

晚上的时候,稿子就都送来了,林雨桐看的都笑:刊!凡是学会的头头脑脑的文章,都给它刊!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72//.html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