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北朝帝业 > 第948章 宜防突厥

北朝帝业 第948章 宜防突厥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8:30 来源:书海阁

过去这段时间里,长安城的情况较之内乱源头的同州城要好得多,甚至因为作为京畿一霸的六坊禁军的离开,城中治安和居民生活都有所好转。

当皇帝仪驾返回后,留守长安的雍州长史李穆等人纷纷来到渭北迎接。不过李泰在将皇帝送入禁中之后,并没有留宿于皇城之中,而是前往城南自家产业的龙原学馆暂住下来。

六坊禁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宿卫兵种已经不复存在,将领们多数都因为涉乱而暂时被解除了兵权、等待裁断,军士们则仍然留在同州诸营进行整编。

眼下回到长安,负责宿卫安保的便只能是李泰带到关中来的人马。尽管如此,长安皇宫本来就逼仄狭窄,建筑面积甚至都还不如同州中外府,李泰如果再住进去,人员配置和安保都非常麻烦,索性便暂时分于两处,从而让山南道人马能够尽快摸清楚禁中防务诸事。

旧年江陵之战结束不久,李泰留在关中的家人们便都前往襄阳去了,但龙原学馆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以当时中外府和山南道之间那微妙的关系,许多时流为了避嫌,便也不再让子弟继续来此进学。

因此如今的龙原学馆教学方面的工作基本停止下来,但整编辑录藏书的工作仍在进行。还有一些家在偏远地区、家境贫寒以及笃志于学的学子们仍然留在这里,帮忙进行一些编校的辅助工作。

当李泰仪驾来到这里的时候,此间学士和学子们也都纷纷出迎。亲兵请示是否将这些人暂时转移到别处去,李泰稍作沉吟后示意不必,还着员给这些仍在坚守治学的人提供一些饮食和越冬保暖御寒的物资。

龙原学馆占地面积本来就极大,近年来建筑也都陆续增加,作为李泰与其部众们的临时住所自是绰绰有余。

李泰这里住处刚刚收拾妥当,李穆等人便又在外求见,他也能够体会到李穆焦灼的心情,于是便又着员将起引入进来。

李穆入堂之后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埋首于地沉声道:“家人丧德悖义、涉乱深重、祸害国中,卑职未能加以力阻,请大王降罪!”

李泰从席中站起身来,迈步走入堂中并亲手将李穆搀扶起来,拍拍他肩膀叹息道:“罪或无罪,暂且不论。此番归朝还能与显庆重逢,我心中已经颇感欢喜。自别以来,体中何如?”

这一番问候顿时便将两人之间略显生疏的气氛又给营造出几分亲切,也让李穆的思绪飞回之前分别时的情景。

那时江陵之战结束,山南道不恭之态毕露,李穆在这过程中选择跟随李泰完成江陵之战,事后却因为担心牵连整个家族而选择回归关中。

那时的他已经做好最恶劣的打算,就连在江陵之战中所分得的战利品都留给儿子李雅。但在回来之后,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责罚,并且被晋升为大将军。

“主上、故大冢宰襟量雄阔,能容诸类,既能包容卑职这等忠义有失的丑类,更能遗命托付于大王这等人间英流以家国大事。可憾世上终究汲汲私利者太多,不能深刻领会这一份道义相托的深情。”

李穆又垂首说道,他抬眼看看李泰的神情,接着便又欠身继续说道:“然则大王刚健英勇,虽然事情有所波折,但终究还是回归正道。故大冢宰英灵未远,若见大王入朝定势,想必也会欣慰非常。”

李泰听到这话后,嘴角便微微一笑,抬手示意李穆先入席坐定,而自己也转回自己席位上并又笑语道:“此番归朝,不唯受故大冢宰所启,亦可大言众望所归。何以获此众望?在今国中唯我可以慑定宵小、褒扬有功,平息众怨、消解戾气,整聚涣散之人心,重塑朝廷之纲纪。当然,这也少不了武安公等忠勇之士的效力相助!”

李穆闻言后忙不迭又翻身而起,叩拜于堂中并大声说道:“大王持命、众望所归,臣幸预拣选、必效犬马之劳!”

“可惜可惜,阳平公事到临头时,终究有欠明智,纵容溺爱少徒,有悖大义、自弃于众。”

李泰摆手示意李穆免礼,旋即便又叹息说道,对于李远做出这样的选择,的确是让他有些遗憾。

这一份遗憾倒不只是针对李远一身,而是整个高平李氏可用不可用,已经在他心内打上了一个问号。

宇文觉等人一通折腾,使得中外府权威荡然无存,倒也有利于李泰塑造新的霸府权威。无论是李远、还是李穆,在他如今大势入朝的情况下,其实都不必过分在意。但高平李氏在原州深厚的乡土势力,以及李贤这个李氏大家长的态度,却让李泰不得不上心。

高平李氏在西魏北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称得上是关西第一武宗家族。李贤、李远和李穆三兄弟各有任掌,可以说是时下大族以武兴家的典范,在势位和影响力上,甚至就连有韦孝宽坐镇的京兆韦氏都难以匹敌。

高平李氏之所以能够享此殊荣,除了他们兄弟族人们本身的勇力才能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原州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李氏在原州出众的乡土势力,使得他们整个家族在西北边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李远之子李植可以说是自李泰之后霸府最受赏识的少辈,而且李植在霸府所享有的权力还要超过了当年的李泰。

毕竟李泰真正做大还是跳出霸府的限制以后,如果一直呆在霸府中,哪怕如今的他都比不上李植所拥有的权势,毕竟在外没有足够的强援呼应,这一点就直接锁死了他在霸府的成长上限。

在对李远的选择表示遗憾之后,李泰又望着李穆沉声说道:“我听说阳平公在奔逃之前,曾入长安来游说武安公,不知他以何计策来说?”

李穆听到这个问题后,脸色顿时变得肃然有加,不敢有所隐瞒,当即便将李远之前所说的割据原州并谋求突厥为援等诸事全都讲述一番。

李泰在听完李穆的交代后,也不由得眉梢暗跳,有些震惊于李远父子的这些想法。

割据原州之类的谋算,虽然看起来似乎可执行性不低,但真正要做的话,难度还是不小,尤其李远父子出逃时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挟持皇帝或者宇文家直系成员。乡土中有势力、有影响力是一方面,但想要拉着大家一起造反作乱,那难度还是不小的,也要看看外部环境允不允许。

李泰能在山南搞起新和联胜,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配合,充分利用了侯景之乱给南朝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动荡。李远父子想要在原州割据一方,那除非得是北齐举国来战、搞得李泰完全抽不出手去收拾他们。否则单凭原州当地那些豪强们,可能就得撸袖子收拾他们。

但是这个联合突厥的想法,就有点意思,甚至都有点超出了李泰的认知盲区。

之前的他任职东南,与中外府之间的联络也日渐疏远,对于中外府和突厥的互动既没有刻意了解、也没有渠道了解,所以对于彼此之间的互动是个什么情况并没有一个清晰精准的认识。

之前于谨还奏报李植兄弟俩逃离中外府时,都还掳走了一批人事,只是因为李植长时间把持中外府事务,也没有将这些人事留存别册,因此这些人事具体牵涉哪一方面并不清楚。如今看来,应该是跟与突厥的联系有关。

原州便是后世的宁夏固原,其与关中联系的萧关道便是关中西北的重要通道。后世唐朝初期,突厥颉利可汗在大唐玄武门事变之后不久趁关中虚弱而发兵南下,与唐太宗订立了渭水之盟。当时突厥大军南下所走的,便是自原州南来的萧关道,兵出萧关之后沿泾水一路向下,只需几日便可兵临长安!

李远父子固然难以在原州建立什么割据政权,可如果他们为了自保而当真丧心病狂的招引突厥人南来的话,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

李穆见李泰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心情也变得越发忐忑,连忙又恭声说道:“户中孽子擅权作乱,本就铸成大错,勾结外寇而祸我家国,更是泯灭人性之想。臣前已经传书向家兄告事示警,一待诸家国罪人逃返乡里便即刻抓捕惩治!”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又微笑着对李穆稍作夸奖勉励,但这么重要的一个变数隐患,他当然也不可能寄望于高平李氏本身态度和做法,还是要尽快做出相应的战备准备,一旦突厥当真南寇,也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反击之力。

所以在接见过李穆之后,李泰随即便又召见了田弘等出身原州的将领,将原州当地的势力情况认真了解一番。并且又向襄阳方面加送一封信件,着令下一批奔赴关中的将士中将史静这个原州人士也给加上。

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北朝帝业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