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72章 收下四个国家作为外交利息(六千字大章)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今天中午还有第二更,今天一共一万两千字。明后天也都是六七千字的大章。因为后天就是真.大结局完本了)

杨修抵达的时机不错,因为当时罗马人已经先胜后败、被帕提亚人打回去了。

两年前、罗马人第一波来势汹汹出兵的时候,一度是杀入过波斯高原的。

但卡拉卡拉皇帝被禁卫军刺杀、罗马内部分裂爆发平叛内战后,在前线督军的僭位伪帝马克里努斯(他在卡拉卡拉死前,是卡拉卡拉的禁卫军统领),因为军心涣散,就被帕提亚人反推击溃,不得不签订求和条约败退。

从那时起,帕提亚人就进入了反攻阶段,帕提亚王阿尔达班五世不仅光复了波斯高原全境,还反推回了两河流域,甚至差点儿光复十几年前沦陷的故都泰西封(巴格达)

这一点要是真实现了,那估计就能成帕提亚版的《出师表》了,“奖率三军、西征两河、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安息,还于旧都”。

不过,帕提亚人的反攻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并没有最终夺回泰西封。因为当他们打过去的时候,已经是218年下半年了,罗马人的内战也分出胜负了。

弑君篡位的马克里努斯只做了一年不到的伪帝,就被有卡拉卡拉血统传承的正牌罗马皇帝埃拉伽巴路斯手下的将领平叛杀了。

当然,埃拉伽巴路斯当皇帝时也才14岁,是个小孩子。他也不是先帝卡拉卡拉的儿子,只是他外甥。卡拉卡拉没有留下儿子。

埃拉伽巴路斯能上位,关键是靠罗马在叙利亚的驻军总督支持拥立他,他实际上目前还是叙利亚总督的傀儡。

上述的罗马内战,甚至可以说都没有牵扯到罗马国内,只是“事实上的叙利亚总督和伊拉克总督互掐,各自自立或者拥立傀儡”。

马克里努斯就像是“罗马袁术”,他走了自立的路线。而他那位同行“罗马叙利亚总督”,等于是“罗马曹操”,走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路线。

最后“罗马曹操”拥立个傀儡干掉了“罗马袁术”,简单概括就是这么点破事。

不管怎么说,因为罗马内部问题已经解决,虽然最后的内战中死了不少人,叙利亚驻军和伊拉克驻军都死伤不少。可只要重新统一回一面旗帜下,罗马人还是有实力跟帕提亚继续一战。

或许野战反攻没把握,守城保住泰西封却绝对绰绰有余。帕提亚人是游牧文明,他们最强的铁甲骑兵和铁甲骆驼兵又没法攻击城墙。

杨修抵达的时候,面对的就是帕提亚人表面上处于攻势、但实际上对坚城束手无策的窘境。

同时,看似帕提亚在局部战场上兵力更多,实际上此刻却轮到帕提亚人比罗马人有更多内患尚未肃清——

帕提亚王阿尔达班五世之前集结了全部铁甲骑兵和铁甲骆驼来跟罗马死磕,他是放弃了对他亲弟弟的平叛作战抽身来的。所以这一年里,他弟弟在后方波斯腹地又死灰复燃了,随时有可能集结起更多的军队来反叛他。

同时,波斯高原上当地的波斯族人部族酋长们,也把帕提亚人视为“希腊化的外来统治者”,觉得帕提亚的核心领土应该在两河流域,既然两河都丢了,波斯人也不想再以帕提亚帝国的一部分的姿态存在,他们想谋求波斯人自己建国。

所以波斯蛮王阿尔达希尔,现在也在勾结帕提亚王阿尔达班五世的弟弟,想浑水摸鱼——而且这个阿尔达希尔还很有实力,因为历史上六年之后,就是他最终杀了阿尔达班五世、灭了帕提亚帝国。阿尔达希尔本人就是后来的阿尔达希尔一世,萨珊王朝的开国君主。

现在整个中东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帕提亚末代国王阿尔达班五世,看似捏着一支全场最强大的野战骑兵、有两万多铁骑和骆驼,却四顾茫然,其他方面极度虚弱、隐患重重。

想收手又怕丢脸,怕威望扫地后立刻各方立刻看穿他的虚弱、从而引爆反噬。

杨修的到来,也就恰好投其所好了。

……

这天,大约是入冬后不久,218年10月底,波斯高原上已经下起了大雪,把草原都覆盖了,冻死了相当一批牲畜。

好在阿尔达班五世的铁甲骑兵远征在外、驻扎在泰西封城外。那是两河流域,比高原地区温暖一些,战马还能找到点草料吃,虽然也都是干黄的枯草。

一大早,他最信任的廷臣之一、也是他的表妹夫跋帝,突然神色紧张地进了御帐,给他带来了一条斥候回报的军情。

跋帝是一个生于叙利亚的希腊血统贵族,娶了阿尔达班五世的远房表妹满艳。

跋帝和满艳所生的儿子摩尼今年才四岁,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后来改良了波斯地区传统琐罗亚斯德教、创造出摩尼教的那个人。

此刻,跋帝开门见山奏道:“陛下,昨晚有后方北海(里海)呼罗珊部的信使来报,说是有一支数千人规模的骑兵部队进入国境,日行百余里。

他们自称是汉朝国史,听闻我国与罗马人近年来连续资助对方内部的叛徒,故而前来调停、希望拜会陛下、劝说各方罢兵言和,并且盟誓承诺以后都不再支持对方内部叛匪。

内附呼罗珊部不敢阻拦,只好先派人快马请示陛下,当如何处置?若是再不拦截,以汉使的行进速度,最多五六日后就可以抵达泰西封军前了。”

从里海南岸的土库曼和伊朗交界处、要抵达两河流域后世伊拉克的巴格达地区,五天当然是走不到的。

但因为呼罗珊人派出斥候报讯时、这些斥候本身赶到泰西封都花了好多天了。

所以这里说的“再有五天”,只是指杨修的行进速度比帕提亚人的“六百里加急”再慢五天,是时间差而非绝对时间。

阿尔达班闻报,第一反应自然是担心自己的军事安全:“汉人怎敢带兵深入我帕提亚国境?使团需要带数千骑兵么?可知道这些骑兵战力、装备如何?”

他自己倾国之力才两万多铁骑,剩下都是轻骑。这也算是这个时代最强游牧骑兵强国的底蕴了。

要是汉人的单兵战斗力也不弱的话,这支力量万一倾斜到帮助罗马人的那一侧天平上,也不容小觑了。

跋帝立刻如实回禀:“据呼罗珊部探查,这些汉人果然学了我帕提亚的铁甲骑兵之利,不过因为是跋涉数千里而来,马匹不堪负重,所以只有不到一千人装备了铁甲,其余都是皮甲弓骑。人数约在三千人,所带马匹近万,还有数百辆汉人那种独特的船型大车。”

跋帝提到的船型大车,当然就是当年李素诸葛亮造的“西部大篷车”了,既可以当车用也可以涉水过河,运载量还比较巨大,需要至少六到八头牲口拉动。

帕提亚人和贵霜人最近也有随着技术扩散,慢慢开始造这种大篷车,以改善后勤、和降低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运输成本。

不过他们造出来的大篷车只是形似,具体技术细节上还是远不如汉人的做工,运输省力效率和耐用性方面也都有差距,就跟90年代的合资车和原装车区别差不多。

游牧帝国的工业技术,怎么可能跟大汉相比嘛。

看汉人这架势,阿尔达班倒是觉得汉人应该是来谈判的,不至于搞武力威胁,稍稍松了口气之后,静下心来仔细盘算,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事儿对他没坏处。

他现在本来就是外强中干,有个台阶下有什么不好?

于是乎,机缘凑巧之下,这荒诞的一幕还真就实现了——汉使带了区区三千骑兵,远涉五千里而来谈判,居然就成了决定这个局面平衡的关键一手。

(五千里是从离开乌孙西部边界开始算起、到泰西封为止。如果从长安算起,到泰西封一共是一万两千里,还只是直线距离)

这牌面也是没谁了。

帕提亚方面做了郑重的接待筹备,也不敢怠慢。五天之后,好整以暇的杨修,就得到了阿尔达班五世的亲自接见。

……

“汉朝皇帝特使,见过安息王。”

杨修来的时候,带了各种语言的通译。丝绸之路重开已经快二十年,大汉在兰州、长安、雒阳等地也各聚集了不少西域来客、学者商人,所以要找翻译已经比较容易。

最夸张的是杨修这人也算博闻强识,都四十来岁年纪了,为了这次出使,反正过去这一年的筹备期、赶路期也没别的事情可做,居然就把罗马人用的拉丁文,和帕提亚高层用的希腊语,给学了个大概。

此时此刻,简单寒暄打招呼,杨修也不用通译,直接亲自开口就是希腊语,语言态度不卑不亢,只是拱手微微一揖。

听得阿尔达班五世一愣一愣的:汉朝也是够开眼看世界的,居然对外面的情况那么了解。

当然,杨修也不会一直说希腊语,一开始秀几句那是显示自己的才智。后续具体谈判中,汉使说汉语是体现大汉地位,不可能去用蛮夷之语谈大事正事。

以后应该让说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国家,为了跟大汉打交道而多学汉语。

阿尔达班五世谦逊地降阶跟杨修交谈,还吩咐设宴款待。当然他说的是希腊语,他也没有通译,只能是由杨修的通译来翻译。

“请汉使回复大汉皇帝,我帕提亚国对于与贵国的友好向来是看重的。原本罗马人连战连败,已经被我军围困在泰西封,指日可下。

这泰西封是我帕提亚故都,汉使远来,恐怕还不知道左近的情形吧,莫非以为能凭只言片语、些许许诺,就让我帕提亚放弃光复故都之功?这太过强人所难了吧。”

阿尔达班这边的廷臣们,群策群力说得满嘴跑火车,明明是不擅攻城、到了泰西封也顿兵坚城之下,非要说成收复故都指日可待。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面子,另一方面,也就是为了让汉人觉得“如果最终接受你们的建议,那我们帕提亚人的牺牲和诚意更大,所以你们大汉应该主持公道,在主持和谈时多分我们一点好处”。

幸好杨修也是做过功课的,这一路上对帕提亚内部的派系隐患、罗马那边的派系隐患,都了解过了。他立刻云淡风轻地指出:

“此言过矣!贵国兵势虽强,当初也不过是罗马大军的手下败将,是罗马内乱自相残杀,才给了你们反攻的机会。

如今虽然到了泰西封城下,但罗马内乱已解,贵军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依外臣之见,不如见好就收,彻底罢兵言和,双方都约定不再与对方内部的叛匪结盟。

更何况,外臣来时,听说去年年底贵国已经与罗马打成了议和,今年年初是贵军自行撕毁合约重启战端,就不怕将来其他国家有样学样么?谁都有个三长两短内部不稳的时候。”

阿尔达班脸色一变:“那不是我军撕毁合约,而是当时签订合约,是与罗马人在前线的伪帝签的。那伪帝后来也已经被如今在叙利亚的罗马新帝所杀,那缔约的对方都已经不存在了,何来毁约?我国又不曾与罗马新帝缔约。”

杨修:“那就给大汉一个面子。我大汉二十年前,也曾遭受严重内乱,几乎皇纲失统。幸得我章武陛下扫清**、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终得三兴炎汉、历数无疆。

故而我大汉最痛恨的便是那些勾结他国内部篡逆之辈的卑鄙行径,不希望看到这种行径蔓延、让天下人心涣散、正统失序。

这普天之下、无论天涯海角,但凡日月所及之处,有如此劣迹的,我大汉都要管一管。

贵国如果再与罗马内部反贼勾结兴兵、或是罗马人与令弟、亦或与贵国内部的萨珊部叛匪勾结,我大汉都会管,哪一方不服其管,我大汉便与另一方并力击之!

希望贵国识时务,否则到时候我大汉攻其外,罗马攻其内,贵国休说拿不回泰西封,便是国祚存亡,怕是都难以保障!”

阿尔达班脸色一变:“区区三千骑兵,也敢如此威胁我国?”

杨修:“贵国最好不要产生这种想法!本使现在却是只有三千人,可真要是得罪了我大汉,天兵到处,十万之众也是轻描淡写。

无非是数千里远征,粮草转运困难,而那点兵力,对于国力鼎盛的大汉,根本不算什么!真到了那一步,大不了我汉军因粮于敌、一路烧杀掳掠补给,到时候贵国尽为白地,尽管试试!”

杨修也没必要跟对方谦虚,汉朝的外交本来就是直接威胁的,谁让你是地球上最大的超级大国呢,鹰派就完事儿了。

阿尔达班本来也就是虚张声势一下,见汉人一点不怕谈崩,还很好战的样子,觉得该降降温了,连忙话锋一转。

不过他自己口才不好,所以仓促不知如何措辞,就给妹夫跋帝使眼色,跋帝立刻心领神会,接过话题跟杨修诉苦,开始由他唱红脸:

“汉使所言确有道理,我帕提亚素来是重视与大汉的友好的,只是这次要在光复故都之前收兵、我方牺牲实在太大,怕是难以服众。

罗马人如今是守势的一方,如果他们不付出一些诚意来,我们怕是难以收兵。不如这样,请汉使再去说服罗马方面,看看他们能许诺什么,只要合理,我帕提亚愿意给大汉这个面子。”

杨修看对方借坡下驴了,也就不为已甚:“这个好说,本使自会向罗马人传达要求,让他们也承诺绝对不与贵国内部的萨珊部勾结、也不得与令弟勾结,将来不得借贵国安内之机趁火打劫。

另外,也会警告罗马人不得企图与贵霜联手夹击贵国,如果我大汉能做到这些许诺,贵国应该放心了吧?如果罗马人不答应,我军与贵国一起合击罗马驻军便是。”

杨修说这番话的时候,还真有几分像1988年联合国的佩雷斯秘书长去巴格达,把撒旦姆和波斯的霍某人召集起来攒个局,敦促他们实现两伊停战。

杨修这个逼装得也够大了。

“你们能说服罗马人以后永远不和贵霜、萨珊部联手对付我们?若真是如此,这次我国罢兵言和,也不是不可以。”阿尔达班和跋帝交换了一下意见后,顺势服了软。

杨修眉毛一挑,知道打蛇打七寸、已经命中对方最关切的核心利益了。既然如此,他也要趁机为大汉谋取利益,大汉可不是来义务劳动的。

杨修想到了他出发之前,给刘备的秘奏。其中有好几条杨修自己的建议,希望时机合适时可以便宜行事,刘备当时也允许了。

此刻,杨修就根据他这大半年里、半路上了解到的情况,趁火打劫收利息:“另外,合约达成之后,大汉也会尽力保障贵国的利益的。

多年之前,贵国似乎有于贵霜国内叛逆勾连之举,我没说错吧?贵霜的呼罗珊和花拉子模地区,原本是横亘在大汉附庸康居与贵国之间的。但贵国早在二十年前,为了打通与大汉直接贸易的商路、不让贵霜人抽你们的过路税,竟支持呼罗珊和花拉子模独立!

这种行径,我大汉若是不处置,便不能秉公服众。好在我大汉如今已经彻底征服乌孙、附庸康居,希望贵国以后承诺花拉子模为我大汉势力范围、任由我大汉将其附庸。

而康居、大宛、莎车,也都是大汉的番薯朝贡,大汉如何处置他们,都是大汉的内政,贵国不得干涉。但作为交换,大汉也承认帕提亚对呼罗珊的处置、惩罚叛逆,这从此就是帕提亚内政,大汉也能担保贵霜不敢置喙……”

杨修还什么都没干,就这样在两次大国分赃之间,把势力范围给瓜分了,把那些小国的利益彻底牺牲了。

当然,大汉跟帕提亚“远交近攻”之后,要的当然不仅仅是帕提亚人对他势力范围和利益的承认,更要确保实现一个双边的互补贸易协定——

主要是未来马超对着这些地区用兵的话,帕提亚人要确保每年跟汉军的贸易规模,买汉人的昂贵货物拿去转卖,同时卖给汉军军粮。

汉人卖出来的好货,帕提亚人当然转手肯定不愁销路,罗马人那边对丝绸瓷器肯定是有多少要多少。

而汉军在中亚的行动,最大的困难原本是筹粮,因为要从东亚运军粮来西域太难了。可如果在中亚草原附近就有游牧帝国直接卖麦饼和牛羊牲畜给大汉,从里海草原方向给汉军供粮,那后勤距离就缩短了好几倍,可以因粮于敌、以战养战。

而大汉的目的其实也很清晰:根本不在乎那些大片的中亚草原,大汉要的只是沿途的交通要道、枢纽节点、丝绸之路的必经咽喉。

所以,呼罗珊这种相当于后世土库曼斯坦的里海东岸大草原,以及哈萨克西南部的草原,帕提亚人要就拿走好了,大汉承认了他们原本遮遮掩掩的利益。

而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以东地区、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这些后世兴都库什山区交通要道咽喉城市,大汉全都要。

同时,再加上刚才杨修提的康居、大宛、莎车,

最终的谈判预期,就是大汉要得到相当于后世哈萨克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以及塔吉克和吉尔吉斯全境、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以东。

一共后世两国的全境、其他三国的部分精华地区。

阿尔达班五世对这些问题倒是懒得计较,毕竟也是慷他人之慨,而且帕提亚现在确实内部焦头烂额,哪有工夫想这些,就轻描淡写答应了。

杨修少不了又一番上下斡旋、补充细节,最后在大约一个月之后,继续率军西行,先请泰西封城内的罗马守将派人答话、提供信物,

然后杨修再带人从两河流域继续西进,到叙利亚一带,跟如今还驻扎在大马色城(今大马士革,大马士革也有四千年的建城史了,中东地区的古城都特别久)的罗马皇帝直接交涉。

其中细节无需过多赘述,总之在一番为期半年的长途跋涉、赶路斡旋之下,大汉利用了双方都无力再战的机会,把这个主持国际公道的大义名分抓在了手上。各方签订了一个共遵的条约,然后杨修才带着许诺回到了大汉境内。

回程的时候,因为已经得了帕提亚人的配合和许诺,杨修也先收点利息,趁机让马岱偷袭攻占了撒马尔罕城,把兴都库什山要道咽喉先拿到手再说。

战斗部分,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杨修觉得自己这次风头也出的够大了,怎么也得超过班超慑服鄯善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