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03章 何进挣扎导致的蝴蝶效应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天地良心,为了确保自己绝对中立超然事外的姿态。

在何进那个软耳朵几次三番折腾“是否让董卓进京”这个问题时,李素都没有丝毫置喙,也没有让自己出现在何进的密谋小圈子视野里。

袁绍跟曹操分别怎么劝何进,李素是一句都没机会听到,但想来跟演义和三国志上写得也差不多吧。

不过,他终究是在京城住了十几天,以跟甄家谈联姻和顺带帮恩师整理典籍为名冷眼旁观,这让他多多少少看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全貌,也对相关当事人有了更有血有肉的了解。

在《三国演义》上,何进召董卓进京后,似乎就不闻不问了,直到何进被杀、董卓进京,中间再无抵抗和波折,形同NPC。

但李素亲历其中观察后,还是看到了何进很多有血有肉的挣扎——八月十二日,董卓抵达渑池的时候,何进就派了侍中种邵去阻止,让董卓再等等不要轻举妄动。

董卓也并非直接莽上来,而是等了一两天,再次上表申诉各种找借口,才突入到谷城。

然后八月十五何进第二次派种邵再去训斥,这次言辞更加犀利,终于威慑住了董卓,让他在雒阳以西最后一个邻县谷城郊外停了下来,离雒阳城还差二三十里,并且一停就是好几天,到八月十八都没敢再动。

由此可见,何进也不是一个纯粹脸谱化的弱智,整个过程中,他发现情况有点不对时,还是挣扎过的。

只是在挣扎的过程中,何进看到董卓被劝在了谷城县不敢再进后,又重新自大起来,觉得所有局势尽在他掌握中,什么陈琳说的“手执利刃、授人以柄、此取乱之道也”统统不存在!

谁说董卓是虎狼会食人?还不是我让他在雒阳以西五十里停下他就得离城五十里停下、让他离城二十里停下他就二十里停下,很好控制嘛!

之前的丁原,也不是俯首帖耳?说不定就是这些外兵在互相制衡。

存着这种想法,何进的举动,倒也稍稍跟历史同期出现了一些小偏差。

八月十九日,董卓的数千精兵然在谷城东郊停驻的第四天,就有些新的小道消息传到雒阳,说董卓在河东的步兵主力开始二次增兵,准备增援已经抵达河南尹的前军。借口则是前军来得仓促、粮草不足,后队并非战斗部队,而是给前军“运粮”的,如此一来何进想让董卓后队退回去都没了借口。

这也不奇怪,因为历史上董卓也这么干了。只不过历史上废帝废得太快,所以后续部队还没赶到,废立就结束了,没在第一波行动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何进看到董卓那种“前军不敢进,等等后军增援”的姿态,心中也再次发毛,怕最终等某一镇外兵的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后,会镇不住。

何进没什么别的办法,就想简单模仿之前让董卓丁原互相制约的老套路,想到了京师附近的其他外兵。

八月二十日,李素在兰台写书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何进的召见,立刻赶到了大将军府上。

李素心里有点预感,觉得有变故要发生,但想不出来具体是什么,只好自己保持谨慎。

蔡琰也是心中惶恐,临别时偷偷关照他一定要小心。

到了地方之后,李素发现果然还是老三位幕僚:袁绍、曹操、陈琳在座。

当然了,比之前几次李素来,好歹是少了一个鲍信——鲍信就是这个月才被何进派出去,到陈留一带募兵,让他募到新兵后立刻带回京师。现在想来,肯定也是看董卓进京部队的规模在膨胀,所以何进也留了一手、想让鲍信也帮他扩充嫡系武力。

这世上没有人是坐以待毙的NPC,多多少少会有点脑子有点操作。何进听袁绍意见的同时,自己也在试图微调修补袁绍计策的弊端。

“末将李素,拜见大将军。”

李素行礼之后,何进难得有些礼贤下士地放低姿态:“免礼免礼,李中郎,听说你带了五百亲卫进京?”

李素吓了一跳,义正辞严地否认:“大将军何出此言!末将麾下,都是征西将军部下骑军,当初为了上庸道贼乱未平,要边打边走才能疏通,不得已带这么多人,汉水道又不便逆流。

末将深谙外兵非宣召不得进京,随身只带了三十贴身护卫,那五百骑军还在伊阙关外呢。至于剩下的两千五百人,更是远在鲁阳,大将军可能是记错了。”

何进无所谓地摆摆手,似乎已经不太在乎这些大义名分,只是盯着军事因素追问:“那就是有三千人了,都是可战之兵么?”

李素:“都是跟随征西将军历战三年的幽州精骑,尽数白马,弓马娴熟。”

何进摸了摸自己乱蓬蓬的络腮胡子:“明日我补你一道召令,把你那五百骑护卫先调进城内。再把鲁阳那两千五百人前移到伊阙关外。”

李素闻言大惊,鲁阳距离雒阳直线距离有二百里,是南阳郡最北面的一个县。但伊阙关距离雒阳就只有五十里了,到时候,与离城只有二十里的董卓,在离城距离上也就差三十里路程差了。

那样嫌疑也太大了,不会被人视为附逆吧?

而且关键是,会不会把历史进度影响得太大了?

李素这几年来的一切布局,都是基于“朝廷中枢到此信用崩溃”的基础上的。

说白了,要是再按官场逻辑走几年,刘备阵营光一个和平年代常年养兵和买官续租的费用,就把财政拖垮了。

李素也只好硬着头皮先劝:“大将军,不知宣召我军有何……指示?自古外兵进京,能不进就最好不进,免惹嫌疑。征西将军素来忠义,从不曾有以兵凌京师之心,这些兵马只是我代他暂领……”

何进听了一愣,一边是感慨刘备居然如此迂腐忠心,但另一方面也是有些不快。

这是一种自己的权威被人劝阻的不快。

“知道刘备忠义!不用强调了。我为大将军,调遣天下兵马还用理由么?你觉得外兵名声不好,行啊,明日让丁原和张璋收编了你那些兵,他们从此是京军了,就不嫌疑了吧?”

何进说出这种话来,连袁绍和曹操都觉得要遭,连忙一齐劝阻:“大将军不可操切啊!外镇各将,所领兵马岂有尽数为朝廷钱粮编制的?

听闻征西将军为保讨战克捷,自筹钱粮兵马规模多有超标,这些骑兵或许就是自募的,大将军要用,还是借用地好,征西将军一番赤忱,可不能寒了忠义之士的心呐。”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何进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得急,想敲打对方,结果说过头了。

“征用将领自掏腰包筹的私兵”,这事儿是时代大忌。那就相当于是对中平元年开始讨黄巾时,那封“命地方自筹兵马守备”的诏书的有效期进行了否认,变成了朝廷可以随便吞并各地自费的地主武装,这是要被全体世家和豪强抵制的。

你要调用别人的兵执行任务可以,但也得承认别人对兵的所有权,不能直接换主。

所以,哪怕袁绍跟刘备谈不上交好,何进说出这种话也必须反驳。

李素也松了口气,知道何进的气话算是过去了,连忙给个台阶下:“大将军,我看不如这样,大将军要用我们,是看得起我们,我素知卢尚书乃征西将军恩师,且是朝廷领兵重臣三英之一、熟谙京师情形。

不如这样,我那五百骑兵,明日派入城内后,交由卢尚书暂时指挥,直到我回益州复命时,把兵马撤出雒阳,我再收回。剩下那两千五百人,只要不进伊阙关,我就暂领,如果大将军要用,五十里地骑兵两个时辰可以入城,入城之前,我就在城外将指挥权暂时交割给卢尚书,不进城就不交割,如何?”

李素这一手,算是把刘备的仁义和自己的忠心谨慎描绘到了极点:只要进城,就给卢植指挥!但是我要走的时候,这些人就要带走!

这样一来,相信董卓也不至于跟自己硬扛,但多半会缓一手。

历史上董卓从河东源源不断来的后续部队,原本没发挥作用,这次,估计要发挥作用了。想入城后三天就废立皇帝,估计也是没可能了,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找借口调开其他京中武装力量,或者是分化拉拢。

真要是董卓几万大军后援赶到要跟李素硬拼,那李素光靠三千人肯定还是不行的,到时候就拼命主动想办法表示自己想回益州执行任务呗!

反正任务诏书早就到手了,他只是请事假暂时没动身而已,别人也不好说他临阵脱逃的。

奉诏怎么能叫临阵脱逃?

何进完全没理解这里面的弯弯绕,他只是非常欣慰:“好!李中郎不愧素知天命,知道大汉朝要有万万年江山,所以对朝廷忠心得很呐,竟能想出入城就交给卢子干统领的妙法避嫌,好,我就成全你。等将来外兵全部散回原驻地之后,我会给你和刘备更高的赏赐——绝对比给董卓和丁原的多!”

李素表情恳切地谢恩,内心却是毫无波澜:你觉得你能活着发这笔赏赐么?

真是多事。

不过,李素的临门一脚也得稍微微调一下了。

袁绍和曹操则是难以置信地对视了一眼:这刘备和李素,怎么这么忠义?比卢植皇甫嵩,绝对不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