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75章 利益最大化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175章 利益最大化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刘备跟关羽张飞的哥们私人交情,毕竟还是在跟李素之上的。他对李素的信任,只是这五年来一次次定策之功积累出来的,更多是事业层面。

所以关羽回到成都交玉玺复命的第一天,肯定是哥仨关起门来痛饮、最后抵足而眠,把这分别大半年的别来之情、见闻所得、战事政局因果统统聊完。

第二天睡到晌午醒酒,刘备才想起应该把李素招来,正式商量这玉玺具体该如何处置——将来交换朝廷肯定是得交还的,这点关羽代替刘备盟誓过了,刘备现在也还没生出要占有的野心,他还真心相信天子是可以被救出的。

不过,人总要为自己图点啥,在玉玺交还朝廷这个大前提下,什么时候、什么具体情境再交、保管的这几年该以何种姿态保管、如何以此为功,给自己讨点更多的封赏,这念头刘备肯定也有,也是人之常情。

因为前一天喝多了,刘关张中午醒来后就准备喝点粥,还把李素请来一起喝。

刘备张飞对于面前的粥已经很习惯了,关羽则是第一次喝,不由啧啧称奇:“此乃何物?倒也清爽醒酒。”

刘备指着面前这道加了虾仁、河蚌、蛋皮、羊肉、葱姜、浮皮的鱼片生滚粥,得意说道:

“这是伯雅到了封地之后,发明出来的新粥,叫艇仔粥。我开始也奇怪他为何取这种名字,他说是岷江渔户现捞鱼虾螺蚌后,去壳片肉、生滚熬煮而成,所以叫艇仔粥。他如今在自己封地大兴水利,听说百姓耕作比往年省力不少。

他就让侯府出钱多造小舟,租给闲下来的百姓捞取岷江渔获,连鱼虾都要征税抽成。但百姓也有薄利,跟着赚得更多,倒也乐于被他盘剥。”

李素这道艇仔粥,也是给酗酒的人解酒护肝养胃的。跟后世的艇仔粥相比,少的只是花生和海鲜,但用了河鲜替代。花生如今还在美洲,缺乏植物油和香味,就用芝麻代替,粥上撒些炒熟的芝麻,香味倍增,一点不逊原版,就是昂贵一些。

关羽蹭蹭蹭喝完两大碗,继续添饭,一边点头赞叹:“原来是渔家熬粥,难怪这羊肉像是叉烧烤熟烤干的,猪皮也是用油炸干起泡。恐怕是为了猪羊能久置保存,而鱼虾蚌螺则用新鲜的。可惜就是费油,不然这些猪羊皮肉作为军粮倒是运输便利。”

哥仨喝完粥,李素也到了,如今已是四月底五月初,天气颇为暖和,所以李素出场的形象,少不了挥着他那的折扇。

只不过,折扇上的书画,依然是他老婆画的,但扇柄扇骨却换了材质,显然是新打造的,用的是南中特产的翡翠和玛瑙,李素为了带货也是非常努力呢。

“来,伯雅,坐。”刘备招招手,直接往旁边一努嘴,也不跟李素虚伪,直接开门见山,“昨日云长带回了传国玉玺,说是朱公伟、孙文台与景升兄盟誓公推由我代管、将来交还朝廷。你以为,交还的时机以何时为好?我们又该提前如何布置?”

今天这场合还是比较私密的,刘备之所以没有在公开场合跟全体谋臣商量,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企图为普通下属所知。

李素闻言,也恰到好处地微微惊讶了一下,说了些恭喜刘备和关羽的话。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关羽毕竟是随着大军回返的,直到宜都郡之前,行进速度都比较慢。所以肯定有快马信使提前来通报,只是没那么详细,所以玉玺的存在李素是早就知道的。

既然是聊这么正式的大是大非问题,李素也不跟人称兄道弟了,而是非常符合礼法的郑重说道:“主公,我以为玉玺当于董贼覆灭之时,便立刻送还朝廷。”

结论很简明扼要,刘备对这个态度倒是没什么异议,他只是非常惊诧:“伯雅,听你这口气,你觉得董贼覆灭指日可待?”

李素:“不敢说指日可待,但数年之内,应该可期。玉玺放在主公手上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也没什么。”

刘备:“两三年?四五年?董贼退到关西之后,可是兵强马壮,也不用担心粮草不足、被人迂回包围夹击。他麾下西凉精兵依然有近二十万众,讨董诸将没有数倍兵力,如何突破秦之四塞?就算我军将来担任讨董主力,要出散关破陈仓,也是不易——

虽然我记得,当初你倒是机缘巧合,咱跟皇甫嵩、董卓联手对付韩遂时,你接管陈仓城防修整旬月,帮忙拆了一些东南两侧城防、加固西北。现在倒是天意弄人可以帮上我们,但就算一时出了陈仓,我们粮道也非常艰难,而且连野战都打不过董贼二十万虎狼之师。”

李素拱手分析:“如今虽然打不过董贼,但我军还有时间秣马厉兵、屯田养民,待一两年内彻底平定、整合南中后,我军起码可以集结起五万最精锐的战兵。如果与刘焉当初征募东州兵那种尺度,就是集结一二十万人也不在话下。

虽然剩下这十几万新兵无法和西凉久战老兵相比,但只要器械精良、士气高涨,未必不能一战。所以我才说,哪怕不靠外力,我们两年平南中、一边屯田、一年练新军,三年就有挑战董卓的机会,最晚五年。

而董卓虽比卢公、皇甫公年轻半代,但毕竟比主公年长一代,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如果不急躁进取,等他老死便是一个史书贼臣的下场,他族中子弟无人可以接掌如此局面,他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富家翁了。

我听闻,董贼自从朝廷全体西迁,最近已征用郿县及京兆周边诸多民力,开筑郿坞。散关县长法孝直就是郿人,他前日打探回报,说郿坞规划的城墙高、厚都达七丈,墙楼皆比照长安、雒阳,民夫二十万人,至少一年才能完工。

董贼这是在为自己年老力衰不能进取、而给族人留后路了。他既有此担心,定然会在篡汉上更为激进、冒进。加上关东诸侯不成器,听说袁绍、公孙瓒已经自相残杀,孙坚也在豫州与袁绍表奏的一些豫州官员互相攻伐、为袁术取豫州。

这时候只要我军按兵不动,假装无进取北进之心,让关中一两年内不闻战事,董贼肯定会产生错觉,飘然以为无人敢图之,而肆无忌惮加快篡汉进度。到时候,推进愈急则必有内耗。此前云长上洛,便引出朱儁反正。

而朝中如今还有皇甫嵩,还有其他无数心向汉室之臣,他们跟随董卓未必是真心,很多都是像朱儁那样暗暗潜伏,以图从内部除贼。有这些义士联手,我们除董定然还能加快。”

李素是很想说“皇甫嵩、王允这些人都能指望”,但这种话说出来是会被切片的,所以他只能从理论上分析,不能指名道姓。

但这些道理都是真的,刘备听了果然信心大增。

这也是李素运作参谋部的风格:要匡扶汉室有很多种可能性,咱先从最稳妥最扎实的那条方案来准备。如果有意外之喜那就更好,可以提速。

解决了信心问题,刘备只剩两个疑惑:“那拿着玉玺这几年,我们该对外摆出一副什么样的姿态呢?有玉玺在手,要是跟没有玉玺时毫无变化,甚至也‘闭关自守’,会不会让天下疑惑?”

闭关自守种田,是蜀地军阀常用的姿态。后世刘备刚驾崩、诸葛亮掌权的最初三四年,也是用“封关”的方式降低北方曹魏的戒心,而后等种田种的差不多了再突然开关,这才有首次出祁山时的突然性。

李素之前跟刘备商讨的策略,也是要摆出闭关降低敌人戒心的姿态的,现在刘备怕的是“有了玉玺之后再闭关,会不会被人认为他想跟刘焉一样当土皇帝”,这个名声太不好听了。

李素也意识到这个担心是对的,就顺势劝谏:“这也好办,我们可以摆出一副有点进取心的样子,但又不真的激怒董贼戒备。今年已经五月了,而且蜀郡去年年底才新定,主公也不宜离开。明年开春之后,主公可将益州刺史治所,从成都移回汉中,以示亲自坐镇北方。

同时,主公如何取得传国玉玺的过程,天下百姓、诸侯想必都已通过盟誓知道了。但之前,斩蛇剑因白虹贯月、从长安太庙飞升落入臣船中、由臣载万年公主回程船队运至汉中,此事还尚未宣传。现在,可将斩蛇剑‘因天意躲避贼臣而白虹飞升择主’的信息也广为散播出去。如此,主公与玉玺、斩蛇剑皆在汉中,可效法高祖北伐三秦除贼姿态,暗示天下诸侯,让他们不至怀疑主公闭关自立。”

刘备点点头,这个倒也简单,今年把蜀地彻底弄稳,明年成都平原就交给李素治理,他带着中枢到汉中驻扎好了,至少要把益州刺史的大旗从成都移回南郑。

说不定还能学高祖“明修栈道”那样修修褒斜道的栈道。

因为褒斜道虽然是险要程度仅次于子午谷的第二险道,根本无法行车只能步行,但褒斜道比可以行车的陈仓道要少绕四百里,而且褒斜道的北端出口就是武功水岸边的五丈原和郿县,可以摆出“要突袭郿坞、斩首董贼”的姿态。

如此一来,也躲避了之前皇甫嵩劝刘备别参和讨董的的警告——咱是假装要偷袭郿坞,又不是要偷袭长安,只针对董贼,不针对朝廷,也无意“宗亲诸侯直接带外兵进京”。

攻郿坞和攻长安,政治上完全是两个性质。

但董卓肯定也知道你不可能“明修栈道”攻郿坞的。高祖皇帝当年明修栈道一样没用上,这就是个姿态嘛。所以董卓也不会提高警觉。

刘备全部想明白之后,最后问了个人赏赐:“若将来真能配合朝中内应勤王成功、交还玉玺,该要些什么封赏好呢?”

李素郑重回答:“主公自平定刘焉以来,诸多功绩都因董贼把持朝政而未曾封赏。将来肯定地连除刘焉、平南中、救雒阳、助剿董贼等诸般功劳,一并封赏。

我以为,主公升任益州牧、加车骑将军或者别的将军号,再让天子封为汉中王,最为妥当。另外,董贼若除,西凉军定然还会有反复,朝中衮衮诸公必以平凉为患。云长有救雒阳之功,结合前功,宜表为凉州牧。虽然看似升迁过快,但凉州牧的辖地都需要我军自行从叛军、羌贼手中攻取,朝廷无非是给个名分,朝中三公肯定是肯的。”

李素这番安排,已经是想趁着将来“董卓死后、王允当权那两三个月”,先捞一大票名正言顺的封赏。以王允刚得势时的局面,刘备真肯交还玉玺让王允辅政增加正统性,封一个刘姓宗室为王应该是可以争取的。

朝廷正式因军功册封一位前宗正为王,这可比自表汉中王含金量高多了。

而且这也不违反白马之盟,高祖皇帝说过的嘛,“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

倒是刘备自己听得吓了一跳:“这如何使得,多少年都没听说宗室因为这个封王的。他人岂不是要怀疑我除了董贼之后,反而要……”

李素劝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就算将来除了董贼,朝廷也不会很快太平的,需要主公再立功匡扶汉室的地方多着呢。连袁绍、公孙瓒都已内讧,未来不尊朝廷的军阀何止数家。主公勤王而不挟君,便不会有人指责的。说这些还太早,到时候见机行事吧。”

李素现在连王允都不能提,当然更不能提李傕郭汜——甚至,蝴蝶效应到了这一步,将来闹事的是不是李傕郭汜都不好说了。

李素只能大概推演,认为以王允对付凉州军的姿态,凉州军肯定是要乱的。但历史改了这么多,万一直接是牛辅上位反扑也未可知啊,那到时候凉州军内讧分裂都不一定有,只能是随机应变。

李傕郭汜如今都还只是区区校尉,董卓军里比他们地位高的多了去了。

而且,既然要利用王允的任期拿玉玺换最大化的好处,“三辞而后受之”之类的虚伪把戏也不能演了,最多谦虚一次,反正只是个因功封王而已。真要是辞让三次,反而被说得像是王莽了,犯不着。

“罢了罢了,这些都说太远了,还是从长计议吧。反正明年我先把治所移回汉中,摆摆姿态。”刘备决定还是先采纳一半,其余以后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