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09 窜天猴谈笑间,战象灰飞烟灭-上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为了对付情报中出现的战象和藤甲兵,李素不得不推迟对楪榆县的最后进攻,而是额外又花了近十天时间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以至于最终的决战日期,被推迟到了二月下旬。

对于汉军的迁延不进,哀牢夷阵营方面也不是没有猜疑。

但蛮夷的智力值也就这个水平了,加上李素在准备期间一直有故意把己方的一些示弱情报泄露出去,所以很好地吊住了哀牢夷各部的胃口,

说句良心话,李素泄露的那些“示弱情报”都是真的,主要包括“因为南征延期,不得不再次靠着运粮运货船队轮换一批士兵,并运走一部分生病士兵,减少在南中的驻军规模”等利空消息。

这些消息乍一听不容易明白,但结合原本的南征计划、以及南中的天气情况,就很好理解了:去年秋收后刚出征时,李素跟刘备谈好的计划是二月春耕前退兵,避开永昌、建宁等地春天的“桃花瘴”。

而现在,因为花了两个多月笼络昆明夷,帮昆明夷种田、整治道路、改善通往永昌的后勤,徐徐进取,李素时间上已经超支了。

现在如果不趁着二月天气还没彻底暖和起来、春暖花开,减少南中一部分的驻军,那就意味着后续整个仲春到盛夏都无法撤走。

因为南中气候最温暖宜人、没有瘴气、适合北方汉人居住的区域,也就只有滇池盆地和洱海盆地这两块清爽的地区了。

反而是从滇池盆地通往北方的水路沿途,瘴气比滇池盆地毒无数倍。过了刚开春的撤兵窗口期,就得被堵在这两块气候宜人的地区直到秋收结束。

谁让汉军在南中最大的敌人,始终是天候和热带病呢。

基于这个考虑,李素在跟关羽、张飞商议后,决定把南中地区的汉人士兵规模削减一些,从开始的一万两千人,削减到八千人(其实因为战损,一开始的一万二也是不满编的)

如此一来,汉军在南中的后勤压力也缓解了不少,至少需要吃掉的粮食少了三分之一,孟氏等昆明夷部落不至于养不起——节约粮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关羽不能卡着秋收的警戒线吃,他还得额外积蓄攒一些粮,用于今年秋收后从背后攻打越嶲蛮王高颐呢,要是都吃完了就耽误秋季攻势了。

而张飞带着这几千人撤走,回到犍为郡的僰道、江阳,继续练兵、配合当地搞建设、守备地方。张飞麾下的周泰则留守滇池县,黄权守味县,王平因为熟悉山地战,留在前线跟随关羽历练,提供些山地战参谋意见。

另外,张飞在僰道也可以配合关羽演戏,如果今年秋季的时候关羽真要从南线沿着雅砻江偷袭越嶲,张飞好先在北线沿着大渡河虚张声势假装要进攻,把高颐的主力吸引到防止汉军从蜀郡、犍为渡大渡河攻击越嶲的一侧。

为了这一切通盘部署,汉军的前线战力也付出了一些牺牲:前线战将减少到了只剩关羽、高顺、王平三人,负责跟即将到来的哀牢夷各部蛮王决战,双方都只有三将,非常公平。

而且王平还是个尚不及冠的少年人、算是半个蹭线吸经验的,武将形势对哀牢夷阵营非常有利。(典韦不算,典韦是李素的私人保镖、护军都尉)

……

二月二十四日,在楪榆县等得有点焦躁的带来洞主,终于得到了汉军再次大规模越过无量山、对楪榆县发起全线进攻的报告。

带来洞主闻讯大喜,连忙把情况通报给了另外两位蛮王。

木鹿大王听了还有些忧虑:“汉军自从我军第一次摆开阵势迎击后,借着无量山险要逡巡避战十余日,现在突然又肯进攻了,不会有什么阴谋吧?

莫非是在琢磨破解我军军势的毒计?为防有诈,我们不如改野战为笼城,守着楪榆县城观望一段,挫敌锐气。”

乌戈大王还是那么自信:“我们的藤甲兵和你们的战象,都是流传多少代的利器了,是十日就能想出破解之法的么?要是能破解,九十年前的哀牢王‘类牢’就用过,为什么现在的汉将还不能破解?”

带来洞主一挥手,制止了两人的狐疑,抚慰道:“你们都别瞎猜了,我知道汉军为什么迁延——我的细作都打探到了,是因为开春天气变暖了,汉军都是北人,不习炎热,多有疫病。

而且汉军出征前都说好了南征半年,现在时间到了他们的征西将军不肯放士兵北归,故而有哗变趋势。汉军轮换了相当一部分士兵,我派去建宁郡牧麻县的细作,亲眼看到码头上前阵子每天有数十艘船只载人往返、轮换新兵。

现在关羽麾下只剩七八千士兵,还不能都派到前线,前线的可战之兵最多五千人。汉军另一员猛将张飞也被调走了。所以,别提什么笼城死守挫敌锐气了,最好的挫敌锐气就是一鼓歼灭!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等汉军琢磨明白了,让昆明贼加大征发,这个仗反而不好打——

你们难道忘了,九十年前的哀牢王类牢,并不是被汉将打败、以至于我们哀牢国从此灭亡、逃到怒江之西改名掸国。他是败在源源不断跟着汉军做狗的昆明贼手上!我们一定要利用他们的轻敌,在昆明贼被进一步调遣起来之前,把嫡系汉军灭了!也让昆明族从此知道我们哀牢族才是南中第一大族!”

最后这个理由非常关键,让木鹿大王和乌戈大王彻底统一了认识,决定无视“汉军在听说哀牢联军有战象和藤甲兵后、避战准备十余日再来应战”这个利空消息,依然进行决战!

思想统一之后,后续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汉军的路本来就修到距离楪榆县只有最后一百里了,花了三天时间翻山行军。二月二十六日傍晚,汉军最后一次在无量山区的险要处谨慎扎营、防止敌军趁夜劫营,而哀牢联军也丝毫没有动作,第二天,汉军就被放入了洱海盆地。

二十七日上午,哀牢联军三万余人出城,还集结了两百多头战象,打开楪榆县南城门,出城南下,走了二十多里路,然后在洱海西岸偏南的狭长平原上,与汉军撞了个正着。

双方立刻就地展开军势列阵。此处的位置,基本上就是后世的大理古城景区附近,东临洱海,西靠苍山。

苍山洱海都是南北走向,从山到湖之间,是一道宽十二里的狭长平原,所以地势足够展开数万大军。

哀牢联军有三万人,阵线正面足足有五六里地宽,前后大约三十排,每行近千人,中间还空出一大截排列战象。

汉-昆明联军的正面宽度就要窄不少,只有两里宽,纵深也稍薄一些。

孟信带着的五千昆明夷在左侧,因为这些部队都是山地兵,所以靠着苍山山坡列阵,利用地形崎岖防止被战象冲锋,关羽让王平带着数百亲兵作为孟信的监军。

关羽居中协调汉军与昆明夷,让高顺带领两千铁甲兵居右,高顺两翼和后方跟着两千只有皮甲的汉军轻步兵/弩兵,和一千名汉军骑兵。

李素本人也带着典韦和数百护卫骑兵亲临战场督阵,或者是遇到关羽没见过的突发情况时,便于提点一下——虽然,在开战之前,李素已经把他对付藤甲兵和战象的武器安排,全部交代过了,只是关羽都没试过,还有点将信将疑。

“把汉军和昆明贼都赶出楪榆泽!儿郎们杀呀!”

楪榆泽就是洱海的古称,带来洞主在简单的鼓舞士气之后,就吩咐战象首先发起集群冲锋,而步兵们要拖后战象百余步再展开冲锋,而且得是藤甲兵先冲顶盾抵挡汉军的弩阵。

如前所述,西南夷在阵地战中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强弓硬弩。他们几乎没有弩,弓也是轻弓软箭、全靠淬毒来确保杀伤力。在山地战时还可以利用复杂地形接敌到近距离对射,发挥毒药的威力。可野战时毒箭再强,射程不足,就很吃亏,得顶着被弩阵攒射的巨大伤亡接近到五十步内,才能开始对射。

所以战象和藤甲兵是吸引火力、破解汉军弩阵的两张王牌,否则光靠三万蛮兵平原结阵冲锋,根本顶不住汉军连续强弩攒射,阵地战“一汉顶五胡”的威名可不是白吹的。

二百步,一百五十步,眼看着汹涌的战象已经逼近到汉军蹶张弩的有效杀伤范围内了,不少轻步兵弩手已经被这个阵仗吓得腿哆嗦,几乎要提前扣动扳机放箭了。

也亏得他们用的是弩,保持张紧弩弦这个状态并不用额外费力,所以误触击发的可能性还低一些,如果是弓箭手的话,拉满了弓不放箭,没几秒就臂力衰竭手抖射出去了。

李素亲自带着典韦在弩阵后面来回巡视,他也意识到了弩手的紧张,连忙让传令兵和军法官反复告诫:

“不要慌!不许提前放箭!要相信你们手中的武器,射出去战象就会逃窜的!但是因为弩箭上绑了药筒,射不远,所以一定要稳住!而且要形成批次地放箭,持续惊吓,否则吓完一波就停那就前功尽弃了!”

在反复弹压之下,这些弩兵不愧是跟着刘备打了几年仗,在两年益州之战中得到了心理素质历练的,都撑了下来。

“第一排点火!点燃后在两息内瞄准放箭!”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