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到了南郑之后,李素照例先歇息两三天,反正他在南郑城里本来就有府邸,一直有人打扫,刘备也不拿公务烦他,最多每天过来陪他闲聊,问问南中的最新情况。听说了关羽张飞的战功细节、如何以寡敌众大破战象和藤甲兵时,刘备还流露出悠然神往的赞叹。

尤其是听说李素病了几场,他连喝酒都不拉上李素,每天见面聊事就是喝茶,吩咐给李素准备的饮食都是清淡的鸭子、蔬菜、稀粥,等稍微好转一些再加点淡水鱼类,牛羊还是要少吃。

这天,已经是六月初三,刘备料理完重要事务之后,又来李素的别府晃悠,想起问问将来南中的长远人事安排,听听李素的建议。

李素这才想起一个前两天忘了交代的事儿,随口跟刘备提起:“对了,我临走之时,跟云长约定,让他七月底起兵从泸水逆袭越嶲蛮王高颐的老巢,让翼德提前二十天在北线沫水佯攻诱敌布防。

我回来时,没有在僰道多做停留,倒是没有跟翼德说明,还请兄原谅我擅自调兵约定后续战役,跟翼德说一下。”

刘备一摆手:“这有什么,贤弟本就是南中之地的都督,一切决策定然是为了大局。虽然翼德回了僰道,配合云长佯攻也是应该的,反正还有一个多月呢,我派信使持令跟翼德说就是了。”

说完这事儿,李素也是感慨蜀道险远——他三月底跟关羽做的约定七月底发动战役。结果从缅甸边境回到汉中,生病走走停停居然已经是六月初了,等刘备的命令回去,张飞差不多也该动手了。

四个月的提前量,都能在信使往还中悄然浪费完,可见行军有多慢。不过也正是因此,高颐肯定想不到世上有如此大幅度的军事联动,想破头都防不住这一招。

安排完高颐后,刘备就问:“我看贤弟将来也不必深入瘴疠之地行使职权了,都督府就设在朱提好了,天气也舒服些。不过,今年越嶲平定后,明年开春之前云长肯定也要调回北方。到时候南中缺乏驻军,全靠朝廷威名与此前积攒的恩德笼络维系,不得不慎呐。贤弟以为,建宁、越嶲太守以何人选为好?”

李素想了想:“越嶲虽然贫穷,毕竟与蜀郡、犍为接壤。我欲用降将鄂顺为都尉,让蜀郡长史荀攸先去当两年越嶲太守,让云长走时略微留两三千兵马在当地,稳定上两三年。如若公达果然安抚蛮夷有方,镇守治理井井有条,也好进一步重用,其他跟随兄多年的文官也心服。”

李素是很注意用人的先来后到的,不会因为荀攸智力值高就直接空降给高位,必须要立功才能给对应官职。

而仅仅是协助李素治理蜀郡,就算治得再好,也不算什么奇功,只是比本分好一些。所以,把蜀郡的副职调到越嶲当正职,解决“抚平蛮夷”的复杂工作,确保长治久安,才看得出来真本事。

就好比后世的干部要提拔,有点援助边疆地区建设的履历,也比一直在内地富裕地区做官要更好看。

刘备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就内定了八月份之后让荀攸去当越巂太守。然后他顺口就追问:“那建宁呢?”

李素想了好一会儿,脑子里一时懵逼没什么人选,就让人拿来名册仔细梳理筛查,比较了一会儿后,他才建议:

“我看顾元叹就不错。他22岁入仕、投奔恩师蔡公之前,就是合肥县令了,如今在巴郡任职也有两年,等年底云长从南中彻底撤军时,元叹也在我军干满三年了,本来就该是一郡副职。

建宁是边蛮穷地,那儿的一个太守,未必有富庶之地的一郡副职更吃香。那些上了年纪、身体不好吃不了苦的,还不肯去当建宁太守呢。元叹兄25岁,刚刚好。

而且我让孟尝和祝融氏族等各大蛮部,都把酋帅的子侄全部送去江州跟着元叹读书了,等读个一年,元叹跟他们已经建立起师资之尊,再去建宁当太守,一来可以让那些蛮酋的子侄少跑点路,在家门口念书,二来也便于元叹镇住南蛮豪帅。”

这同样是一个论资历论年纪本来还没资格当太守的人,只因为贫穷边远、太守人选资历可以低配,才轮得到。

另外顾雍本人是文官,还是毫无家族根基地异地千里做官,这就不担心顾雍在当地形成什么势力集团。

而所有蛮王的所有儿子都握在顾雍手上,在顾雍的学校里读书,学校有刘备的少量嫡系部队保护,这就进一步让蛮王不敢乱来,要是谁还敢造反,所有儿子都会被顾雍作为人质处决了。

不过顾雍走了之后,蔡邕在江州的“西南太学”也得换个教导主任了,糜威等刘备阵营的汉官子弟要另找名师教导。

安排了荀攸和顾雍后,李素也自己总结出了一点心得:将来可以把南中穷地方的太守职务,普遍用来给如今还比较年轻资历不足、而历史上智力值政治值高的名臣,来作为刷资历的过渡性职务。如此,也可以避免那种直接把新附官员提拔高位带来的内部不服。

人家支援过老少边穷了嘛,算加班,三年工作经验抵你五年没毛病。

“此法甚善,就按贤弟的安排办理好了,如此,南中可保长远无忧矣。”刘备反复琢磨,觉得这办法非常稳妥,赞不绝口。

李素整理了一下心得,正想趁热打铁跟刘备商量“正式税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这些长远之计,但没想到一条紧急军情打断了他的节奏。

两人正聊着,忽然看到应该驻守在大散关的散关县长法正,亲自风尘仆仆跟着鲁肃一起冲进了李素的别府,事情似乎非常紧急,外面的门卫都没有阻拦。

“子敬,孝直,何以至此?”刘备也立刻从竹席上站起身相迎。

鲁肃直截了当恨恨叹息:“主公,出大事了!三天前,听从陈仓道返回的细作说,长安骤变,说是天子久病不愈,竟觉得自己无人君之福,要禅位给董卓!还说天子已经命司徒王允主持典礼、在长安城筑了受禅台。孝直打探到这个情况后,带着快马从骑,马不停蹄就赶来报信,翻山越岭三天到此!”

刘备一脸懵逼,看向法正,才年仅十八周岁的法正身体似乎还没后来那么虚,但连续跑马了三百多里地山路,也是喘得不行,没说出几个字,只是以手指着鲁肃:“子敬兄所言不错,就是我刚才告诉他的。”

刘备气得直哆嗦,愣了好几秒才猛然一掌拍在桌案上,把李素客厅里的一张竹制茶几都拍塌了:“陛下怎可如此暗弱而无气节!大汉四百年江山,竟然禅于国贼之手!还是董卓这种残民以逞的嗜血狗贼!高祖光武,子孙不肖啊!”

刘备当然不会知道这是王允的计策,所以他是第一时间得到目前阶段的消息,就直接下判断了。因为拍桌用力过猛,几根竹刺扎进手里,血流不止。

“快来人,先清洗伤口,把竹刺拔了。”李素唯恐破伤风,连忙让府上婢女过来伺候清创,幸好他的竹茶几都是每天让人擦拭打扫的,应该不至于有破伤风杆菌。

一边包扎,李素还吩咐要注意让伤口透气,竹刺取干净后也别急着闭合伤口。

刘备不懂医学,挥舞着还在冒血的手掌有些不耐烦:“大丈夫身冒矢石历战八年,什么伤没见过,区区竹刺算什么。伯雅你倒是说几句话啊,如今天下糜烂如此,当何以处之?

当年皇甫嵩劝阻我出兵勤王,只因我身为宗亲不宜入京,但现在天子都已降贼,还有什么可说的?我想点起众将,即刻尽起汉中之兵讨伐篡汉之贼!

唉,伯雅你误我啊,让我徐作准备、把大军屯在成都、南中训练,待出战之日再调回汉中,还说什么为汉中省粮节粮,现在倒好、猝遇突变,想调兵都要多耽误一两个月!云长更是无法赶到了!”

“主公稍安勿躁!待我问清情况!”有外人在场,李素也不会喊刘备兄,而是乖乖喊主公,安抚了一下刘备的情绪后,李素立刻让人给法正倒了一杯温茶,让他喝了两口后才问:

“孝直,不要急,说清楚,传出天子要禅位给董卓,是哪天的事儿?如今董贼已经继位了么?”

法正想了想:“我是三天前得报的,消息来源是我老家郿县,应该再早两天。也就是五天前,五月二十八这天,董贼得到消息后,大张旗鼓离开郿坞去的长安,还大赏了郿坞周边士民官兵,所以动静很大,两天后就传到了陈仓,被我军细作传回。”

李素摸了摸胡子:“董贼年过五旬,应该不太经得起鞍马劳顿,估计是坐车日行一二百里,那就是两天内可以抵达长安。今天已经六月初三了,如果董贼真的接受了禅位,应该接位也就一两天。”

李素口中是这么说,但他心里当然知道“如果王允得手了,那么现在董卓应该是已经被点天灯点了一两天了”。

史载董贼被杀后,肚脐上点灯芯烧油,烧了三天脂肪还没用完,长安百姓估计还在欢庆,没顾得上其他事情呢。

当然,历史也经过了那么多蝴蝶效应,各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包括董卓逃脱了制裁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而且,因为刘备这个反董力量的存在,刘备比历史同期的刘焉可要强多了,所以董卓的防务部署,肯定也不会跟原本历史上他死的时候那样部署了——别的不说,光是防备刘备北伐路线的陈仓城里,原本历史上是没有重兵防守的,现在却摆了一个中郎将,外加校尉樊稠。

所以,就算董贼真死了,西凉军的反应肯定也会跟历史同期不一样,蝴蝶效应会很剧烈。

因此李素也只能先劝刘备:“主公勿忧,事已至此,急切无济于事,还是召集在南郑的众将、宗室,说明情况,从长计议。要大规模北伐肯定是不可能的,需要等待时机。

如今充其量只能是小规模出兵骚扰一下,给董贼当头一棒,以表示我们讨贼的决心,而且,因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还要小心暴露了我军将来真正北伐的策略。”

刘备一开始的愤怒也消气了,也只好如此。

李素心中暗忖:没想到刘备因为第一时间听到了王允计谋的第一层表象,就提前那么激动,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只是,具体怎么捞取好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