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1章 代人捉刀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31章 代人捉刀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既有曹公的文刺,咱明日就先去太常卿府上投递?”关羽大致看了一下曹操写的介绍信,就直来直去地建议。

李素连忙让关羽冷静:“稍安勿躁,现在去还太急了。一来是大哥才刚刚离京回涿郡,什么事儿都还没做成,就先帮他吹嘘,容易被人轻视。

而且,为大哥宣扬义举孝行的其他准备也还没做好。这几天,我先把《孝义录》的文稿先写完,雕版和印刷暂且不忙,好歹有一份原稿,见刘太常时也好多点筹码。

沮别驾应该五六天里还不至于离京,我们还有时间。最好等到幽州那边汇报贼情的表文也到了,张纯之乱彻底闹大、成为朝廷上下共同关注之事,我们再去拜访。”

沮授和刘备送来的公文,只是冀州刺史的。

而幽州刺史陶谦,到现在都还没把幽州的贼情闹得多大了、汇报到朝廷呢。毕竟幽州是被后来波及的,陶谦猝不及防,千头万绪折腾下来,等搞清楚情况,起码比冀州人晚四五天。

而且幽州在更北方,路上信使快马加鞭传递消息,也得比从冀州出发的多走两三天。

关羽不懂这些官场门道,只好听李素的,他只是提醒道:“持文刺上门求见,至少也要提前三天预约,别人见不见还不一定呢,可得记得留出时间。”

李素一愣,立刻表示虚心接受。

也怪他穿越至今个把月了,还没走过“正式递交名刺/介绍信求见达官贵人”的程序呢。之前见到的名人,不是机缘巧合就是有可以插队的紧急军情。

以至于李素到现在,还没习惯汉朝达官贵人那种正常“慢生活”的交往拜访礼仪。

确实得多留出几天时间,让刘焉决定是否要见他。

……

当天晚上,李素又查找了一些素材,写了一会儿《孝义录》,然后睡觉。

因为已经彻底对自己的书法放弃了信心,李素写东西反而快了起来,也不在乎字丑不丑了,反正最后雕版之前还要请人抄写一遍。

第二天起床之后,他就带着关羽在雒阳城里乱转闲逛,先去太学晃悠一下。不过如今太学凋敝,也没什么人读书,好不容易逮到几个人搭讪,想求问一下认不认识什么书法名家,人家也不跟他交浅言深。

所以逛了一个上午,并没有什么收获。

倒是跟一小撮读书人稍微混了个脸熟,但其中一个名人都没有,都是些史所未载的龙套。

逛累了,李素就回到住处,写书歇息一会儿,用过饭下午再出去浪。

关羽见他一无所获,也怕误事,吃饭的时候建议道:“我看那些名士腐儒也都清高得紧,酸腐散漫,跟他们打听消息,却不误了大事。

既然只是要找文字工整之人,我看不如回甄家的商号,问问他们管事——甄家在京师的商号,既然经营卖纸的生意,难道还认不得几个字写得好的?”

李素闻言,放下筷子,觉得关羽说得很对。

甄家作为富商,想跟达官贵人攀交情,估计还是有难度的,但要作为一个情报来源,肯定可以胜任。

卖纸就能认识很多懂书法的顾客,卖马就能认识懂弓马武艺的顾客。

“云长妙计,吃过饭我就去甄家商号问问。”李素从善如流地答允。

关羽“傲视士大夫”的脾气,没想到对于做这事儿还挺有帮助,爽快。

……

饭后,李素就立刻去了甄家商号,找到了管事。

商号管事名叫张亮,是甄家大管家张权的儿子。自从甄逸死后,甄家由主母张氏掌权,她就把自己娘家的心腹仆人都派到了管钱管生意的位置上。

李素前几天下的造纸订单,也是找张亮亲手经办的。

见李素再次登门,张亮也很客气:“李先生有何贵干?你那批纸,还要些时日才能出货,如今还在沤料洗料呢。”

李素往那儿一座:“不是来要纸的,是想问问你这儿有没有雕工便给的木匠,还有,认不认识京城什么书法好、又肯收钱帮人写字的读书人。”

张亮想了想:“木匠好说,书法是什么?”

原来如今都还没有“书法”这个术语概念。

李素清了清嗓子:“就是字写得漂亮、工整的,最好要跟太学门口刻的石经字迹仿佛。”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张亮这下就理解了:“字写得漂亮又穷困潦倒、愿意帮人代笔的,京师一抓一大把,我随便帮你找个就是了。

不过,要跟太学门口石经上那些字仿佛……就要难些。那都是蔡议郎的体,当年能随其学得精妙的,如今多半身居高位,谁肯给人抄写。”

李素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因为蔡邕被罢官回乡已经十年了,那就意味着京城跟着蔡邕学书法的徒弟,至少是十年前就在太学读书的。

蔡邕近年来才新收的徒弟,肯定有地位卑微的,但都在吴郡。

比如后来的东吴丞相顾雍,如今应该才十几岁,他就在吴郡老家服侍蔡邕、跟着蔡邕读书。顾雍的书法,是蔡邕本人亲口承认的“亲传弟子第一”。

包括顾雍的“雍”字就是蔡邕赐的,准许他与老师同音。表字“元叹”也是蔡邕赐的,本意是“被老师赞叹之人”。

但李素也不能跑到吴郡去找人啊,他要是找得到顾雍,那不直接找蔡邕就行了,还费那个事儿干嘛。

李素想了想,就降低要求:“咱不要求蔡议郎亲传,只要学得像,哪怕是自学成才的也行,随便指点一个吧。”

张亮又想了想,这次倒是很快有了建议:“若是如此,倒有一人可以举荐——此人名叫钟繇,字元常。蔡议郎下野之前他就在太学了,应该没什么机会亲传。但他自习勤勉,至少有九成相似,还经常来我这买纸。

他在太学蹉跎到三十岁才出师,又当了五六年闲职郎官,一直没有正经差事补阙,仕途不利,所以肯帮人抄写,开价也不会太高。”

汉朝对刚刚举上孝廉,或者是刚刚从太学毕业的新官,如果没有实职出缺,就先放在“郎官”的位置上候补。

换句话说,郎官就是一批每年领三百石俸禄、然后基本没活干、留在京师继续修身深造的宅男。

以京师高昂的物价,没有别的收好处机会,就靠三百石全家要吃一年,日子还是比较清苦的。如果不是出自有钱人家,或者是当郎官年数久了,就得找点副业补贴家用。

李素听到钟繇这个名字,顿时觉得找对人了。

历史上钟繇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虽然后来官位挺高,但他似乎是在董卓、李郭执政期间,才靠朝臣大量死亡出缺、快速晋升上去的。他仕途的整个辉煌期,都是在迁都长安之后。

如今还是定都雒阳的太平年代,钟繇就是个需要打工的穷逼郎官,混到三十七八岁了还没个正经差事。

“多谢指点。”

李素谢了张亮的指点,又顺便在甄家商铺里买了点礼物,问明钟繇在京中的住处,然后就派亲兵去钟家送礼邀约。

介绍信就不需要了,因为郎官也不过是三百石的闲职,钟繇如今地位根本不比李素高多少,只是痴长了二十多年的年纪,李素让人送礼去见,对方肯定会见。

……

果不其然,李素送礼第二天,钟繇就让仆人回礼了,还说随时恭候。

官员之间,正常的初次拜访,一般是要提前三天通知,好让对方有时间准备。

钟繇只让李素等了一天,就允许他自便,可见也是穷得没架子了。

李素也不托大,就随手带了几块马蹄金饼、让亲兵抬了一斗上等美酒、一块鹿脯,去找钟繇做事。

以钟繇的身价,代抄一卷书的辛苦费,估计也就几千钱。李素带那么多钱,也是想结交一个长期供应商。

等防渗拓印的新纸造好了,李素未来要印的书可就多了,供应链必须先筹备好。

而且这次抄写的第一份文书,尤其要好好写,因为将来印刷之前,就要先拿给刘焉看的。

正所谓字如其人,拜访大人物时,给对方看到的第一笔字非常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