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83章 岳阳楼单扇赴会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283章 岳阳楼单扇赴会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赵云在零陵南部剿贼安抚的同时,李素在长沙城里也没闲着。

这段时间,他主要把精力放在封锁长江航道、打探外界诸侯情报、顺带散播外交欺骗信息这几个方面。

王粲赶稿的《英雄记》已经发售一个多月了,估计已经可以传到北方,有心之人无论在大汉的哪个角落,都能买到《英雄记》,读到这几年天下诸侯讨董讨傕汜的种种义举。

李素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一个月前、四月底的时候,他就在巴丘遇到了一队海商,开的是河海两用的大沙船,正是辽东太守糜家的商队。既然连大汉最东北角的商人都买到《英雄记》了,其他没那么远的人只要想买就能买到。

当然了,因为是刘备出钱刻印的,当然要宣传汉中王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书里面肯定是刘备的事迹形象最为光辉,多年的功劳事无巨细都吹了。

曹操的事迹则是着重写了他跟张邈一起首倡义兵、以及后来的荥阳成皋之战。

孙坚因为讨董比较积极,后来也不承认李傕郭汜朝廷,还打击那些承认李傕郭汜最积极的邻居,也有点戏份。

而袁绍那些家伙就被王粲阴阳怪气喷得比较恶心了。

跟随《英雄记》一起散播出去的,还有刘备阵营真真假假的外交姿态。如今周边所有的军阀都已经知道,刘备是时时刻刻把北伐中原、驱逐贼臣挂在嘴边的,只是自从去年中箭兵败之后就只喊口号不出兵。实际上却把兵力花在对付刘度、赵范甚至张津身上。

明着说讨傕汜,实际上暗地里抢地盘!

所以,阴阳怪气指摘刘备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名为汉王实为汉贼的权贵也不少。

尤其是被王粲喷了的袁绍,更是为了掩饰自己,转移别人对他的不满,在各种场合多次表态说刘备是假仁假义、借着讨贼侵夺同为汉室宗亲、天下八俊的刘表的势力范围,还表示精神上支持刘表讨回公道。

袁绍会这么表态,倒也不奇怪,一方面毕竟他是被喷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历史上袁绍和刘表就是关系不错的盟友。

袁绍的态度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足以代表其他“事不关己”的诸侯、甚至是一小撮长安伪朝中大臣的看法。

而随着那些散播消息的商队卖完书和蜀锦、再回到巴丘进货,也多多少少会把他们一路上打探到的情报带回巴丘。

李素当然是不吝重赏能够带给他有价值情报的商人,所以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很愿意为李素打听事儿。

……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六月初六,巴丘港。

在长沙城里住腻了李素,因为再有不到十天就要启程回成都了,所以提前离开长沙,把自己的驻所暂时挪回洞庭湖口的巴丘。

他之所以来得那么急,也是因为他一个多月前,跟来进货锦书的糜家商队约好了,让糜竺算好日子,在他回益州之前,再来一次商队,给他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北方军阀的情报。

算算日子,三五天后糜竺的人就要来了。毕竟汉末通讯和交通条件那么差,千里之外跟人约的事儿,差个十天八天都很正常,谁海船还不遇到点风浪延误什么的。

李素在典韦和数百骑兵的保护下,缓缓策马抵达巴丘,就看到甘宁带着战船和水军前来迎接,阵仗很大,还卖弄地请李素登船检阅最近这段时间的封江成果。

李素上次经过巴丘还是一个半月之前,所以在此抵达港口的时候,他自己也被眼前的繁荣景象吓了一大跳:

“巴丘港的生意什么时候做得这么大了?就是我给子瑜公达他们写信,让他们组织官船运货来卖之后?”

甘宁一脸与有荣焉地说:“正是如此,自从当初将军说‘堵不如疏’,要阻止商人为利偷越走私,就要给他们尽量提供花样繁多的货源。后来诸葛郡丞就组织了几次商船队补货。

虽然现在蜀锦卖得依然不多,但其他僰道特产的民用铁器、自贡的井盐、南中的翡翠玛瑙、还有听说是诸葛家工坊特产的青瓷,如今销路都极好。

原本想冒死偷越去蜀郡进货新式蜀锦的商旅,也不再冒险突破咱的封锁了,就乖乖在巴丘港进货。这里已经是益荆扬豫徐五州富商汇聚的进货地了。

他们也都理解了我们为了对刘度、张津用兵,防止商人通过湘江资敌而封锁商路的行为。而且听说几个月之内都去不了巴丘上游,很多商人的船队规模反而大了,来的船也不拘样款。

好几家富商都说从咱这儿进货蜀地特产,价钱比去蜀郡当地买,也没贵几成,还省了他们自己找适航逆水的大船、通过长江三峡了。虽然单程少赚一点,却省事,安生。以后就算荆南之战打完、解除封关,他们也愿意继续在巴丘进货,只求咱以后也要保持供货。”

李素听了甘宁的解释后,也是啧啧称奇,对自己的封关举动造成的蝴蝶效应,感慨不已。

没想到后世岳阳这地方算不上什么著名的商港,就因为他“临时海关”的封锁举措,竟提前成了商旅胜地。

之前他还以为,因为宽幅蜀锦的供应量被限制,他还要屯着绝大多数蜀锦打益州的“租庸调法汇率保卫战”呢,所以巴丘这边诸葛瑾每个月最多给几千匹新货放出,商人们稍微尝到点甜头安抚一下后,发现卖完了,也就会碰壁走了。

现在看来,青瓷那些的市场竞争力也非常强悍啊,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巴丘盛况,着实出我意料,我一时兴起,且登高眺望商港盛况,附近可有烽火台?”李素吩咐道。

甘宁连忙拍马屁地一指:“将军请看,湖口江边,巴丘最高处,可不就是有烽火台么。这几个月,为了观察军情,防止诸侯商船偷越,我还特地在原本的土台基础上,又加高了三层,按城楼望楼形制。将军要观景,登楼即可。”

李素满意地点点头,在甘宁引路下安步当车,登上巴丘山顶,准备眺望商港繁荣。

巴丘这个地名,本来就是因为有一座洞庭湖口的高耸小山,所以才叫“丘”,因此烽火台不用层数盖太高,视野本身就不错。

登楼之前,李素心中一动,才想起一个事儿:卧槽?这巴丘楼,莫不是将来就成了岳阳楼?

其实,历史上的黄鹤楼、岳阳楼,最初都是东吴时期造的军事建筑。岳阳楼的前身就是历史上215年鲁肃出任横江将军、东吴都督,屯兵巴丘时修的。鲁肃请关羽“单刀赴会”的那次酒宴,也是在这座江边的楼台上。

而黄鹤楼是223年,也就是孙权派陆逊在夷陵抵抗刘备时,在江夏郡修的。当时是孙权对陆逊能否击退刘备心存疑虑,所以在敌后沿江要害之处层层设置烽火台警戒。

李素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历史上关羽在荆州各处要害修的烽火台,因为被吕蒙白衣渡江,成了笑柄,最后都湮没无闻,反而是孙权和鲁肃修的那些留下了传世之名。

不过既然有我在,咱修的军事前哨,怎么可能沦落到被‘白衣渡江’的下场呢。别说是假商人,就算是真商人都让你一个都过不去!乖乖进老子的货,走私者斩!”

李素心中思绪飘飞,忍不住技痒,就让甘宁拿文房四宝。

“笔来!”站在巴丘楼顶,吹着长江江风和洞庭湖湖风,李素爽朗地大吼一声。

时间正是六月天,烈日当空,幸好这座楼有飞檐遮日,李素身着最轻薄的天衣无缝五色锦袍,被风吹得猎猎飘飞,身上也不见汗。

手里的折扇呼呼作响,腰间的玉带、金鱼袋都环佩叮当,翡翠相击的声响好不清脆,一派当风飘逸的仙风道骨之感。

可惜没有照相机,身边也没有画家。李素都有点后悔没带老婆来了,要是带上擅长书画的蔡琰,那逼装得多美滋滋。

甘宁把一根蘸了浓墨的提斗大笔恭敬交到李素手上。李素就找了三楼那面朴素的石灰墙,直接“唰”地在墙上龙飞凤舞起来。

“初平四年春,赵伏波破贼长沙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修巴丘楼,南遏张、刘,东禁资贼宵小,百商汇聚,风化肃然……”

“予观夫长沙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

后面都是一些写景的句子,也不用完全靠李素现编,他也记不太清了,就随便写几句,似是而非跟范仲淹的差几个字也无所谓。反正文采肯定是不会差的,篇幅倒是比范仲淹少了一半。

李素也不屑于多写景物,直接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不亦快哉!”

李素当然不需要“吾谁与归”了,他是官场的赢家,而且他向来是主张做官要既造福百姓也自己享乐的,这并不冲突。

谁让他做大蛋糕的本事厉害呢?为什么非要分蛋糕、民得利多他自己就得利少?

写完之后,他对文章很满意,冷静了一下才意识到字还是稍微有点丑——虽然比几年前要好多了。

主要是他岳父和妻子对他的书法实在太不满了。这几年闲下来他老婆就逼他写东西,一起切磋,说他的字太丢蔡家的脸了。

李素就笑着解释:“风太大,笔太重,有些笔走龙蛇了。”

甘宁又不是很懂书法,连忙夸赞:“右将军之字如长枪大戟,快意森然,龙飞凤舞,飘逸俊朗,灵动不凡,凡夫俗子不能及也。”

李素丢下毛笔,从旁边的亲随端的盘子里拿过茶盏和酒杯,各自斟饮了几杯,正在兴头上,忽然看到远处江面上有一大队船只靠近,行船法度森然,纪律严明,不像是商人。

“快去看看,来者何人?”

甘宁连忙警戒,不一会儿后过来回报:“报将军,是孙使君官营的商队,领队者是周瑜,他们的商队应该是上个月被我军堵住、进了货赶回去之后,心中不服,这次派了周瑜带兵来交涉、进货。”

李素:“晾他也不敢造次,把周瑜请上来吧,我就在这巴丘楼上见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