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298章 强偷弱是赌,弱偷强是白给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魏延火急火燎花了一天时间,表面完善了他的灵渠绕后偷袭计划。

然后趁着晚上不召开军议的时候,又偷偷单独找赵云进谏,希望可以避开其他态度持重的反对者,这样一对一说服,赵云面子上更容易下得来,也不至于被其他人抓住把柄喷军事冒险。

至于计划调整的具体内容,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进一步减少偷袭任务调动的人数,这样可以在确保调度船只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次性随船多运点粮食,让部队在敌后可以坚持更久,有更多灵活反应的时间。

同时,魏延还找了军中的零陵本地人、尤其是前几天跟鲍隆之战抓获的俘虏,问明了零陵最南端与苍梧接壤各个山口的地理形势,勉强找了条理论上可以“一旦没有拿下广信县城,就沿着山路轻装撤回富川,翻回萌渚岭”的路线。

事实上魏延根本没打算走这条路,他就是想赌一把大的搏个前途,这个退路也是应付赵云的,实际上能不能走都不知道。

……

中军大帐里,赵云本人也是心情颇为难以言述,都快亥时初刻了,还没熄灯歇息。

中午军议结束的时候,因为自己否决了魏延的提议,表现出了持重不冒险的态度倾向,所以后来午餐和下午的时候,其他幕僚、下属跟他聊起战况,也都拿持重的姿态相劝,显得自己“所见与主帅相同”。

当时,李严言者无心地说了一些看似安慰赵云的话:“当年马伏波平五溪蛮、交趾,为光武帝所重,只可惜最后南征途中,染疫而亡。

今将军也号为伏波,南征军功赫赫,且躲过了前番恶疫,必有后福,徐徐图之,功业必可过于马伏波。”

李严还是知分寸的,所以劝说的话就点到为止,没有说更过尺度的。但下面还有些更年轻说话没轻重的军官,拍马屁拍着拍着就逾越了尺度,说什么“将军岂是马伏波可比,当年赵佗也是常山真定人,北将只要习惯了岭南水土气候,一样可以建功立业”

(注:赵佗是秦始皇时候的人,所以其实籍贯应该叫“恒山郡真定人”,汉朝人之所以叫常山,是汉文帝以后为了避文帝的讳刘恒,改叫常山)

这话赵云当时听了就脸色板了下来:赵佗是什么人?能这么比喻么?这是害我呢!

但幕僚散去之后,赵云又觉得自己多虑了:赵佗之所以立国,也是机缘巧合罢了,是因为始皇帝无道,秦国不存在了,赵佗身为秦将不能降汉。

可如今汉室虽然也大乱,还有主公汉中王伸大义于天下。就算李傕郭汜手上的天子遭遇了不测……有大王在,自己就还是汉室忠臣。

大王一看就是个命格不凡、得享高寿的主公,还有什么好怕的。既如此,赵佗的为秦建功部分,有什么不好学的?他平定的地盘比马援更广大,就该努力效法,只要别效法其最终自立就没事儿。

打仗要对事不对人,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反而心虚拘泥了?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赵云心中暗忖:“还记得伯雅当初私下里跟我讲解过‘殿兴有福’,谈到为什么‘一朝立国越久、仁君对能臣的容人之量越宽’。

为君者知天下归属有定,才能如此从容自信。故而刘邦对萧何犹有猜忌、对韩信削王改侯。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却多得善终。至于大王,更是能视云长、翼德犹如亲弟,此四百载之积也。

如今我若是为了躲避赵佗行径而刻意弃用其战法方略,倒显得我‘猜忌大王有猜忌我之心’,不如坦坦荡荡。何况大王早就要我打完交州就回去参与北伐。我战后即走,并无割据时间,复有何疑?”

也不能怪赵云有这种担心,因为他跟刘备的交情毕竟不是关羽张飞,也不是李素,跟前面三个人还差了一截呢。刘备对他用人不疑,他却不得不想一想如何避免形成割据的自证清白问题,哪怕只是潜意识里偶尔闪过这个问题。

就在赵云为自己的担心烦躁时,魏延来求见了。

“参见将军!末将完善了一下上午说的灵渠偷渡方略,请将军斧正……”

赵云凝视了魏延几秒钟,点头示意他详细阐述一下。

魏延就一五一十说了。

赵云听完后,冷场了一会儿,低声叹道:“文长,你这还是在赌命吧。你投入的本钱是不大,而且我也看了,你在赌‘张津主动增援刘度、寻衅荆南军,会导致内部不服,人心浮动’。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法。目前我们对付的敌人,确实内部不甚团结,张津也不是驭下有术之辈,不过是何进那样的短视空谈之人,这样或许有可能赌赢。

将来如果遇到二袁、曹操、李傕郭汜呢?此法只有明显我强敌弱时才能用,两者相当或敌强我弱,是不能用的——我不怕你死,就怕你活着回来后,赌上瘾了,这话军议上我是不说的,也就现在外无六耳,跟你说说。”

不得不说,赵云的持重谨慎是有道理的。

就好比历史上魏延想搞子午谷奇谋和邓艾想偷渡阴平,那都是偷。但前者是以弱偷强,后者是以强偷弱。

以强偷弱是赌得起的,也输得起,而且最关键的是只要出现在敌后,敌人就会动摇,就算原本打硬仗不一定赢,乱中取事也有可能成功,敌人的投降派会越打越多。

而以弱偷强,你不能指望敌军惊慌失措就大面积倒戈——凭良心说,子午谷奇谋在诸葛亮首出祁山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胜算,就算夏侯楙被杀了都没用,你无法裹挟起“降汉风暴”或者说“降汉多米诺骨牌”。

子午谷奇谋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除非是高平陵之变后,有穿越者算准了“夏侯玄夏侯霸还在守长安、而且预估到自己要被司马懿清算,想要主动投降蜀汉”的那个时间点,突然走子午谷来到长安城下,直接客场接受主场夏侯霸原地投降——即使如此,你还得联手夏侯霸堵住潼关、再干掉被隔在陈仓和陇西的郭淮。

赵云也知道赌这一把,输了损失不是很大,赢了却能结束这边的战斗,在岭南得到坚固的落脚点,非常划算,他就是不想魏延形成路径依赖。

就像曹操远征乌桓回来,依然要重奖那些劝他别去的人——劝阻他的人才是对的,远征乌桓虽然赢了,也不过是赌赢了,但本来就不该赌,不能以输赢论功过对错。

魏延心里也憋了口气,但听赵云的意思,他可以理解,就拱手说道:“将军肯许我这一次,我保证余生不再……如此行险。而且就算赢了,我也承认我的战术不如将军,只是一时侥幸。”

赵云确认了一下魏延的眼神和言语是否诚恳,点头:“去吧,给你一次机会,但愿从此谨慎做人。我就当这一次是你还为自己被同僚排挤而不服。但这仗要是真赢了,你也够证明自己了,不要再急于求成。”

魏延欣喜领命而去,还奇怪赵将军今天怎么突然变得好说话了?

只有赵云自己心中苦笑:魏延的战术可行,在最终决策里,只占五成。还有两成是被魏延的态度感动,加上收益比确实高。而最后的三成因素,是赵云自己不想落下“刻意回避赵佗当年成功的正确答案”。

秦始皇的时候,就是以大军走灵渠稳扎稳打平掉百越的。只不过现在主力没足够时间和船只迂回,临时的运能只能带魏延那点兵。

……

虽然支持了魏延的冒险,在出兵之前,该主帅做的事情,赵云还是稳扎稳打都做了,尤其是他很细心地召集了魏延要带走的那两个曲精兵,亲自拿伏波将军的名义担保,说整个计划非常周祥,别怕己方人少,到时候接应会非常全面,让士兵别怕。

赵云深知,如果他不进行战前动员,就算魏延的计策没错,魏延也必死无疑,因为魏延的军中威望还不够,士兵们不一定敢跟他赌命。

而赵云自己的名声,是出了名的谨慎,赵云拿自己的信用给魏延背书,才能让绕后敢死队人人心中稳定,真心相信绕后是很成功的。

为了确保士气,赵云甚至摸排了一下这些士兵的文化水平,确信基本上都是板楯蛮和武陵蛮的文盲、不识字也没看过历史书,然后赵云才亲口在出战前的宣讲中,骗士兵们说“当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走此路讨伐百越,偷袭战术跟我们现在的一模一样,最后也成功了”。

有了历史成功案例背书,士兵们当然信心大增。

魏延在旁边听了,也是暗暗心惊:谁说赵将军持重不会鼓舞士气?名声在外的老实人偶尔骗一次人,骗人效果才好呢。

让魏延这种姿态桀骜的家伙去讲故事鼓舞士气,士兵们也不信啊。

赵云:“好了,文长,你好自为之吧。我已经快马通知始安县准备船只,你们直接翻山走直线、沿山中小路,去始安县与苍梧郡荔浦县之间的山口北侧,船队和粮食会在那儿等的。

你们上船后尽快顺流而下,过荔浦、扑广信。十五日内,希望我这边能听到敌后的消息,到时候就配合你夹击。”

魏延:“将军放心,末将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