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401章 太守随便封的感觉真爽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听了李素描绘的“广种棉花、开发纺纱机飞梭织布机造棉布棉袄,让西凉羌人彻底汉化”的美好愿景后,诸葛瑾内心对于继续放开了手扩大技术工人队伍、不要担心蜀地纺织工业化完成后工人过剩失业,充满了信心。

好多个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念头,在诸葛瑾内心涌现而出,可惜酒桌上一时也抓不住头绪,只能回去再慢慢想。

幸好,李素很快主动把话题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他看大伙儿都喝得差不多了,不少非嫡系的客人都散了,正好趁机交流一些私房话。

李素端着酒杯,对诸葛瑾他们若无其事地说道:“自从大王带着众多臣僚北上,益州明年会空缺六郡太守。如今好多地方,都是原郡守人在长安,由长史、郡丞代行太守职务,此事偶尔为之倒也无妨,然非长治久安之法。

大王此次派我回来,要我在新年之前,先把后方吏治整顿,拔擢幽潜,你们也都是大王心腹了,跟随大王短则三年,长的有五六年,有些事情也不瞒你们。我已经拟了名单,你们几个都是堪为一郡之守,务必继续努力,好自为之。另外几个人选,你们也帮着看一下。”

诸葛瑾、黄权等人闻言,连忙拱手谢恩。

李素一摆手:恩自上出,没什么好谢的。

然后他就谈笑自若地公布了几个人选。

蜀郡太守:诸葛瑾

汉中太守:吴懿

巴郡太守:黄权

广汉郡太守:张肃

汶山郡太守:杨洪

诸葛瑾、黄权、杨洪三人都在座,各自领到了自己的职务。

诸葛瑾还有些惶恐,虽然他跟随刘备出仕的年限是最久的,可他出道时才十六岁,如今六年了也才二十二。从郡丞、长史做到太守,总觉得看品秩来说升得太快了。

李素拍拍他肩膀:“那有什么办法?主公每隔数年就能开疆拓土一大片,元从老臣都不够用了,总不能让不可靠的外人骤然出任方面。而且你们家也算忠君爱国,虽然有钱,屡次毁家纾难捐资助军、赈灾。快几年就快几年了,当得的。”

诸葛瑾再想起自己家每次几千匹几千匹的宽幅蜀锦,每次货值折价都不低于三千万钱(六千钱一匹,一次捐五千匹就有三千万钱了),搁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都能直接买官一个太守了。

当然了,灵帝的时候两三千万一年的太守,都是穷郡,而且是名为买实为租,任期就一年。蜀郡这种能搜刮到超多钱财的百万人以上富郡是绝对买不到的。

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毕竟还有那么多功劳,他这么一想内心也安心了不少。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其余张肃也算是刘焉败亡时投降较早的,本身资历和在刘焉手下时的官位,就在正县级到副郡级之间。最近两年,张肃的弟弟张松也跟着出仕了,可惜暂时还没捞到什么暂露头角的立大功机会,不管怎么说,张肃当个广汉太守还是可以的。

而汉中郡,虽然在关中收复后军事价值就降低了,可毕竟刘备现在的封号还是汉中王,那是作为王府封地所在的郡,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吴懿不管功劳如何,他毕竟是正牌王妃吴苋的亲哥哥,作为“外戚”当个汉中太守,起到枢纽作用,还是没人会质疑的。

这个人选也是李素回益州之前,就跟刘备通过气商量好的,否则李素也不敢自己决定。

最后还剩下梓潼郡、武都郡两个空缺,李素心中也有点备胎人选,不过还没敲定,就跟诸葛瑾等心腹商量着来。

主要也是够资格够才能的元从老臣用完了,李素只能从这几年新冒头的蜀地本地归附士人当中拔擢,所以才犹豫。

李素的名单上,有孟光(27岁)、廖立(25)、来敏(31)之类的本地大儒名士,或者是周群(46)之类的谶纬算学名家,但是诸葛瑾黄权都认为这些人只配掌管礼法、历数,或者担任监察,不适合具体统管一个郡民政,商量后李素自己把他们否了。

名士派否掉之后,李素又看了一些本地的实干派新晋官僚,有张裔(30)、王甫(25)、王累(22),这些人都以实干著称。

张裔历史上执掌了蜀汉政权多年的工部营造事宜,帮助诸葛亮督造兵器铠甲、屯田农具,政绩都不错,最后是在南中叛乱时被投吴的雍闿俘虏了。

王甫则是跟着关羽守荆州,提供后勤非常得力,关羽失荆州的时候很多留守派官员都投降了吕蒙,这个王甫还算有气节,在糜芳都投降的情况下坚持不降,但是寡不敌众被吕蒙杀害。

这些事迹现在虽然还没发生,但看他们这几年的政绩,也看得出来他们在这方面有专长和才华。李素商量了之后,觉得还是放弃让他们当太守,而是让他们分别跟着国渊、王连那些屯田官、盐铁官去负责营造和后勤。

他们的才能或许不在国渊王连之下,只是跟随李素做事来得晚了,没有时间接触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所以刚转型的时候需要跟李素时间更久的前辈带一带。

李素名单上的第三批候选人才,是一些今年北伐开始后,为了逃离李傕辖区,才临时从关中逃入蜀中来投的人才。这些人理论上来源跟当年刘焉手下的“东州士”差不多,或者可以说跟法正出身类似,只是来晚了两年。

不过这些人往往在长安朝廷里本身就有官职,所以也不能按白身起步,只要确有才干,直接给点中高层岗位也是可以的。

但也因为这些人不是本地的,来投也不久,诸葛瑾黄权他们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好给意见。

诸葛瑾还提醒李素:“使君,大王如今深得蜀地民心,在于蜀人都看到了本地人为官的盼头,故而连捐钱给关中赈灾之类的事情都能踊跃争先。这种时候,让东州士再来侵夺蜀地腹地的高官要职,恐怕人心会有动摇。

就算非要在这批新的东州士里选一个太守,最好还是优先把悬而未决的武都太守给他们,梓潼就算了。武都毕竟接壤雍凉,又是山区相对贫瘠之地,张将军离开之后,给个东州士也不会有人介意。”

李素觉得也有道理,就准备从194年刚投靠的东州士里,选一个有资格当武都太守的。其余资格不够的,也能在武都郡当些中层、基层职位。这样来说,也是给这一批投靠的人才一个交代,让他们意识到投刘备不是白投的,多多少少也有一个代表人物出头了。

李素从谏如流,就开始介绍名单上的人:“今年春天,入蜀投靠的东州士,主要有这几个,分别是京兆和扶风人士。

资历最老的,乃是原长安朝廷的黄门侍郎射坚,年32岁。他还带着其弟射援一并投奔。射援年27岁,在朝中仅为孝廉郎官,无实职,不过他是已故的太尉皇甫嵩的女婿。

还有一位,是故凉州刺史孟佗嫡长子,在朝中也是闲职郎官,名叫孟达,23岁。他来投的时候,还带了一份介绍信,是他在郿县时结交的故友法孝直所书,孝直在信中颇言孟达也略有才干,可以一用。”

李素报了几个今年来投的主要东州士,让大家一起参详。看完之后,也没什么歧义,毕竟只有射坚资历和年纪都相仿。而且大家很容易想到,两年半前钟繇也是以黄门侍郎的身份,来汉中传旨,结果李傕作乱滞留了,就因为作为天使早投靠两年,钟繇现在已经发达了。

射坚的履历跟钟繇相仿,就是来晚了错过了时机,只能去武都郡那种穷地方。

事儿就这么定了,以射坚作为安抚新来东州士的代表,他弟弟当个郡丞,孟达只能先当下辨县令,也算对得起法正的推荐了。

最后剩下的梓潼郡,既不能给东州士,又不能给空谈派,怕他们误事;也不能给种田派,因为种田派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李素想来想去,只好从那些跟随刘备较久、但没有实质性立功的益州本地文职幕僚里选了。

他把最后的备胎名单翻出来,上面主要只有三个人:秦宓、费诗、郑度,这三人不用介绍,前两个主要是当使者说客,第三个是个参谋。诸葛瑾他们对这些人也很熟了。

讨论的结果,普遍认为秦宓太文绉绉了,不适合全权治理一方。郑度资历太浅。费诗虽然也没有全面的干才,但毕竟之前泾原决战时,帮刘备说服了段煨临阵倒戈,这个功劳也是不小的。

不管怎么说,费诗也是为与李傕的大决战的胜利,加了一道保险。

看在功劳的份上,能力稍不全面一些,也是可以忍的,就让费诗当梓潼太守。

李素把调整后的清单收好,准备再趁着年前这点时间考察一下他们的具体政绩,确保无误,就发给刘备备案,正式任命了。

诸葛瑾、黄权对这些人选没有异议,也觉得都能胜任,他只是觉得还有一些人才被李素忽略掉了。所以黄权善意地追问:

“使君,其实还有一些人选,也颇为可用。如顾雍顾元叹,他自关将军平南中后次年,就担任建宁太守,在烟瘴之地勤勤恳恳两年,对于安抚南中蛮夷颇有建树,如今南中各部酋长子弟,都送到顾雍这儿为质求学。

就凭这份功劳,哪怕回到巴郡,接替其恩师蔡司空留下的巴郡太守空缺,也是没有问题的。权自问功劳尚不如顾元叹,愿意相让,去南中历练。”

黄权因为自己就是巴郡太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这话他开口最合适。要是诸葛瑾说的话,倒显得是在拆黄权的台了。

李素一摆手:“顾元叹我另有大用。也不怕和你们说。我跟大王早有商议,明年要拆益州为益、滇,而且从此内地无战事之州,可以不设州牧。当初刘焉废史立牧的害处,大家也看到了。

到时候民政财政、军权防务、监察法治,各自分权。顾元叹既然是南蛮诸部子弟的师长,到时候观察滇州,协调各郡蛮王,正当其职。其他一些更加位高权重而我暂时没有用的,也都是有这方面的需求。”

诸葛瑾黄权这才住口,李素要选每个州的三使,这些人的地位可比诸葛瑾他们高多了,他们根本没资格议论。

“原来以后当个太守也没原先那么风光了,每个太守头上居然有三个副州级的上司,制衡手段不少呢。”诸葛瑾黄权心中暗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