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06章 轻取石门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06章 轻取石门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汉末的石门陉隘口,后世早就连遗迹都不存在了。

它位于沁水县(济源)以北、太行山与河内平原的交界处。20世纪的时候,这个位置修了“济源沁河水库”,把沁水水位抬高,利用冲出太行山的落差发电。

石门陉也就沉入了水库底,取而代之的是“沁龙峡风景区”,一个人造水库景区,百度地图直接搜这几个字就可以看到景色照片。

汉末的石门陉,倒也没有砖石垒砌的关墙,主要是沁水穿过谷口,河流上可以直接通航,你造了关墙也没用。

只是在沁水东岸的河滩上一侧修了个营寨,战事危急的时候驻扎点军队,封锁河面航运。至于河的西岸,相对更陡峭些,一般是不会有部队从西岸的山林陡坡上行军的。

负责河内郡全郡防务的麹义,手下总共也没多少拿得出手的部将,又要防备最前沿的东垣县、防止关羽得到黄河下游的码头城市,还要防备从河东直接陆路进入河内的轵关陉、箕关陉。这么一算,至少麹义帐下能排进前三的部将都得分出去领兵。

再往后,郡治怀县和渡口枢纽城市野王,防守优先级也别石门陉高。七排八排排下来,石门陉这边能分个大众脸的无名龙套都尉驻守就不错了。

石门陉这条路的对面,可是张辽的防区,自己人,麹义把精力浪费在防备张辽上干嘛?那不成痛击友军了么?

……

十一月十三,后半夜。

距离沁水上游的端氏、蠖泽易手,才过去了八个时辰。所以下游的隘口、县城,都连屁的消息都没得到,丝毫不知道上游的变故。

关羽攻城的时候,可是让人先围住了城外大路的。就算袁军将士或者当地亲袁的百姓有漏网之鱼报信,也不可能是沿着沁水而下。只能是翻山翻越东边的空仓岭,绕路报信,所以南侧的防区至少要两天才能知道上游的失守。

石门陉守将,一个名叫眭固的杂牌都尉,正带着三千人在河东岸营寨里睡大觉。此人原是黑山贼小头目,但在黑山贼当中也不算什么坚定分子。

历史上袁绍都没干掉张燕,眭固就直接投降了袁绍帐下的河内太守张扬、在张扬的部将杨丑麾下做个中层军官,可见级别实在是低。

这一世,因为蝴蝶效应,张燕都死了快五年了,黑山贼里投袁的就更多了。眭固算走得快的,几年下来,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从贼将头目勉强洗白成了官军的都尉。

眭固这种黑山贼出身的将领,兵法没读过,但本能警觉还是有点的,所以他睡归睡、倒也不至于粗心到营寨外面不留士兵值夜。

只不过,没有将领亲自巡逻视察,士兵们能偷懒就偷点懒,而且值夜巡逻仅限于东岸,西岸那么陡峭,是绝对不会安排人值夜的——都十一月了,天多冷啊,夜里如果天太黑,都不好组织船渡过沁水,放到西岸巡逻的士兵岂不是要冻一整夜都没人轮换?

然而,就在这种只闻松涛树浪的万籁俱寂之夜,沁水西岸的山林中,那个被河内本地守兵都觉得不可能有人夜行突防的地方,此时此刻却有两千最精锐的山地兵,在攀援潜行。

农历十三,距离满月之夜还有两天,天上的白月光倒也能勉强照到地面,看清地形,只要别在树荫底下走路就没事。

这两千王平嫡系的山地兵,之所以能保持如此好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关羽兵力多,之前攻打蠖泽、端氏的时候,这两千人没有参战,而是直接绕城南下了,所以体力保存得不错。

四万人打两个县城,怎么挤都能挤出相当一部分人手轮休。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刘备阵营这几年对于山地兵的建设,也是多有投入的。虽然不能确保几万山地兵都有很高的待遇,但王平、孟氏兄弟的嫡系亲兵,给点额外待遇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王平这些士兵要翻山,就不能穿铁甲,两千人装备的都是皮甲。但皮甲也分三六九等,他们穿的都是兕、鳄皮革制作的最坚韧皮甲。

另外,就是把部队里做肉脯干粮时,宰杀牲畜所得的内脏下水,都集中起来给这些需要复杂地形行军的士兵加餐。吃多了动物肝脏之后,就没有夜盲症了,可以夜间翻山绕后,至于其中的科学原理,当然也是几年前李素就交代过了。

这种情报也不怕泄密,反正这世上当时除了刘备以外,其他诸侯都不需要专门建设山地兵部队。

王平带着人艰辛而又安静地翻了两个时辰的夜路山路,总算是绕到了石门陉西岸下游、绕到了眭固防区营寨背后足足六七里开外。

眼瞅着从这里再反渡沁水回到东岸、也不会被眭固营中的士兵发现,王平才让人随便砍些木头,捆成木筏渡回东岸。

沁水在这一段的河面宽度只有三十丈,其实要不是扛着钢铁兵器的话,直接游泳都能游过去。而且从太行山石门口流出来后,下游落差不大,水流速度也趋缓了。只不过王平考虑到冬夜下水浑身浸湿,会影响士兵的战斗力,才胡乱稍微砍点木头,草草糊弄过河就行。

四更过半,王平在眭固背后重新整好队形,然后就组织部队展开背刺。

“杀啊!”

“关羽五万大军在此!降者免死!”

几千个穿着兕鳄皮甲,手执灌钢利刃、战斧和钉锤的山地兵,呼啦啦地从背后涌入眭固的营寨。

望楼上的弓箭手才刚要开口示警、都没来得及射出两轮弓箭,王平的人已经冲到近前,火把乱丢了,几分钟内眭固的营地就火焰四起。

眭固直到醒来披甲的那一刻都是懵逼的:哪边是南?哪边是北?有敌袭?那敌人来的方向就该是北咯?谁让黑夜中看不清呢,方向感太差。

可是当他挂着还没扎好的铠甲冲出去、绰枪上马要指挥部队反击时,才发现自己的命令有点混乱,让亲兵击退北侧来敌,大伙儿却面面相觑,发现命令和实际情况不一致。

“都尉,敌人是南边来的!”几个醒得早的亲卫军官提醒。

“不管哪边了,反正就是往敌人最多的方向击退!”眭固拍马舞枪冲了过去。

可惜,黑暗中他的第二道命令并没有传出多大范围,很多士兵还在执行他的第一条命令——主要是因为这时候,北侧也确实出现了敌军。

在王平背刺发动之后,正面的徐晃也不再隐藏自己的行踪,带着一队人马堂堂正正沿着沁水东岸的河滩推进。夜里沿着河行军是最安全的,因为哪怕夜盲也能听着水声的远近来判断自己有没有走偏轨迹,很适合大军机动。

于是乎,眭固麾下不少士兵,就出营去迎击徐晃了,整个营地一团乱。

冲出去的那些家伙,也别觉得他们觉悟有多高、是否真心迎战徐晃,说不定只是找个机会逃散,真看到敌军势大就直接跪地投降好了。

眭固带着营中仅有调动得起来的百余亲卫骑兵,往王平入营的方向冲杀。还别说,虽然眭固因为被偷处在了极大的劣势之下,但王平的部队是翻山涉水而来,虽然精锐,却一匹马都没有。

连王平身为将领,都没法配马,只能步战。被眭固冲出营门、顺着河滩往复冲杀,倒也有些吃亏。北边的徐晃虽然有骑兵,但此刻大营还没彻底攻破,徐晃也过不来支援。

眭固看到王平身边厮杀最激烈、抱团的汉兵精锐最多,就直接不管不顾撞了过来,还真被他的人撞飞了一批汉军山地兵。眭固的黑山骑兵虽然也多有落马,好歹是把气势打出来了。

加上河边战场地形狭长,眭固居中突破、撕开王平阵型,王平的士兵被逼到两侧,像夹心饼干一样,连弓弩都没法使用——如果放箭夹射眭固,有可能误伤背后的友军。

好在王平反应也快,他的山地兵也考虑过狭长地形如何防止敌骑冲起来的课题,立刻部署杖兵架杖被动迎击。

用粗长坚硬又不值钱的杖,交叉架设扫击骑兵,这是后世刘裕破北魏骑兵时最喜欢用的。跟架枪阵的办法相比,枪矛靠的是正刺,指望敌骑正撞到枪尖上。杖阵则是指望横扫过掠过阵侧的敌骑,马匹本身的惯性撞上来,立刻就是杖断腿折。

眭固本想仗着居高临下的优势,马战对步战先斩了王平,结果还没冲到王平面前,他的马匹被一根粗木杖击断了马腿,眭固一个趔趄摔下马来。

身边亲卫还想护着他步战突围,跟王平绞杀作一团,不多片刻,地上便躺下了几十具尸首,眭固与王平很自然地厮杀到了一处。

眭固在火光下这才隐约看清王平长相,啐了一口血腥骂道:“看你也有二十出头,乳臭未干,就来送死么!”

可惜,刚嘲讽完王平的年轻,还没交手三五招,他就被王平一刀剁了脖子。

石门营内袁军很快纷纷溃散,余者跪地投降,王平徐晃前后合力,把这个隘口彻底肃清。

……

十一月十四,趁着敌人对偷袭还未彻底反应过来前的最后窗口期,关羽率军继续高歌猛进,当天逼降了不明虚实不敢应战的沁水,第二天又急行军抵达了野王。

野王县好歹还算有个将领镇守,正是张扬麾下的杨丑。杨丑带了五千人笼城死守,同时向郡治怀县的麹义求援。

听说野王求援消息的麹义,也是阵阵匪夷所思,忍不住内心痛责张辽无能,怎么会把关羽的部队从王屋山以北放过来的?那不是张辽的防区么?关羽这是穿过了张辽的防区来进攻他的防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