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如何对敌?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在周瑜的龟缩之下,李素一时间无法水陆并进攻打当涂水寨。

不过,单独从长江水面发动进攻的尝试,显然可以立刻铺开,也不用等待岸上的营寨和攻城武器搭建进度。

所以李素也不含糊,他在舰队抵达当涂外围江面后,登高用望远镜随便观察了一下周瑜的部署,发现周瑜的船队都停在水寨内的锚地,士兵都上寨墙防守。

见到这个状况,李素心中略一琢磨,就做出了针对性部署。他吩咐各军完全不必在乎消耗,直接从长江江面上抵近巨木搭建的水寨寨墙、隔墙往里面的锚地盲射投石。

虽然周瑜在水寨里造了密密麻麻的投石机,李素的舰队和周瑜的水寨要塞对轰肯定是吃亏的,但李素也没指望轰掉多少固定防御设施。

李素设想的是利用飞火神鸦和碎石弹雨,对着水寨内锚地里的船只进行覆盖射击。这样的打法需要让进攻方的船只逼近到距离寨墙更近的位置,有些甚至都逼到水寨五十步了,不过好处是可以跟对方以船换船。

至于士卒的损失,其实并不大,因为被投石机砸船,最大的损失就是船的破损甚至沉没,但有掩体的水兵其实砸不死多少人。

李素船多,后方留接应巡逻的船队,随时把前方破损甚至沉了的友军战船上的士兵捞起来救回来就行。

周瑜还真没见过这种打法——之前他遇到的舰载投石机跟水寨对轰的打法,都是船躲得远远的,基本上离寨墙的距离都在汲黯在投石机的最大射程上了,就开始缓缓逡巡着丢石头,以降低守寨一方投石机的命中率。

哪有李素这样直接逼上来、越过寨墙砸后面锚地里的战船的。

周瑜一开始猝不及防,被砸毁了几十条停泊状态下的船只,还把锚地里的航道堵死了一部分,着实苦不堪言。虽然也换掉了李素一些船,看战损数字甚至还有赚,但周瑜知道他不能这么换——

他已经被逼到了长江连接太湖的支流里,根本没有多少造船工业潜力,手头都没掌握什么造船厂了。而且只剩两个半郡的地皮,能调动的民力生产力也有限。

现在周瑜手上全靠那点存量,打一点少一点。而李素后方有益州荆州和扬州芜湖以上那么多造船区,至少沿着长江十几个郡的民力能用来造船。

李素只要有钱,随时可以把战损的船补充上来。要不说海军是个烧钱的玩意儿呢。

对李素来说,只要花钱就能搞定的事儿,同时确保水兵少死一些、别增加训练精兵的工作量,只是跟周瑜对烧钱就能把周瑜烧死,那简直太划算了。

周瑜认清这个形势之后,果断把当涂的战船全部撤了,都集中到牛渚,而且还不敢停在牛渚靠着长江沿岸的锚地泊位上,只敢把全部剩余战船都尽量拉入中江(长江在马鞍山的一条支流,连接太湖)躲避,躲出李素的投石机兑船战攻击范围。

战船兑命的事儿,周瑜换不起呐。

不过,这也正是李素想要的结果,他知道,只要周瑜躲进了中江,甚至将来躲进了太湖,那就不如留在长江江面上那么来去自如了。

而且,这也意味着周瑜随时有可能丢失长江的制江权。

周瑜要等台风天,那就让他为这个无谓的等待多付出一点代价吧!

当天傍晚,随着周瑜把锚地里的船匆匆启航往支流里开,李素在远处马鞍山上瞭望、用望远镜看清了周瑜的调度,他也立刻传令让攻寨的战船撤下来,没必要再承受更多损失。

第二天一早,他确认了战况后,确定周瑜是真的不敢吧船突前布置,然后李素就下达了一条命令。

他找来甘宁,分给对方一些快捷的战船,大约六七十艘快船,还有近万人的水兵,吩咐道:

“兴霸,周瑜已经被我们逼近中江和太湖,长江江面上的制江权就是我们的了。所以,你不用担心,带着这些人马和战船,大大方方绕过建业城和吴郡,直接顺流而下出长江口。

再跟你之前留在会稽郡南部临海县等地、乘坐福船的三千部曲会合。

这次去,我给你的任务就是堵死江南运河进出太湖的几个口子,也包括堵死太湖下游通过松江(后世的吴淞江、苏州河)进入东海的入海口。

只要不给周瑜将来坐着船入海逃窜的机会,把他彻底在太湖里瓮中捉鳖,我给你记最后围歼周瑜之战的首功。”

甘宁听了很是兴奋。虽然李司空交代的这个包抄有点匪夷所思、战场布局过于宏大、各部之间也缺乏实时联络沟通战局的手段,但着实令他本能地有些跃跃欲试。

……

此后几天,因为周瑜的暂时退让,李素倒是确实没办法立刻逼周瑜决战。

但周瑜的姿态,也让之前被他骗来跟他一起抵抗的于禁非常不满。

仅仅第二天,于禁就冲进周瑜的大营,面刺其过地指责:

“周瑜!你一让再让,居然连牛渚的中江河口都敢让,只为了多躲避几天跟李素决战的时间。这样下去这仗还有什么好打的?

你要是怯战,我现在就从中江往太湖撤,然后走松江由吴县江面北撤!你知不知道再退下去,李素根本都没必要跟你的水军打了。

他完全可以封锁中江口继续南下、到秦淮河攻打建业城。你的水军留在牛渚还有什么用?等死吗?

如今听说最新的战况,王平在河北出现,而且一下子就跟着关羽破了光狼城杀了文丑将军、把张辽包围在太行山中。

这样的局面,连大将军与曹公都不得不全力以赴了,你在这儿保存实力,岂是同盟应有之意?”

周瑜也知道于禁说的有道理,他苦口婆心地说:“文则休要急躁,我如何不知若是牛渚中江口被李素堵住,他就可以直扑建业,都不跟我军打水战。

但是,眼下临近秋燥,刚刚小雨转凉,并非大风频发之时,我久在江东,熟悉江东素知初秋时分,偶转燥热之后,只要再等最多旬日,短则四五天、六七天,就容易等到东海来的大风。

而且我不是没有依据的,我每隔数日都排快马快船往会稽甬东之地探查天候海况,但凡有夏秋大风,都是日行二三百里渐渐往西北蔓延,还不如快马信使。

只要我们提前派人观察,就等于可以预测大风。到时候,算准了有大风的日子,跟李素的五牙战舰舰队决战!”

于禁已经对周瑜失去信心了:“那你能保证李素到时候还肯跟你打?他直接把牛渚中江口一封,避战,你又当如何?”

周瑜:“给我五天!不,七天!真要是到了那种情况,我假装不要建业了,摆出退保吴县的姿态,给他一个在中江太湖口决战的机会!他要是舍不得歼灭我的机会,就会追上来,在太湖口跟我一战!

他要是不敢追,就算他最后把建业城围下来,我也继续到吴县死守,我相信李素不愿意多费这番手脚。如果给他看到在太湖里全歼我的机会,他肯定会来的,他也不想‘哪怕拿下建业后还要在丹阳吴郡各县一座座城慢慢攻打’,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他这人太精打细算了,经不住这个诱惑的。而且人对于自己花了很大代价追求过的机会,真到了机会出现的时候,一定舍不得错过。他追我追了几个月,我都设法避战,现在我肯跟他决一死战,他会不打么?”

于禁:“拖到大风天,战场也拖到太湖口,你就有必胜的把握了?”

周瑜叹了口气:“事到如今,还谈什么必胜的把握?不过尽人事,听天命,这样打机会比较大一点。中江入太湖的水道并不宽阔,即使能过五牙战舰,李素的船队也要拉成一字长蛇阵。

而我军提前算好日子、且战且走,刚好在大风决战天全部撤进太湖,然后就可以在中江流入太湖的口子上,呈雁行阵包围住河口。

李素的战舰纵然强悍,只能排着长队一点点进入太湖,我军却能全军压上,局部战场以多打少,在太湖口重创李素的机会,至少有七八成。此战之后,于将军要北归江北,听从夏侯惇或者曹仁将军调遣,我也不再阻拦!”

于禁看周瑜都给了最后期限的时刻表,说好了七天再没台风就任意放他走,这才勉强答应。

……

对面的李素,在牛渚经过三四天的全面准备后,就开始对牛渚水寨发动水陆并进的夹攻。

周瑜本来想再节节固守的,但是因为他固守了没两天后,得到了会稽甬东来的快马信使,把东海天气近况预报给他。

七月二十九这天,也就是李素开始水陆并攻牛渚寨后第三天,周瑜得知甬东濒海数县都已经有了大风趋势,根据那些沿海老渔民的经验,估计台风中心还在甬东诸岛以南(象山和舟山之间)

周瑜拿到的情报,是一天之前的天气,而且按照经验,再过一两天就要登陆了,再过三四天就能进入太湖流域。

所以,周瑜也没有在“如何死守牛渚寨”上多花多少精力,他决定算准时间,花三天的时间败退完从牛渚到太湖中江河口的这一百多里地,算好时间把李素慢慢放进来。

不是周瑜对台风和堵河口战法有多大信心,而是他仗打到这个局面,实在是山穷水尽也没别的选择了。

别的办法十死无生,这个好歹还有八死二生到七死三生的机会,那就搏一把赌一赌命。输了大不了到地狱去见孙策,也算是对得起结义的义气了。

……

李素虽然没有天气预报,但他对于江东的台风天气还是有所了解的。加上每天观察周瑜的退却节奏,李素也大致能揣摩出周瑜在等什么。

这对双方都不是秘密,只要双方的将领都能懂一点天文地理常识。

所以李素也有准备性地吩咐麾下众将:“这两天,风倒是大起来了,看样子后续要是打水战,五牙战舰有些吃亏啊。你们这几天准备一下,把五牙战舰的舷侧拍杆全部拆了,不好拆的部分直接砍断!

将来要打仗还能再装的,这次估计是用不上了。还有,周瑜放弃牛渚的中江河口,逐步往深处退却,我们也为必要跟他决战。

既然风大起来了,我们也分兵,把陆路部队往北朝建业城推进,准备几万人打攻城战。周瑜要是真想逼我打,我也能逼他打,逼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战场时间和战场地点,肯定不能完全由他说了算。”

李素没想到怎么回避台风天,他也不想让对方知道他一个北方人也懂得如何躲避台风天作战。

不过,他至少看出来周瑜的退却节奏,是准备在中江流入太湖的那个口子、把他的部队堵成长蛇阵,集中兵力把蛇头一段段打烂。

所以,他肯定不能中计,怎么也要逼周瑜接受一个类似于“淝水之战”的条件——你先把你的舰队从太湖河口位置往东退却几十里,让出一块开阔的湖面,容许汉军的船队驶入太湖、在湖面上初步摆好阵势,然后两军再开打。

周瑜要是不接受这个条件,李素也无所谓,那就不跟周瑜打咯。到时候李素宁可自己凿沉两条楼船、把中江太湖河口航道堵住!以表示咱不需要这条河道的通航能力的决心!然后全力攻打建业!

周瑜你要逃到吴县去就逃吧,咱就是看着你逃也不来追!

要不你就让一步,让出湖口一片湖面,咱各退一步决战。让周瑜得台风,但李素也能规避掉地理上的不利。

……

两天之后,周瑜的部队且战且退,终于要退到太湖湖面上,这天傍晚,李素的陆路部队里,突然派出了一队骑兵,沿着中江北岸往太湖河口方向奔驰,追上周瑜的舰队时,还从岸上往江里射了一大批绑着战书的箭矢。

带着骑兵来下战书的,乃是赵云本人,也算是非常尊重周瑜了。

周瑜坐在楼船上,当然不会中箭,连士兵们都有船板掩体。不过士兵们把箭矢拔下来想回收的时候,纷纷发现了上面有书信,就送到了周瑜面前。

周瑜展开一看,神色也是一黯,苦笑道:“果然没人能完全骗过李素,他已经看出来我想借助太湖口的地利。我要是不答应他且退二十里让他的舰队驶入太湖列阵,他就宁可直接攻建业,不来跟我打了。

看来,只有答应他了,毕竟我军退却之后,只是从占尽地利、变为地理对双方公平。可天时还是完全站在我们这边的。

我们的船都做过了防风的处理,下层船舱也都下了压舱石,把高桅杆都拆了,等的就是这一天。

李素的船,从长江顺风而来,可没有做这些准备。不拆拍杆不砍桅杆,他的船一定比我们更容易翻沉数倍……”

周瑜思之再三,决定给一个痛快,他知道自己未必等得到更好的机会了。

那就答应李素!战术安排被李素看穿了大约三分之一,也无伤大雅!靠剩下三分之二依然奏效的计谋,还是有机会的!

而且,到时候自己假装摆出船队后退二十里、让李素的舰队依次驶入太湖口列阵。但自己完全可以不讲信用,等李素的船队还没全部驶入太湖、列阵列了一小半的时候,再反冲回去!杀进李素的阵型,把李素的部队搅乱!(淝水之战的时候,苻坚答应暂时后退让出战场给晋军渡河,也是这么想的,觉得自己可以反悔冲回来、半渡而击)

周瑜便派人回复了李素的战书,约定了两天后太湖湖面上全军大决战,地点可以按李素的挑选略作让步。

——

PS:双线叙事,所以过渡章节不是太好,要加快进度弥合时间线,流水账解释比较多。明天还有一天,明天两更更完后我保证时间线追上河北线进度,推到九月份。

(但不是说明天写完后孙权周瑜就灭完了,只是说明天写到江南战局推进到九月份。九月份建邺城未必能攻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