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14章 诸葛亮不是四年前的诸葛亮了,但郭嘉也不是四年前的沮授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郾城不愧是颍川锁钥,虽城池不大,也谈不上墙高楼坚,却三面环水。曹军提前重兵设防、层堑累障,着实难攻。

众卿可有良策破城?还是让我军按原计划一味与曹军相持、搦战寻求野战?”

刘备也是第一次来豫州,在两军对峙最前线枢纽的郾城城下观察了一番防务之后,他勒马以鞭遥指,随口跟身边三臣探讨。

旁边自有黄忠等武将率领精锐铁甲骑兵拱卫,已经年过五十五岁的黄忠,外人多以其老,他却不甘认命。

每次陛下亲自巡营或者视察战场,黄忠都要全副铠甲护驾,眼神锐利。始终扣着他那张力过五石的宝雕弓,偶尔还射杀个别对面过来试探的曹军斥候,展示自己的勇武和耐力。

被刘备问到的谋士当中,诸葛亮最熟悉颍川郡各处的地理,他也不求奇巧,只以最客观的角度,帮君主解读攻守难易之势:

“陛下也看见了,郾城北有汝水,南有澧水,而且汝、澧在此交汇,夹住城东,全城唯有西面可攻。

郭嘉奉曹操之命,去年河北之战的同时,就已经在郾城沿汝水修筑防线,在城西连挖数道壕沟深堑、挖出夯土为墙,从汝水截断到澧水,全无破绽。

如今开春四月,情况还算是好一些了,之前隆冬时节枯水,郭嘉还让人在汝水上修了浮桥,连接东岸守军。这道连绵的防线之后,至少是十几万人守备。

但若不能打通此处,则我军从澧水、滍水而来的军粮,无法继续顺流而下、深入豫州平原腹地。

那么修南阳运河的价值也就没法体现,只是让巨量物资水路多运了不足三百里而已,前面还是断路。

臣以为,就算难攻,我军也要摆出志在必得之势,才好让曹操坚信我们是非从豫州突破不可,坚信我们造运河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由此灭他。”

鲁肃、沮授在旁边听了之后,对这个判断也是深以为然的,二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泰山压顶而来,不打几场枢纽攻坚战打通黄金水道,那曹操还当你玩呢。

郾城、许昌、汝阳,这些关键的河口分叉节点,连接黄淮的运河网上的关键,必须统统拿下!

哪怕后续不是从豫州主攻,也要拿下。

鲁肃是诸葛亮姐夫,他赞同诸葛亮的建议时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诸葛尚书精通工巧,尤其是攻坚技战之法。有诸葛尚书协同初期的攻坚部署,想必会稳妥不少。

依我看,照旧多立投石机,一道道堑壕土墙攻破过去,数月之内,总能破城歼敌。至于破郾城之前就先渡汝水,倒是有些冒险了。

曹军沿河驻军众多,我军先头部队无论从哪儿过河,都会被半渡而击。不如把汝水西岸的郾城彻底拔除,再考虑渡河。”

鲁肃说完之后,沮授略显忧虑地说:“不渡汝水便无法彻底切断郾城守军退路,到时候就算渐渐蚕食打破了城防和外围纵深的防线,曹军也能从水面提前有序退回东岸。

如此,是被曹军用地利消耗了我军。付出代价攻坚,却不能全歼守敌,再遇到曹军故技重施,利用中原河网密布层层阻滞,恐怕旷日持久劳民伤财。”

诸葛亮辩解道:“不至于,郾城这边的汝水防线,是一年多前昆阳之战结束后,曹军败退收缩至此,历时很久才渐渐修起来的。

后续不可能每条河都有如此严密防守,曹军也没有这么多人力,第一道防线多付出一点物资和时间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双方对事不对人地友好讨论之后,刘备拍板:

“钱粮靡费、旷日持久,倒也罢了,反正也牵制了曹操那么多兵力,我们怕消耗曹操也怕消耗。数十万人长期驻扎军粮转运,他也撑不住。

就按孔明所言部署,其余攻城战术细节,众卿自行因地制宜,不必事事请示。”

……

汉军便很快开始着手部署攻坚阵地,诸葛亮仔细观察整理了对面的防线地形后,也觉得一层层打过去确实比较慢,但还是得先试探性打一打。

这儿的防线格局,有一种类似于四年前河内之战的感觉,敌人层层设防迟滞,但是绝对不肯跟你在毫无工事的大平原上野战。

四年前那场,当时诸葛亮还是太尉长史,跟太尉关羽参与了那场战役。虽然最后赢了,但诸葛亮心里也清楚——

当时对面的监军,正是眼下已经归降成为同僚的沮授。如果不是沮授打了一半被袁绍猜忌换人,导致崩盘,当年河内之战绝对会艰苦得多。

花了四五天的时间,诸葛亮一边准备足量的投石机、冲车、木驴车等攻城武器,构筑对应的工事,一边趁着这些时间,让刘备派黄忠出去搦战。

高顺要跟着刘备坐镇中军主力,加上高顺这人不苟言笑,不擅长骂人,所以骂阵搦战始终跟他无关。人手不足时高顺宁可把手下的廖化、陈到这些人派出去,跟黄忠分头开骂。

对面的曹军果然很苟,从头到尾不出来,不仅郾城守军不出来,连汝水防线上下游的也都不出来。

黄忠虚张声势张了个够,把曹操祖宗十八代和所有曹家夏侯家旁支骂便了,有时候还骂到大中午热了,或坐或睡极尽嘲讽。

虽然没有实际效果,但也让曹军上上下下相信了汉军至少有三十多万精锐大军在此,兵力胜于曹军,否则汉军不至于那么嚣张。

第六天开始,备足了器械的诸葛亮对郾城防线发动了第一波试探性进攻。

城外层层叠叠的土墙和壕沟其实并不坚固,主要是多,每一道之间距离都不超过普通弓弩的射程。

而且曹军显然是知道四年前袁绍军失败的教训的,会总结提高。所以郭嘉对于每一道夯土甬道前的壕沟,也做了一定的优化,从凹型壕变成了楔形壕,后面的防线对着前面的失守防线射击时,死角会更小。

诸葛亮眼看着高顺的部队轻而易举砸开了外围第一道墙,而且额外用碎石雨把围墙后面的曹军弓弩手也暂时压制了一下。

然后高顺让精锐士兵上去试探性抢夺。因为护墙缺口不够大,果然在背后遇到了曹军蜂拥的反扑、以多打少,而且还都是密集的长枪兵。

高顺按照战前诸葛亮交代的经验,也尝试让己方的弓弩手往上压,试图抢夺第一道围墙,然后依托墙体掩护射击第一、第二道墙之间的的曹军长枪兵密集阵列。

不过,这种尝试很快就遭遇到了曹军弓弩手的二次投入——曹军弓弩手之前只是在碎石雨的打击下暂时退却,发现汉军弓弩手也想前压,就重新投入上来。

哪怕汉军立刻让投石车保持开火,用碎石对着墙头泼洒,曹军弓弩手依然军纪严明地往上顶。

而随着双方距离变得很近,汉军投石机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个时代的投石机,射程两三百步误差三四十步都是很正常的,双方距离缩短到五十步之内后,投石车的碎石雨就会无差别不分敌我覆盖了,只会两败俱伤。

就好比热兵器时代步兵冲锋,也没敢在己方步兵上去之后,依然用霰弹炮火力准备的。

一番混乱的厮杀,持续了足足半个时辰,诸葛亮观察清楚了曹军与当年袁绍军的应对改良之处、袁曹差距,意识到今天这样的准备程度,还是不足以突破的,就请高顺可以退下来了。

当然,诸葛亮不能直接指挥高顺,他还是通过请求皇帝下达的命令。

一番试探性进攻,双方清点伤亡,汉军还是明显占优势的,毕竟武器装备差距明显。

四棱锥枪和斩马剑比对面的简易长枪要强太多了,哪怕被堵在口子上、汉军正面展开宽度不大,同时可以输出火力的人数远少于对方,还依然取得了两三倍的杀伤,如果比阵亡数字的话,那更是五六倍以上的差距。

很显然,战死人数差距那么大,全有赖于汉军士兵的铁甲率,即使没有铁甲的好歹也有金属头盔和护心镜。这些防御完备的士兵,在战场上依然免不了各种轻伤,尤其是撞击的钝器伤和冲撞践踏,但致死率锐减。

伤兵撤下来休养个把月,伤筋动骨的部分恢复一下,就又能上战场了。

诸葛亮试探完敌人的韧劲后,回去跟沮授商议:

“沮侍中,你觉得郭嘉的‘弹性防御’战术部署,比你四年前如何?你当年用此法消耗疲敌时,可曾想过如何破法、如何对付自己的得意战术?”

沮授沉默了一会儿,中肯地说:“诸葛尚书打弹性攻坚消耗战的战法,比四年前愈发纯熟了。不过这郭嘉也比我当年要强——未必是他智数超群、能明显过于我,只是他站在我的经验之上。

依我看诸葛尚书今天安排的预案,关键还是投石机和神臂弩的延伸不够,投入也不快。所以给了敌军弓弩手、投石砲手暂时撤到第二道防线,等我军冲锋时他们再重新投入,与我军绞肉拉锯消耗。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在如何把我军神臂弩的射程、提升到曹军普通弩两倍,或者是把我军投石车的射程,也提高到敌军投石车两倍。

一旦能做到这一点,我军在第一道墙外就能把敌人第一道、第二道墙的敌人都压得抬不起头,他们还如何弹性反冲锋投入?”

诸葛亮听了沮授的讲解,连连点头:“我所思也差不多,既然沮侍中也觉得此法可行,那多半就是可行了。如今曹军用弩射程至少一百五十步,远一些的二百步。

我军神臂弩有二百五十步以上,想提高到敌军两倍还是很困难的。投石车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我可以另想办法,把投石车和神臂弩突前部署一些,确保躲在第一道墙外就能同时打到第一第二道墙。”

沮授听了,倒是颇感兴趣:“愿闻其详。”

诸葛亮:“这也是我去年年初昆阳之战时,自己脑中瞎想、如何自己破自己的昆阳守城防线,后来想了个招,跟庞士元切磋推演了一下。

后来去年秋天,庞士元就用我的招破了袁熙。曹操麾下应该没有将领亲自经历过去年的蓟县围城战,曹操自己救幽州未果直接惨败而归。我想郭嘉也不可能靠空想就猜出袁熙死前经历了何等的攻坚。”

诸葛亮的想法很明确:既然现有武器的射程无法同时压制住敌人两道防线,阻止收缩回去的敌人重新投入第一条防线,那么就挖Z型交通壕、迫近部署神臂弩和投石机。

曹军如果肯出来反击,破坏汉军挖壕沟接近,那也好,那就是彻底从土墙长堑背后放出来,跟你打堂堂正正野战了。

黄忠会求之不得的,他早就手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