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49章 刘曹对决-中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49章 刘曹对决-中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杀!杀!杀!”

“怯阵者斩!我军人数足有刘备三倍!区区几道矮墙浅沟根本不足为虑!冲上去才有活路!”

“丞相有令!只要打赢了,人人赏赐万钱!有斩获者再赏万钱!杀刘备者直接封公!”

乱杂杂的疯狂嘶吼呐喊之中,数以十万计的曹军士卒,就这么潮水蜂拥狂冲,场面之宏大,可谓空前。

整个战线正面宽度,绵延数十里,纵深至少也有二十里。北侧已经厮杀到头破血流,南侧都还没交上手呢。第一排的士卒几乎全部倒毙时,后排的士兵连敌人的脸都还没看到。

但整个战场,就如同一块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血肉磨盘,把无数生命往中间的深渊巨口拉扯。

“放箭!全速放箭!自由射击!”

“长枪兵列阵!陷阵营堵口!有我无前!杀!”

相比于曹军的仗势壮胆,汉军的姿态就显得冷峻得多。

喊话声主要是军官在下令,而士兵们多半坚定地握紧长枪和弓弩,一言不发盯着敌人,机械而爆发地进行捅刺。

汉军的骑兵并没有立刻投入战场,反而是在两翼远处逡巡,或者埋伏在军阵与军阵之间的甬道后方,保持隐忍。

那些平素以勇武著称的名将,上至关羽、马超、黄忠、甘宁,都没敢主动冲杀出阵的。这一方面是刘备的布局需要,严令打防守反击。

另一方面,也是他们都意识到,这种十万人数量级的疯狂密集对砍,个人武艺再强,也没有用武之地。

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哪怕是汉军,可能今天的仗打完,站第一排的士兵,一个都不能活下来!第二排,第三排,伤亡率也会巨高,死一半以上都很正常!

当然了,转头看看曹操那边,前五排、前十排没一个能活下来,都不奇怪!

这样的血肉磨盘,再悍勇的猛将,也会适时把“跟我冲”变成“给我冲”。

血战开始之后,汉军的神臂弩就率先连连发威,巨大的射程优势和霸道的强劲的穿透力,让这种武器成了战场上持续输出最血腥的杀器。

刘备军挖的那几道壕沟和矮墙,布局非常不错。

第一道墙后的士兵,站立高度跟墙外的敌人也差不多,只是敌人在抵达矮墙之前,会先进入一个浅坑,以至于需要被居高临下攻击。

最歹毒的是刘备军的第二、三道矮墙。这些矮墙后侧站自己人的位置,稍稍堆高了一些,让神臂弩手可以比前排枪盾手站位高上半个人。

如此一来,神臂弩手可以不用抛射,而是选择平射,从枪盾手战友头顶,把箭射过去。低平的弹道,对于密集的敌人杀伤效率极高。

哪怕没瞄准直接目标,只要敌军后排倒霉鬼有刚好处在轨迹延长线上的,也能被射杀。谁让神臂弩有效射程长呢,敌军阵型纵深越厚,神臂弩蒙中的概率就越高。

曹军至少一半的士兵只有布衣,什么甲胄都没有。原本曹军将领也怕这些新兵战意不坚定,所以把他们往后排部署,跟着前面的精兵老兵打打顺风仗,说不定能鼓舞起来。

现在被汉军覆盖阵前两百步的神臂弩压制,后排士卒也是苦不堪言,只要中箭非死即重伤,军心很快开始低落。

后排壮丁人心惶惶,哀嚎连连,前排的曹军精兵,同样是短时间内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逆境压力。

汉军有矮墙掩护,枪阵刺杀效率更高、居高临下捅刺力量也更强更易发挥,这些点暂且不去说它,还算是可以克服。

最让曹军冲阵长枪兵难以忍受的,是临阵冲锋的最后一段,实在地滑,下盘再稳的将士,都没法很好的发力。

汉军之前为了修临时防线,淋水建造冰墙,那些水略微积到土墙前挖出来的浅沟里,自然会重新结冰。看上去沟变得更浅了一些,似乎容易通过,滑倒人的概率却陡然倍增。

稍稍练过武艺的都知道,人在使用兵刃砍杀捅刺的时候,无论是拳掌发力还是臂发力,归根到底要腰马合一,腰得稳,最后脚要站得稳。

这才符合物理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基本原理嘛。

站都站不稳,往前猛刺自己人就会往后滑,还打什么?

防线前方,曹军前两排、前三排的士卒很快以极为惨烈的速度,快速覆灭,尸横遍野,鲜血喷涌出来流进浅沟里,很快也重新凝结,让壕沟不但变得愈发滑,甚至还有了几分油性的黏腻。

毕竟,血不是水。

那场面,着实把无数曹军将士震撼得疯狂,失去了清醒的神志,只能被嗜血本能驱使,如同行尸走肉。

不是他们不想选,是战场太乱了,后排麻木地人挤人往上冲,前面的想怯战都没机会。至于临阵动摇倒戈就更不可能了,零星自发的放弃战斗,只会被双方捅成筛子。

最后,还是尸体把浅壕沟几乎填满,后排的曹兵可以踩在人肉和布衣上冲过去,才算是解决了被整排滑倒的问题。

但是,士气和人命,已经被消耗到了何种程度?

曹操亲自在后军督战,看着夏侯惇和曹洪他们的进展,也是脸色铁青凝重。

曹操是见过大场面,眼光毒辣,擅长评估战场形势。以他的眼光,不难看出,厮杀才持续了一刻钟,己方的伤亡就绝对已经过万了!

要是血战持续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更久呢?难道每刻钟都往里填一两万条之多的士卒?哪怕打到后面不会持续保持这样的烈度,那也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候,曹军虽然人多,但阵势纵深太厚、前后容易脱节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毕竟是几十万人汇聚的大平原战场,哪怕战线超长,每一排也就站下两三千个士兵。五六十万人的大军,平均纵深能有两百排呢。

为了防止调度中出现拥堵、自相践踏、或者是前排士气崩溃导致后军也被裹挟,曹军在投入兵力的时候都是一批批黏上去的。

前排损失比较惨重、士气快顶不住的时候,会有后续预备队援军投入。

尤其是发现汉军的神臂弩依托矮墙输出、射击角度还贼刁钻的情况下,曹军就更要降低前排士兵阵列的厚度,以降低被平射收割的效率。

结合战场实际情况,曹军后一阵的预备队,至少距离前排正在血战的部队两百步远,每一阵都是如此。这样汉军没命中的神臂弩流矢,也不可能误伤到后阵预备队。

但是,随着战役持续时间超过了半个时辰,前排死伤越来越惨烈,至少好几排方阵堵了上去,数万人的伤亡,却只换来了逼退汉军第一道防线。

而汉军的伤亡,明显是小得多的,绝对在五分之一以下,更悲观点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面对第二道矮墙和壕沟,难道还要用尸体去铺满结冰打滑的壕底不成?就算曹操想,士气也扛不住啊!

而且,退一万步考虑,就算所有矮墙壕沟阵地都拿下,那又如何?汉军的有生力量损失完全在刘备可接受范围内,曹操夺取了阵地还是要再打一场纯粹的野战。

到时候已经失血过多的曹军,还是几乎不可能打赢。

曹军已经开始出现某些地方预备队投入断档,后续援军逡巡不敢上,将领疯狂督战催逼,甚至临阵斩杀了一些怯战不冲的带头分子,依然难以为继。

随着后续援军的畏葸不前,前方已经有好几个曹军阵列被成排杀光,最后的士卒眼见后援没来,直接选择了往后溃逃,或者就地放下兵器跪地投降,指望汉军别杀红了眼收不住手、放下兵器依然被杀。

而那些往后溃逃的,当然是被曹军自己用弩攒射击毙,不能让他把恐惧带到后阵。

但是,即使仗打成了这样,你也依然不能说曹操这样的部署不对。

曹操也有其他方面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他必须保证部队进退的灵活性,确保部队出现小范围战线崩溃时,恐惧情绪不容易传染。这对于新兵众多的军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曹操能顾虑到这些方面、做出眼下这样的部署,说明他的用兵才能至少是在后世的苻坚之上——

前秦苻坚讨伐东晋时,在淝水之战中,有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前后军各阵之间缓冲留得不够。

否则,晋军让苻坚的先锋后撤让出一块战场、供晋军渡河决战,哪至秦军稍稍一退、就几十万人跟着一起退?这不扯淡么!

前军中军后军之间留足缓冲的话,遇到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只让前军先稍退,或者各军错开后退时间,有序让出战场,哪里会给朱序在秦军后阵大喊“秦军已败”扰乱军心的机会。

当然,苻坚那么干,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轻敌,他压根儿没觉得在淝水附近会遇到决定性反击,在那个节骨眼之前,他只追求进军效率,人太多也来不及仓促调整。所以也未必全是水平问题,更有态度问题。

曹操今天对刘备却是非常重视,他知道己方只有一个人数优势。其余士兵精锐程度、士气、装备、地利,各方面都是被刘备碾压的。

曹操好歹是知己知彼,但却知不可以战而非战不可。

只是,任何战术部署,都有利有弊。

曹操的部署让他可以更好地防止恐惧在各阵之间传染,留足“隔离带”。却也不得不承受战局不利时、后军支援效率低下、畏葸不前的问题。

曹操敏锐地判断出,继续死磕猛攻希望渺茫了。各处预备队投入渐渐脱节,他也只能随机应变,传令夏侯惇曹洪李典乐进等人,让他们暂缓投入预备队,做好脱离接触的准备,以免全线崩盘。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汉军也发动了一股汹涌猛烈的反扑。

汉军的步兵主力始终没动,就是坚守防线,黄忠和马超的骑兵则从两翼战场和阵间甬道往前突袭,试图分割包围曹军在前线残余的脱节部队。

汉军四万骑兵不可能一下投入,战场正面宽度没那么大,容不下那么多人,但短时间内涌出两三万人还是做得到的。

而且总人数少了之后,铁甲重骑兵的密度和比例就能提高,出阵的两万余人里,铁甲骑兵至少有八千。短暂的血腥穿插屠戮之后,曹军的攻击部队几乎全部崩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