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56章 处理刘和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856章 处理刘和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李素对荀彧、司马懿等敌营被俘文官的处置,只是战后一系列人事工作的缩影。

他花了足足五六天时间,把所有俘虏和降将的清单拉了出来,分门别类鉴别。

李素自忖也不算什么慧眼识人之辈,所以他也很收敛,对于那些历史书上都没见过的名字,他丝毫不去评判,都交给下面的人负责,他只抓大放小。

即使是被李素点到名的人才,他也不会直接给处理意见,而是都跟司马懿一样,给个指导意见和定性思路,具体褒贬由吏部等相关部门处置。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嘛。

所有俘虏和降官的处理工作,至少能持续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需要一个平稳漫长的过渡期,不是李素操心的过来的。

人才的交接过渡推进缓慢,战场上的军事占领却等不了那么久。所以刘备的军队仅仅又在谯县又驻扎了五六天,到上元佳节,就准备有新的动作了,把扫尾工作做完。

这些日子下来,之前那场最终大战役里落下的汉军伤兵,基本上也都调治处理了伤势,面貌整顿一新。

虽然重伤员养伤还得好几个月甚至半年多,但部队建制好歹是重新理顺了,也能够换防移防,重伤员就用车船运走、由战友抬着担架装卸。

刘备就下发了口谕,上元节次日,也就是从正月十六开始,让关羽、马超带领谯郡的骑兵主力部队,随驾一起北上,巡视占领兖州。

丞相李素也请求暂时随驾参与占领巡幸,刘备也准了。李素这么坚持的原因,是他希望参与对最后鄄城伪朝官员的处理。

之前就已经在济阴、小沛一带活动的赵云,也接到了命令,会配合关羽马超一起,占领更东部的青州地区。

同时,高顺把之前荆州战区的部分步兵部队,撤回南阳、襄阳。并且将抓获的曹军投降战俘中,一部分相对死硬的分子,也押解回荆州,降低粮草转运压力。

而刘备急于退兵的主要理由,也是谯郡和陈郡这两处,被最终的大决战破坏得太惨烈了。实在无法长期养活那么多人驻扎。

这里不光有血腥的反复拉锯屠戮,更有曹操撤退时为了不给刘备留地利、工事,而刻意的焦土退却破坏。

说这两个郡是十室九空,丝毫不过分,当地百姓死者数十万。比曹操的壮丁作战部队、在决战中死的人数还多。

战役结束后,短短十几天的摸排,刘备得到鲁肃的禀报,说初步估算陈郡剩余人口不会超过十万,谯郡也是如此。所以陈谯这片豫中平原上,如今的百姓人数,甚至还不如驻军和战俘多。

那可是两个郡级行政单位呐,还是豫州平原,加起来才十几万活人,太惨了。谁让这里是决定天下归属的最终决战战场呢,说这儿的破坏程度是汉末最惨,没有别的地方会来竞争。

虽然从百分比来说,董卓劫雒阳、李傕郭汜残害长安时,人口的百分比锐减比例更高。但那些地方毕竟是两百万人级别的大郡,残害掉八成多还有三十几万呢。

唯一不幸中万幸的是,曹操在崩溃时没有放火烧毁谯县这个最后的大本营,所以谯郡最后被汉军夺占的那几个县里,还有累计八十多万石的军粮。

这些粮食当然是曹操末日动员的时候从百姓那儿抢过来的,按说也就够五六十万人勉强吃到三月春荒。

从曹操的规划也看得出,他当初压根儿没打算让他集结的五六十万人都活到今年新一轮秋收,他得死掉一半士兵,才能撑到五六月份、有春夏蔬菜补给。

所以,刘备现在也得主动疏散,把陈、谯地区的兵、民总人数压低到三十万,多出来的都疏散撤走,才能确保不会成规模地出现饿死人事件。

缴获的八十万石军粮,还得分出至少三分之一,给本地被曹操抢光了的残余百姓。这种战后重建恢复秩序的工作,刘备就暂时交给了鲁肃。

鲁肃之前已经是荆州布政使,还做了多年,政绩非常不错。现在被丢到苦哈哈的新光复区,而且控制的地盘还是豫州,这实在不能算升迁。

所以刘备在任命之前,也是找鲁肃恳切地谈话了很久,表示朕这是相信子敬安抚百姓恢复秩序的才能,情况紧迫,只能由子敬这样的内政大才来临危受命。

等一年后,这儿的秩序恢复,就让子敬入朝,先补足之前缺失的九部尚书履历,两三年内就可以升为三公!

鲁肃其实也配得上这个待遇,毕竟他跟随刘备的资历仅次于李素,而比诸葛瑾和法正都还早。诸葛瑾法正都是九卿,鲁肃其实是可以先到三公的。

之前只不过鲁肃在地方上任职比较久,都是在南方最大的两个州当布政使,工作也很重要。而且鲁肃毕竟功劳方面比李素还是差很多的,不可能三十岁就到三公。

如今鲁肃也已经年过三十,钟繇也会退居二线,到时候只挂个西京留守,到时让鲁肃顶替年老的钟繇,非常合理。

鲁肃本人倒是不太在乎,他知道这都是早晚的事情,刘备不安抚他他也乐于在豫州挑战一下自我,便接下了差事。

……

正月十六,初步休整完的谯郡二十余万驻军、二十余万俘虏,便开始了分批开拔。

正月十八,刘备亲自带着全部六万骑兵,由关羽马超陪同,陆路北上梁郡(包括把曹军最后两万骑兵俘虏后,缴获的马匹拿来给汉军装备,扩编了一部分骑兵。至于虎豹骑的俘虏,不能立刻用,要加以改造)

高顺则按部就班地每隔五天组织几万人往后方疏散。同时对俘虏加以甄别,对于本性并不凶恶好斗的壮丁,就直接遣散归农一部分,恢复民籍在陈郡、谯郡就地种田。

马上二月初就要春耕播种了,现在归农还来得及,不会耽误农时。这两个郡一共才十五万平民,田早就多出来了,容纳十五万遣散壮丁都绰绰有余。

不适合遣散的人马,就先军事化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农具,走军屯的路子过渡一两年。

正月二十一,刘备抵达梁郡的睢阳,在他抵达之前五天,睢阳的官员就已经投降了。

又五日之后,继续北上抵达济阴的定陶,那里更是在半个月前,就被赵云分出的一支偏师迫降了,赵云还留下了一个无名副将张著分兵数千驻守定陶,等待迎接刘备。

至于赵云自己,因为刘备给了他占领青州的任务,所以没有亲自留下。

刘备得张著迎驾,在定陶略作休整,继续北上,终于在二月初一抵达东郡最东部的鄄城,也是刘和伪朝的行在所在。

除了鄄城之外,其他沿途郡县,都是直接投的,没有丝毫军事冲突,毕竟曹操的死讯已经被充分传播、被当地官员确认了。

但鄄城没有直接投降,倒也不算离谱——毕竟曹操名义上最后也没“篡汉”,他只是关东伪朝的丞相。

而且这个丞相曹操从头到尾也只做了一年半,再往前他只是历任车骑将军、太尉。

法理上来说,天下断没有一个朝廷的丞相死了、皇帝就得直接投降的道理。

反而是在曹操死后的这二十天里,傀儡皇帝刘和第一次短暂地意识到了一阵轻松,没有人来制约他。

虽然刘和心里清楚,这是昙花一现,回光返照结束后,刘备会如何处置他,前途怕是愈发渺茫。这种迷茫懵逼的状态,让刘和没有选择在敌军兵临城下前、就主动下旨投降。

……

大军抵达鄄城之后,看城内没有直接投降,刘备便轻松随意地询问李素:“丞相以为如何处置?还要再造杀孽么?”

李素:“也罢,毕竟是伪朝行在,还是料敌从宽,先让士卒扎营围城。再让人传达陛下的处置态度,给他们两三天时间考虑。

曹操都死了,孤城是守不住的。他们心怀疑虑,估计是怕陛下不肯饶恕他们当中某些人的性命,既如此,说清楚就行了。”

“那就派个使者进城,说清楚刘和的罪状,以及列出曹营众臣有罪不赦之人。”刘备点头发话,觉得这办法也不错。

他已经把守信义执行到底了,不差最后这一丁点。既如此,直接宣布哪些人可以饶恕、哪些人不予赦免。

说清楚后就信守诺言切实执行,免得有些人投降了之后你还要问其罪、多杀人。那还不如让对方死扛到底,至少是弃军逃亡。

而且,刘备这种表态,毕竟是很克制的,跟十年前王允杀董卓后、大范围打击西凉军将领,不给人自新机会,还是有极大区别的。

而且刘备握着绝对武力,所以王允不该干的事情刘备可以干,甚至还有利于长治久安。

很快,大军一边扎营围城,一边刘备就派出了使者荀彧入城。荀彧投降后本来就被随军带着,负责剩余劝降工作,由他传话对方也不会乱来。

鄄城守将张郃打开城门,放荀彧入城,很快见到了刘和。

行在大殿之上,两旁还有三公许攸、华歆、孔融,和新任伪尚书令程昱,一起陪伪帝接见。

荀彧这些日子念头也扭转过来了,直截了当跟刘和摊牌:

“嗣燕王殿下,陛下宽仁,念及故燕王仁德,不愿多造杀孽。愿您开城归降,陛下可保您性命,封为违孝侯,不再追究过往罪行,并改封您的庶弟继承先王王爵。”

荀彧一开口,刘和就心中升起一阵悲凉,荀彧在关东朝廷任职多年,现在已经改口叫他“嗣燕王”,可见刘备是只承认先帝时期、封给刘虞的燕王爵位。

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还认先帝时的任命。

刘和只是心中还有不服,反问荀彧:“自古成王败寇,朕为袁绍、曹操裹挟,身不由己,但朕自身有何‘罪行’可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荀彧:“殿下为何没有自知之明!陛下与丞相,都是是非分明,先王在时,谦退仁德,信誉素著。十年前,先帝再时,派遣殿下东出函谷,向先王求援、匡扶朝廷正朔。

可殿下当时是怎么做的?进退失据,不辨忠奸,途径逆贼袁术地界,便招摇过市、谋求袁术援助。

结果还反被袁术扣留,要挟先王与袁术同流合污、最后阴差阳错,导致了袁术和公孙瓒逆贼的联合!

身为人子,因为自己不辨忠奸愚贤,故陷贼手,成为逆贼要挟君父的筹码,这不是违孝是什么?殿下多年来所行,虽然后续多有情有可原、身不由己,但自始而来,便因殿下交往不慎、有眼无珠,结交二袁所致!陛下今日饶恕您性命,封为违孝侯,得其所哉!”

荀彧这些年来,虽然必须为朝廷办事,但他心中对于刘和这个傀儡的道德瑕疵,也是有点认知的。

尤其这次被俘后,被李素分析改造了一番,愈发觉得之前的认知还不够透彻,有些悔恨。

具体到刘和这个傀儡皇帝的身上,最明显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和真的是完全无辜么?

不!他的被傀儡,也有自己的过错,不识人、乱交朋友、给君父添乱,就是最大的罪过。

想想看,历史上袁术一开始凭什么要挟刘虞、最后还阴差阳错在刘虞不愿意就范的情况下,勾搭上了公孙瓒,在192~194年期间,形成袁术-公孙瓒-陶谦联盟和刘虞-袁绍-曹操联盟的对抗?

不就是从长安出发、出武关路过南阳时,不低调,招摇过市、身怀使命时乱串门乱交朋友,被扣为人质威胁他爹。

按照汉朝人的孝道,这种情况下儿子哪怕是自尽都是应该的!作为儿子怎么可以扮演别人威胁他爹的工具呢?而且这个人质是自己送上去白给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刘和还真是坑了好几次父亲。

甚至最后公孙瓒矫诏杀害刘虞时,因为公孙瓒跟袁术当时处在一个松散联盟内,同时刘虞生前事实上是多次拒绝袁绍拥立的,总之刘和给父亲抹黑了很多污点。

当然,这一世刘和的坑爹之路,具体细节有些变化,有些“支线剧情”因为蝴蝶效应而没有发生,但主干问题都一样。

刘和听完,被荀彧的话术剖析带着回忆了一遍,埋藏在内心深处一些不愿意想的、被自己记忆美化粉饰过的地方,都沉渣泛起,不由脸色煞白。

确实,刘备要封他“违孝侯”,还真说得过去。

刘和心灰意冷之后,就要下旨宣布投降。毕竟刘备把法理脉络梳理得那么仔细,不像是打算说话不算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