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17章 杀赵云者封城主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番外第17章 杀赵云者封城主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精力到底是不如年轻时了,不过三天行军五百里,就觉得困倦。想当年……唉。”

八月初八,汉江北岸。赵云带着五千骑兵,已经沿着江逡巡了一天,试图找到一个南岸没有敌军驻扎的空档,并且搜罗够足够的船只,以便继续渡江南进。

不过公孙康守得非常稳健,沿着汉江平原几乎是处处设防,每隔二十里都有高大坚固的烽火台。赵云的部队都是骑兵,也不可能刚刚渡河就强攻防御工事,这才暂时不得推进。

赵云颇觉疲惫无奈,这才有了如此感慨,趁着巡逻间隙,在江北找了一处高地,暂且驻足歇息,凭高而望。

“骠骑将军何出此言,您还正当壮年,天下能及将军勇武者,寥寥无几。”面对赵云的感慨,他下面的将领当然是要恭维一番的,表示赵将军实在是太谦虚了。

这些恭维的副将,还是以魏延为首。魏延曾经做过赵云多年的老部下,从荆南就开始跟随了,还跟赵云打过交州、林邑。

四年前最后的统一大决战中,魏延也是在幽州战区的,不过当时他是张飞的副将,跟着张飞从涿郡南下。

而当时赵云的副将是太史慈,现在太史慈调回南方,独领一路水军。而张飞那边又闲着,赵云才把魏延也调来,帮他料理具体军务,而徐荣依然镇守辽东,负责防御。

魏延这番话严格来说也不算拍马屁,赵云明年才虚岁40呢,在武将里确实不算老。而且历史上他还得再三年后、才会遇到赤壁之战、当阳长坂突围,那时候都42了,不也照样勇不可当。

区区39岁,对有老当益壮潜质的赵云而言,确实不算什么。

赵云一摆手,制止魏延的恭维,直奔军务正事:“说说吧,如何渡河?从何处渡河?”

魏延等副将显然也没想到赵云那么急,想了想说道:“急切不得渡河,那就再等等。听说太史将军已经靠岸了,只要绕过西岸的半岛、驶入汉江,就能把我军载走。

何必着急呢?而且将军行进过速,随军辎重和文官都跟不上,等两天等田参军追上来也好。”

魏延提到的田参军,便是田畴田子泰,他也是当初统一战争中就跟着幽州军南下,不过赵云推进太顺利,也不需要田畴帮他出多少主意。

这田畴谋略上算不得多牛,但是对于地理颇有心得,历史上曹操207年北伐乌桓蹋顿的时候,就是靠田畴“不卖卢龙”帮曹操指的路,找到燕山峡谷易行之处,直插柳城。

此番对公孙康用兵,田畴的贡献主要也是在行军路线规划上,他在辽东为官十余年,跟着糜竺治理地方,对朝鲜半岛的山势地理同样很熟。

所以田畴给赵云规划的路线才能那么顺利,只可惜因为太顺利,田畴自己相对文弱,骑马也赶不上主力的行军速度。行军快到把随军文官都丢了,也算是个奇葩。

赵云显然对魏延等人的意见不是很满意,他起身走动几步,活动一下关节,凭高指着对岸的烽火台:

“等子义来当然可以,但子义有数万大军,他到了,公孙康就愈发不敢出战了。”

魏延不由有些懵逼:“可是……陛下给我军的命令,本来就是来虚张声势,牵制公孙康,让他不得不把主力都调到汉江一侧来严防死守,好给其他路创造战机的。这不正好么?”

魏延说完,心中还暗忖:骠骑将军生平最是谨慎,怎么如今反而开始求战心切了?他已经升到如此高位,大将军和太尉的位置也不可能动,有什么好急于立功的呢?

他却不知道,赵云并不是急于立功,只是时间总是会改变人的。天下和平了三年多,赵云也闲了三年多,一直没仗打,现在拉出来放风,哪怕给他的是诱敌任务,他还是会手痒。

当年就被丞相一直要求担任诈败的任务!都诈败到骠骑将军高位了,再继续诱敌,哪怕不诈败,也有损大汉威名不是!何况对手只是公孙康!莽一点也无所谓。

再不捞点仗打就生锈了!

赵云观察完对面的敌情,心生一个想法:“抵达江北已有两日,我军如今已经在北岸搜罗到多少民船了?可供多少士卒渡河?”

魏延并不管这事儿,所以是负责军需后勤的田豫负责回答:“禀将军,约有内河民船近百艘,每趟可运千骑过河。我军总计五千之数,如坚持渡河,要五趟往返,再算上整队集结、装船卸载,至少耗时半日以上。”

赵云眼神一亮:“那也不错了,这公孙康着实短视,居然坚壁清野之下,连北岸民船都没有好好烧毁搜集,让我们找到那么多船。如此无能之辈,不打一场岂不是太对不起朝廷的军需耗费。”

田豫一开始也不理解公孙康为什么这么傻,被赵云点评之后,他才想起一种可能性,答道:

“将军,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毕竟咱是来执行虚张声势的疑兵之计,公孙康如此龟缩,那显然是中了这疑兵之计了,以为我军势大。

既然如此,他依然以为将军麾下有骑兵数万,何况太史慈将军也是数日后可到,所以不管他是否搜罗仔细北岸的民船,到时候都不能阻挡将军渡江,他也就懒得费这个事儿了。

搜得不仔细、留下可以渡过千人的小船,他定然觉得我军也用不上,毕竟我军真要是几万人的话,怎么会指望这点船反复渡河几十趟呢?那不是给南岸的敌军破绽半渡而击么?”

赵云听了这波分析,终于眼前一亮,想到自己该如何做了。

确实,如果他有三四万骑兵的话,一次性渡河一千骑过去,最多操作两三次,南岸的守军就已经反应过来、并且从各个方向集结过来反扑,把刚刚立足未稳的汉军骑兵杀进汉江全部淹死。

那样就是一个主动白给的添油战术、把大部队一点点上去送。

但问题是,赵云没有三四万骑兵,他就五千人。而且他不觉得自己需要三四万人,才敢跟公孙康野战。

公孙康久离中原,根本不知道过去十几年中原诸侯混战有多惨烈、军事科技装备升级有多快、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精兵有多悍勇。

只要赵云选出三千铁骑成功渡江、在南岸站稳脚跟,公孙康敢来“半渡而击”寻求野战、先把赵云的先锋吞掉……

那简直求之不得!

“很好!国让,你这番分析,倒是提醒了我。一会儿立刻集结铁骑,以现有民船渡过汉江,勾引公孙康来歼灭我军先头部队!”

魏延、田豫都是大惊:“将军!我们才五千人,对面不知有多少。按照情报,整个汉江以南,可能有四五万人!还没算扶余和濊貊那些蛮夷呢!

一旦过江,我们就要独力支撑至少两三天,因为到时候被敌军围上来,我军作为骑兵,必须往复冲杀,不可能固守打阵地战。

那样登陆滩头必然无法固守,要是被公孙康的人烧了我军渡河后用完的船,后续三天我们必须靠自己的搏杀才能活下来!太危险了!”

过了汉江就有可能被数量多得多的优势敌军围上来!就算敌军无法全歼,被骑兵突围杀穿,但只要敌军人多,那烧掉你滩头的船还是做得到的!那不就是孤军深入了吗?

魏延倒不是怕打不过,他更怕到时候人心惶惶,士气崩溃。毕竟粮道断绝船也没了回不了江北,这个对人心的打击是很严重的。

这简直就跟项羽的“乃自沉船、破釜甑、持三日粮”差不多冒险了。当然比项羽还是多一个好处,项羽破釜沉舟的时候是真没退路了,赵云这边好歹可以告诉将士们:

“渡过汉江之后,如果船被公孙康烧了,我们要血战确保自己生存三天,三天后太史慈将军会带着大批海船赶到。”

如此一来,似乎赵云更能激励士兵保持住信心,死战撑过这三天,毕竟前面就有生的希望。

把这些利弊想明白后,赵云下令立刻按计划行事!

魏延田豫苦劝无果,只好执行,赵云带了骑兵,在屯南县上游约三十里处,两座公孙康军的烽火台堡垒之间,找到相对流缓的浅滩,用小船分批渡江。

……

赵云的异动,当然是不到一刻钟,就通过神速的烽火台传讯,传到了屯南县的公孙康府邸内。

公孙康前一天就已经定下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但他还真没想到,赵云那么急,居然在太史慈还没赶到的情况下、这么几天时间差都等不到,就单独渡江了!

“什么?赵云有多少人马过江了?他哪来那么多船只渡江?!”公孙康急得揪住传令兵的领子就疯狂摇晃。

“大王……咳咳……那赵云才千余人过江,船只不过数十艘,是我军在北岸没搜干净。”

公孙康把传令兵丢下:“就这点船,也敢分那么多批渡江?被半渡而击,这可是自古至今不易的兵法大忌。赵云这也太狂妄了,真当我三韩勇士是怯战懦夫不成!”

他弟弟公孙恭比较怯懦,闻言提醒道:“会不会是赵云的诱敌之计?而且我军已经定下了坚壁清野之计,临时再变计求战,会不会不妥?”

公孙康直接否决:“他要的就是你这种懦夫想法!现在赵云缺的是时间,我军越早组织反扑,他上岸站稳脚跟的人数就越少!

我看他多半就是托大,看我军确实没有在野外陈兵、就算要堵他渡江反应也不够快,等我军主力赶到时,他应该有好几千人已经过来了,他就是仗着来多少算多少、有几千人都敢跟我们野战!

也怪我确实没想到他会这么大胆子提前渡江,集结部队还真有些慢了——正因如此,更没时间解释了,立刻集结城中全部骑兵部队,再立刻通传扶余王尉仇台,让他带着扶余骑兵一起出战。

本王的骑兵也都暂时交给他协调统帅,务必用命!快!越快赶到渡河点,要面对的赵云骑兵数量就越少!”

终究是诱饵太诱人,公孙康还是选择了把麾下的骑兵机动部队全部赌了上去。他手头的兵力其实比妹夫尉仇台更多,但公孙康的兵毕竟是汉人和三韩的东夷人,骑兵比例不算高。

而尉仇台是扶余王,扶余人是长白山区的渔猎民族,所以骑兵比例非常高,野战统帅还真只能交给尉仇台来统筹。

(注:扶余人是长白山区的渔猎民族,高句丽一开始反而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的渔猎民族。中间有汉人生活的辽吉平原隔开。)

为了抢时间,军令传递地非常迅速,国都屯南县周边各处的骑兵部队,全部在烽火的传讯下,快速集结,分批扑向赵云渡河的地点。

可惜,虽然赵云是被“半渡而击”的一方,但也因为赵云胆子太大太突然,对面想不到,所以三韩方面仓促集结的骑兵,也无法做到同一时间赶到战场,总会被打出时间差,有早有晚。

赵云看到这一幕,又看到己方已经分三四批渡河过来的三千铁骑,不由很是笃定。

谁打谁一个各个击破,还不一定呢!

赵云直接瞄准了一直赶到最早、驻地距离渡河点最近的三韩骑兵,发动了冲锋。

对面的三韩骑兵压根儿没有准备,因为他们觉得赵云不敢出击,应该是守住登陆场、给后续更多的部队渡河上岸提供掩护。

要是赵云直接发动反冲、放弃了登陆阵地,那后续部队还怎么上岸?这不科学啊!

谁能想到,赵云根本就没打算再等后续部队,他也没所谓的“数万骑兵”,已经上岸的三千人,就是他全部的铁骑兵了。

北岸剩下两千人虚张声势、把立营规模绵延得极广,那只是疑兵,而且被赵云留下的都是轻甲的弓骑兵。

赵云知道,他这次渡河,敌人会主动来冲他、主动来求战的,所以己方的机动性也就不重要了,战斗力最重要。反正敌人会撞上来嘛。

“这不可能!赵云就带了这么两三千人,就反冲我们了?杀!让赵云也看看我们三韩勇士的勇武!”几个公孙家的基层将领,也是不信了这个邪,带着至少两倍于赵云的骑兵反冲了过去,谁让他们没见过铁甲骑兵呢。

“噗嗤噗嗤——”

“呃啊——”

倏忽之间,震天的惨叫开始响彻汉江南岸,双方仅仅一个对冲,三韩骑兵就被赵云扎了个透心凉,落了一地的断臂残肢、无头尸首,衣甲平过,血如泉涌。

公孙康麾下两个无名都尉,都是一招都没撑过,先后被赵云往复冲杀之间盯上,随后秒杀。

见到就是杀到。

没过多久,第一批三韩骑兵就被打崩了,而这时候,扶余王尉仇台才刚刚带着集结好的骑兵主力赶到战场呢。

因为赵云追杀最初那批三韩骑兵追杀得有点远、赵云的人马此刻已经远离了登陆场。

所以尉仇台赶到的时候,看到预设战场并没有敌人,反而是更西边远处传来了阵阵震天喊杀声。

不过,赵云军渡江留下的小船,还因为时间过于仓促,依然留在泥滩上,没来得及重新推下水划回北岸。

尉仇台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但他也乐于捡漏,立刻下令:

“快,带火把的轻骑,立刻把赵云留下的船都烧了!只要烧了船,北岸剩下的赵云骑兵再多也不怕!我们只要把已经到了南岸的那一点点赵云残部杀光就赢了!”

短短一盏茶的工夫,数百个火把密集一丢,尉仇台还真就完成了他的第一战略目标,把赵云的船烧光、剩下只要对赵云关门打狗就行了。

太史慈还有两三天才到!赵云不可能找到船重新北渡汉江了!他这是自己找死!

“将士们随我上!杀赵云者,赏千金!除国都外,任封一座城邑!”

三韩和扶余地区还有大量的城邑封建制残余嘛,所以尉仇台开出来的赏格也非常有地方文化特色。

杀了赵云的人,可以直接圈地当领主,相当于是一个小诸侯了。

扶余骑兵果然被这惊人的赏格刺激得人人双目发红,都狂吼着跟着尉仇台,一起涌向赵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