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番外第18章 反杀蛮王尉仇台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番外第18章 反杀蛮王尉仇台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6:0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尉仇台的狠话并没能撂多久,因为就在他号令全军围杀赵云后,仅仅半盏茶的工夫,随着赵云重新集结好队形,返身杀回,整个战场上,似乎就被一阵浓浓的肃杀氛围笼罩了。

赵云的骑兵,连蹄铁铿锵的轰鸣声,都跟扶余蛮子大不相同。

扶余人和三韩人此前跟大汉保持了多年的和平,也确实不知道中原骑兵的技术装备升级到什么程度了。

作为东方蛮夷的扶余人,他们素来就冶金技术落后,铁器都要从汉人那里贸易购买,用长白山区的名贵兽皮等物,换一点铁刀、枪头。

大多数扶余人至今连铁锅都用不起,只能吃烧烤或者用砂锅炖肉。

所以哪怕中原地区当年所有的军阀、都知道马蹄铁这玩意儿超过十年了,扶余人依然一个实物都没见过,自己就更买不起装备不起了。

高桥马鞍和双侧绳圈马镫他们倒是用得起,不过金属马镫就没法模仿了,最多是弄个木头削的,把绳圈升级一下。

这样的装备水平,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是渔猎民族的射箭天赋,以及战场上的人数优势。

“全军散开!包围赵云!各自为战!我军人数十倍于赵云!务必先以弓箭重创赵云!”

血腥搏杀前的最后一刻,尉仇台好歹做了一项正确的军事调整,试图把扶余骑兵的骑射优势发挥到最大。

渔猎民族和鲜卑那些游牧民族又不一样,虽然都是生活在马背上,但游牧毕竟不用天天射箭,只是需要天天骑马。所以游牧的骑术比渔猎稍强一些,箭术却是远远不如渔猎的。

这也很符合自古以来,华夏北方蛮夷的技术特点——

越往西北越靠近草原高原,骑术越强,骑兵冲锋也越强。越往东北越靠近大兴安岭长白山这些山区。骑术和冲锋会弱一些,控马也不如西北游牧,但箭术越来越精准。

哪怕到了现代社会,韩国人也一贯以弓箭自傲。所谓东夷,不就是东边那些“一人弓”的民族么。

从造字上就看得出来,一人加弓是为夷。

“嗖嗖嗖”地箭矢破空之声,凌厉呼啸,赵云还未接敌,便被每轮数千根的箭矢袭面而来,如疾风骤雨,而且绵绵不绝、次第衔接。

但尉仇台预想中的人仰马翻并没有出现,更多只是劲矢铿锵弹射在铁架上,随后迸着火星弹开——

扶余人的弓,本体质量还是不错的,用大量动物筋腱缠绕加强弹性,所以箭矢的动能劲道很足。只可惜箭簇不够锋利,用不了上等钢材打造的破甲簇。

赵云如同从飞蝗中破阵而出,凌厉直扑,立刻在来不及保持距离、也还没想到要保持距离的扶余骑兵中间,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那感觉,就像是马路上堵车的时候,来了一辆不管不顾的坦克,一路碾过去开道,当者无不齑粉。

数百扶余骑兵,几乎在相撞的一瞬间,就被屠戮落马,铁蹄踏碎头颅的诡异声响不绝于耳,让悍勇的渔猎民族亦止不住胆寒。

尉仇台的瞳孔剧烈缩放了几下,剩下的满是骇然。

赵云就是这样拿着十分之一的人数、直愣愣冲破他的包围的?!对面明明只有两三千人啊!你都被包围了,不该表现出一些军心溃散么?怎么被包围后士气方面跟没事儿人似的?

这完全不符合兵法预期!东夷北狄,他们世世代代刻在基因里的对付汉人的妙招,就是虚张声势、“凌践使之大乱”,然后才跟狼群屠羊一般把汉人干掉!

其实别说东夷民族了,哪怕是公孙瓒,当初学练白马义从,那也是以夷制夷,学了他们的长处,知道轻骑的关键就是用声势吓住敌人,敌人一乱,后续都好说。

可是,赵云的人马,十分之一的人数、身陷重围被四面乱射、但就是不乱、还坚定地朝着尉仇台的方向众志成城地疯狂突击!

所有汉军铁骑心里,其实只有一个念头,可惜尉仇台不知道:战前赵云已经告诉他们了,过河之后,死战三日!要么拖住等到太史慈来!要么干掉敢于野战迎击的敌军主帅!要么死!

上下一心,加上大汉十几年南征北战建立起来的信心,以及赵将军的威名,如今汉军铁骑的士气,简直堪比破釜沉舟时的项羽部队。

大意了!一开始就不该听那坑妹夫大舅子的说辞!搞什么“趁敌半渡而击”的野战!就该坚决守城的!

尉仇台眼看赵云就要杀到自己面前,左右亲卫全部在阻挡之下纷纷被成批屠戮,不得不开始退却。

其实,尉仇台确实是可以退却的,他一开始不甘心退却,也是怕部队觉得主帅溃败,反而导致己方军心瓦解。

果不其然,尉仇台的大旗开始后退后,仗着轻骑兵的速度优势,赵云还真追不上疯狂逃命的尉仇台。

但原本被尉仇台交代了要“各自为战、包围袭扰”赵云的扶余、三韩骑兵其余各部,也出现了动摇。他们根本无法坚定执行尉仇台的战前交代。

无数基层将领心中开始琢磨:主帅的中军大旗退了!旗阵乱了!我军是不是败了!咱这些人还要继续死磕么?看上去射了那么多箭矢,也没射死对面几个人马俱有铁甲的怪物!

这就是早期东北渔猎民族,和后来蒙古人那种围猎战术最大的区别。

后来的蒙古人之所以尤其强,骑射技艺还是一方面,关键是蒙古人的指挥系统,可以做到几路大军分进合击时、可以做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互不统属自行指挥、见机行事。

而扶余人还做不到。

扶余人有一个王,而这个王是不能死的,王如果败退了,全军士气也会崩。王一开始交代的作战计划,也没人会继续执行。

这跟蒙古人的“西征的时候速不台和拔都互相不怕对方那一路的主帅死了,反正不管友军主帅死不死,我都打自己的。友军主帅败退了,我的士气也不降”。

做到没有任何一个会被敌人“攻我之所必救”的点,才能做到任何一个点被机动性更弱的敌人盯住咬死了突击,都能放心大胆不怕丢脸地直接撤,想怎么撤怎么撤,还不影响其他各部的追击和士气。

所以,尉仇台期望的“我被赵云追着逃,其他没被赵云追的友军可以咬住赵云的后军持续对赵云输出”的场景,就因为扶余人有一个必须救的王,而没法实现。

有首,就会怕斩首行动。

没有首,才无首可斩,能跟细菌病毒阿米巴一样黏死敌人。

尉仇台苦苦争取到的把赵云重重包围的机会,就因为他自己撑不住不得不逃亡,彻底葬送掉了。

追在赵云后面尾随射箭的扶余骑兵,渐渐因为恐慌己方的王已死、不知中军主阵的情况,变得惶恐怠惰、裹足不前、追着追着就掉头转向、或者往两旁散开,越走越少。

战场上诡异的一幕就此出现:大部分三韩和扶余部队,并不是被赵云突击而溃散的,而是跟着赵云跑了一阵,不知不觉人数就越跑越少了。

赵云打了一辈子仗,也是第一次在实战活学活用中,体会到这种奇妙的、前所未想的打法。

敌人有王,有必须救的目标,对我军居然是一件好事。

只可惜,铁甲骑兵的耐力终究不足,速度也远比轻骑兵慢。赵云能够追散扶余骑兵,却没能毕其功于一役、直接追斩尉仇台本人。

毕竟对方脸都不要了,还付出了全军自行逃散的代价,只为换条命,那他好歹也能确保换回这条命。

“赵将军不能再追了!我军马力已竭啊!”魏延三番五次苦劝,己方战马都开始出现口吐白沫倒下的了。

赵云不甘心,环视四周,果断做出一个决定——换马。

刚才的冲杀之中,也不完全是汉军追扶余人逃,也有尉仇台麾下的勇士为了救援自己的王,上来拦截迟滞赵云,都被汉军剿杀了。但战场上遗留下的扶余马匹却到处都是,虽然汉军还没打扫战场,也没刻意收拢,但军前随便逮个几百匹还是有的。

“愿意跟随本将军追杀扶余王建功立业的,换无甲马!跑得快!尉仇台身边没多少人了,数百人追上去也够斩杀蛮王了!文长,你带领剩余铁甲骑拦截击溃其他三个方向的敌军即可!别让他们超尉仇台靠拢即可!”

魏延大急:“将军!您已贵为骠骑将军,不可如此轻敌冒进、自陷险地啊。”

赵云:“这算什么险地,尉仇台身边还能剩多少人!没时间跟你解释,尉仇台好歹也算一国蛮王,配被我亲手击杀,就这么说定了。”

赵云最后还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咱不是冒险,而是追的目标也确实是条大鱼。一个蛮夷国王,有资格让他亲自动手。

赵云便继续穷追不舍。

尉仇台越跑越累,自己都上气不接下气了,身边还剩几千人,眼看都脱离战场数十里远了,背后喊杀声又起,而且愈来愈近。

这让他极为诧异,因为他刚刚已经自觉估摸出汉军骑兵的优劣势了,汉军的弱点在于披了铁甲跑不快,耐力也不足以长途奔袭。明明已经甩远了,怎么又给追上来了?

不信邪的尉仇台忍不住回头观望,仔细看了一会儿,才发现赵云才数百骑追了上来,而且是换了没有铁甲的战马。

“真当我们扶余勇士的兵刃杀不得人么?欺人太甚!就这几百人还敢追,还连铁甲马都放弃了?有完没完!儿郎们回头死战!”

尉仇台身边的幕僚苦苦哀求:“大王不可啊!赵云勇武,刚才众所俱见,我军勇士被他刺杀者不下百人,不可与敌啊!虽然敌军追上来的不多,咱这边中军也就只剩几千人了。真返身死战,左右军怕是救援不及!”

“赵云追这么急,想跑也未必跑的出去!”

“大王可以弃军逃亡!让最后这数千儿郎挡住赵云、乱中走脱!”

“那我还有什么脸当扶余王!懦夫!”尉仇台气得直接拔出马刀,把动摇军心的逃亡主义谋士砍了,然后亲自督战迎击。

他指望赵云换了无甲战马后,扶余勇士的箭雨能够多起一点效果。

可惜并没有,双方很快绞杀在一起,这次也确实有近百骑汉军铁骑,因为人有甲而马无甲、马匹中箭坠地,但大部分汉军勇士还是杀到了扶余人跟前。

最重要的是,赵云本人一杆钢枪上下翻飞,左拨右挡,仅有的几根奔着赵云马匹而去的箭矢,全部被他挡开了。

当赵云入阵的那一刻,一切都彻底结束了,镔铁宝剑上下翻飞,银枪过处纷纷落马,须臾之间,赵云就杀到了尉仇台面前,一枪结果了这个扶余蛮王。

今日一战,汉军累计冲阵杀伤了接近两倍于己方规模的敌骑,关键是还彻底打散了剩余敌军,让他们分头逃窜。

赵云和魏延追亡逐北,被追到的纷纷跪地投降,只可惜赵云人手不够多、行动不够快速,实在抓不了太多俘虏。

不过,当战役结束、战场打扫完后,赵云部人人都牵了至少三匹马。说明一天之内,从杀死敌军和战俘那儿弄来的马匹,至少有五六千之多,这还没算战场上损失掉瘸了的。

哪怕逃散的残兵,在过一段时间之后能够被公孙康收拢起来,但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儿了。扶余人那种城邑部落的结构,很多人逃了命就不想回去送死了,组织度非常低。

……

屯南县城内,公孙康在当天午后,便意识到了前方的崩盘,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一连数次派出哨探去前方了解情况。

傍晚时分,他妹夫、扶余王尉仇台被赵云临阵击毙的噩耗,终于传回,公孙康这才知道大势已去。

就因为今天的冒进、自以为可以半渡而击,结果竟依然一脚踢在铁板上。

汉军铁骑的战斗力,比扶余轻骑竟高出十倍不止!

同是骑兵,马也不比敌人差多少,只是兵器甲胄马具有巨大差距,就能让战斗力拉开十倍!

“此本王之过也……一开始就不该动跟汉军打野战的念头!是本王害了小妹害了妹夫啊。”

谋士贾范在旁苦劝:“大王,为今之计是尽快收拢残兵,以图固守啊!我军至少折损了近两万人马,再不容有失了!绝对不能再应战了!”

公孙康如丧考妣地哆嗦了一会儿,像抓住救命稻草:“你说得对,再有轻言出战者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