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139章 延寿?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139章 延寿?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乱入第五名武将,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统率64,武力65,智力88,政治92。”

“包青天之后来个海清天?”鲍鸿见状也是笑道:“这个时候曹老板的五色棍还没发威吧,这下恐怕要先让包大人的铡刀来发威了。”

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可以说年少轻狂的曹老板,魄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包青天、海清天那就更不用多说了。不过,现在曹老板也不需要靠这个刷声望了,战场上刷声望更有效。

“前朝乱入第一名武将,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甘茂——统率86,武力77,智力88,政治90。”

甘茂,也就是前面扶苏刚刚召唤出来的十二岁拜相的甘罗他爷爷。

甘茂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

甘茂作为张仪之后秦国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出逃在列国中引起了强烈反应。而且由于秦昭王初年政权不稳,秦在对外较量中暂时采取守势,列国遂产生了利用甘茂干涉秦内政的意图,其中又以楚国意图最强。

周赧王十年,为齐国出使楚国。秦王想让楚国送还甘茂,为楚所拒。后卒于魏国。

话说回来,甘茂这家伙也是人才,统兵、政治都有一手。统兵打过不少战役,政治上更是做到了秦国丞相,外交等方面也称得上不错。

但是,想都不用想,这个家伙虽然后期叛逃出了秦国。但是扶苏想来是不会计较这个事情的,而且现在齐国、魏国的复兴势力实在是不咋的,甘茂投靠秦国的几率非常大。

“我说你对秦国是多有爱啊?差不多每次都扶苏的份,你这是要闹哪样?”鲍鸿忍不住吐槽道。

“你这不是废话吗?”系统哈哈笑道,“****不靠谱,剩下的就是大周和大秦,外加春秋战国的诸侯王国。你说这样爆表出来的人物,有一两个大秦的不是很正常吗?你咋不说所有人都是大周的?”

鲍鸿闻言也是一愣,系统这话说的也有道理。前朝人物,算起来也就是大周、大秦和大汉,此外就是各种诸侯王国了。

“前朝乱入第二名武将,战国时燕国名臣郭隗——统率45,武力40,智力85,政治88。”

“几个意思?前面才把乐毅那个变态弄出来,现在又把这个始作俑者给弄出来了?”鲍鸿听到郭隗这个名字,忍不住感叹道。

千金买骨郭隗,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

燕王哙七年,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燕昭王继位。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昭王并尊郭隗为师。此举天下震动,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正是因为这个典故,所以鲍鸿才说乐毅的始作俑者。就是从郭隗提出想法,燕昭王建筑黄金台,才有后来乐毅拜将,联军伐齐。

“前朝乱入第三名武将,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统率40,武力44,智力82,政治88。”

“哟!哟!前面说吴国太猛了,你就给楚国送了一个。可你送他一个屈原是几个意思?弘扬楚辞文化?”鲍鸿哈哈笑道。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最后自然不用多说,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投江自杀。

“哦哦,还是政治家啊?”鲍鸿呵呵笑道,显然对于系统的解释不看好。

“庞统、文聘加速成长,杨赐延寿数年。”

“杨赐延寿?几个意思?”鲍鸿对加速成长已经是有所准备了,可突然冒出来一句延寿,那就太夸张了吧。

杨赐弘农杨家家主,杨震之孙、杨秉之子,东汉时期名臣。在华光殿中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

黄巾起义爆发,杨赐因与灵帝争辩而被罢免。后灵帝移居南宫,得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感悟之下封其为临晋侯。又拜尚书令、廷尉,被杨赐推辞,以特进身份回府。

按照历史轨迹,中平二年也就是民年九月份的时候,杨赐就逝世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遭宦官忌恨,但因其曾为帝师,故终未罹害,得以善终。

也就是说,他是在几个月后寿终正寝,不是世界发生什么变故能够造成改变的横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会出现延寿的说法。

话说回来,杨赐死后,弘农杨家由杨彪接掌,历任三公,在董卓打算迁都时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献帝定都许县,杨彪被曹操诬陷下狱,后被释出,又任太常。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丕受禅,欲以杨彪为太尉,遭推辞,拜光禄大夫,待以客礼。

可以说,家族在杨彪手里也没败落。但是相对于袁家、曹家来说,杨家的表现在外人看来实在是不咋样,就那么坚定的跟着汉献帝,实在是有点夸张,不像是一个四世三公级别的大世家家主做出来的决定。

至于说杨赐延寿,不管说延长几年,或许会对杨家的发展有不不同的决断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