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36章 不相上下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36章 不相上下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06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群雄召唤 !

汉初诸侯王质量仅次于英布的则是彭越了,不过彭越已经被董卓击败招降,安排去西凉了。

当然,要说质量,最高的无疑是兵仙韩信,不过到此为止,韩信都没有成功被召唤出来。

不过,和他同名同姓的韩国韩王韩信一半被叫做韩王信的家伙则就在对面的阵营里面。

韩王信本名韩信,后被封为韩王。为了与同名同姓的兴汉三杰之一楚王韩信相区别,一般习惯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战国末年韩国国王韩襄王的庶孙,他身材高大,英武伶俐,从小就胸怀大志。陈胜首义、群雄并起后,原山东六国中的楚、燕、齐、赵、魏纷纷宣告复国,唯有韩国仍付阙如,迟迟没有复辟。于是项梁立韩国贵族韩成为韩王,以资号召。韩成引为凭靠的两个主要助手,文的是司徒张良,武的就是太尉韩王信。张良、韩王信一起跟随沛公刘邦由武关进入关中,目睹了轰轰烈烈的秦王朝灰飞烟灭。在刘邦与项羽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他们都是刘邦坚定的支持者。

韩王信积极参与鼓动汉王乘机“还定三秦”,然后东向以争天下的行动,并屡立战功。项羽杀害韩成、改立郑昌为韩王后,刘邦派韩王信率领一支部队,前去争夺韩地。郑昌不敌韩王信,被迫投降。刘邦就做了个顺风人情,立韩王信做了韩王。其实,这时称他为“韩王信”,才算是名正言顺。韩王信对汉王感恩戴德知恩图报,主动率领韩军配合汉军作战,以部将的身份自居。刘邦对此非常满意,两人合作无间,关系非常亲密。

天下大定后,刘邦把他从“天下劲兵之处”的韩国,徙封到太原,为他守边。太原是个是非之处,有凶恶的冒顿为邻,韩王信自然不得安生。他也知道刘邦不会容下他,最终亡命匈奴。后被汉军围于参合,战而死。

韩王信雄壮勇武,身材高大,英武伶俐。相对来说,也就是勇武方面比较突出,同时他打败了项羽后任命的韩王郑昌,夺回原韩国城池,可见在统兵方面也是有些能力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所谓的“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其中的信不是韩信,而是韩王信。当然,这个说法争端不一,谁也不能说确定就是哪两个人,这里不去多说。只能说侧面说明韩王信武力还是不错的。

而赵王张耳不用多说,已经被鲍鸿击败了,同样也安排到西凉去帮忙的家伙。

至于臧荼,那就比较悲催的,召唤出来的时间段似乎比较早,直接还是作为韩广的手下在厮混呢。

臧荼是燕国旧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陈吴政权派赵人武臣经略赵地。武臣稳定赵地之后就派韩广安抚燕地,结果韩广一到燕地就很受欢迎,被当地贵族立为燕王。

秦攻赵王武臣,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项羽为总盟主,破釜沉舟,大胜秦兵。

项羽分封天下时,不放心燕国,借口臧荼功劳大,立韩广手下大将臧荼为燕王,把韩广迁为辽东王,以无终为都。韩广对此不服,不肯搬迁,结果于同年被臧荼击败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当初鲍鸿与陈胜等大军决战,最终还是让臧荼、栾布护着韩广杀出城外,逃亡扬州,估计现在已经投靠项梁大军了。

至于卢绾就比较坑了,他这个诸侯王做的完全是莫名其妙,最后还因为这个诸侯王的身份被刘邦忌惮,逃亡匈奴,也是简直了。

卢绾的亲戚与刘邦之父交好。卢绾与刘邦同里,两人同日生,出生的时候乡民曾持羊酒祝贺两家。二人长大后为同学,又相敬爱。乡里因为两家的友情,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持羊酒贺之。刘邦为平民的时候,因为吃官司而躲躲藏藏,卢绾常常追随。

后来刘邦起兵于沛,卢绾以宾客的身份相随。刘邦被封为汉王而入汉中,卢绾被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后在楚汉战争中,卢绾官至太尉,封长安侯。由于卢绾与刘邦的关系,他得以出入刘邦的卧内。他的衣被、饮食、赏赐,都是群臣莫敢相望的。虽然萧何、曹参等能够因为才能过人、忠于职事而得到刘邦的礼遇,但若轮到亲密的关系和被宠信的程度,都无法比得上卢绾,甚至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汉五年七月,臧荼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九月,击灭臧荼。卢绾被封为燕王。

可以说,这个诸侯王被封的完全是莫名其妙,既然刘邦已经意识到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那这个时候再去封人家做诸侯王是几个意思?怎么看都觉得是像故意整死他。

陈豨在代地反。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自南面进讨陈豨。燕王卢绾亦率兵自东北攻打陈豨。陈豨派遣王黄求救于匈奴,而卢绾也派其臣张胜出使匈奴,并散言陈豨已经战败,欲令匈奴勿发兵助之。臧荼的儿子臧衍恰好逃亡在匈奴,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的事情。而燕所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现在您为了燕,想要迅速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了以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了,您和您的主上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俎上鱼肉。您为何不让燕暂且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呢?如果局势和缓,燕就能够长存;即使朝廷逼迫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障。”张胜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

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与燕“连兵勿决”。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往。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他对他宠信的臣下说:“现在不是刘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有病,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王和大功臣。”于是称病不往。

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来。但这段话终究被泄露到辟阳侯耳中。辟阳侯回来后,详细向刘邦做了禀报。刘邦更加生气。

刘邦又从匈奴降人那里,听到了张胜在匈奴为燕使者的消息,于是判定:“卢绾果然造反了。”

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后又改以周勃代之。

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庐王。后死于匈奴。

对于这两个家伙,用司马迁的话来说:韩信、卢绾并不是一向积德累善的世家,而是侥幸于一时随机应变,以欺诈和暴力获得成功,正赶上汉朝刚刚建立,所以才能够分封领土,南面为王。在内由于势力强大而被怀疑,在外倚仗着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远,自陷危境,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终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难道不可悲吗!

当然,从整个人物生平也能够看得出来,当初卢绾或许的确是因为义气追随刘邦,但是对于他们这种性格来说,利与义之间的天平是很容易转换的。

至于还有一个则是唯一一个存留下来的异姓诸侯王吴芮

按理来说,这家伙和汉朝之间貌似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然而,另一方面,这家伙却是英布的岳父,自然不可能不跟着英布一起了。

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越王勾践毙夫差,追杀夫差家人。吴国王子王孙四散避难。

吴芮的父亲吴申,被贬番邑定居,后迁至余干县善乡龙山南麓,吴芮即出生于此。

吴芮十分聪颖,青年时,常研究《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带领族人和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阵法。

秦国面临各地义军武装割据的局面,为稳定南方,阻止百越地区背叛,采纳左相李斯谏言,封吴芮为番君。“番”义即土著种田人之意,“君”意指用竹子做的束发帽子“冠”,即给吴芮管理整个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权的封号,不给财政支持也不收税。

吴芮带队伍从水路进入鄱阳湖后,靠岸建城,立为据点,即为今鄱阳县。吴芮采用强硬手段铲除鄱阳盗匪劣徒势力,积极开通航运,发展渔业,推广农业。一年间,吴芮不仅在鄱阳湖流域行仁政发展经济,而且势力范围扩大了数倍。

秦始皇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在安徽宿县大泽乡揭竿而起。第一个起兵响应的秦吏就是吴芮。番阳令吴芮深得江湖民心,号“番君”,后又支持项羽,起用刑徒带兵,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威镇江南,各地群众纷纷投奔,秦朝一些官吏也率部下归附。如: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驺摇,均为越王勾践后裔,皆领兵归属吴芮。其中有淮南义军首领英布及同乡梅鋗。当时英布已有数千人队伍,作战英勇,吴芮将女儿嫁给他,命其出兵攻秦。吴芮先是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在攻占咸阳后,项羽以吴芮战功卓著而封他为衡山王,建都于邾。其女婿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同乡梅鋗也封为十万户侯。

汉高祖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均为战争需要收买人心之举。刘邦帝业一定,就和吕后用种种方法消灭异姓功臣。七个异姓王,皆因各种罪名被杀被废。唯独吴芮及其子孙世袭的长沙王善始善终,成为其后仅存的异姓王,历五代因无嗣而止。但其实刘邦并未解除他对吴芮的疑心,屡屡试探吴芮。张良辞官隐居后,在吴芮家中小住。吴芮按张良计谋,保存实力,开始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等等。

是以,真要说人家对大汉有什么忠诚度,那就是扯淡了。

“目前的战况来说呢?前面两军交锋如何?你们来这之后的战绩又如何?”鲍鸿继续追问道。

“英布这家伙非常难对付,正所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贾诩沉声道,“英布的攻势非常凌厉,迅猛高效,常常令人猝不及防就被他突袭。这一点,很多猛将都喜欢这样,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同时他在防守方面也同样非常稳固,可以说想你想要突袭他,除了强袭根本就没其他可能。”贾诩继续说道,“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越是擅长这类战术,对应的自然就越是防备这种战术。所谓终年打雁,自然会担心被雁啄眼。”

鲍鸿点点头,贾诩这么说倒是很有道理的,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鲍鸿就看到过这个说法,周瑜坑诸葛亮让他去劫曹老板的粮道。要知道,曹老板可是专业的劫粮战术家,劫他的粮道,直接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来着。诸葛亮自然不会上这个当,于是乎和跑过来打听消息的鲁肃说,传说鲁肃擅长陆战,而周瑜擅长水战,激将周瑜自己去展现自己的陆战能力。

所以说,越是在某方面突出的人,越是知道这个东西成功带来的效果和这个东西运用在自己身上带来的危害,自然会比其他人都要更加重视这方面。

“所以除了我们当初初来乍到的时候,出其不意给了黄巾一个狠的,基本上就没沾到什么便宜。”贾诩继续说道,“当然,汉军更加训练有素,装备先进,也没被对方沾到多大便宜。”

“但是你也知道,黄巾想要激励士气,所谓致士、斗将是免不了的,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士气,更能够大幅衰减对方的士气。在这方面,我等却是无能与英布一战者!”贾诩苦笑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