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的诡异人生 > 第1315章 尊者!

我的诡异人生 第1315章 尊者!

作者:白刃斩春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14:40:29 来源:泡书吧

二僧原来并没有拜师之意,但当下听得金刚智之言,再看向金刚智大师时,他们内心忽然传出一个个声音——那诸多声音皆在劝告他们,拜金刚智大师为师!

如不拜师,此后必定抱憾终身!

大智、大慧再看周围唐人的目光,忽然一个激灵,跟着就向金刚智跪拜行礼:“弟子拜见师父!”

金刚智大师一日收两位长安远近闻名的禅师作弟子,此事传扬出去以后,必然会名声愈盛,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收下两个年逾半百的老僧,并非金刚智的目的。

借二僧原本积攒声名作台阶,助力自身扶摇而上,才是他的意图!

“好,好,好!”

两个年逾半百、远近闻名的禅师当场向金刚智跪倒了下去,金刚智面上流露出一抹温厚笑容,伸手抚过二僧头顶。

涓滴净水自他指尖流泻而下,洒在二僧脑顶上。

二僧脑顶戒疤在这股净水清洁过后,也俱消失无踪!

“自今时起,你们遍是我密宗弟子了。

你二人仍可保留从前法名,不须更改。”金刚智大师收回手掌,如是与大智、大慧二僧说道。

“多谢师父!”大智、大慧异口同声道。

“今下可往寺院内去,稍事休息。”金刚智大师将两个弟子从地上搀扶起来,对二人吩咐了几句,“我拟于三日后设‘大曼荼罗胎藏道场’,广施甘露,灌顶群生,便在三日后的道场之上,我为你二人施降‘密续真乘灌顶’。”

“大曼荼罗胎藏道场?!”

听得师父所言,二僧神色都有些激动。

‘善无畏’大师自梵地而来,编译密宗根本大经《大日经》以后,于巨唐立下密宗道统,乃以‘胎藏界’、‘金刚界’作‘真言二部’,其中显化‘无尽庄严藏’、‘净菩提心’、‘本有佛性’之诸相,则为‘胎藏曼荼罗’;

而以如来佛智生发之诸般实相,即‘金刚界根本成身会’、‘三十七尊’者,则为‘金刚曼荼罗’;

胎藏曼荼罗乃作‘诸法之因’,金刚曼荼罗则成‘诸性之果’。

大智、大慧二僧如能在‘大曼荼罗胎藏道场’之上受得灌顶,便自修行密乘法门之伊始,变得‘法性根因’栽种于自性之中,此后修成正果,证见金刚界诸佛,便也没有那般遥远了!

二僧再度向金刚智大师连连叩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先前他们忽然改变心念,当场拜金刚智大师作师父,其实内中亦有金刚智以自身如来藏的性意迷惑了他们的原因,但二僧此时得到金刚智大师如此承诺,再向金刚智行礼叩拜,便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奉金刚智为师了!

佛法修行,皆为证空,皆为悟空。

空性空性,如能证就,便可一步登天,成为如‘精莲化生大士’一般人物,乃或是菩萨、佛陀!

可想证得这法性、空性,又谈何容易?

不知‘空’为何物,如何能‘空’?

若知‘空’为何物,内心有了‘空’的概念,又何得‘空空’?!

而如今,他们若在‘大曼荼罗胎藏道场’上得到‘法性根因’,便相当于自性力栽种下了成佛的根种,此后只需小心哺育,令这根种生根发芽就好——所以说密乘法门是‘方便法门’,就‘方便’这一点而言,大乘小乘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周围唐人们见连大智、大慧这样有名的禅师,都在一念之间,拜金刚智作师父,对‘金刚智’的佛法精深程度,更有了深刻了解。

他们眼见这一幕发生,自此时已经认定,‘金刚智大师’的佛法成就,已是远远超过了‘大智’、‘大慧’这一层次的僧侣,当下长安内外如大智、大慧一般层次的僧侣,再不配拿来与金刚智大师对比。

如今在他们认知里,能与金刚智相提并论的,也唯有兴善寺里的那位‘善无畏’大师,及至早已圆寂的‘玄奘’、‘窥基’二僧了。

长安诸僧中,于梵地取得‘大乘天’、‘大圆镜智’之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和尚,能在唐人们心中排得第一位的僧侣。

在这位大乘天和尚之下,过去的窥觊大师、普光大师,今时的‘善无畏’名声极盛,俨然紧随其后。

如今,金刚智大师踏足长安一日间,已经隐隐有与‘善无畏’分庭抗礼的架势!

金刚智大师目光扫过周围,见得周围人面孔上流露的敬畏之色,他神情平和,开口道:“诸位,三日之后,贫僧设‘大曼荼罗胎藏道场’,为群生消灾除厄,增长福寿,启发佛缘。

届时诸位亦可前来道场之中,受得‘大曼荼罗胎藏灌顶’!”

先前大智大慧二僧闻听自身将在‘大曼荼罗胎藏道场’之上,受得‘密续灌顶’之时,皆情难自抑,激动不已——他们的表情皆被围观唐人们尽收眼底,亦知这位金刚智大师设下的道场,必然规格极高,若能参与其中,一定好处颇多。

诸唐人一时间俱动了心。

眼下又得金刚智大师亲口邀请他们,日后前来参与道场法会,一个个也都高兴起来,对金刚智交口称赞。

“大师慈悲为怀,真不愧为梵地神僧!”

“到时候我一定会来,大师记得为我灌顶啊!”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您这样身具大功德的圣僧,以后一定能成佛的!”

……

金刚智双手合十,微微颔首,算是对众人称赞作了回应,他先前连连为当地唐人施降瓶灌,心神消耗颇巨,再看当下天时,自觉已经做足了面子功夫,也就不想再浪费性意了,便在这时开口道:“贫僧落脚之处,如今还未完全确定,只是暂居于大慈恩寺中。

不过想来三日之后,诸事便俱明朗了。

届时,诸位听得贫僧设下‘大曼荼罗胎藏道场’的消息,俱可前来观礼,接受灌顶。

当下天色渐近黄昏,诸坊行将关闭,各位暂且回家去罢。”

那‘大曼荼罗胎藏道场’之上,若施降种种灌顶于普通百姓,对于金刚智的消耗必定更大。

但他对此早有成算。

届时可令主持道场的寺庙拒绝寻常唐人入内,事后他在露面,择选几人灌顶了,将责任推至寺庙之上即可,依旧无损自身在长安百姓心中越发拔高的地位。

当下聚集于慈恩寺山门前的人们,得到金刚智大师如此保证,即便在场还有许多人未曾受得灌顶,却亦心满意足,开始期待起三日后的‘灌顶大会’了,他们纷纷与金刚智大师行礼道别。

人群渐有分散而去的架势。

金刚智一一回应那些与他道别的唐人,令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更加变得和蔼可亲起来,无愧为梵地神僧。

此时,红彤彤的阳光洒在慈恩寺山门前,将青砖砌就的山门亦映照得亮堂堂的,山门前伫立的金刚智大师,犹如一尊金铜铸就的佛陀。

这位金刚智大师,静静地看着人群们四散开去,他原本垂下的眼帘,在某一刻倏忽抬起,跟着就迈开步子,再一次走入人群中,往某个方位走去。

原本正要从此间散去的人们,看到金刚智大师突然有了动作,顿时都好奇起来,于是纷纷住步,都伸长了脖子,以好奇的眼神看着金刚智大师的动作。金刚智所过之处,百姓们纷纷避退。

一条人群自主分开的道路就此将这位梵地神僧,与彼处的苏午一众人连接了起来。

人们看到牵着马匹的苏午几人,再去看金刚智大师的目光,便也清楚金刚智大师的目标正是苏午几人。

他们越发好奇起来。

原本散开的人群,顿时又有聚集起来的架势。

细细碎碎的议论声,随着人群越发聚集,也开始显得嘈杂而喧闹。

那金刚智走到与苏午还隔着十余步远的位置,便停住了脚步,他双手垂在身侧,抬眼望向彼处十余步外的苏午,身形紧绷,一时竟如临大敌!

意若长河自他眉心奔涌而出,淹没了四下的人群,欲将四下人群抛离于此事之外,不叫他们看见当下的真实情境。

而苏午立在原地,静静看着金刚智这番遮瞒动作,却是动也未动!

他方才稍稍显露出些丝性意来,却不用他去寻金刚智,金刚智自己就过来找他了!

金刚智以自身的意隔绝了周围唐人的感知,防止他们看见自己与对面那‘神鬼莫测之人’的交谈——防止自身方才建立起来的梵地神僧形象,被对面那人一下戳破。

而对面那人静静看着他的动作,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这倒是叫他松了一口气。

对方没有说明,倒是至少说明了其现下对自身还没有敌意。

金刚智抬起身侧的双手于胸前合十,向苏午躬身行礼:“阁下深具佛缘,已有证悟空性之兆,小僧自愧弗如。

不知‘尊者’前来慈恩寺,所为何事?”

德智皆胜,可为人师范者,则称‘尊者’。

修行路上的‘贤达’,亦称‘尊者’。

今下金刚智直接以‘尊者’来称苏午,已然是表明了他自觉不如苏午,愿奉苏午为尊的意思!

苏午身后,方才还饶有兴致地观看着金刚智神僧施降‘瓶灌之法’,甚至自身也想加入其中的张方,见得金刚智神僧转眼间对于自己前头的郎君如此毕恭毕敬的模样,他瞪大了眼睛,深吸一口气,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天下欲要面见圣人的能人异士,无不需要首先在民间‘养望’,在天下间搏得好大声名以后,才有可能得蒙圣人召见。

而今,郎君却不需要养望了。

他只往慈恩寺山门前一站,连金刚智大师这般梵地神僧,都自愿作台阶,为他增长声望!

“在下前来慈恩寺,正是为了与梵地而来的圣僧见上一面。”苏午笑着回道。

这位‘金刚三藏’亦是一位心思剔透的妙人,倒不会上来就对苏午喊打喊杀,其态度如此恭敬,苏午也没有理由去找别人的碴,便也好言向金刚智作回应。

然而,金刚智面见苏午,如一块石头陡见高山大岳,一条小蛇撞上轰隆隆而来的火车头,苏午的一言一行在他眼里都别具不同意义,他闻听苏午是为了他而来,神色愈发惶恐,心境翻腾之下,覆盖四下人群的意之长河,险些都无法维系下去!

金刚智喉结滚动,颤声说道:“小僧惶恐,不知自己曾经是否触怒过尊者?”

“倒不曾有。”苏午的回答,让金刚智的心境稍稍平复。

这时,高大青年侧开身子,带出了身后那几个面貌特征明显的‘拔汗那国人’——金刚智一见阿部力等人,顿时瞳孔紧缩,身躯亦颤抖了起来。

随吐蕃军队覆灭拔汗那王庭,以其老王头顶骨作法器这样事,在金刚智从前经历中,也不过是寻常事罢了。

然而,他修行至如来藏境界,过往经历,一经回忆,皆能历历在目。

如今陡见得这几个拔汗那国人,曾经经历便在瞬间浮上心头!

自己并不曾得罪过这位尊者……

可是自己随吐蕃军覆灭的拔汗那国王庭,莫非是受这位尊者庇护的?

金刚智心乱如麻!

“这几位拔汗那国人,原属拔汗那国老王亲随,于其旧主至忠,在下于半路上遇到这些远涉巨唐而来的拔汗那国人,得知他们是为寻索他们老王的头顶骨而来。

又闻听那位老王的头顶骨,正在阁下手里,所以来向阁下询问那头顶骨的下落。”苏午如是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