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我的诡异人生 > 第1375章 终不似,少年游

我的诡异人生 第1375章 终不似,少年游

作者:白刃斩春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0 11:39:42 来源:泡书吧

含光子自知尊师本身就与大恐怖牵扯,那是尊师三令五申,告诫他绝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隐秘。

是以当下他亦能理解苏午所言。

他点了点头,向苏午说道:“弟子亦知家师牵扯甚多,与他有涉的问题,掌教若觉得我问得过了,只需闭口不言而已,我断不会因此心生怨怼。”

“善。”苏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郑重,首先向苏午问道:“自家师今次落葬以渡劫关之后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与家师有关的因果,师尊好似在世间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过阴’问过几位师门长辈,那些在阴间的师门长辈,师尊身上发生的这般事情,他们从前也未见过。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内情?

内情究竟是甚么?

师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问,我可明确回答你的,只有第一个。”苏午说道,“我确知个中内情,至于内情是甚么,这便是不能回答的问题——一说就错。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觉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试图开掘他的葬地——那么所得结果,一定会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导致恐怖因果变数发生。”

李含光闻言愣了愣。

他没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个问题,在苏午这里已经有两个不能回答了。修行至于今时境界,他倒也不是个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确不能做,自然也会听劝,是以应声道:“回去山门以后,我会着手师门典籍之中与师父葬地有关的种种记载,避免门下弟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起心开掘师父的葬地,却导致那不可测的恐怖变数发生。”

苏午道:“这样最好。”

李含光望向苏午,迟疑了一下,又道:“我对师尊的全部疑问,其实便是他今时的下落与生死,但这些问题,恰恰是阁下所不能回答的。

师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为一桩悬案?

至我死后,也不得解答?”

“你今时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横渡天河,再造‘彼岸’,立于那彼岸之上,扭头回望,或许诸多迷思尽能得到解答,心中一应念想,皆可得到回应。

修行到了,困扰你我的种种困惑,也自会跟着迎刃而解的。”苏午认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扬眉,抓住了苏午话语中的关键,“此岸、横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时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辈,对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见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虽未登临此岸,但已经望见此岸风景。

掌教对此三境的了解,似乎更多过于我。

譬如这‘再造彼岸’……我在师门长辈口口相传的、与此三境有关的传闻之中,实不曾听过‘再造此岸’类似的言语,他们只称渡元河以后,便能‘踏临彼岸’。

踏临彼岸,与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未知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这是否也是‘不能言说,一说就错’的事情?”

苏午摇了摇头:“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说的事情。

之于‘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经历,而生出的对‘彼岸’之境的些许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遥望无尽天河,望见那天河尽头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与此岸一般,山影连绵,无有穷尽,横断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门修行,还有多少与‘三清’有牵连?”苏午再次问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苏午突有此问,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苏午一眼,继而又似是想到了甚么一般,收敛神色,向苏午回答道:“茅山师门祖辈口口相传,旦有借‘三清神谱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脱离与原本法门牵连的时机之时,便不需犹豫,设法脱离旧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从来不曾寻得这般时机,亦需努力为自身创造这般时机。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种道**’最贵,盖因此法自一开始就自成根基,此法虽然凶险,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为‘脱胎换生’之上上选。我也曾修行魔身种道**,炼成了一道劫身。

不过此后得仙人授下‘灵文金记’,便以此灵文根种脱离旧法,撇清与‘三清神谱’之干系,由此更进一步,登临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与三清之牵连,不多于一成。”

“这是正法。”苏午点了点头。

“道门之中,与‘三清’有涉之事,虽极其隐秘,各派三缄其口,讳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层次,反而会得到师长的再三叮嘱,从各种旁枝细节之上暗示门下弟子,门下弟子自也会渐生远离三清神谱,另辟蹊径之念。”李含光眼神平静,向苏午问道,“掌教想来亦知此中隐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与三清有几成牵连?”

“自黄天法旨彻底修成,立下‘背阴大帝庙系’以后,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苏午回道。

——这是十成十的摆脱与三清神谱之牵连了。

李含光对此亦甚为艳羡,同时亦有些许疑惑:“大贤良师开创‘太平道’,始有改换新天之志,但那般‘黄天’,其实也不曾脱离‘三天’之覆盖,所谓‘黄天’,亦须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黄天法旨’,就直接摆脱三天纠缠,不与‘天命’牵涉?”

苏午张了张口,却一时未有言语。

他的‘黄天法旨’,与张角的黄天太平道,虽看似是一脉,实则本质上已经彻底不同。

此般黄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来根本就为开辟新天,为天授命!

“我之黄天,与黄天太平道虽有类似,实则根本不同。”苏午最终摇了摇头,向李含光如是说道,“此黄天道,不需借天命而兴太平世,只为打破旧有,再造乾坤。”

言辞之间,一缕缕昏黄气韵从苏午脑后飘散,聚集成黄天法旨。

苏午伸手引来黄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现出一列列字迹:

‘敕令天公将军列殿陛前。’

‘敕令翻坛倒洞祖师张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阴大帝列殿陛前。’

……

“阁下是否要在这‘黄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缕性识?也与我作同道,同为‘黄天道人’?”苏午将那一列列字迹展示于含光子,直接向其问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与‘三清’一成牵扯也无。

此正与我所说‘再造彼岸’相关。

毕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阁下想登临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横渡元河之后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会有绝好风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头在彼处张开口,等着阁下送上门去。

如此,唯有彻底抛却旧有因果,或能横渡不见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筑造阁下想要踏临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声说道:“彼岸,莫非并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实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着此岸的鱼儿游过元河大江,将自身送进它们口中?!”

“这是我之猜测。

此三境中笼罩种种不可测度之诡谲,我之目见,未必就是真。”苏午点头说道,“但早做准备,摆脱自身与三清之纠缠,却总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着那在苏午指尖盘旋飞转的黄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横生,阁下今时有镇天下鬼祟,还太平人间之念,但历经修行,饱览邪异之后,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恒一不变?

假若阁下有朝一日踏临彼岸,忽也换了副心肠——

那在此黄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识的人,实与涉及三清神谱之道人无异。”

“倒确是如此。”苏午没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变,亘古如此。我亦唯有将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闻言笑了起来,一缕如云雾般隐逸的性识从他眉心飘散而出,直落在苏午掌中黄天法旨之上,但见那黄天法旨背面,又浮现出一列新的字迹,那一列字迹如今尚还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无比,但随着那一列字迹落于黄天法旨之上,组成黄天法旨的云芨文字,纷纷变化,一时隐隐与正气符相似,一时又与含光子的灵文金记相关联!

“未来如何,谁能保证?

但我对掌教今时,却实敬服。

便留一道性识于黄天之中,若我将来渡河失败,希望掌教能借这黄天道中一缕性识,令我重得上岸之机!”含光子如是道。

“善!”

苏午跟着笑了起来。

二人相视,惺惺相惜,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与苏午比试一场,分出高下的念头,自苏午真正执道门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时,他却熄灭了心中这般想法——此前种种所见,已令李含光心头清楚,纵然对方还未身成此岸,但与自身相搏,也未必就会彻底输给对方。

他与苏午如若相斗,几个回合之内,却休想分出胜负高下!

尤其是今时苏午欲掩藏实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联合的一些势力横生忌惮,两人放开手来酣战一场,便令苏午这个目的彻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间,终未能有一战。

只是自李含光领叶法善离开渭水河畔以后,天下道脉之间,皆传闻含光子一招斗败不良帅,令此前连番挫败道门二十三宗的张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蒙蒙亮的时候,华阴县城的布告栏前,已经聚集起了南来北往的人们。

华阴县因临近华山之故,当地修筑客舍旅店颇多,自各处远道而来的百姓,不是为了领略华山之险峻,登高而望远,便是为了在此间谋生计,做一做旅客们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华阴城中的旅人与行脚商们,并未在开城门的第一时间,便如往日一般一窝蜂地涌出城门,往那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的华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门前的布告栏前,小声议论着。

布告栏前的人们,不只有贩夫走卒,更多文人骚客。

听他们一番高谈阔论,亦能了知他们聚集在这布告栏前的原因是甚么。

——今下华阴城中有五处布告栏,五处布告栏前,皆有颇多百姓聚集,整个华阴县城几有半数人口停留在这布告栏前,一为等候今日‘玄门榜’的更新。

二则因为华山近几日封山,远道而来的旅人们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华阴城里等候华山再度开山之日,城中少有娱乐活动,这每隔一日便会更新一回的‘玄门榜’,倒是成了旅人们排解无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识文字,华阴小吏虽通文字,却不能将那玄门榜上变化讲说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华山的文人骚客,他们便承担了为百姓讲说玄门榜上种种精彩变化的责任,而这也是文人秀才们的乐趣所在。

此时,人群后头一阵吵闹过后,有几个官差分开了人群,捧着几道画轴似的、被草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卷,昂首走到布告栏前。那捧着纸卷的官差将其上草纸一层一层撕去,露出内里淡黄的、写满苍劲文字的榜单,旁边的官吏则以刮刀刮去布告栏上贴着的几层纸张,重新在布告栏上刷上浆糊。

(

含光子自知尊师本身就与大恐怖牵扯,那是尊师三令五申,告诫他绝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隐秘。

是以当下他亦能理解苏午所言。

他点了点头,向苏午说道:“弟子亦知家师牵扯甚多,与他有涉的问题,掌教若觉得我问得过了,只需闭口不言而已,我断不会因此心生怨怼。”

“善。”苏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郑重,首先向苏午问道:“自家师今次落葬以渡劫关之后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与家师有关的因果,师尊好似在世间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过阴’问过几位师门长辈,那些在阴间的师门长辈,师尊身上发生的这般事情,他们从前也未见过。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内情?

内情究竟是甚么?

师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问,我可明确回答你的,只有第一个。”苏午说道,“我确知个中内情,至于内情是甚么,这便是不能回答的问题——一说就错。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觉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试图开掘他的葬地——那么所得结果,一定会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导致恐怖因果变数发生。”

李含光闻言愣了愣。

他没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个问题,在苏午这里已经有两个不能回答了。修行至于今时境界,他倒也不是个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确不能做,自然也会听劝,是以应声道:“回去山门以后,我会着手师门典籍之中与师父葬地有关的种种记载,避免门下弟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起心开掘师父的葬地,却导致那不可测的恐怖变数发生。”

苏午道:“这样最好。”

李含光望向苏午,迟疑了一下,又道:“我对师尊的全部疑问,其实便是他今时的下落与生死,但这些问题,恰恰是阁下所不能回答的。

师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为一桩悬案?

至我死后,也不得解答?”

“你今时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横渡天河,再造‘彼岸’,立于那彼岸之上,扭头回望,或许诸多迷思尽能得到解答,心中一应念想,皆可得到回应。

修行到了,困扰你我的种种困惑,也自会跟着迎刃而解的。”苏午认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扬眉,抓住了苏午话语中的关键,“此岸、横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时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辈,对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见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虽未登临此岸,但已经望见此岸风景。

掌教对此三境的了解,似乎更多过于我。

譬如这‘再造彼岸’……我在师门长辈口口相传的、与此三境有关的传闻之中,实不曾听过‘再造此岸’类似的言语,他们只称渡元河以后,便能‘踏临彼岸’。

踏临彼岸,与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未知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这是否也是‘不能言说,一说就错’的事情?”

苏午摇了摇头:“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说的事情。

之于‘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经历,而生出的对‘彼岸’之境的些许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遥望无尽天河,望见那天河尽头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与此岸一般,山影连绵,无有穷尽,横断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门修行,还有多少与‘三清’有牵连?”苏午再次问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苏午突有此问,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苏午一眼,继而又似是想到了甚么一般,收敛神色,向苏午回答道:“茅山师门祖辈口口相传,旦有借‘三清神谱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脱离与原本法门牵连的时机之时,便不需犹豫,设法脱离旧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从来不曾寻得这般时机,亦需努力为自身创造这般时机。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种道**’最贵,盖因此法自一开始就自成根基,此法虽然凶险,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为‘脱胎换生’之上上选。我也曾修行魔身种道**,炼成了一道劫身。

不过此后得仙人授下‘灵文金记’,便以此灵文根种脱离旧法,撇清与‘三清神谱’之干系,由此更进一步,登临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与三清之牵连,不多于一成。”

“这是正法。”苏午点了点头。

“道门之中,与‘三清’有涉之事,虽极其隐秘,各派三缄其口,讳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层次,反而会得到师长的再三叮嘱,从各种旁枝细节之上暗示门下弟子,门下弟子自也会渐生远离三清神谱,另辟蹊径之念。”李含光眼神平静,向苏午问道,“掌教想来亦知此中隐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与三清有几成牵连?”

“自黄天法旨彻底修成,立下‘背阴大帝庙系’以后,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苏午回道。

——这是十成十的摆脱与三清神谱之牵连了。

李含光对此亦甚为艳羡,同时亦有些许疑惑:“大贤良师开创‘太平道’,始有改换新天之志,但那般‘黄天’,其实也不曾脱离‘三天’之覆盖,所谓‘黄天’,亦须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黄天法旨’,就直接摆脱三天纠缠,不与‘天命’牵涉?”

苏午张了张口,却一时未有言语。

他的‘黄天法旨’,与张角的黄天太平道,虽看似是一脉,实则本质上已经彻底不同。

此般黄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来根本就为开辟新天,为天授命!

“我之黄天,与黄天太平道虽有类似,实则根本不同。”苏午最终摇了摇头,向李含光如是说道,“此黄天道,不需借天命而兴太平世,只为打破旧有,再造乾坤。”

言辞之间,一缕缕昏黄气韵从苏午脑后飘散,聚集成黄天法旨。

苏午伸手引来黄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现出一列列字迹:

‘敕令天公将军列殿陛前。’

‘敕令翻坛倒洞祖师张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阴大帝列殿陛前。’

……

“阁下是否要在这‘黄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缕性识?也与我作同道,同为‘黄天道人’?”苏午将那一列列字迹展示于含光子,直接向其问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与‘三清’一成牵扯也无。

此正与我所说‘再造彼岸’相关。

毕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阁下想登临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横渡元河之后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会有绝好风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头在彼处张开口,等着阁下送上门去。

如此,唯有彻底抛却旧有因果,或能横渡不见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筑造阁下想要踏临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声说道:“彼岸,莫非并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实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着此岸的鱼儿游过元河大江,将自身送进它们口中?!”

“这是我之猜测。

此三境中笼罩种种不可测度之诡谲,我之目见,未必就是真。”苏午点头说道,“但早做准备,摆脱自身与三清之纠缠,却总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着那在苏午指尖盘旋飞转的黄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横生,阁下今时有镇天下鬼祟,还太平人间之念,但历经修行,饱览邪异之后,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恒一不变?

假若阁下有朝一日踏临彼岸,忽也换了副心肠——

那在此黄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识的人,实与涉及三清神谱之道人无异。”

“倒确是如此。”苏午没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变,亘古如此。我亦唯有将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闻言笑了起来,一缕如云雾般隐逸的性识从他眉心飘散而出,直落在苏午掌中黄天法旨之上,但见那黄天法旨背面,又浮现出一列新的字迹,那一列字迹如今尚还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无比,但随着那一列字迹落于黄天法旨之上,组成黄天法旨的云芨文字,纷纷变化,一时隐隐与正气符相似,一时又与含光子的灵文金记相关联!

“未来如何,谁能保证?

但我对掌教今时,却实敬服。

便留一道性识于黄天之中,若我将来渡河失败,希望掌教能借这黄天道中一缕性识,令我重得上岸之机!”含光子如是道。

“善!”

苏午跟着笑了起来。

二人相视,惺惺相惜,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与苏午比试一场,分出高下的念头,自苏午真正执道门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时,他却熄灭了心中这般想法——此前种种所见,已令李含光心头清楚,纵然对方还未身成此岸,但与自身相搏,也未必就会彻底输给对方。

他与苏午如若相斗,几个回合之内,却休想分出胜负高下!

尤其是今时苏午欲掩藏实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联合的一些势力横生忌惮,两人放开手来酣战一场,便令苏午这个目的彻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间,终未能有一战。

只是自李含光领叶法善离开渭水河畔以后,天下道脉之间,皆传闻含光子一招斗败不良帅,令此前连番挫败道门二十三宗的张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蒙蒙亮的时候,华阴县城的布告栏前,已经聚集起了南来北往的人们。

华阴县因临近华山之故,当地修筑客舍旅店颇多,自各处远道而来的百姓,不是为了领略华山之险峻,登高而望远,便是为了在此间谋生计,做一做旅客们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华阴城中的旅人与行脚商们,并未在开城门的第一时间,便如往日一般一窝蜂地涌出城门,往那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的华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门前的布告栏前,小声议论着。

布告栏前的人们,不只有贩夫走卒,更多文人骚客。

听他们一番高谈阔论,亦能了知他们聚集在这布告栏前的原因是甚么。

——今下华阴城中有五处布告栏,五处布告栏前,皆有颇多百姓聚集,整个华阴县城几有半数人口停留在这布告栏前,一为等候今日‘玄门榜’的更新。

二则因为华山近几日封山,远道而来的旅人们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华阴城里等候华山再度开山之日,城中少有娱乐活动,这每隔一日便会更新一回的‘玄门榜’,倒是成了旅人们排解无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识文字,华阴小吏虽通文字,却不能将那玄门榜上变化讲说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华山的文人骚客,他们便承担了为百姓讲说玄门榜上种种精彩变化的责任,而这也是文人秀才们的乐趣所在。

此时,人群后头一阵吵闹过后,有几个官差分开了人群,捧着几道画轴似的、被草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卷,昂首走到布告栏前。那捧着纸卷的官差将其上草纸一层一层撕去,露出内里淡黄的、写满苍劲文字的榜单,旁边的官吏则以刮刀刮去布告栏上贴着的几层纸张,重新在布告栏上刷上浆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