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67章 人民生产队中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67章 人民生产队中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史可法起身道:“大都督此策略异常高明,非常适用于刚从李自成手里逃出来,百废待兴的湖广,只是下官还有问题想问。”刘毅压压手道:“史大人请坐,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什么想法和疑问就说出来,如果本督答不上来,大家也都想一想,看看怎么解决。”史可法拱拱手道:“大都督的方法高妙自然不必说,可是方才所说是一个笼统的框架,我们对于这个框架都不甚了解,如果真的付诸实施的话,还会有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譬如刚才大都督说的杜绝绝对公平这一点,我想就很值得讨论。”刘毅点了点头,实际上他脑海中对此问题已经有所准备,史可法不愧是一直在江南十府管理民生的官员,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后世共和国用这个方法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生产方式,导致大家搞平均主义,多干少干一个样,反正大锅饭全包,加上不良的宣传导向,动不动虚假放卫星,才导致了最后推行不下去。现在在自己这个位面,既然他刘毅已经有了领先四百年的知识,那就要将这个问题给解决掉。

刘毅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本督以为,实际上就是一句话,改进生产方式,集体分享劳动成果,但集体中的个体不能搞平均主义,这是目前处理这个问题最实用的方法。我来解释一下,首先人民生产队建立之后,实际上就是集体化耕种,方才说了生产队的编制,我们就以一个大队来举例,一个大队是一百户,既然地主给李自成整没了,那么我们进入之后,就要进行筛选,原先在一个村子里的富农和中农都要集中起来,这帮人不是地主,但是比一般的农民过得好,只能证明一点,他们的种地技术和商业头脑都不错,所以要比一般人过得好,这样的人可以先提调出来,我提个想法,叫做先富带后富,用这些人的种地技术和商业头脑,带领大家耕种,做到先学、再试、后种,提高大家手上的本领,以富农和中农作为大队长和大队副,配上我们的军管会监督员和代表,组成一个大队的领导班子,如此一来,各大队之间互相良性竞争,你追我赶,形成了良性循环。”

史可法不住称赞:“这个想法好,非常实际,自己村子的资源自己消化,种地能手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刘毅又道:“既然说到这里,我就简单举个例子好了,比如说,我们进入湖广之后按照这个模式开动,每户分五十亩土地,那么一个大队就是五千亩土地,方才已经说了打工分的事情,让各个大队自己定个框架,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相互熟悉,有了我们军管会的人监督,配上咱们的暴力机构,相信大队长们也不会乱来,让大队内部评定,但是有一条,保证基本工分,也就是口粮是底线,不要在我们青弋军的治下还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这样大队集体耕作,百姓们的生命就有保障了,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防止百废待兴的湖广变得像西北那样流民遍地。”

刘毅顿了顿道:“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既然有了大队这样的集体,那么水利、肥料、种子等等生产资料就由整个大队集体投入,也就是集合百户之力为一户,你可以将整个大队看成一个整体,一个人。随后我们进行劳动成果集体分享,科学分配。第一条就是所有生产收获归生产队。”一般来说史可法是很讲规矩的,不会打断刘毅说话,只是听到这里,史可法实在是按捺不住,还是强行插画道:“大都督,等等,生产收获归生产队,那咱们青弋军不成了大善人了。”刘毅笑笑道:“呵呵,别急,史大人别急,听我说完,咱们当然不是大善人,我们青弋军还处在发展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既然三权纲领已经提出,咱们打仗是为了什么,说起来还是为了老百姓能过好日子,所以我们的政策不能绕过三权纲领,要不然咱们还有什么大义,走什么正道,干脆跟左良玉一样,拥兵自重好了。”史可法的面色缓和了一些,自己在青弋军这么多年,早就将青弋军当成了家一般的存在,自己愿意和青弋军荣辱与共,看到大都督如此慷慨,他打心眼里着急,不是不同情百姓,而是现在乃非常之时,青弋军不与民争利,可是也要优先保证自己的发展,青弋军没了,后面的理想啊、目标啊,全都是空话。

刘毅说道:“我们首先第一点就要扣除土地使用费,湖广的土地是咱们青弋军赶走了李自成得来的,农民交税自古以来是天经地义,所以咱们也一样,不过可以换个方式,收取土地使用费,这部分费用是固定的,我们先定下一个标准,后面时机成熟了再调整,比如我们定一个大队五百石,你这个大队生产五千石也好,一万石也罢,我们就那你五百石的使用费,这样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就提高了,毕竟多劳多得,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然后我们再规定,从他们剩下的粮食中提留一部分作为集体储备粮,咱们青弋军不用,比如留下五分之一作为储备粮,这些储备粮可以用来抵抗灾害,也可以用来作为下一年生产投资的集体储备金,反正这些都是大队的钱,咱们分文不取。然后再去掉各户的口粮,剩下来的就是这一个大队一年生产额的纯利润,这部分是能卖钱的,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啊,这纯利润卖钱是要按工分计算的,每个人出了多少力,由领导班子进行打分,分配工分之后,由阮星的徽商总会出面,代表青弋军对粮食进行收购,这个收购价格我们说了算,计算一个大明粮食收购的平均值,然后按照这个数字收购,用来收购的白银就是各户的饷银,按照工分将饷银分发下去,这样老百姓手里有了余钱的同时,口粮也保证住了,只要咱们青弋军在一天,他们的生活就一个字,稳!”

刘毅见众人又要讨论,先打断了他们道:“还有一点,听我说完。咱们接手湖广之后,一定会多出来一部分土地,那就是无主土地,比如因为战乱被摧毁的乡村,损失的人口,被李自成干掉的地主们等等,他们的土地都会空出来,这一部分归中军都督府所有,可以由漕运总督府进行代管,如果某个生产队特别牛,土地根本不够他们种的,那好,可以从咱们手里或租或买,农民有恒产才能有信心,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也给了民众盼头,我们定一个标准价,你手里的余钱够了,那你就把土地买走,这个土地就是你名下的财产,你要是买不起,也行,你可以分期付款,以徽商银联作为担保,你找银联借钱贷款都行,每年还款,五年十年随便你自己选,按期还款还完了,土地就是你的,不能按期还款,对不起,土地收回,前面的钱你也别要了,当成违约金,这样一来,对于青弋军来说又是一大笔收入。据本督初步估计,整个湖广无主土地有几千万亩,我们定个价格,现在北方比较差的土地,基本上是三两一亩,江南地区的土地普遍在十两上下,好的土地,比如松江府一带的良田,更是五十两银子一亩,湖广地区的田地都是良田,比不上江南,也比北方好很多,在我们进入之前,这里的地价就在十两左右,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价格执行,那么我们能获得多少银两,少则五亿两,多则十亿两,这都是未来几年我们青弋军的军费来源。”

刘毅接着道:“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再按照经济模式运行,也就是什么赚钱种什么,更快更好的解决农副产品的问题,改善民众的伙食,多吃油盐少吃米,让百姓的菜篮子更加丰富,可以有更多的食品进行选择。”刘毅回想后世,当时共和国的农业集体化为什么没有推行下去,正是因为只追求根据计划完成产量,忽略了货币化收入,没有完成农业为工业输血的步骤,农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资料获取手段匮乏,获取价格虚高,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这种模式卡壳。一句话总结,就是简单且没有经营理念的集合,农民最后得不到好处,自然就丧失了生产积极性,最后推行不下去也就是必然了,未来青弋军要做的就是吸取先进经验,搞承包责任制。刘毅最后道:“说了这么多,不管怎么变,粮食最终依然是控制在青弋军手中,这一点绝不更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