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68章 人民生产队下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68章 人民生产队下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小小的石臼四方来哎,两个新人站两旁啰,手拿千斤朝下丢嘿,小小扫帚来扫糠喽”繁昌县城下面的一个村子里,响亮的舂米号子在田间地头响起,这是江南皖地流行的冬舂米风俗,一般是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在农历腊月的初六初七左右,江南民间一般称为腊米工日,人们在这一天取水舂米,然后存放进粮仓之中。这风俗从宋朝以来就有,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有了收获的成果,但是古人没有保鲜技术,所以要想个办法把粮食给储存起来,就有了秋收冬藏的说法。江南地区到了腊八日,基本上是家家舂米,因为腊月米粒坚实,舂米的时候可以减少损耗,早在南宋时期,范成大就写了关于冬天舂米的诗句,唤作冬舂行,所谓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就是来自于这首诗。

繁昌县城作为皖地江南的一部分,这舂米的习惯当然是保留了下来,崇祯十一年的腊月显得格外的冷,这恐怕是小冰河期的作用,比起往年,这些年是一年比一年的气温低,而且气候反复无常,经常会有水灾旱灾的发生,这些事情古人不知道,刘毅当然是心里清楚的,只是他也没法跟大家普及这种知识,这些信息对于明代的人们来说还过于超前了。不过在青弋军控制的江南十府,倒是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粮食战争的胜利,青弋军控制地区的经济水平更上一层楼,民众的生活更加富裕,也更加有了盼头,在一片愁云惨淡笼罩下的大明朝,江南十府可以说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村子的中心是一个集中舂米的工坊,这也是在制造总局的建议下,由太平府率先实施的农业集中生产方案。一个穿着粗布麻衣,头上裹着头巾,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老农民的人,背着双手,正在工坊中来回穿梭,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看起来是他的助手,那老农民一边踱步,一边指挥年轻人用手中的测量器具不断对舂米的容器和工具测量着,另一个年轻人手拿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似乎是在做记录。

吱呀一声,工坊的大门被打开,几个士兵簇拥着一个中年文士进了工坊,里面干活的人群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望向门口。领头的一个军官摆了摆手道:“请诸位继续工作,我们只是来例行检查。”众人便不再关注这些军人,继续专注于手中的活计。江南十府地区军民关系融洽,并不会出现大明其他地方,民众畏惧官兵如虎的情况,青弋军一般的例行检查,民众只要配合就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况且这些都是子弟兵,这领头的军官他们认识,就是隔壁村村长家的儿子,进了青弋军,如今也有了个小旗的官身,军中待遇优厚,听说隔壁村村长家的门槛都要被媒人踏破了,别说隔壁村子自己了,就算是他们这个村子里的姑娘,也想嫁给他,试问,谁不想找一个条件好的如意郎君呢?

那中年文士拍了拍小旗官的肩膀道:“陈小旗,你带人守住门口即可,我进去找个他聊几句就回来。”“这,军师,上面的命令是贴身护卫,卑职。”小旗官有些尴尬道。中年文士道:“呵呵,无妨,听我的不错,来之前听闻你们上官说你在这里表现不错,年年考评都是上等,我看,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调入新训师当总旗官。”小旗官受宠若惊,他们这些老兵谁不想升官,大都督自己都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青弋军良性竞争早就是个传统,像是他们一般有两个途径,要不然就是在战场上立功,要不然就是被抽调进新训师。后者当然是更好的捷径,老兵进入新训师带新兵,上来给的就是小旗待遇,其他的各级军官进入新训师的,直接升一级,排长当连长,连长当营长,他现在是班长,进了新训师岂不是自动升级为总旗排长?想想就让人兴奋,如果这话是一般人说也就罢了,可是面前是什么人,可是青弋军的总军师成康啊,这样的大人物,说话自然是一言九鼎,如果没有什么内部消息,他也不会这么说的。

“这,军师,卑职何德何能。”陈小旗有些语无伦次了,成康笑笑道:“行了,按照我说的做吧,我去找宋大人聊聊。”“得令!”陈小旗抱拳带着手下士兵退到了门口。成康自己优哉游哉的进去了,他口中说的宋大人,正是制造总局负责人宋应星,制造总局几个大匠,鲁超、毕懋康、孙元化、宋应星,各个都是身怀绝技,尤其是宋应星,更是刘毅早期招募的科学家,这样的人对于新军的帮助可谓是巨大,这么多年过去,宋应星也成为了制造总局总负责人,在青弋军的技术科技方面可谓是一锤定音。不过这样一位牛人,平日里还是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就喜欢扑在一线,很多会议都是鲁超他们来代开,比如上次在都督府的军事会议,宋应星就缺席了。

成康知道宋应星对农业颇有研究,大都督在上次的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湖广农业新布局的设想之后,成康第一个便想到了宋应星,他一定要亲自来听听宋应星的意见,听听这位青弋军,不,大明朝的农业大拿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毕竟,这湖广民生的事情,刘毅私下里可是对成康说了,未来要交给他来牵头负责。大方向上,成康能把握的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还是需要宋应星这样的实干家来牵头。今日正好中军都督府无事,成康便立刻知会制造总局,马不停蹄去鲁港找宋应星,结果听鲁超说宋应星又下基层了,所以这才打听到他在这里,成康又转向来到了繁昌地界。

对于成康进来,宋应星倒是没反应,主要是他太过于专注,对于专业之外的事情不关心,他的两个徒弟也是学到了师傅这一招,做事的时候就是一心一意,泰山崩于前都要把学术研究做完。“老宋!又在鼓捣什么呢?”宋应星今年五十有二,跟成康年纪差不多大,成康叫他一声老宋没问题。宋应星正在跟徒弟们交代着什么参数,就听见有人在背后叫他,这称呼可是不常听见,别说宋应星地位超然,一般人见到他都是规规矩矩叫声宋大人或者总师,除了毕懋康和孙元化几个打趣叫他老宋,连年轻一些的鲁超都从来不会这么叫。他立刻停下里回头一看,竟然看到了成康,宋应星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推开两个徒弟,疾步走过来,躬身就要见礼,“下官参见。”“好了好了!不搞这一套,今天我就是私下里来找你有个事情,别搞得阵仗这么大,打扰大家干活。”没等宋应星说完,成康就一把拖住了他,示意他不要声张,宋应星面露尴尬之色,方才有人进来,他的徒弟可是小声提醒过一句,不过他没在意,这小村子,能有什么人进来,就算是县令来了,也不能打断他脑中的思考,可是谁能想到,竟然是成康来了,宋应星觉得自己没有第一时间见礼,岂不是恃才傲物了。

见宋应星的脸都涨红了,成康立刻打岔道:“这么多天没见你,上次的会议你也没去参加,老宋头,你恐怕是又在鼓捣什么新鲜玩意吧。”宋应星这么一听更是诚惶诚恐,大都督召集的会议他没去,确实是因为他正在研发新的东西,所以让鲁超代替了一下,现在听成康这么说,不会是大都督对自己有什么意见了吧。宋应星额头都要见汗了,后面两个徒弟更是大气不敢喘,成康他们自然是认识的,成康是什么身份自然也是知道的,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成康一个文书,宋应星就要赶去中军都督府见他,可是今天成康竟然屈尊来找宋应星,已经是给足了面子了。宋应星结巴道:“军,军师,我,我,您听我解释,下官不是怠慢大都督。”成康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宋应星是误会自己的意思了,还以为自己是来兴师问罪的,“哈哈哈哈,老宋头,你紧张过度了,大都督可没这个闲心,知道你忙,这不,我都亲自来了,确实是有个要紧事情听听你的建议,否则我哪有空,湖广的局势你知道了,后面大都督的意思是把湖广的农业问题交给我来全权办理,或者说我来总负责,但是你知道的,我对这方面不甚了解,所以今天特地来请教你这个大专家,提提意见。”宋应星长吁一口气,“原来是这样,下官,下官确实是大惊小怪了,军师有什么就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