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2138章 辽东战役二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2138章 辽东战役二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1:56 来源:泡书吧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是奴儿干都司,这个名字源自于女真语,是一个音译的地名,早在永乐年间,奴儿干都司就已经由明廷在黑龙江一带设立了,直到万历年间,这里都是大明的地盘,居住的民族众多,处于女真、汉人、蒙人还有各少数民族杂居的态势,不管是汉人、女真,还是吉里迷、蒙古、苦夷等族,基本上都是渔猎为生,在永乐年间的时候,明廷还在奴儿干设立了卫所,只不过这些卫所的指挥使都是有当地部落的首领来担任的,由明廷授予印信,跟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颇为相像。奴儿干都司疆域最大的时候,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至图们江,包括黑龙江和整个乌苏里江的全部流域,一共设立了三百八十四个卫,从数据上看,是一个很大的地方。

不过白山黑水的自然气候恶劣,本身就不是特别适宜人类居住,所以空有这么大的地盘,人口却一直很少,也就在数十万人上下,根据后世的考证,最多也不会超过百万人,这还是各民族所有人加起来计算的数据,仅从女真一部就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稀少,例如建州女真,在景泰年间不过几万人,直到努尔哈赤统一三部女真,这才有了几十万人口,这还包括在辽东的人口,在奴儿干的基本上是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人口更少,其余各族人口也不多,大小部落多的也就几千人,小的只有几百人,每个部落之间相隔的距离都不短,平日里交流起来很麻烦,如果碰到大雪封山的时候,更是无法出山交流。

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人口进一步萎缩,比如金兵攻下盛京之后,大量人口都进入了辽东,辽东虽然对比关内算是苦寒之地,但是对于奴儿干都司来说就是天堂了。再加上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之后,前期采取了对其他势力进行排除的策略,不管是消灭也好,还是迁移也好,总之将这些原有的势力全部拔除,所附带的结果就是人口的缩减,在广大的远东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不过寥寥十余万,甚至更少,说是千里无人也不为过。

十二月,在茫茫雪原之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飞速前进着,他们几乎没有骑兵,只有少量的军官还有哨骑配备了战马,大部分士兵的脚底都踩着滑雪板,披着白色的披风,双手握着滑雪杆,在雪原上飞驰着,他们每撑杆一下,就能滑出去好几步甚至十几步的距离,如果是碰到下降的地势,会更加省力,行军途中碰见上升的地势,就会将滑雪板收起,背在背上,然后徒步前进,如此交替,行军速度甚至比关内纯徒步行军还要快很多。而这支军队的辎重也是由雪橇车进行搭载,拉动雪橇车的牲畜是一种兴安岭特产的动物,也是古代远东的地区的特产动物,北极驯鹿,说白了,就是后世西方圣诞老人的专属动物。北极驯鹿的分布较为广泛,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等地正是驯鹿在华夏地区的故乡。

这支行进中的大军,正是从库页岛出发的青弋军,两个正规师外加一个阿伊努联队,带上土人的好处多多,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很差,纪律性也不怎么样,即使经过了青弋军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可是十几年、几十年养成的行为习惯不是这么短时间就能改善的,而且这些土人的文化水平约等于没有,整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所以青弋军的很多近代化的训练方法根本用不到这些人身上,即使用了,也是对牛弹琴,人家根本没这个概念,所以只能进行简化,只要保证这些人有基本的判断力和战场防御能力就行了,也就是最起码不要碰到危险就溃散,至少能形成一个整体。但这些土人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在很多方面,土人就给了青弋军很大帮助,一方面是熟悉地形和语言,阿伊努人虽然是原始部落,但是多多少少跟陆地有交流,所以他们在雪原的生存能力不错,可以让青弋军学到很多知识,另外可以带路,如果碰到不认识路的地方也简单,只要能遇到当地人,阿伊努联队中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能用当地语言交流的,找个向导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他们不怕当地人给清军通风报信吗?其实基本上没有人会这么干,主要是远东实在是太偏僻,明廷当年在这里设立奴儿干都司不假,可是实际控制力基本上等于没有,前期还象征性派出官员和军队驻扎,但是谁愿意去这个鬼地方,君不见,清朝仅次于斩首的刑罚就是流放宁古塔,这地方都成了犯人流放的地方了,正常的官员和士兵谁愿意去这里驻扎?所以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有名无实,有个象征性意义罢了,各个部落还是自己玩自己的。强大如明朝都没办法对这里进行实控,大金国又不是傻子,再加上努尔哈赤屠戮了一番之后,这里的民众对满洲早就很不满了,干脆,努尔哈赤将臣服的部落全部迁走,迁入自己国家境内,这样方便管理,也不怕这些人反水,还能加强自己的人口实力。所以这里剩下的原住民普遍对清廷没什么好感,再加上通风报信很不方便,在这种大雪封山的天气里,别说是人,就连动物都会冬眠,懒得行动,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给清廷通风报信。

加上李定国他们不傻,随军带了很多江南十府带过来的物资,给沿途遇到的原住民做交换,例如铁锅、茶叶什么的,这在雪原的原始部落里那可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一路过来,很多头人都恨不得跟着青弋军干,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了,但是青弋军只是需要这些人当向导,自然大家都是踊跃报名,生怕去得迟了,好处轮不到自己了。所以有了这些土人的帮助,向导不是问题。军队的行进方式也有了改变,原先是用马匹,但是马匹显然很不适应这种环境,每天都有不少马匹死亡,土人提议用驯鹿,并且提供了大量的驯鹿给青弋军,这也是他们平日里出行的畜力来源,有了驯鹿之后,青弋军行军效率大大提高,这些驯鹿虽然不如马快,但是它们是最适应雪原环境的,耐力好、身体强壮,是最佳的处理选择。所以大军一路畅通无阻,行军一个多月,就连掉队的士兵都没多少。

“奇勒尔,前面到什么地方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李定国的师,李定国身边跟着一个向导,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小伙子,是个鄂伦春人,名字叫奇勒尔,他们的小部落曾经跟汉人打过交道,奇勒尔小时候记忆力不错,在父母的影响下,多少学习了一些汉话,简单的沟通没什么问题。李定国骑在战马上,摘下戴着的墨镜观察了一下,前面还是一望无际的雪原,在雪地里行军,特别要注意眼睛,因为光对紫外线有折射作用,会损伤眼睛的结膜,也就是俗称的雪盲症,后世志愿军在雪原行军的时候,有很多的士兵都患上了雪盲症。不过,作为军事学院的学生,刘毅当然是熟悉这段历史的,所以在给李定国等人配发的物资当中,包含了一批用玻璃上色做成的自制墨镜,就是上色的平光镜片,反正玻璃这东西在大明不算稀罕物件,加上刘毅跟西洋打交道多,郑芝龙那里就能搞到西洋的透明玻璃,这样制作的简易墨镜,一个班配备一副,行军的时候大家轮流带,基本上可以杜绝雪盲症。

奇勒尔从怀中摸出了一个红红的物体,塞入口中,咀嚼了几下,立刻脸色红润起来,然后一边嘶哈着,一边说道:“天兵大老爷,前面就是脱伦卫了,我父亲说再往前数百里,就是剌鲁卫了,那里是清国的传统地盘,再往前走,大老爷你们的人马就会被发现了,小人不敢保证,那些人会不会给满人通风报信,嘶哈,嘴里好疼啊。”李定国笑了笑,“哈哈,怎么样,辣椒的味道不错吧,这玩意跟酒一样,大冬天吃了,暖身子,你们没见过这东西,我给你们留下了一些,未来你们可以试着种植,也许你们的部落就都能吃上辣椒了。”辣椒在明中后期传入华夏,关内这不是稀罕物,可是在这个地方,那可是不得了的东西,这些土人万万想不到,这么个红色的小玩意,吃到嘴里有这样的功效,可比人参吃着爽多了。

奇勒尔口中的脱伦卫就是后世的佳木斯,而剌鲁卫就是后世的哈尔滨,过了剌鲁卫,就算是进入到清国的实际控制区了。李定国拍拍他道:“你只管带路,其他不用操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