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2035章 来临上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2035章 来临上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5:38 来源:泡书吧

读书的时候,魏藻德就听人家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时魏藻德就觉得很惊讶,一个小小的知府竟然有这么大的权力,当个三年官就能弄来十万两银子?殊不知,等魏藻德自己真正进入官场之后,他才发现了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且以前的他想法太天真了,如果真的放开手脚弄,三年知府别说十万两银子,你真要是敢弄,五十万两也是等闲的事情。比如魏藻德这些天就尝到了一些好处,他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本身就带了光环在身上,而且当日殿试,魏藻德可以说是对答如流,崇祯对他非常重视,这才没多长时间,已经给了他一个大学士的位置,谁都知道,大学士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这就像是一张入阁的门票,先拿到这个位置,后面很有可能就会给他一个六部侍郎干干,再之后就是尚书,极有可能短时间内入阁。

如果是放在平日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大明的历代首辅,哪个不是几朝元老,都是人精,至少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阅历的磨练才能胜任这个位子。可是现在不比平常,有道是乱世出英雄,崇祯本身年纪也没多大,三十岁的年纪,正是有雄心壮志的时候,再加上他对这些老臣本来就很不满,天天跟崇祯共事,他们也看得出来,崇祯对大臣们缺乏信任,总觉得这些大臣欺上瞒下,也难怪历史上崇祯煤山上吊之前大呼群臣误朕,到死,崇祯都觉得是大臣们害的大明灭亡,诚然,大臣们胡作非为欺上瞒下确实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崇祯自己刚愎自用胡乱指挥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大明积重难返,仅靠内部自上而下不痛不痒的改革已经不可能从根子上拔除病因。

现在崇祯用人根本就不讲章法,温体仁作为首辅都已经被边缘化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换首辅是迟早的事情,皇帝已经开始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了,如何培养,很简单,要从一开始就入手,也就是说从殿试的那一刻开始,崇祯就已经做好了更换班底的准备,新科状元看起来又有大才,年纪也不大,三十五六的年纪,可以说跟崇祯是同龄人,这样一来,大家的共同话题就多了,如果这一科的进士们能尽快出师,崇祯们不介意将他们立刻安排到六部去,即便不能一步登天当尚书,那也可以从侍郎干起,反正破格提拔的事情崇祯也不是第一次干了,国家危亡之秋,还管那么许多干什么?所以魏藻德能这么快取得大学士的称号,是靠着崇祯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就像是鬣狗闻到了腐肉一般,京师内部的达官贵人有的鼻子是很灵敏的,魏藻德一当上大学士,就立刻有人来结交他。本身这家伙是新科状元就自带光环,皇帝又这么赏识他,出将入相不是迟早的事情。常言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着人家还没到这个位置的时候结交,以后他上位了,自己还能没好处?

一时间,魏藻德住的地方是门庭若市,不少人都慕名前来拜访,原先翰林院给魏藻德准备的官舍太小了,有个大商人干脆大手一挥,将京师一处位置不错的宅院给了魏藻德,名义上是借给魏藻德暂住,实际上就是送给他了。这之后,金银财宝不断来到魏藻德的宅子中,这些送礼的人也都是人精,知道魏藻德是文人,直接送金子银子好像太俗了,干脆就献上古玩字画,反正文人都爱好这个。今天一个宋代的瓷瓶,明天一个晋代的画作,总之是名贵之物不断,魏藻德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眼睛都看花了。当年他寒窗苦读的时候,可曾想到今天能有如此的荣华富贵。直到此刻,魏藻德才体会到了权力的滋味,日后自己登上高位,这些金银财宝古玩字画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别说是这些,田产地契也是等闲,魏藻德知道,很多达官贵人都有很多的房产地产,这才是他们的钱财能够源源不断的原因,这是钱生钱的利器,等到自己发达了,也要多多添置房产店铺。

魏藻德正在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可是今日一上朝,温体仁竟然提议要迁都,魏藻德就是北直隶人,在南方可是什么都没有,而且他知道,南方是东林党的天下,温体仁虽然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阉党余孽,但是人家是浙江湖州人士,在浙江和江南一带都有很深的根基,虽然东林党和温体仁不对付,可是东林党是来自无锡的东林书院那帮人建立的,说白了不管是浙党也好,东林也罢,或者是江南的阉党,真到了那个份上,这些人肯定会抱团。一旦真的迁都了,他们这些北方的官员就是无根浮萍,到了江南肯定是江南的官员嘴大,魏藻德明白,这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去了南京他还是皇帝,但是自己这些北方官员去了南京,恐怕就不是皇帝说了算了,而要看江南官员的脸色了。最重要的是,魏藻德明白,南直隶那里还有个庞然大物,中军都督府。自己去了那边,还有自己说话的份吗?好不容易考上了新科状元,才享受了几天的荣华富贵,眼看着就要被打回原形,魏藻德根本不能忍。

魏藻德闭上眼睛想了想,猛然深吸一口气,出列拜伏在地,对崇祯大声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能迁都!”温体仁牙齿都要咬碎了,这个杂种,李自成的大军都快打到京师城下了,还有皇太极的军队也快到了,强敌环伺,难道他有办法退敌不成?打不过又该如何?自己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朝局岂不是毁于一旦,去了江南,他温体仁还能东山再起,留在这里是死路一条。最重要的是,魏藻德这么一表态,后面很多年轻的官员坐不住了。温体仁明白,这些新进的官员其实都是这一科登榜的学子,跟魏藻德一样当官没多久,他们都是以魏藻德马首是瞻,魏藻德毕竟是皇帝如此器重的新科状元,魏藻德这么一说,估计大家立刻就会跟进。温体仁知道,现在崇祯对这些新进官员的看法很重视,认为他们是清除官场旧势力的新兴力量。其实这么想不是不可以,可是也要分时候,若是和平时期,朝廷内斗也就算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当务之急应该是应对流贼兵马,而不是在朝廷上耍嘴皮子的,当然,如果叫他温体仁拿一个退敌方案出来,他温体仁也没辙。

魏藻德见皇帝不答话,立刻接着道:“陛下,钱先生方才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臣以为不错,我大明乃上国,当然要有上国的国格。皇帝之所以能称为天子,因为他是上天的儿子,轻易放弃都城出逃,军心士气备受打击,难道诸位不知道安史之乱乎?”咔嚓一声,犹如一道闪电砸在了大殿之中,连崇祯都愣住了,魏藻德这话什么意思,太明显了,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才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破事,皇帝的出逃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大唐险些就亡在了唐玄宗的手上。这件事情带来的恶果就是,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有个风吹草动就跑路,大唐一朝,竟然出了四个逃跑皇帝,简直是不忍直视。所以后世总是赞誉盛唐,其实盛唐也就是到安史之乱为止,后面的都是垃圾时间,用一塌糊涂形容也不为过。崇祯就算做不成刘秀,他也不想当李隆基,何况他还年轻,李隆基毕竟是老了,年轻的时候也开创过盛世,他崇祯登基以来,还没有盛世呢?

魏藻德又补充道:“陛下,可曾想过,悠悠众口,若是我们就这么跑了,百年之后,史书上会怎么写这一段,臣无所谓,身败名裂乃是自食其果,可是陛下英明神武,怎能在史书上。”说到这里,魏藻德简直戏精附体,掩面而泣起来,后面的新进官员们见情绪已经酝酿到这个份上了,唰的一下全部出列,呼啦啦跪了一片,大家都呼天抢地道:“陛下!不能放弃京师啊陛下。”有的人当场就要撞柱,被旁边人拉住,那人大呼道:“祖宗基业,江山社稷,不能丢了,我先杀身成仁。”还有的人喊道:“流贼要想夺取京师,就要从微臣的尸体上踏过去,好叫他们知道,大明也有气节文人,绝不将京师拱手让人。”一时间群情激奋,要是朝堂上能佩刀进入,温体仁丝毫不怀疑这些人会当场划破自己的手指,在地上写血书。崇祯仰天长叹,魏藻德可算是说到他的痛处了,崇祯一向最在乎名声,决不能允许史书上给自己记下昏君这两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