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三百六十七章 调动

红色帝国1924 第三百六十七章 调动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陕西西安,这个西北最大的城市。

绥宁会战打了近两个月了,对于这些近在咫尺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这场大战的感受虽然没有宁夏的人那么亲临其境,但也比西南等地百姓要清楚不少。

之前**一直在封锁消息,外界也都是在猜测这场战斗到底打成什么样子了,只要后面日本为了宣传主动披露了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信息,小道消息便不断在西北流传。

不过**没有披露任何消息,日本人说的水分也很大,所以在民间流传的那些小道消息也都是不可信的。有的人说八路军消灭了全部日军,不过更多的人则是持悲观态度,认为宁夏已经全部全部陷落,八路军死伤惨重,甚至还有人兰州已经被包围。

不过这段时间八路军对于舆论管制很严,这些小道消息也只是在民间口头流传,报纸这些都没有任何有关这件事的报道。不过这些猜测的百姓倒是看见了警察局最近抓捕了不少人,政府给出的解释,这些都是日伪的间谍,都是来扰乱民心的。

虽然**不披露这些具体细节问题有着自己的考虑,但是百姓不这么看,越是不知道,他们心里越忐忑不安。尤其是之前传来银川被包围的消息,有关的报纸、地图都被买完了,虽然他们知道银川的大概位置,但是具体多远不知道,他们想看看离着西安到底有多远。

虽然八路军公布出来的那些照片证明八路军还在坚守,但那些破碎的城墙以及其他建筑还是让这些百姓十分揪心。

冷浩是一名西北联合大学的学生,他是来自河南的,现在在西北联合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按照学校的安排,成绩优秀的他毕业就会进入西安兵工厂进行实习。

不过现在的他还在努力的学习知识,今天刚好是周一,趁着没课的时候,他就来到了图书馆学习。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极大地动静,连图书馆正在看书的这些人都被惊动了,只见这些学生好奇的看着外面,也在恼怒这些人打扰他们的学习。

中间也有不少人好奇地出去看看究竟,最后冷浩也按耐不住了,便也出去看看,还没走近就听到外面传来欢呼声。由于人太多,冷浩挤出去的身后撞倒了一个人,是个跟他一样的学生,不过是个女的。

“同学,不好意思!”冷浩连忙把掉在地上的捡起来,并道歉道。不过在书递给对方的,不小心触摸到了对方的手,很滑,不过冷浩很快就意识到失礼,就赶忙缩了回来。

“没事!”只见眼前的那个女生微笑着说道。

这让冷浩有点看呆了,片刻过后才反应过来,“同学,我想问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多同学不上课都跑了出来?”

“你还不知道吗?今天李副主席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绥宁会战的结果,学校的广播待会就要转播发布会的内容。”

“真的?”

就在此时校园里的大广播就开始滋滋滋的响了起来,然后不到一分钟就听见一阵甜美的声音:

“各位听众大家好,这里是西北人民广播电台,现播放一则重大消息。经西北特区政府和八路军总部确认,我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战士,不畏牺牲,经过55天的激烈奋战,终将入侵我西北根据地的日寇赶出。

截止今天上午的统计,我八路军在付出十万将士的鲜血后,击毙了5万多日军和6000多伪军,包括日军第110师团师团长桑木崇明中将在内的1名中将、4名少将。并击毁日军飞机158架,坦克和装甲车218辆,并成功收复塞外重镇包头。

顿时在广播播放的时候,全场一片安静;当广播播放完的时候,仍然一片安静!

他们担心了一个多月的大战终于告一段落了,不是所谓到处乱传的惨败,而是惨胜,但这也是中国战场目前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利!击毙日军5万多名,这是击毙而不是伤亡!

“中国万岁!”

“**万岁!”

“八路军万岁!”

顿时场面沸腾了,这些学生都高兴地跳了起来,有些疯狂的学生都把手中的书给扔了(当然后面找了半天),至于那些上课的老师以及学校领导也没有阻止,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们中间有些人也很激动。

此时的冷浩也被这周围的气氛所感染,不过他更关心的是那‘十万将士的的鲜血’,这意味着虽然八路军打赢了,但却是惨胜。他想到他自己就是学机械设计的,而且还要去兵工厂工作,便不禁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设计出更好、更先进的武器,来减少前线将士的伤亡。

有他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个人,更多的爱国学生都在为取得抗战胜利而努力。

随着**的广播、新闻发布会、报纸开始大规模宣传绥宁会战的胜利后,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中国,连欧美都知道了日本在中国境内打了一场败仗。欧美看到日本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强,也不禁开始考虑改变自己的对华态度了,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就在4月份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2000万美元的贷款。

而得知**打赢了的消息后,苏联的驻华使节也松了一口气,看样子八路军的战斗力还是值得他们去扶持,起码比国民党好一些,起码还打赢了一场正面战场的仗。

而国民党看着这次八路军打赢了一场大仗,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不过老将怎么可能放弃这么一个好的宣传机会,于是就把傅作义的给美化了,说是他跟八路军协同作战,不仅威胁着前线日军的后勤补给,还在日军撤退的时候给予了迎头痛击,收复了之前被日军占领的城市。

好吧,对于国民党这做法,**也懒得去搭理对方了。爱怎么宣传那是你的事,只要不抹灭**的功劳就行,其他的随便你了,反正是你中央政府,管不了你的做法。

不管外界如何在讨论这次的绥宁会战,发布会结束后,李卫国就开始东奔西跑的忙着各类善后事宜。而且还有一个事对于他也比较重要,是关于他的人事任命的。

由于这次他的和陈更指挥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中央就有意让他顶替朱老总担任八路军总司令一职。因为朱老总现在在苏联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老是让他顶着一个副职指挥八路军也不太合适,于是就打算出任正职。

至于副职由于中央也想听他的意见,所以肯定得的当面谈这个事,李卫国就推掉了手上的工作直接来找主席了。

此时的兰州由于战事结束,管理也就没有之前那么严了。之前绥宁会战期间,兰州的大街上可是随处可见的八路军士兵、警察的巡逻,现在虽然还有不过已经回到了大战前的样子。

“首长好!”

就当李卫国从自己的专车里下来的时候,主席家门前执勤的士兵都纷纷敬礼,在他们心中除了主席,李卫国是他们最佩服的一个人,他们的尊敬也是发自内心的。

“主席在吗?”李卫国回了一个礼,并问着从里面出来迎接的主席警卫员翟作均。

“报告李副主席,主席正在里面等首长您呢!”

此时的翟作均刚加入八路军每两年,现在才21岁,十分的年轻,虽然在主席身边待了一段时间了,不过看到李卫国还是有点压力。

“李忠跟我进来就行,其他的外面歇息着吧!”见主席带个警卫员进去就行了,这里可是八路军防守非常严密的一块区域,所以倒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是,首长!”

主席的家的凉亭里,这是主席在天气不冷的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环境好,也不像书房那么沉闷。对于又是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等多重身份的主席来说,他更喜欢在这种环境好点的地方看书、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抗战以来,主席倒是没怎么有新的诗作了,李卫国来的时候,他正在看这书呢。

“主席,你倒是好雅兴,我后面也可以没事像主席这样,喝着茶在这么好的地方看看书、下下棋了!”

“卫国,原来是你来了,我还说刚才外面是谁的汽车在响,搞半天是你!”看见李卫国来了,主席就放下了手中的书,笑着说道。

在李卫国坐下之后,主席拿起石桌上的茶壶,给他倒了一杯茶。茶水还在冒着热气,显然这是刚泡的。

“居然主席亲自给我倒茶,估计这待遇根据地没几个人能享受到吧!”李卫国笑着说道,没有急着去喝眼前的这杯茶。

“卫国,召你回来的原因你知道吧?你说说你打算让谁接替你的卸任后的职务?徐向浅?还是陈更?”主席淡淡的说道,一副很自然的样子。

“看样子我跟主席没想到一块啊!我打算让老彭去担任八路军现任的副总司令。至于老徐,继续当他的参谋长就行,作为主帅他的魄力还是没有老彭好;至于老陈,我另有打算。

老彭之前攻占天津中展现的能力,还有他的资历,是目前最适合担任这个职务,不知主席认为如何?”

听到主席提的二人,李卫国心里一跳,趁着对方倒茶时,别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便继续说道。

“没想到你会推荐老彭,我还以为你会推荐这次绥宁会战指挥的陈更同志呢!”

“主席说笑了,老陈虽然能力也行,但是经验这些还是赶老彭少点,去前线的总部不一定能把控住全局。我打算是让老陈去把山东的老聂换回来,老聂这人放在前线指挥打仗可惜了,他更适合后方的工作。

而且现在宁夏被打成一团糟,后方根据地也需要一个在下面干事的人!”李卫国一边看着对方的反应,一边说着自己的建议。

听到李卫国的话后,主席的脸色比之前要高兴不少,“那你打算让谁去接替老彭现在的职务?关向应?还是?”

“我的建议是让腾代远同志去,他跟老彭是老战友了,第四纵队的中高层将领也大多是他们以前的部下,他去的话能尽快掌握第四纵队,也能少一些麻烦!”

来之前,李卫国就把这里的弯弯绕绕给仔细的想了一下,这些人的职位变动,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那十二纵队你打算怎么办?找谁来接手?”

“我的建议是把十二纵队撤销,里面的将打散补充给第十一纵队、38军、67军三支部队,这一次大战他们的损失也很大。”本来第十二纵队就是临时成立的,纵队的领导就腾代远一个人,副职、政委、参谋长都是他一人兼任,所以他一调走,这支部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既然你都有了打算,就按照你的这个方法来吧!”

一天后,**中央就颁发了数道命令。

先是因为远在苏联的朱老总暂时无法回国(其实是被扣在那里,也是**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团长),便卸任了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一职,有副总司令李卫国担任总司令一职,并给重庆中央政府报备。

然后就是彭得淮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一职,同时撤销十二纵队的编制,将士补进十一纵队、38军、67军三支部队,司令员腾代远出任冀察热军区司令员、第四纵队司令员,并撤销晋察冀热绥军区的建制,分为冀察热军区以及晋绥军区。

最后,陈更将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第七纵队司令员,原司令员聂荣臻调回西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