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三百六十八章 交易

红色帝国1924 第三百六十八章 交易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突然不少高层将领的职务变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不过也不是很惊讶,因为李卫国以副职代管八路军已经一年半了,而朱老总在苏联一直没回来,总不能一直让李卫国担任副职。

不过他转正之后,肯定不能在八路军前线总部待着了,不然会让新任的副总司令会很尴尬,毕竟上面有一个人压着做事也就不能放开手脚。除此之外的原因就是,西北现在需要一个高级将领坐镇,加上转正之后李卫国不可能凡事都自己去办,也得给其他人机会,不然这些将领的能力怎么能展现出来。

不过副总司令一职让彭得淮担任,这倒是也让一些人感到意外,他们开始以为会是陈更或者徐向浅二人中一个出任,结果换成了彭得淮。不过他们也能理解,毕竟彭老总的能力在那摆着,之前攻占天津也立了大功,除了脾气爆点,其他方面都是适合当副总司令。

绥宁会战的告一段落和几大高层的职务的交接完成,后方也就不需要这么多部队了。第十一纵队便按照之前的命令,开始开赴晋冀鲁豫根据地,填补那里的空白。

因为之前第二纵队调回陕西回防,造成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兵力萎缩,日军第十四师团则是趁机占领了几座城池,国民党军队也在趁机抢占八路军的根据地。

除此之外,李振华也率领他的两个师回晋冀根据地。

西安城南的长安县,这里是八路军第二纵队的军营之一,此时出任八路军总司令并兼任抗大校长的李卫国正在这个军营,在他的旁边是第二纵队的一干领导人。

此时军营的操场上,负责防守西安的独立四师全体将士都整整齐齐地站在这里。

此时的他们除了军官有着自己的配枪(一般是排长以及以上职位的军官才有配枪)之外,其他士兵的武器则是整整齐齐摆在他们的队伍后方。而在他们前面则是有着大量的木箱,里面装的都是清一色的轻武器。

他们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要开始换装了。之前的他们都是采用的德式口径的武器(即7.92mm口径),现在则是要转换成苏式口径的武器。

除了第二纵队,38军和67军也会逐步开始换苏式武器,不过由于产量原因,这个肯定得慢慢来。第二纵队之所以能最快换,也是因为十二纵队撤销的原因,把那些武器都腾了出来。

“总司令,是不是我们部队以后都会采用苏式武器作为标配?”远处的孙德清问着一旁的李卫国。

“暂时只是一部分换装,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武器将会以苏式和德式混合为主。不过以后等产量上去了,我们将全部以苏式或者更小口径的武器都有可能。”李卫国看着正在换装的部队,淡淡地说道。

从这个时候的世界范围看,目前步枪的武器主要有五个口径,分别是美苏的7.62口径、德国的7.92口径、英国的7.7口径、日本和意大利的6.6口径、法国的8.0口径。

这些国家的口径基本上都代表这个时候全部的步枪口径,不过要论生产量最大以及后世的武器口径发展,7.62才是主流。

所以37式通用机枪八路军就有7.62口径的,包括未来的半自动步枪,李卫国也会采用7.62口径,至于德式口径的武器后面都得被淘汰,这是历史趋势。

“不过我听说这莫辛纳甘步枪的产量挺高的,而且后坐力也比红四式步枪和汉阳造小一些!”

“听说?你有空自己试试不就行了!至于产量,你也不想想,那可是苏联把整条生产线拆下了搬过来的,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熟悉,产量若是再跟不上来,我就得把兵工厂的负责人给撤职了!”李卫国笑着说道。

就在李卫国在这边在督促下面的军队换装时,遥远的德国埃森,克虏伯家族迎来了一位贵客,连庞大的克虏伯公司的继承者阿尔弗雷德--克虏伯都亲自出来迎接。

不过让克虏伯家族的管家有点诧异的是,这位客人居然是个黄种人,要知道他的这个‘少主’连犹太人都不喜欢,他的客人却是一个黄种人。

不过虽然诧异,但是出于礼节,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一行来客迎了进去。

此时已经是1939年4月,现在的欧洲可谓是风起云涌,此时的德国已经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狠狠地打了英法的脸。战争的阴云已经在欧洲这片土地上集聚,可是英法等国还在推行所谓的绥靖政策,对于德国的扩张虽然有所防备,但是认为不会爆发大战。

特别是法国,此时仍然在那个马奇诺防线砸钱,想把它打造成让德国再一次失败的的坚固防线。

此时的克虏伯家族的会客厅里,此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正在用他珍藏的威士忌招待一位黄种人,看表情,这位克虏伯继承人显然也比较高兴。

“李,没想到你会来德国,要是提前告诉我,我一定去阿姆斯特丹迎接你,而不是等你自己来埃森。”眼前这位30多岁的克虏伯家族的继承人笑着对眼前这位跟他年龄差不多的黄种人说道。

“阿尔弗雷德,你可是马上就要成为克虏伯家族的掌舵人的,我可不敢劳烦你的大驾,那样会让我受宠若惊的!”眼前的这位黄种人正是李四海,照理说在美国的他,怎么突然到了德国,还跟这位克虏伯家族的继承人关系很好的样子。

“李,你这是不把我当朋友了,你忘了我们除了是生意伙伴,也是朋友,所以你不要谢绝我的好意,那样只会让我们关系变糟!我跟你们中国人不一样,我说话比较直,你也别介意!”这位继承人喝了一口自己杯中的威士忌,然后笑着说道。

“阿尔弗雷德,若是我真的介意,早就介意了,还会在这会介意你的话吗?”

“李,我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来德国,你这次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阿尔弗雷德看着这位中国人,好奇地问道。其实对方应该不是中国人了,而是美国人了,因为他得知对方早已加入了美国国籍。

他与对方认识也是因为生意的事,因为这位美籍华人十几年来,从他这里买过很多的武器、机器等,两人的友谊也是因为这么多交易产生的,要不然他作为一个克虏伯家族的继承人,怎么可能跟一个黄种人做朋友。

不过从他的情报得知,这位美籍华人的很神秘,不仅在美国有着大量的产业,连欧洲这些地方都有他的身影。不过从他的消息来看,这个美籍华人应该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军火商,除了在美国有着兵工厂自制武器,还从他这里购买过大量的武器。

不过对于这种生意上的大户,克虏伯也不会管对方到底是干什么的,只要不是核心的东西,他基本都卖。

“阿尔弗雷德,我这次的目的很简单,是跟你做点交易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很感兴趣。”听到这位克虏伯未来的掌舵人终于提到了正事,李四海也没有兜弯子。

听到李四海的话,阿尔弗雷德有点惊讶道,“交易?不知道你打算与我做什么交易?我倒是很好奇!”

“我知道你是有名军械设计师,我这有两张图纸,麻烦你看看这两款武器能值多少钱?”李四海笑着说道。

他旁边的一个黑衣男子拿出一个皮箱,并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个文件,并递给了这位克虏伯家族的继承人。

看对方很认真的样子,阿尔弗雷德半信半疑的记过那个文件,“哦,我看看!”

虽然不相信这位黄种人能设计出什么好武器,不过面子上他还是装作一副重视的样子。李四海也是混了这么年的人了,中国人、日本人、欧美列强的人都打过交道,他看得出来对方不是很相信他,不过他没说什么。

这两款图纸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东西,它只是用来当做敲门砖的而已。

此时的阿尔弗雷德正在认真地看着手中的文件,图纸上的武器分别是火箭筒的设计图以及火箭炮的设计图。不过火箭筒的设计图不是八路军用的那种,而是历史上德国采用的铁拳火箭筒,图纸也比较详细;而火箭炮的图纸就稍微简单了点,只是说了大概的思路以及理念等。

“李,你这武器倒是挺实用,这个叫作火箭筒的反坦克武器倒是挺不错。不过后面这个车载火箭炮,貌似你提供的并不是图纸吧?”虽然阿尔弗雷德嘴上这么说,但是作为军械师的他,不可能看不出来这两款武器的好处。

火箭筒不仅能击毁坦克,还能摧毁碉堡等目标,实用性很大,更别说这还有着详细的图纸;至于火箭炮虽然只是一个思路,但是他挺看好这个思路,认为其以他的克虏伯工厂的实力完全可以造出来,而且这可是大量杀伤步兵的好武器。

“即便不是图纸,难道凭着这个思路,以你家族的企业实力造不出来?”

“以我们克虏伯家族的实力,还没有什么步兵武器造不出来。不过你不担心我直接套用你这图纸的思路,而不跟你着这个交易吗?而且你这两份图纸貌似值不了多少钱。

你不可能就为了这个不怎么值钱的交易,亲自来德国的原因吧?”

“当然不是!这就是见面礼,我肯定有更好的交易东西,不过你估计得让你们政府的人出面了,相信以贵家族的能力这应该没问题吧?”李四海淡淡地说道。

“什么?要政府的人出面?”

李四海这次来德国,是带着比较重要的任务来的,最后他从克虏伯家族以及德国政府手中要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当然这肯定是用等价值的东西交换的,外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却是很清楚。

先别说这两款武器,光是一份利比亚石油的分布图以及两个人一个箱子,就让他很震惊了,更比说其他的东西。

那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英国作家沙夏--居特里和他的太太女演员伊弗娜--普林坦普斯。当让这二人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的那个旅行箱里有着一台波兰制造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以及制造破译这台密码机的‘炸弹’(破译工具)的生产图纸。

当德国的军事情报局发现箱子里的东西时,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是一台恩尼格玛密码机,这件事最后都惊动了元首希特勒。而得知这台密码机是波兰制造的,希特勒对波兰更加敌视,更加坚定了要对波兰发起进攻的决心。

不过这台密码机虽然让希特勒很生气,但是那份石油的地图却是让希特勒很动心,不过想到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即便是发现了石油也得跟对方分。

此时的希特勒也不管那份地图是不是真的,反正他暂时相信了,宁愿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万一在那里真的发现石油,他也不用因为石油缺乏而担心了,到时候德国的坦克部队就能横扫整个欧洲大陆。

当然这份地图是李卫国画的,他只是道利比亚有石油,具体在哪他也不知道,只是按照记忆在地图上随便画了几个圈。再让地质学家编造了一些专业性的话术,反正在德国的地质学家看来,挺有道理,这就更加坚定了希特勒去利比亚挖石油的决心。

只是不知道是李卫国画的太准了,还是德国对于石油需要的决心很大,最后德国的地质学家还真在利比亚发现了大型油田。当然李卫国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右手不禁惊讶道,这手咋就这么神呢?

一画一个准!

正是因为北非发现石油,让二战都因此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过以最后的结果来看,达到了他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