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三百六十九章 晋西事变

红色帝国1924 第三百六十九章 晋西事变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德国的事,李卫国并不知道,因为之前的联系早就断了,现在对方做的事那都是以前商量好的,只是现在才行动而已。

更巧的是,李卫国这个时候也在兵工厂向苏联人兜售火箭筒,其实这事还不是李卫国主动的,而是苏联人主动找上了门。

原来因为八路军之前与日本的大战,苏联人派了军事观察团,虽然没有下到各个部队去,但是他们还是得知了八路军有一款可以击毁坦克的武器,于是乎就开始过来找现在主要负责这一块的李卫国。

本来这款武器,李卫国就没打算瞒着苏联人,不然若是要真的保密,苏联人也发现不了,最起码不会这么快!

凭着西北几大兵工厂的实力,虽然能生产出这款火箭筒,但是性能还是有点差事,所以李卫国也想借着苏联人的手再完善这款武器,好让这款火箭筒成为八路军或新四军步兵支援武器的标配,取代掷弹筒这款武器。

说实话对于掷弹筒,李卫国之所以让部队大量装备,主要是因为它的造价以及在历史上日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过这款武器无法瞄准,只能是操作熟练的老兵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新兵打出去就不知道飘哪去了,若是有了更好的武器,李卫国肯定想换掉它。

既然苏联人现在自己送上门来了,李卫国肯定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宰宰苏联人。

“李总司令,相信以我们两党的友谊,你不应该向我们隐瞒这款对苏联非常有帮助的武器,这是你们的不诚实。”

只见一个一米七几的白人穿着八路军军装急匆匆地来到了李卫国的办公室,语气不是太好,显然有点生气。若不是知道他是苏联人,李卫国会把他当成一个西北少数民族,因为他的汉语说的还行,虽然还有点蹩脚。

这个人是苏联目前驻西北职位最高的军官兼外交人员,叫作谢尔盖,是个上校。至于最开始的苏联军官团,就是伊列夫少将他们,除了一部分已经回国之外,那些中下层人员还在,伊列夫则是被调到了重庆。

这位谢尔盖上校是上次米高扬来西北后,留下来的,其他的人则大多数已经撤回了苏联,这也有国民党方面不满的原因。所以现在整个西北的苏联人除了技术人员外,军人数量并不多了。

看见这位上校找来,李卫国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活,便笑着说道,“谢尔盖上校,你这话可就说错了!若是我们真的有所隐瞒,你认为你能这么快知道吗?”

“李总司令,我就想确定一个事,这款单兵武器是不是可以摧毁坦克?”谢尔盖上校着急地问道。

“能不能摧毁坦克,我们去亲眼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兵工厂的武器试验场,只见一块80mm的钢板被一枚在40米处发射的火箭弹给击穿。

而此时的试验场,除了以李卫国为代表的**人员,还有着以谢尔盖为首的苏联观察团。当他们看到这枚炮弹,就这么直直的发射出去并击穿那80mm的钢板后,他们一个个都惊呆了。

他们中间大多是苏联的陆军人员,自然能明白这款武器的好处,不仅可以用来摧毁敌人的装甲部队,还能摧毁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最主要是这款武器轻巧、造价低,对于步兵来说,有了这款武器,进攻能力将会更大。

虽然距离是近了点,但是在巷战、游击战中,这款武器的作用将得到极大地发挥。而且他们相信以苏联的能力,绝对能将这款武器的性能再次改进,到时候就能成为他们手中的一款利器。

当然这款火箭筒能击穿80mm厚的钢板,不代表就能击毁拥有80mm厚装甲的坦克。

就拿t-34坦克来说,虽然苏联这款坦克还没生产出来,但是它的一些斜面设计等,就是为了防止反坦克武器击毁坦克。

斜面装甲的好处就是降低反坦克武器的威力。如果是反坦克武器打向坦克,在击中时,炮弹会被斜面的装甲给弹开,威力自然没有预期的好。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根据穿甲弹公式,倾斜角度一定穿甲弹穿透力与口径大小成正比。若是t-34被75mm炮弹集中,45mm后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130mm;即使是侧面的49度斜角,防御能力也相当于100mm,这就能极大地保护坦克,这也是t-34坦克的牛逼之处。

八路军现在装备的40mm火箭弹,发射的是60mm穿甲弹或者榴弹,击毁小鬼子的坦克就跟玩似的,谁叫鬼子的坦克装甲那么薄。想到让这款武器性能更好,首先得增加射速和射程,然后再从口径上做文章,这样威力就会更大。

要知道铁拳火箭弹,它的炮弹口径可是有150mm的,那玩意要是击中坦克,苏联的kv系列的重型坦克都扛不住。

“李总司令,我希望贵方,能把这款武器的生产图纸转让给苏联,相信以我们苏联的实力,绝对能帮你们把这款武器的性能大大提升。”谢尔盖在看见这款武器的性能后,便迫不及待地说道。

“当然,若是贵国想要,我们肯定双方把图纸奉上。只是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能不能与贵国在兰州成立一个联合的武器设计局,一同开发一些武器。

我们现在手上有不少适合贵国这种大国使用的武器设想,但是苦于我们的设计能力不足,就想于贵国合作。我知道在你们在你们的一些劳改营里面有着不少犯了错误的技术人员,为何不让他们为社会主事业做点贡献呢?”李卫国建议道。

听到李卫国的提议,谢尔盖犯难了,“这个?李总司令,这个已经超出我的职权范围,我得向国内请示,毕竟涉及的事情比较敏感!”

那些被流放的人,大多是‘犯了错’的人员,现在苏联国内的大清洗一直没有停,这些人对于这些敏感的东西也都是避而不谈。

“不急,你可以先向贵国的上级领导请示一番,至于这武器我后面就把武器设计图纸以及实物给你们,当作是我们的见面礼。”

李卫国知道,这件事肯定不会两人这么一谈就能确定下来的,联合设计武器这事,事情说小也小,说大也大。谢尔盖就一个上校而已,他根本没有权力答应这件事。

对于火箭筒这武器,其实没什么技术性可言,这些苏联军官都看见过实物,只要跟他们的科研人员一说,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研制出来,不然李卫国可不会这么大方。

有句老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也就这个意思。虽然苏联不是什么好国家,但起码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几十年内还得跟它打交道呢。

即便后面中苏闹掰,最多对抗对抗。美英等国不同,那是要颠覆你整个国家,巴不得你这个国家陷入混乱,它好趁机发财。还有个比喻就是苏联诛人,欧美诛心。

诛人不怕,中国这么多,苏联也灭不了中国;诛心就狠了,本来汉人就不团结,更别说还有民族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李卫国加强跟苏联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苏联的实力,就是为了让苏联有能力跟欧美扛去,中国就能大树底下好乘凉,慢慢发展。

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双方就开始扯皮去,直到谈拢。不过苏联人不知道的是,德国人此时也有了火箭筒以及火箭炮的研制工作,就是不知道双方之后交手的样子会是个什么情况。

李卫国虽然也打算借德国的手削弱美英等国,不过能帮的真不多。李卫国的记忆也就是一些简单的武器,高技术水准的他也没辙,无非就是泄露一些英美的情报,让英美损失惨重点而已。

虽然八路军这边的第一次大会战宣告结束,但是此时的中国仍然在面临着日军的大举进攻。

论起规模,绥宁会战估计还比不了国民党与日军在武汉会战后进行的一些正面作战。不过因为这次作战是八路军独自完成的,而且也有关西北国际援助通道,以及战事的惨烈程度,成功的抢了头条,并把国民党进行的那些战斗的风头压了下去。

在绥宁会战期间,国民党方面也发一起了一个叫作‘四月攻势’的作战行动,但是收效甚微。其中规模大点的就是还在进行的南昌会战,不过也快结束了。

对于这场南昌会战,国民党军队的弊端还是暴露无疑,可圈可点就是出其不意的发起了反攻南昌的战斗,不过后面还是败了。但其他的,像什么上层的指导方针前后冲突、指挥官的判断失误、部队的执行力不行还有防守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而且这次南昌会战又创了一个极大的纪录,虽然双方伤亡的比例就2.5:1的样子,但是死亡的比例却是高达19:1。所以这场仗打到现在,国民党方面也是饱受指责,人家八路军虽然阵亡10万,但是却击毙了6万日伪军,这一笔差距就出来了。

国民党这边跟日本在那不停地干仗时,八路军以及新四军也在敌后跟日本人干着,不过规模从几个人到几千人不等。此时的日军在西北刚刚打了一场败仗,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依靠现有的日军和伪军,对八路军发起大小不一的扫荡的。

而这次绥宁会战的失败,虽然他把罪责推给了梅津美治郎等人的指挥不力,也让杉山元被日军大本营点名批评,让他的司令官之路失色不少。

没办法的他开始后改变策略,加大推行‘治安肃正’的作战行动,通过伪军与日军配合,一起发起对根据地的扫荡,意图摧毁华北的抗日根据地。

不过他也不想想,若是靠这些他就能摧毁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日本历史上也就不会战败了。

不过杉山元在听了山下奉文的建议后,开始从一些国民党军队下手,通过联合那些力量来清除华北地区**的力量,而首选目标就是晋西南的阎锡山。

因为现在华北的国民党军队里面。卫立煌的中央军明显是跟日军对着干的,傅作义也没戏,山东的石友三也可以,无疑阎锡山的实力和威望最强,要是能把他拉过来最好,拉不过来一起**也行。

日本人正在努力想办法联合阎锡山对付**的时候,阎锡山都已经在开始行动了。

在绥宁会战期间,阎锡山就召集了晋绥军一干高级将领在陕西丘陵召开会议,除了晋绥军旧军的将领外,以薄一玻为首的山西新军将领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主要的任务就是取消新军中的政委一职,并把一切责任推给了老蒋,说是重庆方面的命令,不允许文人在军队中担任军职,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执行命令。

开始阎锡山也没打算动手,想着是逼着**自己放弃山西新军,让新军真正归属于晋绥军,而不是**。除了阎锡山大打悲情牌之外,他还请了在重庆担任要职的赵戴文和赵丕廉回来劝说薄一玻和张文昂。要知道赵戴文和赵丕廉是薄一玻和张文昂二人在山西国民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前后两任校长,其用意不言而喻。

阎锡山打的是先礼后兵,既然你**不识好歹,那就只能武力清除山西新军的**势力!而这一切的底气就是来自老蒋的口头上和实际上的支持。

对于阎锡山在背后偷偷摸摸搞事的事情,**的情报部门早已得知,不过八路军之前忙于绥宁会战,没工夫搭理阎锡山,也就让下面的部队安稳点,只要阎锡山不动手,随他怎么整。

不过现在大战已经结束,**也开始想办法如何让阎锡山识趣点,别来招惹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