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红色帝国1924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武汉反击战

红色帝国1924 第六百三十一章 武汉反击战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14:19 来源:泡书吧

“什么?这算是什么意思?感情他胡宗南和陈诚的部队都在旁边看戏,让我们两个集团军去打这场战斗?”

宜昌,邱清泉还没入城就听到作为此次反击战的总指挥陈诚的电报,当场一看,那他暴脾气就直接发飙了。旁边正在前进的士兵看见他在那发飙,也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然后再继续前进。

“雨庵,你就消消气,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之前不是说,要大展雄风,现在有人给了你这个机会,你这又说三道四了。”杜聿明脸色也不太好看,但不像邱清泉直接破口大骂,看得挺开。

“那根本不是一回事,行吗?”邱清泉不高兴道,“我就看不惯他们这么做,日军才多少人?湖北和湖南北部也就5个师团和1个独立混成旅团,满打满算日军也最多十万人,而且还分开的挺远。

在我们正面就有三个师团的日军,其他方向才多少日军?他们手上有多少人?胡宗南的第33集团军和陈诚的第10集团军,装备不比我们差吧,都是美械师,虽然重武器少了点,但也不至于打不过日军一个师团吧?还分什么佯攻不佯攻,我看他们是跟日军和平相处惯了,一点进攻意识都没有。”

何应钦系其实并不算是一个自成系统的派系,杜聿明是因为和何应钦关系不错就被划入了何应钦这边的,至于邱清泉则是因为杜聿明手下,也勉强算是何应钦这一边的。不过要是把杜聿明等人看成不属于任何派系,也能说得过去,不过很多事情其实就是非黑即白,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的。

“看不惯你能把他们怎么办?论等级,人家是上司,我们是属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就少说点,不就三个师团吗?我们手上有六个军,你害怕打不过?”杜聿明劝道,“马上就要进城了,李长官、孙长官和33集团军的冯司令也都在宜昌城外等着我们,你态度稍微好点。”

李长官自然就是李宗仁,他是第五战区司令官,也是这次反击战的副总指挥,也是实际作战指挥员,刚从襄阳赶过来,至于陈诚则是在重庆待着。孙长官就是孙连仲,他是第六战区司令官。

“李长官,孙长官。你们说他们怎么还没到?”

宜昌城外,作为33集团军的司令官冯治安搓着手说道。现在湖北已经进入冬天,温度也不过十来度,而且这是江边,风比较大,站久了人还是会感觉有点冷。

李宗仁笑着道,“快了,没看他们的前锋部队都已经到了吗?后面的部队有很多重装备,所以速度慢点,想来要稍微等会。”

李宗仁看似很平淡,但从其亲自来迎接就可以看出他对于杜聿明这两个集团军的重视。看着那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他都眼馋无比。

别看李宗仁是个战区司令,手下也有以两个集团军为主的近十万部队,不过老蒋可不会给他的部队提供美式装备,就连中正式步枪都很少,大部分还是汉阳造。孙连仲的部队倒是有个第十集团军装备不错,不过这可是土木系的军队,他指挥不动。

李宗仁对于陈诚的想法,那是门清,这次想要把日军赶出湖北,还得靠从缅甸、云南战场调回来的第一兵团。不然就他们手下的军队根本,想要反攻日军,想都不用想。

“李长官,不过这第一兵团的装备那叫一个好啊,跟他们的武器相比,我们这都是烧火棍了。”冯治安羡慕道。

杜聿明的这支部队跟驻印军不一样,武器并不是清一色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或者m1卡宾枪,步枪大部分还是以春田步枪为主,配备的半自动步枪数量有限。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们的武器都比冯治安的部队强太多,两个相比一个在九重天,一个在十八层地狱,差距太大。

而且第一兵团先到的这支部队,还有几辆坦克和装甲车,这给他们的震撼也不小。

“用不着这么夸张,以后我们也会装备这样的武器的,因为他们是出国作战,自然好的武器都是优先给他们。现在中印地面已经打通,很快就会有大量的物资运送到国内,我们肯定也会列装的。”说到最后李宗仁自己都有点说不下去了。

“或许吧!”孙连仲淡淡地说道,忽然被远处的动静给吸引住了,“他们来了!”

远处随着烟尘滚滚,一直训练有素的机械化军队出现在众人的眼前,看着那些犹如巨无霸的坦克,还有训练有素的军容,不仅仅是李宗仁等将士震惊了,迎接的百姓直接是在大声欢呼。什么时候中国也有了装备如此之好的军队,有这样的军队存在,何愁打不过小日本。

李宗仁等人赶到惊讶地这支部队是戴安澜兼任师长的200师,也是目前国民党唯一一支师级单位的机械化部队。杜聿明等人就是跟着200师一起行动,他们便在李宗仁等两个战区将领的热烈欢迎下踏入了宜昌城。

“两位长官,此次作战我们能拿出多少军队?而日军方面的实力如何?还烦请两位长官能够给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后面的战斗才能知根知底,不至于打无把握之仗。”

33集团军的司令部,杜聿明向李宗仁等询问道。

李宗仁看了一眼冯治安,说道,“冯司令,你就给两位将军介绍一下情况。”

“好的!”冯治安,点头道,“杜司令、邱司令。这场作战,按照军委会制定的计划,我们将出动八个集团军又两个军,总共60个师,50多万人。而我们西线是主攻方向,以两位的两个集团军,外加我的33集团军,一共八个军,总兵力22万人。

日军方面,离我们最近的是当阳有个日军39师团,这是一个三单位师团,战斗力较强,兵力在一万六千人左右。还有下游方向荆州的沙市,是日军的116师团驻守。对于这个师团,我们不是很了解,它之前是驻扎在安徽安庆的,不久前才调到荆州。

之前驻守荆州的事日军13师团,不过因为山东那边的战斗,现在被调到了山东枣庄。加上我们的密集调动,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所以就把这个师团调到了荆州,加强这里的防守。

除了这两个师团,东边的应城有个还有个58师团,现在也到了荆门,应对我们即将展开的进攻。”

“日军知道我们的动作?”杜聿明疑惑道。

冯治安苦笑道,“能不知道吗?日军对我们的渗透很深,我们这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知道,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打仗不知道日军的动向,反而自己的动向被日军知道的一清二楚。还有就是你们,你们这样的部队调动想来也没瞒住日军,所以日军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而且荆门、荆州、当阳三个地方互为犄角,要是我们进攻其中一方,很容易遭受另外两方的进攻。所以这次作战,得想办法破开他们的防御,然后逐一击溃。若是不能击溃这三个师团,我们的这次反击战,也算是无疾而终。”

“其他地方的军队呢?胡宗南和陈部长的部队就不管,74军和100军呢?他们可不是普通军队,我没记错他们是驻扎在常德吧,要是他们能往东进攻岳阳,这样也能给我们分担不小的压力,起码可能保证不会有其他日军来增援。我可不想打着打着,本来只有三个师团的日军,变成五个、六个师团。”邱清泉认真道。

冯治安看了一眼李宗仁等人,继续道,“想要调动74军、100军,我觉得杜司令可以跟何长官说说,何长官的话,比较管用。”

“这个没问题,我会负责沟通!”杜聿明答应道。

杜聿明跟王耀武同属于黄埔系,而何应钦也十分欣赏他,他要去因为这个事请求协同作战,并不算一个难事。这也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弊端,因为派系问题,先不说一些指挥官无法指挥下面的军队,而且在战斗中还有可能因为派系之争,延误战机,这也不是没有先例。

“对了?现在华北的局势怎么样了?我之前不是听说日军从河南、湖北,甚至缅甸等地抽调了不少军队去华北战场,现在结果如何?”邱清泉好奇道。

山东的战斗其实已经结束,不过八路军也没怎么搞特大宣传,国民党方面也有意不提这个事,所以作为长期在云南以及缅甸的邱清泉等人,对于很多细节不是很清楚。

冯治安看了一眼孙连仲等人,默不作声,显然不想在这件事做过多的评论。这让杜聿明倒是猜出点眉目,估计有些事不太好说。旁边孙连仲倒无所谓,便给几人解释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秘密,八路军和新四军收复了山东大部,除却青岛和枣庄等地。日军第12军全军覆没,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参谋长寺垣忠雄少将等在内的,一共六个日军将军被活捉或者投降。日军第六师团也废了,活下来的人只有几千人,整个日军损失数量在十五万往上。现在超过20万日军龟缩在河北一省之地,苟延残喘。”

“什么?”当听到具体的结果,杜聿明显然大吃一惊,而这么大的胜仗显然他不清楚。

“别看胡宗南和傅作义能够收复河南大部分失地,你真以为是他们自己打的?你看看33集团军的情况就能知道,现在国内的**防守有余,进攻不足。日军为了保住津浦线和山东,从各地抽调了十万军队前去支援,河南是他们主动放弃的。”

孙连仲继续道,“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委员长把你们调回来,担任此次作战的主攻部队的原因。国内的部队信心不足,急需一场大胜仗来鼓舞士气,但他们因为信心不足,无法担任此次作战的主攻部队。”

“原来如此!”杜聿明恍然大悟道,也算是真正知道自己部队的任务所在。

在后面的几天,第一兵团的六个军先后到了宜昌境内,分别在长江两岸开始完成了集结。而33集团军的两个军,也在协助第一兵团熟悉眼前的日军和附近的地形。而王耀武那边,杜聿明把这件事一说,何应钦直接答应,并亲自给王耀武打了一个电话,阐述了此次作战的重要性。李宗仁手下的两个集团军,也在襄阳附近完成集结,威胁日军侧翼。

至于胡宗南手下的两个集团军和土木系的第十集团军碍于中央的命令,也做出进攻的姿态,不过也只是应付了事。作为即将展开的大战,这三个集团军多数军队都没有分发弹药,丝毫没有大战到来的紧张感。

而作为此次武汉反击战的最高指挥官陈诚,在战斗即将打响的前两天才飞到宜昌,布置整个战斗的作战事宜。

十一月中旬,就在武汉大战即将展开的时候,南京汪伪政府的报纸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德黑兰会议的幕后阴谋----北极熊对于中国的野心》。

这篇报道作为汪伪政权的‘权威报纸’发表,而且一夜之间在日战区就日战区流行开来。报道揭露了苏联对于中国东北以及外蒙的企图,最后汪伪政权和日本政府刊登了一个联合声明,认为黄种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抗击苏联的侵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而且文中还指出,苏联军队已经东调一部分,意图插手外蒙。并认为**在苏联的进攻下很有可能选择退让,并成为苏联入侵的最大帮凶。

这篇报道没有署名是谁写的,仿佛国民党这边也很有默契,在这篇报道在日战区发表之后,当天国民党的一些报纸就马上转载,矛头直指苏联和**,也冲淡了正在进行的武汉反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